优秀的教案都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来拟定的,内容全面的教案一定是我们认真思考后写出的,下面是汇报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蒙氏数学教案最新7篇,感谢您的参阅。
蒙氏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整点和半点,感知有效利用时间的益处。
2.初步认识整点和半点的运转关系。
3.会拨整点和半点。
教学准备:实物钟,幼儿学具钟,教具钟8个,音乐。
教学难点:认识半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认识整点会拨整点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起幼儿兴趣
师:有个东西真奇怪,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日夜奔跑不喊累,滴滴答答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小朋友猜猜它什么?
生:钟表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那你见过的钟表有些什么样子的呢?
生: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米老鼠
师:今天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圆形的钟表先生,小朋友看看钟表上有什么?(播放叮铃铃的声音,出示钟表)
生:有数字,有指针,有圆形,有小格子
师:数字有几个?是怎么排列的?
生:有12个,是从1到12排列的
师:正上面的数字是几?正下面的数字是几?
生:正上面的数字是12,正下面的数字是6
师:所以我们拿钟表时12在上,6在下,要不钟表先生会不高兴的
师:指针有几个?它们有什么特点?(钟表的两个指针都在12上)
生:一个长,一个短
师:我们把钟表先生的长腿叫做分针,短腿叫做时针
师:那你们知道时针分针是走的吗?
生:是按圆形走的,按数字的方向
师:时针,分针的起点都是12,经过数字1.2.3.4.5.6.7.8.910.11,再回到12的方向走的
师:现在钟表先生的长腿分针和短腿时针要进行一个跑步比赛,他们都在12的起点上,猜猜谁会赢?
生:分针赢,分针跑了一圈,时针才走到1
师: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就是一小时
二.认识整点
出示四个整点钟面让幼儿观察
2:004:008:009:00
师:这些都是整点钟的钟面 ,你认识他们吗?
生:2:00,4:00,8:00,9:00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分针都指在了12上,时针指在2,4,8,9上
师:分针指在12上就是整点。时针指在几点就是几点整
(师带领幼儿一起复述概念,加深记忆)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黑板上的整点
生:2点整,4点整,8点整,9点整
三.认识半点
师:刚刚长腿先生分针跑的累了,想在中途休息休息,这就是半点。(师出示四个半点钟面,请幼儿观察)
1:305:307:309:30
师:这些都是半点钟面。你认识他们吗?
生:..............,不认识
师:那你能发现什么?
生:长腿先生分针指在了6上,断腿分针指在了1和2中间,5和6中间,7和8中间,9和10中间
师:分针指在6上,时针经过谁就是几点半,这就是半点
(师带领幼儿一起复述概念,加深记忆)
师:我们再来看看黑板上面的钟面是几点?
生:1:30半5:30半7:30半9:30半
四.游戏,幼儿练习拨钟
师:喜羊羊村要举办一次“快乐健康餐饮会”,羊村长想邀请小朋友一起去参加,但是又怕灰太狼和红太狼混入扰乱了秩序,羊村长设定了三了时间密码,只要小朋友对上了密码说一句“芝麻开门”
就可以进入了,现在呀老师悄悄的把密码说给小朋友听 ,小朋友快来拨自己的时钟,千万别让灰太狼他们看到啊。
10:308:307:00
幼儿操作中
师:刚刚羊村长让老师把密码钟拿出来让小朋友看看,检查一下自己的对吗?小朋友之间也可以互相检查一下
师:刚刚我们拨了密码钟了,可是到底是怎么拨的呢?谁能说一下拨整点和半点的方法呢?
生:整点是分针指在12上,时针指到几就是几点;
半点是分针指在6上,时针经过几就是几点半.
师:羊村长还有一件事想让小朋友帮忙,他想让小朋友帮忙给羊羊们制定一个活动时间表
师:小朋友可以参照自己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
7:30来幼儿园
8:00吃早饭
8:30餐后散步
9:00上课
10:30做操
11:30吃午饭
12:00睡午觉
3:00中午起床
3:30课外活动
5:30离园准备
(幼儿根据时间表自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小结
师:羊村长非常感谢小朋友为羊羊们制定的时间表,他会督促羊羊们严格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并告诉老师也要提醒小朋友们有效利用时间,珍惜时间。
幼儿正在观察钟表的结构长腿是分针,短腿是时针,正在提出疑问:“为什么分针走一圈,时针才走了一个格子呢?”
幼儿正在动手操作,幼儿用自制的钟表拨出时间8:00整
幼儿自制的小钟表,时针分针不仅长短对比明确,而且还有区分颜色哦
幼儿在拨表 ,他在想:“我拨的时间对吗?”
蒙氏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童谣的音韵美;
2、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知识要点:
1、学习并朗读这首童谣。
2、能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
(三)学法和习惯:
1、学习用指读的方法听读识字。
2、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汉字。
教学重点:
认读本课的11个生字;通过朗读感受童谣的音韵美。
教学难点:
两、朋、友这三个字学生不常见,掌握起来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数学学数字了吗?(学了)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数字有关的儿歌“数字歌”(老师板书)。
二、讲授新课
1、这首小儿歌非常有趣,里面藏着好多小动物呢!打开书第11页看看你能不能很快找出都有哪些小动物。(训练学生说完整话。)
2、如果你们能数出这些动物朋友各有几只,他们就会从课本中跑出来和你们做游戏。请用数字标在图旁边。(老师把阿拉伯数字贴在黑板上。)学生汇报动物的只数,(要训练学生说完整话。)
学生每说出一种动物老师就在黑板上贴小动物的图片,并把它们贴到相对应的数字下面。
3、自己小声地读一读,把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4、听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尤其要听清你不认识字的字音。在听录音时要用手指着每一个字,听到哪,指到哪。(培养学生指读习惯,渗透听读识字的方法。)
5、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注意:边读边用手指着。读后,你有什么收获?
6、自己再读儿歌,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你可以向同桌请教,也可以问老师。如果认识了,就把记号擦掉。
7、你们学得真努力,课文里的字娃娃想看看你们是否真的认识它们了。瞧,他们偷偷的溜出了门。
(从黑板上的课文中拿出一、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他和谁是朋友?(不按顺序出示,让学生把这些汉字与黑板上的数字一一对应贴。再单独拿每个汉字数字卡片让生读完返还到课文中。)
8、孩子们,还有几个字在跟我们捉谜藏,来看一看(出示卡片“小朋友”“数字”)每个词两生读,再齐读。
蒙氏数学教案篇3
活动一、创设情境
引入:首先我们来看几道练习题(幻灯片)
(复习:平行线及三角形全等的知识)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幻灯片)
[学生活动]观看后答问题:你看到了哪些图形?
(各式各样的图案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这个世界变得如此美丽,那么,请你用两个相同的300的三角板,看能拼出哪些图案?)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交流,拼出图案的类型。
同学们所拼的图形中,除了有我们学过的三角形,还有很多四边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四边形,探索四边形的性质。(幻灯片出示课题)
活动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问题(1):为什么我们把(甲)图叫平行四边形,而(乙)图不是平行四边形呢?你怎么知道这些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拿一模型,幻灯片)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讨论、思考、推理。
鼓励学生交流,并是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学生交流,归纳: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并说明: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它的对角线。
平行四边形用“”表示,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幻灯片出示揭示课题)
问题(2):由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平行四边形还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小组演示交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探究。
小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这里要弄清对角、对边两个名词)
你能演示你的结论是如何得到的吗?(学生演示)
你能证明吗?(幻灯片出示证明题)
[学生活动]先分析思路尤其是辅助线,请学生上黑板证明。
自己完成性质2的证明。
活动三、运用新知
性质掌握了吗?一起来看一道题目:
尝试练习(幻灯片)例1
[学生活动]作尝试性解答。
蒙氏数学教案篇4
一、回顾交流,合作学习
【活动方略】
活动设计:教师先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交流各自的小结,并结合课本p87的小结进行反思,教师巡视,并且不断引导学生进入复习轨道.然后进行小组汇报,汇报时可借助投影仪,要求学生上台汇报,最后教师归纳.
【问题探究1】(投影显示)
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到小明头顶正上方4000米处,过了20秒,飞机距离小明头顶5000米,问:飞机飞行了多少千米?
思路点拨:根据题意,可以先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如右图,图中△abc中的∠c=90°,ac=4000米,ab=5000米,要求出飞机这时飞行多少千米,就要知道飞机在20秒时间里飞行的路程,也就是图中的bc长,在这个问题中,斜边和一直角边是已知的,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勾股定理来计算出bc的长.(3000千米)
【活动方略】
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请两位学生上台演示,然后讲评.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问题探究1”,然后踊跃举手,上台演示或与同伴交流.
【问题探究2】(投影显示)
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右图,按规定这个零件中∠a与∠bdc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得零件各边尺寸:ad=4,ab=3,db=5,dc=12,bc=13,请你判断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为什么?
思路点拨:要检验这个零件是否符合要求,只要判断△adb和△dba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这样可以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予以解决:
ab2+ad2=32+42=9+16=25=bd2,得∠a=90°,同理可得∠cdb=90°,因此,这个零件符合要求.
【活动方略】
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关注学生的思维,请两位学生上讲台演示之后再评讲.
学生活动:思考后,完成“问题探究2”,小结方法.
解:在△abc中,ab2+ad2=32+42=9+16=25=bd2,
∴△abd为直角三角形,∠a=90°.
在△bdc中,bd2+dc2=52+122=25+144=169=132=bc2.
∴△bdc是直角三角形,∠cdb=90°
因此这个零件符合要求.
【问题探究3】
甲、乙两位探险者在沙漠进行探险,某日早晨8:00甲先出发,他以6千米/时的速度向东行走,1小时后乙出发,他以5千米/时的速度向北行进,上午10:00,甲、乙两人相距多远?
思路点拨:要求甲、乙两人的距离,就要确定甲、乙两人在平面的位置关系,由于甲往东、乙往北,所以甲所走的路线与乙所走的路线互相垂直,然后求出甲、乙走的路程,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甲、乙两人的距离.(13千米)
【活动方略】
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巡视、关注学生训练,并请两位学生上讲台“板演”.
学生活动:课堂练习,与同伴交流或举手争取上台演示
蒙氏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尝试按钮口的特征(颜色、大小、纽扣上的洞洞的数量等)进行配对。
2、乐意帮助别人、指导见到东西后要归还主人。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故事ppt、塑封的小动物、塑封纽扣、草地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师:这是什么?有几颗纽扣?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个故事"一颗纽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观看ppt1、观看ppt1提问:这颗纽扣是什么样的?
小结:小老鼠捡到了一颗白白的、圆圆的、上面有4颗洞洞的纽扣。
2、观看ppt2提问:
(1)这颗纽扣是小狗丢的吗?
(2)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小狗的纽扣是红色的,小老鼠的纽扣是白色的,它们的颜色不一样,所以不是小狗丢的。
3、观看ppt3提问:猜猜小兔会怎么说?
小结:小兔的纽扣是三角形的,小老鼠的纽扣是圆形的,它们的形状不一样,所以不是小兔丢的。
4、观看ppt4提问:
(1)小老鼠会怎么问呢?
(2)如果你是小松鼠会怎么回答?
小结:小松鼠的纽扣上有5个洞洞,小老鼠的纽扣上只有4个洞洞,它们的洞洞不是一样多,所以不是小松鼠丢的。
5、观看ppt5提问:小朋友想一想,这颗纽扣是小蚂蚁丢的吗?为什么?
小结:小蚂蚁的纽扣小,小老鼠的纽扣大,它们的大小不一样,所以也不是小蚂蚁丢的。
6、观看ppt6提问:
(1)它会怎么问妈妈,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老鼠的话。
(2)这颗纽扣是妈妈丢的吗?为什么?
小结:妈妈的纽扣和小老鼠的纽扣都是白白的,圆圆的,上面有4个洞洞的,大小也是一样的。
1、观看ppt7三幼儿操作1、还有一些小动物没有找到纽扣,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2、每人抱一个小动物,在草地上找到相应的纽扣并贴在小动物身上。
3、交流分享,并验证。
小结:你们也是爱动脑筋又会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蒙氏数学教案篇6
学习经验:
1. 理解9、10之间的关系,知道9比10少1,10比9多1。
2. 从许多物体中找出1-10个物体并根据数字的大小由小到大将数卡排序。
准备:
1.贴绒卡片,狗9只,骨头10根。
2.每个幼儿1―10的数字卡片、实物卡片各一套。
活动与指导:
1.出示9只狗的卡片,用游戏的口吻告诉幼儿:小狗排成队要出去找骨头吃,数数小狗有几只?让幼儿点数,说出总数。
2.教师出示9根骨头的卡片,告诉幼儿:小狗找到骨头了,请1个幼儿上前来给小狗分骨头。问幼儿每只小狗是不是能分到1根骨头,指导幼儿将骨头一一对应放在小狗下面,数数骨头有几根,说出小狗和骨头一样多,1只小狗l根骨头。
3.教师再出示1根骨头,放在一行骨头的末尾,让幼儿说出骨头共有几根,将数卡10贴在旁边,比较小狗和骨头的数量,骨头多些,9比10少1,10比9 多1。
4.发给幼儿数卡和实物卡,让幼儿将数卡摆在桌子上,找出相应的实物卡,摆在每张数卡两边,然后将他们按数字大小由小到大排队。
5.指导幼儿做练习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知道9添上1是10。
(2)让幼儿按群数数,说出总数:花生、蚕豆、豆芽都是10。
(3)首先让幼儿理解1只青蛙吃1条虫,10只青蛙要有10条虫,数数青蛙和虫各有多少,比较青蛙与小虫的数量,小虫少几就添画几。
蒙氏数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
2、能利用其性质与判定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关系、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的运用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能够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线段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二、新授:
i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出示投影片、某地质专家为估测一条东西流向河流的宽度,选择河流北岸上一棵树(b点)为b标,然后在这棵树的正南方(南岸a点抽一小旗作标志)沿南偏东60°方向走一段距离到c处时,测得∠acb为30°,这时,地质专家测得ac的长度就可知河流宽度、
学生们很想知道,这样估测河流宽度的根据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ii引入新课
1、由性质定理的题设和结论的变化,引出研究的内容——在△abc中,苦∠b=∠c,则ab= ac吗?
作一个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然后观察两等角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
2、引导学生根据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2、小结,通过论证,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即“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板书定理名称)
强调此定理是在一个三角形中把角的相等关系转化成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类似于性质定理可简称“等角对等边”
4、引导学生说出引例中地质专家的测量方法的根据、
iii例题与练习
1、如图2
其中△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
2、①如图3,已知△abc中,ab=ac、∠a=36°,则∠cxxxxxx(根据什么?)
②如图4,已知△abc中,∠a=36°,∠c=72°,△abc是xxxxxx三角形(根据什么?)
③若已知∠a=36°,∠c=72°,bd平分∠abc交ac于d,判断图5中等腰三角形有xxxxxx
④若已知ad=4cm,则bcxxxxxxcm
3、以问题形式引出推论lxxxxxx
4、以问题形式引出推论2xxxxxx
例: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求证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分析:引导学生根据题意作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分析证明
练习:5、(l)如图6,在△abc中,ab=ac,∠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过f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e、问图中哪些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上题中,若去掉条件ab=ac,其他条件不变,图6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
练习:p53练习1、2、3。
iv课堂小结
1、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几种方法?
2、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几种方法?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有何关系?
4、现在证明线段相等问题,一般应从几方面考虑?
v布置作业:p56页习题12、3第5、6题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