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范文网 >教案大全

初三化学上册教案5篇

通过多年来的工作经历,教师在制定教案时一定十分得心应手,写教案时,我们注意要结合教学期间的疑难点展开写作,下面是汇报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初三化学上册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初三化学上册教案5篇

初三化学上册教案篇1

?盐类水解》

教学重点: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与水解平衡移动。

2.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难点: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设计:

?复习】师生共同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相关知识。

(1)根据盐类水解规律分析

醋酸钾溶液呈 性,原因 ;

氯化铝溶液呈 性,原因 ;

(2)下列盐溶于水高于浓度增大的是

a. b. c. d.

?设疑】影响盐类水解的内在因素有哪些?

?讲解】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

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碱性就越强, 越高。

组成盐的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酸性就越强, 越低。

?设疑】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哪些?

?讲解】

(1)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盐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盐浓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3)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例如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加入碱,就会中和溶液中的 ,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而促使水解,若加酸则抑制水解。

?设疑】如何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讲解】根据盐的组成及水解规律分析。“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作为常规判断依据。

分析: 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设疑】如何比较溶液中酸碱性的相对强弱?

?讲解】“越弱越水解”

例题:分析 溶液与 溶液的碱性强弱?

∵ 的酸性比 酸性强。

∴ 水解程度大于 水解程度。

∴ 溶液碱性强于 溶液碱性。

?设疑】如何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

?讲解】电解质水溶液k存在着离子和分子,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定量关系,也存在量的大小关系。

(1)大小比较:

①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元酸分步电离,且越来越难电离分析。如:在 溶液中,

;

②多元弱酸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如:在 溶液中,

;

③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影响因素。

④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比较,要进行综合分析,要考虑电离、水解等因素。

(2)定量关系(恒等式关系)

①应用“电荷守恒”分析:

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如 溶液中,阳离子有 和 ,阴离子有 , , ,根据电荷守恒原理有:

②应用“物料守恒”方法分析。

电解质溶液中某一组份的原始浓度(起始浓度) 应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如:

晶体 中,

在 溶液中:

?例题】在 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讲解】溶液中存在二个守恒关系

a.电荷守恒,即

………………(1)

b.物料守恒,即晶体中:

在溶液中s元素存在形式有三种: , 及

∴ …………………………………(2)

将(2)-(1)得

综上分析,关系正确的有a.c.d。答案:[b]

随堂练习

1.在 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为了除去 酸性溶液中的 ,可在加热搅拌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盐酸,这种试剂是( )

a. b. c. d.

3.下列各物质中,指定微粒的物质的量为1:1的是( )

a. 中的 和 b. 的纯水中 和

c. 中电子和中子 d.明矾溶液中 与

4.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不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 )

a. b. c. d.

总结、扩展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及其影响原理。

2.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

(1)配制某些盐溶液,如配制澄清 溶液。

(2)除去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如除去 溶液中混有的 。

3.扩展

泡沫灭火剂包括 溶液(约1mol/l), 溶液(约1mol/l)及起泡剂。使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溶液和 溶液的体积比约是 。若用等体积、等浓度的 溶液代替 溶液,在使用时喷不出泡沫,这是因为 ;若用固体 代替 溶液,在使用时也喷不出泡沫,这是因为 。泡沫灭火器内的玻璃筒里盛硫酸铝溶液,铁筒里盛碳酸氢钠溶液,不能把硫酸铝溶液盛在铁筒里的原因是 。

板书设计:

1.水解的一般规律

(1)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可作为盐溶液性质(酸性或碱性)的常规分析方法。

(2)越弱越水解。

①碱越弱,对应阳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酸性越强,对应弱碱阳离子浓度越小。

②酸越弱,酸根阴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碱性越强,对应酸根离子浓度越小。

(3)水解是微弱的。

(4)都强不水解。

2.外界条件对盐水解的影响

(1)温度(实验1)

(2)溶液的酸、碱性(实验2)

3.盐类水解利用

(1)应用水解知识,配制某些盐溶液。如配制澄清 溶液。方法:加酸( ),抑制 水解。

(2)除去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如 溶液中混有杂质 。方法:加热,促使 水解,使生成 除去。

4.典型例题

5.扩展

探究实验

本节教学中以“是否盐溶液都显中性?”为设问,以实验探究形式引入教学,在本节课后,也可做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如:在了解正盐溶液的酸碱性的本质后,提出问题“酸式盐的水溶液是否都显酸性?”

用ph试纸分别测 nahso4、 nahso3、 nahco3三种溶液的ph值,找出答案,并讨论分析原因。

分析:结果是有的酸式盐显酸性,有的酸式盐却显碱性,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讨论分析,拓宽知识面,活跃学生思维。

探究习题

一题多变

原题 :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cl-]>[nh4+]>[h+]>[oh-] (b) [nh4+]>[ cl-]>[h+]>[oh-]

(c) [ cl-]=[nh4+]>[h+]>[oh-] (d) [nh4+]=[ cl-]>[h+]>[oh-]

变题一:100毫升0.1摩/升盐酸与50毫升0.2摩/升氨水溶液混和,在所得溶液中( )

(a) [cl-]>[nh4+]>[h+]>[oh-] (b) [nh4+]>[cl-]>[h+]>[oh-]

(c) [cl-]=[nh4+]>[h+]>[oh-] (d) [nh4+]=[cl-]>[h+]>[oh-]

变题二:将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和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nh4+]>[cl-]>[h+]>[oh-] (b) [nh4+]>[cl-]>[oh-]>[h+]

(b) [cl-]>[nh4+]>[h+]>[oh-] (d) [cl-]>[nh4+]>[oh-]>[h+]

变题三:一种一元强酸ha溶液加入一种碱moh反应后,溶液呈中性,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的碱过量 (b)酸与碱等物质的量混和

(c)生成的盐不水解 (d)反应后溶液中[a-]=[m+]

答案:

a;a;b;d。

点拨:通过改变设问角度,改变化学过程,改变或增减已知条件,能大大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深刻性。一题多变有效的两种形式为:⑴对同一知识点,按思维层次递进一题多变。⑵对同一知识点进行题型变换和条件变换。

上题中,按照思维层次的递进原则进行设计,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初三化学上册教案篇2

一、燃烧反应(描述现象要点:光或火焰,放热,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1、碳充分燃烧:

c+o2=点燃co2(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空气中:红热)

(氧气中: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2、碳不充分燃烧:

2c+o2=点燃2co(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3、硫燃烧:

s+o2=点燃so2(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具有刺激气味的气体)

(氧气中: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具有刺激气味的气体)

4、磷燃烧:

4p+5o2=点燃p2o5(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产生大量白烟,p2o5污染空气)

5、铁燃烧:

3fe+2o2=点燃fe3o4(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瓶底留少量水或细沙,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6、镁燃烧:

2mg+o2=点燃2mgo(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7、氢气燃烧:2h2+o2=点燃2h2o(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产生淡蓝色火焰,干冷烧杯壁有小水株)

8、一氧化碳燃烧:

2co+o2=点燃2co2(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产生蓝色火焰,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9、甲烷燃烧:

ch4+2o2=点燃co2+2h2o

(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

10、乙醇燃烧:

c2h5oh+3o2=点燃2co2+3h2o

二、常见气体制备方程式

(一)制取氧气

1、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2h2o2=mno22h2o+o2↑(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

2kclo3=mno22kcl+o2#(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

3、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加热k2mno4+mno2+o2↑(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

(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

(先撤导管后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回试管底部而炸裂试管)

4、加热氧化汞:

2hgo=加热2hg+o2↑(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

5、电解水:

2h2o=通电h2↑+o2↑(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

(电极:正氧负氢;体积比:氢二氧一;质量比:氧八氢一;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二)制取二氧化碳

1、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co2↑(基本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

2、碳酸不稳定:

h2co3=h2o+co2↑(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

3、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cao+co2↑(co2工业制法,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

(三)制取氢气

1、锌跟稀硫酸反应:

zn+h2so4=znso4+h2↑

(实验室制氢气,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2、锌跟稀盐酸:

zn+2hcl=zncl2+h2↑

(实验室制氢气,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3、镁跟稀盐酸反应:

mg+2hcl=mgcl2+h2↑(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三、其他方程式

1、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的检验):

ca(oh)2+co2=caco3↓+h2o

2、二氧化碳溶于水:

co2+h2o=h2co3(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3、木炭粉跟氧化铜高温共热:

c+2cuo=高温2cu+co2↑(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黑色粉末逐渐变红,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4、木炭粉还原氧化铁:

3c+2fe2o3=高温4fe+3co2↑(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cuo=加热cu+co2(要有尾气处理装置)

6、h2还原氧化铜:h2+cuo=加热cu+h2o(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反应前先通一段时间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或氧气;反应结束后继续通一段时间气体,直至试卷冷却至常温下:防止生成的cu重新被氧化成氧化铜)

7、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赤铁矿炼铁):

3co+fe2o3=高温2fe+3co2

8、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磁铁矿炼铁):

4co+fe3o4=高温3fe+4co2

四、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1.铁与硫酸铜溶液:fe+cuso4=cu+feso4

(湿法冶铜,不能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原理。)

2.铝与硫酸铜溶液:2al+3cuso4=al2(so4)3+3cu

(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无色,固体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3.锌与硫酸铜溶液:zn+cuso4=cu+znso4

(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无色,固体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4.铁与硝酸银溶液:fe+2agno3=fe(no3)2+2ag

(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浅绿色,固体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5.铜与硝酸银溶液:cu+2agno3=cu(no3)2+2ag

(溶液由无色逐渐变蓝色,固体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6.锌与硝酸银溶液:zn+2agno3=zn(no3)2+2ag

(固体表面有银白色色物质生成)

初三化学上册教案篇3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课程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学习本节课,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同时,它又是中考中常设计的内容,因此,在初中化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实验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拉进化学与生活的距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

二、说学情

本课时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的了解,所以学习起来不会很难。又由于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浓厚的兴趣,但是学生对实验的动手和分析能力弱,还没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我采用组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来形成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法

(一)教学方法

(1)情境引入法: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2)实验探究法:本节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分析实验现象,探究二氧化碳性质。

(3)问题讨论法:在教学中恰当的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通过讨论完成探究实验。

四、说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1、指导学生利用生活素材和实验探究,提炼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2、指导学生利用分析、对比的思维方式,使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发生联系。

3、引导学生定势思维为发展思维,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运用。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激趣: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的先锋;建筑师称它是粉刷匠;而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导致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谜底:是什么?

(二)新课讲授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老师展示一瓶新制的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分别从颜色、气味、状态三方面进行回答。培养学生观察并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能力。

(2)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向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接着问学生,为什么在拥挤的人群里,蹲着比站着难受?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把化学知识引入实际生活,打开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观察和应用知识能力。

(3)探究二氧化碳的水溶性: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向预先准备好的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内倾倒水,震荡)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溶于水。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我们打开汽水瓶盖会有气体产生,气体是什么?又体现了什么性质?从而加深学生对溶解性的理解。

2、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引导学生回顾“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里倾倒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了解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烧,从而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

(2) “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探究(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老师指导:从探究水溶性的塑料瓶内取出少量的液体放入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引导学生猜想: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呢?学生(猜想):①是co2?②是h2o?③是co2和h2o反应生成的新物质?学生操作实验分析对比得出结论。目的是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获得结论,解释交流”这一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若干组实验,此时,绝大部分的学生会因实验得出而兴奋起来,掀起一个小高潮)。并加热紫花观察到红花变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h2o+co2↑。培养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能力以及书写化学方程式能力。

(3) 学生操作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吹气,注意现象。分析得出co2+ca(oh)2=caco3↓+h2o反应这一原理。并说明这是co2的一条重要性质,可用于检验co2气体。

(4) 即时应用,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证明一瓶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并操作实验验证,以便使知识学以致用。

过渡: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要求学生通过刚学习的二氧化碳的性质的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联想、推断总结出二氧化碳的用途,之后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二氧化碳有这么多的用途,那么二氧化碳是不是越多越好呢?从而引出了“温室效应”这一热点话题。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真正做到了“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这一教学理念。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从而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掌握情况,及时强调、归纳、突出重点,设置课后思考(多媒体体现),将学生的探究欲望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五)练测平台

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我有针对性的选择了习题,力图达到“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差生吃了”的目的。

六、说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

一、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

无色无味气态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二、化学性质

1、不支持燃烧,不燃烧

2.与水发生反应

co2+h2o=h2co3

3.与石灰水发生反应

co2+ca(oh)2=caco3↓+h2o

三、用途:灭火、人工降雨等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倡导学生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当仁不让的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由于本课时的内容较紧凑,实验较多,部分后进生思维可能会跟不上,所以,我将通过课后辅导来加深这些同学对知识的消化能力。

初三化学上册教案篇4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2)归纳盐的相似化学性质。

(3)根据不同标准将物质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1. 盐的相似化学性质。

2. 物质的分类。

?教学难点】

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工具

?教具准备】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碳酸钠、碳酸氢钠、试管(若干)、澄清石灰水、带橡皮塞的导管、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盐及c032-(或hc03-)离子的检验,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盐的相关知识。

?活动与探究1】

请同学们按教材p75“探究”要求进行活动。

1. 归纳出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2. 按要求判断表中物质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归纳总结】

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1. 溶于水的碱有五种:k0h、na0h、nh3o h20、ba( 0h) 2、ca( 0h) 2。

2. 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溶于水。

3.盐酸盐不溶于水的有agcl。

4. 硫酸盐中不溶于水的有:bas04;微溶于水的有:cas04、ag2s〇4。

5. 碳酸盐大多数不溶于水。

?提出问题】

上一单元我们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发现并归纳出了酸、碱的通性,那么盐是否也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交流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盐有哪些化学性质。

?归纳总结】

师生互动,归纳盐的化学性质

1. 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如:fe + cus04=cu + fes04 cu +2agn03=2ag+cu(no3)2

反应条件:①盐必须为可溶性盐;②“前换后”即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外)。

2. 盐+酸→新盐+新酸条件:满足复分解反应条件即可。

3.盐+碱→新盐+新碱条件:①满足复分解条件,②反应物均必须可溶。

4. 盐+盐→新盐+新盐条件:①满足复分解条件,②反应物均必须可溶。

?随堂巩固练习】

依据盐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条件,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能的请完成化学方程式,并说明理由。

①zn+cuc12 —— ② fe+agc1——

③k+cus04 —— ④mgc12+zn——

⑤bac12+hn03—— ⑥bac12+h2s04——

⑦agn03+hc1—— ⑧k2c03+hc1——

⑨bac12+k0h—— ⑩mg(0h)2+cuc12——

?活动与探究2】

请同学们分组按教材p76‘讨论”中的要求进行活动,然后做好归纳。

?交流讨论】

1. 根据物质的组成是否单一,可以把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2. 在纯净物中,根据组成元素的异同,可以把它们分成单质和化合物。

3.在单质中,可以按性质的差异把它们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4. 在化合物中,可以按组成的差异把它们分成酸、碱、盐和氧化物。

?归纳总结】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归纳出盐的化学性质及物质的分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应学会利用复分解反应条件及酸、碱、盐间的反应规律,判断酸、碱、盐间的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并能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课后习题

?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初三化学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的

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教学用具

仪器:钟罩、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双孔橡皮塞、弹簧夹、酒精灯。

药品:红磷、水。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

附1:课堂练习??

1.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在100升空气里氮气的体积大约是()

a.78升b.78%c.21升d.21%

3.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a.4∶1 b.1∶4 c.1∶5 d.4∶5

附2:课堂练习二

4.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

a.一类b.两类 c.三类d.四类

5.造成大气污染的有害气体是()

a.氮气、氧气b.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二氧化硫d.氮气、二氧化碳

6.下列情况一般不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煤燃烧生成的烟b.汽车排气生成的烟雾

c.人呼出的二氧化碳 d.放鞭炮产生的烟雾

7.被污染了的空气会严重地损害_____的健康,影响_____的生长,造成对自然资源及建筑物等的破坏。

8.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必须要充分认识_____的重要性,注意消除_____以保障人类的健康和保护自然资源。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b2.a 3.b 4.b 5.c 6.c

7.人体 作物8.保护环境 污染源

附4:随堂检测

1.将下列数据(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序号填入有关物质后面的括号内。

a.78% b.21% c.0.94% d.0.03%

(1)二氧化碳( ) (2)氧气( ) (3)氮气( ) (4)稀有气体(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21%,氮气占78%

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一定是空气

d.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空气一种成分组成

3.桌子上放一个空烧杯,烧杯内()

a.是氮气 b.是氧气 c.是空气 d.没有物质

4.证明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法国的拉瓦锡 b.瑞典的舍勒 c.英国的道尔顿 d.英国的普利斯特里

5.下列排放到空气中的物质,不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

a.煤燃烧产生的烟b.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c.汽车排出的尾气d.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初三历史教案8篇

入团初三申请书通用5篇

入团初三申请书5篇

入团初三申请书推荐5篇

入团初三申请书参考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花之歌》教案6篇

趣说化学心得体会通用5篇

化学小实验心得体会推荐5篇

趣说化学心得体会模板5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法教案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313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