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为一名教师后,相信你一定经常使用到教案,教案在起草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强调文字表述规范,以下是汇报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人音版五上音乐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人音版五上音乐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唱歌曲《童心是小鸟》,用轻快有弹性的歌声表现出学生愉快、充满朝气的精神面貌,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2、在歌曲演唱活动中感受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准确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
3、学唱歌曲《童心是小鸟》,表演《童心是小鸟》,让学生们体验四季中的欢乐情绪,并进行创作表演。
教学重点:体验乐曲的情绪变化。
教学难点:准确掌握附点四分音符节奏和休止符的演唱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正处在最快乐的童年时光,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快乐的故事。一年四季中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生: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互相说说心中的故事
指名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的生活太丰富了!老师真羡慕你们!今天有一位小朋友他来到我们的课堂,想把他在一年四季想做的事情唱给大家,你们愿意听吗?
(播放音乐《童心是小鸟》)
师:哪位同学说说看这首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生:速度较快,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
师:很好!那歌曲中唱的关于什么呢?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童心是小鸟》。
(再播放音乐)
师:听了以后,那位同学说说看歌曲唱了什么内容?你们怎么理解“童心是小鸟”?
生:歌曲唱了一年四季的活动,孩子的心情很愉快,都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
师:真棒!理解的真好!
师: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好听的歌曲吧!
二、寓教于乐
1、师:这首歌是二拍子还是三拍子呢?
生:三拍子
师:介绍三拍子歌曲特点,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声音特点是强、弱、弱的规律。
2、播放《童心是小鸟》音乐
学生带着三拍子的强弱规律一起再欣赏音乐
3、朗诵歌词。学生有感情的朗诵好歌词。
4、师有节奏的读歌词,让学生进行对比跟刚才同学们读的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生:老师读的有长的地方、有停顿的地方
师:老师是有节奏的读出了歌词,注意了节奏中的休止符停顿
5、划三拍子指挥图示,注意休止符停顿
6、学生边划拍边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可用吸气代替。
师:同学们知道知了是怎么叫得吗?模仿一下
师:为什么知了的歌声会这么动听呢?因为在它的歌声里,有一位好朋友叫附点四分音符,它让知了的歌声更动听,更有韵味,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吧!
7、学唱附点四分音符
8、教师范唱前四句,学生学唱前四句,强调休止符和附点节奏。用对比的形式,
让学生感觉有空拍和没空拍的感觉和效果,让学生谈谈感受,哪一种好听。
9、师:同学们对歌曲有印象了,请同学们找出其中相同或相似的乐句,说一说它们相同与相似之处并试唱。
10、学生找出相同或相似的乐句,教师范唱,学生模唱,解决八分休止符的唱法!
11、让学生自己说出反复记号的意义和作用,老师分句教唱反复记号以内的曲调。
13加上歌词演唱歌曲《童心是小鸟》
14、,学生可轻声跟着录音哼唱,体会歌曲欢快、喜悦的情绪。
三、创造表现
师:同学们唱的真棒!那能否用其他方法进行创作,使歌曲更丰满、动听呢?
师生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自己找自己的小伙伴,为歌曲进行编创表演。
成果展示:学生有在演唱形式上做了变化,有的加上了动作,有加上了节奏,
师生共同评价,给创编的好的同学掌声鼓励!
四、完美结课
师:同学们,到这里让我们再一起来想想,为什么这首歌的歌名是《童心是小鸟》,而不是其它呢?
生:把童心比作小鸟,表达了少年儿童美好幸福的童年时代,就像小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一样,快乐、美好、无拘无束。
师:真好!童心是美好而纯真的,我们不会独自享受快乐,从小我们就懂得分享,现在就让我们把内心快乐的种子撒播到远方,那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通过我们这一节课的共同努力,我发现同学们的歌声越来越美了!心中不禁感到十分地欣慰!好!全体起立!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在音乐的天空自由飞翔吧!(播放《童心是小鸟》),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人音版五上音乐教案篇2
一、组织教学:
1、谈话导入
设计意图:在谈话过程中创设去太空旅游的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律动表演(感知音乐)
二、节奏练习(读部分歌词)
1、和星星对话
设计意图:在和星星对话和向星星提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读歌词
(1)聆听范读
(2)初读歌词
(3)解决难点
(4)有感情读
设计意图:在节奏练习中帮助学生熟悉歌词。有节奏、有感情的读歌词,学生体验快乐的情感。
三、音乐知识
1、导入
老师:小星星让我们唱歌,可光知道歌词可不行,怎么办呢?(点课件)看有朋友来帮忙了(课件在歌词上出现歌谱),歌词上多了什么?
2、学习唱名
设计意图:在自主演唱——聆听感知——准确演唱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受和认识音符唱名。
3、认识音阶、唱音阶
四、学唱新歌
1、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
2、再次聆听,体验歌曲
3、轻声演唱
4、解决歌曲演唱中的难点
5、有感情的演唱:启发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用不同的情绪表现出歌曲中不同角色的情感。
6、巩固练习
7、认识领唱、齐唱(聆听一段)
设计意图:学生的聆听感受和教师的教授相结合,帮助学生准确掌握领唱、齐唱这种演唱形式。
8、练习领、齐唱
五、课堂延伸——创编歌词
(1)说星空
(2)编歌词
设计意图:在教师创编歌曲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创编或合作学习。
(3)创编歌曲展示
六、课堂小结
人音版五上音乐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知识——圆舞曲,感受体会圆舞曲音乐的风格。
2.学唱歌曲《青春友谊圆舞曲》,能用正确的歌唱姿势、饱满的声音演唱。
3.尝试二声部创作,体会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用正确的歌唱姿势、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青春友谊圆舞曲》。
2.尝试二声部创作,体会合作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前播放音乐,
二、同学们,听说过华尔兹吗?知道老师跳的是什么舞吗?师随音乐跳起舞步。(华尔兹,或圆舞曲)
三、新课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具有舞曲风格的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
2师:请同学们看歌谱听音乐,选择你能回答的问题。
(1)调号(2)拍号(3)强弱规律(4)速度(播放唱三段)
生,答
师用手划拍,提示三拍子指挥图示。
师清唱乐谱,请思考,歌曲的结束音是什么?曲谱都由哪些音符组成?
(2)师:学生第一次视唱,挥着三拍子跟钢琴视唱歌谱。
(3)学生第二次视唱,挥三拍子并学习用饱满的声音演唱。
(4)学唱歌曲(注意歌唱姿势,表情自然,用饱满的声音演唱。)
(5)生唱词第二次。
四、编创
把我们的歌曲加入合唱的方式,会是音乐变得丰富,饱满,有层次感。
学生发言,尝试合唱创作。
366︱4ⅰⅰ︱7.656︱3--︱533︱2ⅰ76︱5.67︱ⅰ--‖
1--︱2--︱3--︱1--︱533︱2ⅰ76︱︱5.55︱5---‖
分小组竞赛,看哪组歌声最具美感。(音色、声音位置统一)
1、柯尔文手势练和声,(1)高声3,低声部1.(2)567ⅰ和5555
2、一组唱谱跟唱自己声部,老师弹另一个声部
3、两组合唱,保持音量,不要争相盖过另一声部。两个声部保持音量上的平衡。提醒学生歌唱的状态,用自然正确的方法演唱,避免大喊大叫。
4、合唱三段
师:通过演唱,你知道歌曲所表达的中心是什么?
生答:呼唤友谊、和平、团结。
五
师:是啊,每个人都希望能生活在和平、友谊、团结的环境。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和平、友谊、团结的呼唤。同学们,唱出最美的歌声吧。(播放一段伴奏)
人音版五上音乐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聆听《g大调弦乐小夜曲》,探索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运用演唱、律动、打节奏等形式主动体验音乐。
2、通过欣赏莫扎特的音乐作品,引发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愿意主动的去了解和聆听。
3、简单了解小夜曲、奏鸣曲式、弦乐四重奏等音乐知识。
教学重点:主动的探索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学生愿意主动亲近、聆听、感受古典音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聆听乐曲片段
了解“音乐神童”的莫扎特。
二、感受欣赏
(1787)
(一)完整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
问:给你的第一感受是?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
(二)逐段聆听:
1、播放呈示部第一句旋律:
(1)带领学生哼唱第一句,进一步感受旋律的特点。
(2)男女生分角色演唱(问答式)
2、播放第二句旋律:
与第一乐句对比音乐有什么变化?
随音乐哼唱,再次感受旋律。
3、尝试合唱两个主部主题
男声:主部主题一,用“bong”演唱(声音要集中、饱满,表现出音乐的雄壮、有力。)
女生:主部主题二,用“la”演唱(柔美、抒情,可以用手势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4、播放第三句旋律:
用形象的舞蹈动作辅助感受音乐的美:
前半句:男士绅士高贵的摘帽邀请。后半句:女生拎裙子优雅含蓄的接受。
5、播放第四句旋律:
随着音乐在颤音处轻拍桌面,打节奏。
(三)聆听展开部:
找出简短的展开部是从我们刚才已经熟悉的两条旋律发展而来的
(四)聆听再现部
在每个主题出现时,举手示意。
(五)奏鸣曲式结构
(六)了解小夜曲
(七)完整欣赏(视频)
三、
1787年10月的一天,莫扎特与歌剧《唐璜》的乐队指挥库查尔兹一起散步时说:“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人是错误的。我确切地告诉你,亲爱的朋友,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来从事作曲;没有一位名家的作品莫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许多次。”
天才也离不开刻苦与勤奋。
人音版五上音乐教案篇5
教学内容:
表演《盼红军》、表演《编花篮》
聆听《牡丹之歌》、《花之歌》
本课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表演《编花篮》;聆听《牡丹之歌》
教学目标: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和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
重点、难点:掌握歌曲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是一个大家庭,每个省都有自己的民歌音乐和自己风格,今天就是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河南民歌《编花篮》;
二、认真聆听范唱;
三、讲解装饰音,唱出其效果;
四、注意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五、尤其是要唱出歌曲的地方风格,认真聆听老师的范唱;
六、请同学们进行表演唱,看看哪个小组表演的最好,最有感情和音乐表现力;
七、设问:的国花是什么?(牡丹),哪位同学见过牡丹,可以描述一下吗?
八、现在就请同学们来欣山《牡丹之歌》;
九、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男高音演唱)
十、轻声地哼唱音乐;
课堂:请同学去搜集自己家乡的民歌,并且学会演唱,下次来一起表演表演。
第二课时:表演《盼红军》聆听《花之歌》
教学目标:感受四川民歌的风格与特点,欣赏外国乐曲,扩展同学们的视野;
重点、难点:掌握四川民歌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河南民歌,一起来复习一遍,今天我还要和大家一起来学唱一首四川民歌《盼红军》;
二、认真聆听歌曲,可以请四川的学生上来带领大家一起用四川方言念念歌词;
三、歌曲中唱了几种花?采花献给谁?
四、老师把难点唱听听;
五、按照节奏念歌词;
六、以小组为单位,并用自制乐器进行伴奏表演;
七、今天还要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位外国作曲家作曲的关于“花”的乐器,你能从乐曲中闻到花香吗?
八、认真聆听音乐,并将主题出现的先后顺序记录下来;
九、每段的主奏乐器都是由不同的乐器演奏的,你能听出来吗?如果听出来的话,就做出这种乐器的演奏姿势;
十、完整的欣赏乐器;
课后:
同学们通过学习关于“花”的音乐,了解了不少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关于带“花”字的歌曲大赛,分为男女两个小组,同学们很感兴趣,也唱出了不少关于“花”的歌曲。
人音版五上音乐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初步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在活动中感受音乐的各种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段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学生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索、创造、审美体验的无穷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初步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将声乐曲《桑塔.露琪亚》改编成器乐曲。主奏乐器、伴奏乐器、伴奏音型的选择及组合。
课前准备:
1、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有关船歌的素材
2、 教学器材:电子合成器、钢琴、黑板
3、 教学课件:威尼斯风光片背景下的歌曲《桑塔?露琪亚》
教学设计:
一、设计演唱形式
听赏《(男高音独唱)录音,让学生们为这首歌设计一个新的演唱形式。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实践活动:按照学生设计的演唱形式进行演唱。
小结:通过上节课学习《桑塔.露琪亚》这首威尼斯船歌,我们接触到了欧洲的一些船歌,并感受到了它们所具有的维尼斯船歌的风格和特点。(请学生回忆威尼斯船歌的特点:旋律优美,浪漫抒情,节拍以-- -- --为主,节奏富有摇动感。)
船歌的音乐体裁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但由于民族的不同,所形成的风格也有所不同。以后我们会接触到。
二、将声乐曲改编成器乐曲
船歌的体裁最早只是声乐曲。它是由威尼斯船工哼唱的当地的一种民歌——barcarolle演变而来的。由于维尼斯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它是亚德里亚海岸的重要港口,也是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南来北往的游客和商人很多,威尼斯的船歌也由此得到了发展。同时,威尼斯船歌也影响了整个欧洲的音乐文化,以它为创造素材的器乐曲也应运而生。
今天,我们也来尝试一下,把《桑塔.露琪亚》这首声乐曲改编成器乐曲。
(一)欣赏:
欣赏两首船歌。
1、 由奥芬巴赫的歌剧《霍夫曼的故事》第二幕中的一首二重唱改编。注意主奏乐器、伴奏乐器及典型的伴奏音型 。
(请一学生说出伴奏音型并板书。如出现错误可请其他学生更正。)
2、 欣赏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中的《六月》,它也是一首船歌。注意节拍和节奏特点。(请一学生写出节奏型。)
小结:以上两首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了主奏乐器、伴奏乐器音色及典型
节奏型的运用,都是为了表现乐曲抒情浪漫的特点。
(二)创作活动:
1、请学生选择适当的节奏型并板书。
2、 请学生运用电脑课件,选择自己满意的主奏乐器和伴奏乐器,并谈
谈自己的设想,供大家思考、讨论和评价。
3、教师小结、归纳学生的创作结果,并由一学生与教师合作,用电脑与合成器演示学生的作品,听其音响效果。
4、教师演示自己改编的作品,并分层讲解创作意图。
(1) 从电脑作曲系统中调出所用的乐器音色。
(2) 用调音台分段分析主奏乐器与伴奏乐器及音型的各种组合。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组合使乐曲在音色上、和声织体上都形成了对比,使这首乐曲的声音色彩更加丰富,更符合它的特点。同时,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在乐曲中,各种乐器都有自己的分工:有演奏旋律的主奏乐器,有演奏和声织体和伴奏音型的伴奏乐器,有单纯音色,有混合音色,而这些表现手段都是为了造成音色、力度、织体、节奏上的变化,来表现作品的情绪、风格和特点。
(3) 完整地听一遍教师改编的器乐曲——《桑塔.露琪亚》。
三、评价
今天我们尝试了用各种乐器音色及音型的不同组合方式,将声乐曲改编成器乐曲。当然,音乐创作远不止这些,愿大家运用简便、快捷的现代化手段,将抽象的理论概念、枯燥的技能训练,还原到可闻可感的音乐之中去。
人音版五上音乐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视听结合法学习,能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演唱山歌《放牛山歌》。
2、要以自己参加劳动而获得丰收的喜悦心情来演唱曲调和歌词。
3、体验四川方言“哟啥、哟喂”、“哥儿啰喂”等衬词在歌曲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4、了解山歌的几种演唱形式。
5、对歌曲进行创编成旋律悠长,节奏自由的形式。
教学重点:
1、能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注意四川地方方言与语气的味道,掌握山歌的风格。
难点:
1、切分节奏和附点音符时值的把握
2、音乐创编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导入山歌,让学生找出歌曲中歌词的特点。如歌词中的“罗儿、朗朗采光采、朗罗”等衬词。解释衬词的作用:它一般多用于山歌、小调、劳动号子中,用上衬词,可以抒发人的情绪、协调劳动时的节奏、烘托气氛。刚才这首《太阳出来喜洋洋》就是人们在砍柴时唱的山歌。人们一边劳动一边唱歌,心情是怎样的呢?(高兴的)对,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我们的手创造出来的。
下次的劳动课,我们可要积极的劳动,因为劳动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好!
二、新课
1、初听、发声练习
2、打开畅言资源,初听《放牛山歌》旋律(伴奏)。生随老师律动。
师:那这些动作都是跟什么有关系啊?抽生答。
师:跟农村劳动有关系。虽然现在是冬天了,但是春天和现在不一样,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春天的农村,好不好?
师一边讲解,一边粘贴一些图片(太阳、牧童、牛儿、花朵、青草)同学们看一看,多美啊!其实小牧童啊一边走一边唱着歌儿呢!你们听听是什么歌儿?
师弹琴唱:哥儿罗喂,哥儿罗喂。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唱。(半度上行、下行)师:(指黑板)春天的景色真是太美了,这让老师想起一首儿歌:太阳出来照北岩,赶着牛儿上山来,背上背个大背篼,又放牛儿又捡柴。太阳伯伯西山落,牛儿吃得肥又壮,背上背篼挑担柴赶着牛儿回村庄。同学们,其实沈老师念的这首儿歌和我们刚才的律动,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歌曲,名字叫做《放牛山歌》。师板书:放牛山歌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
2、复听歌曲并认识四川盘子抽生说说歌曲与沈老师念的儿歌有什么区别。(有哟,啥什么的)师课件出示歌词(注:衬词,衬句用红颜色的字标出):这些红颜色的字就是刚上课时老师说的衬词、衬句。师用四川话唱一遍(畅言伴奏)提问:沈老师唱的和刚刚一体机上唱的有什么区别?生:不是普通话。师:说得真好。沈老师唱的是四川话。这是一首四川儿歌。它属于四川民歌中的一种,它的字句很精练,节奏很短小。这首歌当中有些字音有了变化,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解说村cen、啥sei、哥guo、岩ai这四个字在字音上的变化。师带生读)师:下面沈老师带同学们用四川话来读一读这首儿歌。师带生读整首儿歌师:其实四川的民族民间的音乐里更是丰富多彩。今天,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种很民族民间的,
在四川曲艺里经常用到伴奏乐器,(出示四川盘子)这叫四川盘子。我们看一看,用两个指头夹住盘子的底部,小指翘起来。(师演示)
3师生一起手持盘子,敲打节奏读歌词。(一、二、三、四,太阳出来哟喂)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接龙游戏,看看是左边的三小组同学读得好,还是右边的三小组同学读得好。左边的同学读前半句,右边的读后半句(左边:太阳出来哟喂,右边:照北哟岩,左边:赶着那个牛儿啥,右边;上山来)
3、跟琴学唱歌曲学唱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在这个环节采用了:先念后唱,听唱结合,跟唱,对唱,一领众合等方法进行歌唱教学。
课件出示乐谱:
(1)跟节奏再念一遍歌词,想想小牧童都做了什么?这样容易记住歌词。
(2)跟老师的琴声轻声哼唱歌曲。提出要求:背挺直,脸上带着笑容。同学们的歌声让老师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3)教唱一遍,生再齐唱一遍。
对唱。师生对唱,男女生对唱。师:太阳出来了,山坡上长满了青草,牧童赶着他心爱的牛儿,你们说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啊?(高兴)那同学们得唱出这高兴的心情啊。好,下面请同学们用高兴的心情再对唱一遍。
三、创编活动同学们,下面老师想把这首歌唱给同学们听一听。不带伴奏的哦!请你们听一听,我唱的和同学们唱的有什么不同。师唱第一段(山歌风味)抽生说:前面慢,后面快。师:同学们说是不是啊。这首歌曲就是带了那么点儿山歌的味道,
山歌是人们在山野里劳动时歌唱的曲子,它的节奏很自由,旋律很悠长。又因为山歌是在户外演唱的,所以它的声音特点是很高亢的,很明亮的,只有这样,它的声音才会在山间传得很远。下面,我们就把它改成山歌形式。老师就不伴奏了,看着老师的手。
师指挥,生唱(前四句即可)一遍。师:下面我呀把同学们分成两部分,假设这是山谷,左右两边都是两座大山。周末了,同学们作业都做完了,太阳出来了,山这边的小伙伴要找山那边的小伙伴一起放牛,怎么办?(喊)怎么喊?(如:哎,太阳出来啰,上山啰)左边的小伙伴一起喊(哎,太阳出来啰,上山啰)那山这边的小伙伴怎么办?(如:哦,来4啰)右边的小伙伴一起喊(哦,来啰)。师:在山上放完牛,捡好了柴,太阳也要下山了,孩子们是不是该赶着牛儿回家了。那你们说最后一句,孩子们的声音怎样啊?在强弱上有什么变化?(弱一点)那我们试一试。连唱三遍,声音音量越来越小。师:接下来,我们把刚刚喊小伙伴的,加上我们改编过的,加上结尾的一起完整的来一遍。
师:牧童越来越远了,回家了。今天我们学唱了放牛山歌,并且创造性的表演了歌曲。同时,咱们在一起充分的感受到了有四川风味的山歌韵味儿,其实在我们中国大家庭中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歌,而且都很有特色,以后有机会老师再跟小朋友们一起来学学祖国各地的民歌!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了。
四、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
?放牛山歌》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放牧里的一首农村题材的歌曲。在教学中,我用《太阳出来喜洋洋》导入新课,知道衬词的作用,并进行劳动思想教育。再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农村美,提高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因为这是一首四川儿歌,所以在教学中,我先带同学们用四川话有节奏的朗读儿歌歌词,为后面的四川方言演唱歌曲做好铺垫,再用民族乐器四川盘子为歌曲伴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唱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在这个环节采用了:先念后唱,听唱结合,跟唱,对唱,一领众合等方法进行歌唱教学。
人音版五上音乐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西洋乐队的打击乐器——定音鼓、大鼓、小军鼓、镲。
2、赏析《雷鸣电闪波尔卡》,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初步了解、体验波尔卡舞蹈。
教学重点:
1、通过老师的引导、激发,让学生对这一类型的音乐作品产生兴趣。
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分析,能够让学生通过音乐各要素掌握一些理解音乐、分析音乐的方法和途径。提高他们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从音乐的各要素赏析音乐作品。
2:作品的再现三部式曲式结构以及每一个音乐主题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讲解是教学中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入到了缤纷舞曲这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和鉴赏一些舞曲体彩的音乐作品,上节课我们学唱了一首好听的歌曲《难忘今宵》,这节课呢老师会介绍一首非常有意思的外国音乐作品。上课之前呢,我们首先来猜一个谜语。
2、毫光突起,瞬息千里,一鸣惊人,带来风雨。(打一自然现象)
生:雷电、闪电……
师:同学们真聪明!可以大家已经猜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乐曲呢和雷电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就是《雷鸣闪电波尔卡》
二、感受欣赏
1、基础知识的介绍:
在欣赏这首作品之前,让我们一起先一些和作品有关的相关知识。
1)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原是起源于东欧波希米亚地区的一种快速活泼的舞蹈。舞步多采用半步的组合形式。后来人们把这一类型的背景音乐称作波尔卡舞曲。
2)介绍作曲家
约翰·施特劳斯(johannstrauss,1825~1899)
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他一生写了168首圆舞曲,117首波尔卡,40余首进行曲,16部轻歌中剧。其代表作品有《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雷鸣电闪波尔卡》等。
3)介绍创作背景和动机
作品创作于1868年。作者意在表现在一个热烈欢愉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翩翩起舞,突然,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大厅里的人们却舞兴正浓……
作曲家在创作中运用鼓和镲来分别象征雷鸣和闪电,用弹性的节奏和活跃的旋律象征热烈的舞会场景,给我们刻画出一个无比生动、形象的震撼画面
2:完整聆听音乐,整体感知音乐。
师:通过刚才老师的介绍,大家对作品有了大致的了解,你们想听这首乐曲吗?
生:想!
师:让我们完整地聆听音乐,请思考几个问题:
1)从大的范畴看,乐曲属于哪种音乐形式?
2)乐曲的整体音乐风格是怎样的?
3)乐曲中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播放作品的音乐会视频影像,学生聆听,然后逐一解决问题。
师:刚才大家完整欣赏了这首乐曲,它从大的范畴来看属于哪种音乐形式呢?
(管弦乐、交响乐……)
师:对!这首乐曲是由西洋管弦乐队演奏地西洋管弦乐,那么这首作品整体音乐风格是怎样的呢?(热烈地、欢快地……)
师:在作品当中同学们发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呢?(大鼓、镲、定音鼓……)
师:我们一一下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展示视频的截图,让学生认识这些乐器。)
师:这些打击乐器在音乐的进行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师:烘托音乐气氛;刻画音乐形象。
3:再次聆听音乐,分部深入探究。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从作品的形式、风格等方面整体感知了这首作品,相信大家对作品已经建立了整体的认识,不过这还很肤浅,下面让我们再次聆听音乐,进一步赏析作品的内部结
构组成和能够突出反映音乐感情刻画音乐形象的典型音乐主题。请边聆听边思考两个问题:
(作品大致可分成几个部分,它们之间
有什么关系?乐曲中有无相同或相似的旋律主题?)
再次播放音乐会视频,让学生感受思考。
师:作品大致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师:作品可分成三个部分,它的第三个部分和第一根部分是相似的,也就是我们以前讲到的aba的结构。这种结构在音乐上我们称为什么?(展示作品的结构图示)
生:再现三段式
2)、师:在刚才音乐中大家没有发现有相似的旋律呢?
师:我们会发现有几段旋律反复出现了好几次,那么这几个旋律就是作品的音乐主题,它往往能突出的表现音乐的内在情感刻画音乐形象。它们是音乐发展的灵魂。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这首作品里面的音乐主题。
在作品结构图的基础上依次感受视唱赏析四个音乐主题。
a、聆听感受a-a主题:请学生感受旋律的特点,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旋律跳跃、节奏富有弹性)
b、聆听感受a-b主题:学生感受,老师引导分析,强烈下行的旋律伴着鼓和镲的撞击音响,象征雷雨的形象。
c、聆听感受-a主题:学生感受,老师引导学生分析,相对连贯、流程的旋律同鼓和镲的演奏形成听觉反差。
d、聆听感受b-b主题:装饰音的运用使音乐显得诙谐、惬意。好像人们除了兴高采烈地舞蹈之外,几乎忘了周围的一切。
4:接龙游戏。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刚才我们赏析了作品当中的四个主题旋律,现在老师把同
学们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代表一个主题,老师会播放音乐片段,当出现各自音乐主题时就集体击掌,看哪一组表现更好。
5:最后一次完整聆听全曲。
师:同学们刚才通过对曲式结构的整体把握及四个典型音乐主题的听辨和赏析,想必已经对这四个主题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但是还比较孤立、片面。下面我们就再一次完整地聆听一遍作品,让大家能把刚才的知识能够串联起来,建立整体的、理性的认识。
再次播放乐曲并结合结构图形依次给学生展示全曲,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和说明。
6:探究全曲各音乐要素的特点。
师:通过局部和整体地赏析,相信大家对作品的认识已经到位。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全曲在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各要素的特点。
生:四人一组小组讨论探究,然后请学生发言。
师:纠正
三、知识拓展;音乐实践。
1、教授波尔卡舞蹈的基本舞步,让全体学生充分融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老师教授三个简单的步伐。跳步、前后点地、剪刀步。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波尔卡原本是一种活泼、跳跃的舞蹈,大家想不想学呢?
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几个简单的波尔卡舞蹈步伐。
跳步——双手叉腰,类似于高抬腿,支撑脚加上小跳步,一起作一个八拍。
点地跳步——双手叉腰,侧前侧后分别点地,左右各四拍,支撑脚加上小跳步。
叠加跳步——双手叉腰,左右各作四拍叠加步。
2、创编表演活动。
让学生自由组合舞蹈动作,创编简短的舞蹈片段。
四、
生活中,音乐、舞蹈是最完美的结合体,今天我们不仅欣赏了《蓝色的探戈》这首音乐作品,练习了探戈节奏,部分同学也给我们展示了他们才艺,希望同学们都能做懂得欣赏音乐的人,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