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范文网 >教案大全

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教案6篇

教案在撰写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逻辑思路清晰,只有提前制定好合理的教案,我们的教学任务才能顺利完成,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教案6篇

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1、12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和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计重量的能力。

3.学生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并通过学习渗透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对吨和千克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若干只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可容纳50千克左右水的大塑料桶1只。

课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重,并组织每个学生提一提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创设情境:出示4个动物过桥图: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是好朋友,一天,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发现小桥边有一个标志,是什么呀?(限重1吨)

师:“限重1吨”表示什么意思?

师:你对“吨”有什么了解?

2.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出示课题,板书)

(二)新授:

1.直观感受一吨水的重量

(1)估计:刚才每个同学都提了这样的一桶水,你估计这桶水有多重?为什么?(10千克)

(2)经历:现在我把这样的4桶水倒入这只桶内,这只桶中的水大约有多少千克?谁认为自己能提起这40千克的水?

(3)学生排队尝试

(4)这样的一桶水是10千克,4桶这样的水是40千克,100桶这样的水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5)谁听清楚了1吨就是()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

(6)想象一下,如果装了1吨的一桶水让你提,你能提得起来吗?

2.直观感受学生体重,加深对1吨的印象。

(1)找个喜欢的同学相互做背一背的游戏,了解对方有多重。

(2)汇报:你背的是谁?有多重?

(3)如果按每个同学25千克计算,4个同学有()千克,()个同学就有1000千克重,也就是1吨。

(4)让40个学生站立,相互观望,感受40名学生的群体。

3.联系生活,强化对“吨”的认识

(1)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重量用“吨“作单位。下面这些物体的重量都是1吨,你能用吨来说一句话吗?

一头牛重500千克,2头牛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000千克,就是1吨。

一头猪重100千克,10头猪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2)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吨来作单位?

(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用吨作单位的东西。课件出示:

蓝鲸大象大型机床

万吨货轮一车皮的煤一大堆木材

出示: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一般用吨来作单位名称。

4.在具体情景中进行单位化聚(注意让学生说出推理过程)

(1)常见的拖拉机载重2吨,也就是()千克。

(2)t是“吨”的国际单位制符号。有段路路口有一个限载重5t的标志,这个路口最多能让一辆载重()千克的车通过。

(3)当年曹冲称得大象是6000千克,也就是()吨。

(4)(课件出示地磅、车辆衡图片)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我们现在可以用地磅、车辆衡直接称出一些很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再也不用向曹冲当年那么麻烦了。

(三)解决问题

1.我们一共学了几个质量单位?他们分别怎样使用?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块橡皮重约10()

(2)1头猪重约120()

(3)1袋水泥重约50(),1拖拉机水泥约重2()

(4)中国举重运动员张国政在雅典奥运会上将160()的杠铃举过了头顶。

2.课件出示情境图:“还记得熊老弟、牛大哥、小鹿和小马一同来到了一座小桥边想过桥的事吗?他们能同时过桥吗?怎么过桥?”

3.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4.如果我们全班同学每人每天节约1千克水,大约多少天就能节约1吨水?

5.节水教育:在我国西北地区,是严重缺水的地区,出示图片。倡导学生“节约用水。”

(四)课堂作业

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教案篇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单元

课前准备:

20千克的矿泉水4桶,每位学生准备1元硬币一枚,1千克重的物体一包,搜集一些物体的重量。

设计理念:

1.在猜测中生成悬念。课一开始,让学生猜测老师的体重,不管合理不合理,对勇于猜测的学生,老师都予以表扬。在热烈的氛围中,老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14个老师的体重合起来才大约有1吨重,设置了“吨”的悬念。

2.在探究中生成概念。通过搬运矿泉水的实践活动,学生得出20千克一桶的矿泉水,搬运50次,才正好是1吨。

3.在体验中生成新知。在抱抱你的好朋友、估计体重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吨的概念,并且由全班学生的总体重得出了“吨”与“千克”的化聚方法。在这样的亲身经历中让学生生成新知就显得很自然了。

教学过程:

一、猜与掂

1.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我大概有多重,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看看谁说得最接近。

2.老师的体重是75千克,你猜对了吗?

(通过猜测老师的体重,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估计重量的能力)

3.与千克有关的重量单位还有吗?(指名说)我们再来说一说千克与克的关系。1千克=1000克,那么75千克=( )克。

4.现在请你拿出一元钱的硬币放在自己的手上,静静地感受。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觉?把1千克的物体放在自己的左手上,继续静静地体验一下。现在来说说1千克重的物体给你的感觉。

(通过“掂”这个过程,增强乐学生的亲身经历,促使学生对1克、1千克有了进一步的体验,从而为学习“吨”的认识打下伏笔。)

二、引题

1.老师的体重是75千克,谁来试着抱一下老师?(抱不动)老师告诉人家,大约14个老师合在一起,就有1吨重了。对此,小朋友们有什么感想?

2.刚才我们用手掂1克、1千克的物体的,现在1吨的物体你还能用手来掂吗?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与吨有关的知识。

(用“让学生尝试抱老师”这种方式来引题,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告诉学生14个老师的体重才大约有1吨重,让学生感受吨。)

三、新知探究

1.吨的用途。

在这之前,你看到或者听到过跟吨有关的事例吗?(生举例

师总结:计量较重的物体的的质量,通常用“吨”来做单位。计量大宗物体的质量,也用“吨”来做单位,在平时我们看到的“t”“t”,这就是吨的记号。

2.体验1吨。

(1)下面,老师组织大家搞一个实践活动,主要是搬运矿泉水。要求:每组派两个代表,一人搬,另一人数次数,把搬运的次数写在黑板上。从讲台的这一端搬到那一端,搬到你不想搬为止,其他的小朋友为他们加油,观察他们的动作与身体的变化。(在搬运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我们正处于长身体的重要阶段,搬不动就不要硬撑。)

(2)刚刚参加搬运的小朋友站到小组中间,让同学们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这么短的距离,搬了10次都不到,他们就这么累?

(3)再一次搬运矿泉水,请刚才发表观点的几位同学参加,搬完,请你们跟大家说说你的感受。

(4)1桶矿泉水约重20千克,搬50次就是1吨。从这句话中你想到了什么?

生:50桶矿泉水重1吨。

生:20×50=1000(千克)1000千克=1吨

(5)5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通过搬运矿泉水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再次体验吨,以使学生对吨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3.再次感受吨。

(1)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估计体重。要求:①互相抱一抱你的好朋友;②估计一下他的体重;③把你的体重告诉抱你的好朋友。游戏在2分钟内完成。

(2)抱完了你的好朋友,静静地体会,你有什么感受?假如把全班同学的体重都看作是25千克,要多少个同学合在一起才会有1吨?现在我们班有52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的体重是25千克,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生:全班小朋友重25×52=1300(千克)。

4.化聚方法的渗透。

1300千克=1吨300千克

假如有3200千克的物体,又是几吨几千克呢?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搬运矿泉水”、“抱抱好朋友”的实践游戏活动,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生成“吨”的概念,在亲身体验中理解并掌握新知。)

四、展示收集来的信息

1.展示课外收集到的一些物体的重量,谁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2.在这些信息中,哪些物体合起来大约有1吨?所有物体的重量合起来有几吨几千克?

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教案篇3

教学内容:

课本第22页~第23页例题、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能力目标:通过借助认识路线的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难点:

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教学准备: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告诉学生班级所面向的方向,开展师生互动活动,教师说一个方向,学生马上伸手指向相应的方向,要求学生指得又对又快。

如教师说:“东南方向。”学生马上伸手指向东南方向。

进行方向练习后,教师让同桌一名学生用学过的方向词描述摆的位置,另一名学生用学具摆。

同桌活动后,教师让学生上台示范。

二、新授

1、引入。

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辨认了方向,同学们认识了方向后就可以利用方向来认识路线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路线吧!

2、认识路线。

教师出示书中例图。教师向学生介绍这是1路车的行车路线图。教师请学生观察图,说一说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学生打开书读一读淘气和笑笑都说了些什么呢?学生读懂后,教师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淘气从广场出发到动物园的行车路线,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请学生上台边讲边指路线图,重点强调行车路线的方向。

学生回答后.教师请学生在课本第22页填一填,填后再让学读一读。

再看图,4人一组说一说笑笑从动物园出发到广场的行车路线。

学生讨论时,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指名让学生上台当小小解说员,说出行车方向和路线。

教师让学生想一想这两条路线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让学生想一想如果自己要坐车,想从哪一站上车到哪一站下车呢?行车的路线是怎样的?

4人一组讨论,每个同学轮流说,其他同学帮忙将行车路线写下来。再请学生上台指图说自己是怎么坐车的。

3、试一试。

学生小组交流第(1)题和第(2)题后,教师指名让学生上台回答第(1)题。教师指导学生一起数4站,找出在哪站下车。

第(2)题,教师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向前数3站,认为是从光明街上车的,有的学生向后数3站,认为是在育才路上车的。

三、练一练

1、做第1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让学生观察路线图,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还可以让学生在图中标出小红行走的路线方向。

教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小红是如何上学、放学的?可以说说小故事。比一比,看谁说得好。

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让学生上台说一说小红上学、放学的路线,书在说时,教师应注意学生所说的行走路线是否正确,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沿途景物说故事。

学生说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上学、放学两条路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名回答。

2、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教师出示挂图。

首先,教师让学生观察这张图,并且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中都看到什么?获得了什么信息?

学生仔细观察图后,教师指名让学生上台说一说。

第(1)小题,教师让学生读题后,懂得要把自己放在“中心公园”观察海底世界、海上乐园、居民区、果树林。观察它们分别在中心公园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后,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得好,教师应该给予鼓励。

第(2)小题,居民区的居民怎样走可以到达海底世界?教师让利小组内进行讨论,每个同学都说说自己的想法。

可以在图中标出路当方向,也可以将路线方向写在纸上。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后,教师让学生当回岛上的居民,说一说自己要去海底世界该怎么走。

3、做第3题

让学生画出自己回家的路线图

四、小结

说一说今天你学习到哪些数学知识?

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教案篇4

教学内容:苏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74~77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2,在体验面积含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在探索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在探索学习活动中,培养主动探索和互相合作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和探索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示范,和生一起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

同座的两个同学互相比一比

师生比一比

说说比较的结果

指一指,比较的是哪一部分的大小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认识面积的含义。

(1),摸一摸,感受面有大有小。

(学生说,并要求摸一摸)一生说完,大家再摸摸

课本的封面和桌面比较,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谁能边摸摸面,边说说它们的大小?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来吗?(边摸边说)

(2)揭示面积含义。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物体中的面是有大小的在数学里,我们把黑板面的大小称为黑板面的面积那黑板面的面积就是指什么?

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封面的什么?(板书)

你还能举出面积的例子吗?

(3)联系生活拓展。

举例说说生活中其他物体面的面积?并比比它们的大小

小组交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面积

(4)练习。

a.想想做做第2题

电脑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

知道我们南通属于哪个省么?

对了,是江苏省。谁上来找找看?

皖是哪个省的简称?(安徽)谁来找?

川呢?

湘呢?分别请生指一指

观察一下描下来的这个四川省的图形,用面积说一句话

像这些都是不规则的平面图形,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b.在纸上画一个平面图形,并涂上颜色表示它的面积。

画完之后和小组的同学比比看,谁的图形面积比较大?

用另一种颜色的笔描出图形的边线

学生操作。

体会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2、比较面积的大小。

你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吗?(例2)出示

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动手试一试,比一比,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

看看哪一组能想到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

小组讨论。

各小组汇报比较的方法(演示)

师适时点评

3、想想做做第3题

比较这四个图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吗?

先看第一个图形占了多少格?第二个呢?第三个呢?

最后一个图形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向大家介绍?

那么这四个图形中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

三、拓展应用。

打开书本第75页,看试一试的第一题,比较下面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小组先讨论用什么方法?然后选择相应的工具。

全班交流:你是怎么比的?(根据学生回答,白板演示)

引导反思: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四、课堂延伸

1.比一比两块布的面积

2.根据面积大小估算价钱

五.全课

谈谈你的收获

教后反思:

孩子们比我预想中的要好,也许是准备比较充分,学生的基础也不错,师生配合得比较默契,总体感觉较顺利,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上课很愉快,由衷的喜欢这帮孩子!感觉可以借鉴的地方:

1.组织丰富的数学活动,展现生动的形成过程。我为学生充分的学习材料和探究的时间,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面积意义的产生过程、体验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面积意义分两个层次:物体表面的面积和封闭图形的面积,这两个层次重在让学生在体验中建构面积的意义。我对“物体表面”做了较为深入的挖掘:不但出现平面、还有曲面,这样学生对表面的认识才较为全面。在封闭图形的面积形成中重点抓住面积的表象的建立,通过“画一画”活动真切体验到面积是一整片,是有大小的,并且自然生成周长与面积的比较。但上课时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的区别都比较清楚,对比作用不是很明显。

2、经历面积的比较过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我认为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以学生自己的体验和知觉为基础,特别需要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和感悟。课堂中学生在经历面积的形成过程中,逐渐积累丰富的表象,尤其是“估一估”“比一比”、“摆一摆”等活动,使发展空间观念的目标落到实处。整堂课以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大小为主线,渗透各种比较面积的方法。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比较、解决问题过程中不同的策略,从中学到不同的比较策略,分享解决问题的经验。学生在分工操作、比较、汇报、交流中,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学生的体验感悟才比较深刻。

虽然在操作材料上动了些脑筋,但是学生操作起来还是要花不少时间,如何再进一步节省时间,使讨论更充分有效,值得进一步思考。

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体验、归纳推理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流程

(一)教学模式、方法和策略

本节课采用双主合作教学模式,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体验,掌握新知,并且把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与语文学习联系起来,让数学与语文,与生活真正地整合。

(二)具体内容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观看投影《恐龙》,谈话:这是什么动物?你熟悉它们吗?

你能跟大家简单介绍一种你熟悉的恐龙吗?再出示1只恐龙,问:这只恐龙的体重是多少?(1吨)然后问:对于1吨你想了解多少?

(由投影导入,创设了情境。再让学生自己谈想要了解的内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

2.感受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吨的形象,并且赋予吨生命,以吨的语气展示50千克1袋的大米,20袋。揭示吨在生活中的应用,明确1吨=1000千克。

(借助直观演示,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吨,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2)让两名学生搬50千克1袋的大米,并且提问:如果1吨大米得搬几次?

(学生亲自体验,再次直观演示,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3)让学生出示课前调查,即金班同学的体重表。从中选一位体重接近25千克的学生为例,看看金班谁的体重接近25千克。问:有多少个这样的同学约为一吨?(让学生估一估,答出40)然后请40个同学出来,手挽手,一起跳一下,感受1吨的东西掉下来的声音。

(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而且在这一实践中,不但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情感体验也得到了和谐发展。)

(4)学生自读,小组交流对吨的认识。

(5)学生质疑,释疑。

(6)小组合作,用各种方法找找吨和千克的关系。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人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7)用“……是……千克,……为1吨”的形式造句。

(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挖掘生活中吨的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开拓学生的思路。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拓展认识,。加深印象。

(想一想,在下面每幅图旁的括号里填上什么数,它的重量是1吨。)

(2)电脑出示两幅卡车图,小卡车的载重量约是1000千克,大卡车的载重量约是5吨。

问:这两句你能换个说法,使它意思不变吗?

(3)出示两幅动物图,大象体重4吨,鲸鱼的体重是大象的3倍。你能提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吗?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因材施教,先基础,后拓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都有获得成功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机会,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请看小马虎日记。

5月30日星期五睛

明天是六一儿童节,妈妈给了我50元钱,让我买一些好吃的。我来到超市,1吨重的巧克力,我买了两块,250吨l袋的薯片,我买了两袋,500吨的饮料我买了两瓶,我还买了1吨的桔子,2吨的香蕉。购物完毕,我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

问:这个小马虎的日记质量单位用得一塌糊涂,你们能帮他改正吗?

质量王国因为来了吨,他们之间的关系糊涂了,你有办法用形象的方法来整理一下学过的质量单位吗?

要求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正确反映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整理,交流,实物投影展示。

(通过出示日记,让学生知道正确使用质量单位的重要性.如果疏忽就会出错,闹出笑话,甚至会酿成大错。又通过交流,整理,使学生既掌握了新知识,创造性地理解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还培养了学生自学和实践能力,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语文中有数学,使数学、语文、生活有机地进行了整合。)

5.质量王国里的三兄妹要感谢我们三年级的小朋友,是你们把他们整理得这样清晰。你们能够走出课堂,在生活中找到他们的影子吗?找到五处并记录下来。

(注重课外延伸,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让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6.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手段

在本课教学中,为了揭示吨的概念,用实物投影仪、电脑演示,既直观又形象。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认识吨,了解吨。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吨的认识

1000千克是1吨

1吨=1000千克

点评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我上的《吨的认识》一课,是按照教育部新课程标准进行的一次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联系学生们的生活实际,善于用学生身边的实际事实为背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学得有趣,学得高兴。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直观演示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在本课中,首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本课一开始就气氛热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探求新知架起了桥梁。然后再通过电脑,以新颖的教学形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散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新知有创造性的理解。

(2)为学生创设情感体验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体验中掌握。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我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给学生以自主实践、体验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自学、思考、讨论、合作实践、体验交流等活动,发现吨与千克的关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理解新知。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并且使数学、语文、生活有机的进行整合。

(3)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勇于探索。

数学教学要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信心的培养,提倡“让每个学生都学好数学”,“不同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速度学习数学”。为此,我有意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因材施教,先基础,后拓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人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这堂课深刻的揭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与生活密切联系,与语文密切联系。在教学中,我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以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在一起,平等的参与到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教案篇6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之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小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4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

1、课前要求学生到市场了解商品的价格,选择两种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并绘制成标价牌。

2.测量身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1.学生出示商品标价牌。

师:同学们,课前大家去调查了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的价格,并制成了标价牌,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上台展示标价牌,并交流商品的价格。

(教师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商品的标价牌。)

2.区别整数与小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标价牌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磁性黑板上的标价牌分成整数和小数两类。

左边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谁还能举出其它整数的例子吗?

3.引入课题。

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象这样的数叫做小数,(拿走磁性黑板上的整数标价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二、认识小数

1.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你会读小数吗?

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

提醒学生注意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

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已知道,标价牌上的小数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

元角分

4.5 04元5角

0.7 07角

0.6 56角5分

3.完成课本第88页表格中的填空。

要求学生轻声读出货架上三种食品标价中的'小数,填写它们分别表示_元_角_分。

4.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三、教学例1 1.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

2.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同学们可以自己先看书,再跟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想一想:为什么小数点的前面写“0”?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数表示是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

让学生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想一想:0.03米、0.18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数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两位小数。

4.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5.学生类推。

完成课本第89页做一做。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第1题,巩固对小数含义的认识。(让学生填在课本上)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巩固小数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在这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3.补充练习。

(1)填单位名称

7.89元=7()8()9()

4.54米=4()5()4()

(2)填适当的数

0.56米=米=()厘米

0.89元=元=()角()分

6.18米=()米()厘米=()厘米

比较小数大小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经历使学生会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2、让学生体会掌握比较小数大小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准备:米尺、直尺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结实了一个新朋友,小数。你们能利用自己的学具来具体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以米为单位用小数说出来。

学生汇报

看来小数也有大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较小数的大小。

二、比较小数大小,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

1、出示课本例题

到底谁的成绩最好?请同学们隔一他们排出名次。

2、小组讨论、比较

请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填写在书上。

3、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小结方法

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可以用我们以前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来比较。先从小数点左边开始一位一位的比较。

大家一起来记住比较小数的方法,记录在书上。

三、巩固联系,自我超越。

1、看图比较各组数的大小。做一做

2、p94 9比较生活中三种茶叶的价格。

3、小组自己量出身高并以米为单位进行记录,按从长到矮的顺序排列。

4、p94 10结合首都人均绿地面积表,让学生提问题,感受我国人均绿地面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四、小结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8+6=28+5=37-5=12-6

(三人板演,其他学生练习在课堂本)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

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教师从学生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和一个减法的问题。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4)(教师选择例3)提问:该怎么解决?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及时掌握学生讨论情况。

(5)集体反馈。

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解决方法。

(6)集体讨论:0.6+0.8

教师先提示: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教师板书: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教师板书:计算)

(7)引导学生两式比较:

一道是以元为单位相加,它是一道小数加法题,

一道是把元改写成角,把小数加法题转化成一道整数的加法题,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8)学生试笔算0.6+0.8

学生在进行笔算之前教师先与学生探讨数位对齐的问题。教师并示范。

元角分

0.6

+0.8

(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0.6+0.8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观察、思考:在小数加减法中,要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只要什么对齐就行了?

(9)反馈练习:列出2.8+2.1 6.4+0.9的竖式(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

(10)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2.教学例4:

(1)教师选择例4

(2)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

(3)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4)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5)这个竖式怎样计算?

元角分

1.2

-0.6

学生尝试:(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6)引导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1.2-0.6时先做什么,再怎么做?最后做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最后说明:

①从小数看,十分位上的2减去6不够减,向个位退1,作10,在十分位上加10再减,也就是12个0.1,减去6个0.1。

②从人民币的单位看,是把1元化成10角,加上原来的2角,用12角减去6角。

(7)反馈练习:3.6-0.5 2.1-1.2(两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8)教师总结:小数减法与以前所学的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减法?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注意了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4.巩固练习:

观察商店图,解决问题。

⑴买2个练习本多少钱?

⑵小东有2元钱,能买什么东西?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第⑴和第⑵个问题再集体反馈。

全体学生根据同学所提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集体解决。

三、巩固发展

1.计算训练

练习二十二第1题

(练习在课本上,允许个别学生用竖式计算)

2.用数学。

练习二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解决,第⑵个问题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生活中的数学。

六、布置作业

小数计算一份

(王帮玉博客()欢迎您的到来!在这里,愿我们能够架起友谊的桥梁,共同去奋斗、创造!)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三年级小学班主任工作总结模板5篇

三年级小学班主任工作总结最新7篇

三年级小学班主任工作总结5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工作总结精选6篇

三年级小学班主任工作总结通用8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法教案8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工作总结7篇

认识梯形中班教案6篇

认识字卡教案精选6篇

小班认识水果教案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000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