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在拟订的过程中,你们务必要考虑逻辑思路清晰,优质的教案会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课堂的情况,以下是汇报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古诗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古诗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诗中出现的生字。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1、学习诗中出现的生字。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谁能把《赠刘景文》这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这首诗描写的是那个季节的景色?(秋季)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
3、介绍诗的作者:杜牧,是我国唐代的诗人。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由读古诗,画出生字。
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于、径、斜、枫
3、说说记字方法:
于:同“干”比较。
枫:用旧字“风”带出“枫”。
4、描红、临写。
5、再读古诗。
三、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1)自学:
借助注解或工具书弄懂诗意。
(2)小组交流。
(3)集体汇报交流。
3、品析诗句,深入体会感情:
(1)读诗,从那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根据诗句发表自己的见解)
(2)看图想象: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不禁停车观看,发出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如果你就是诗人,此时你会想到什么?
(3)诵读诗句,进入意境:
指导朗读: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齐读。
指导背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师生齐背。
四、拓展活动
把自己课内、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的同学听。
古诗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注解,理解诗句意思。
2想象诗所描写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师:诗文画面课件或挂图、怀旧音乐带、相关古诗。
同学: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古诗作者的情况。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首古诗《小池》
(一) 导入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从1册至今,俺们已学过很多古诗,愿意把记得的古诗背一背吗?(抽同学背诵)这些古诗语言简洁,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今天,俺们将学习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古诗《小池》。(板书课题)
2简介杨万里的情况。
3老师出示挂图或课件,旁白: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小池塘初夏时节的勃勃生机,表达出了对自然风光的一种喜爱之情。
(二) 初读诗句,同学质疑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抽同学读,分组读,齐读。
3再读诗句,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4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初知诗句大意。
(三) 理解诗句,想象美景
1说说你欣赏的诗句及欣赏它的原因。
2交流品读情况,师相机点拨,体会作者用字的准确及选取了哪些初夏时节的景物。
如:“泉眼无声惜细流”中“惜”,
“树阴照水爱晴柔”中“爱”。
“小荷才露尖尖角”中“露”,
“早有蜻蜓立上头”中“立”。
3?用自身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注意交流、补充。
4?根据古诗和自身的理解想象美景,说说美景,画一画美景。
5?看到这样的美景,诗人的心情怎样?你的心情又怎样?
6?品味读古诗。
(四) 指导朗读,背诵诗歌。注意诗的停顿、节奏,试背,齐背。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泊船瓜洲》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节课俺们随着杨万里的描写,欣赏了小池初夏时节的美丽景色,体会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节课俺们将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体会诗人的另一种情感。
2同学交流所了解到的王安石的情况,老师注意补充。
(二) 初读诗句,同学质疑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反复读古诗,直到读流利。
3再读古诗,谈谈自身疑惑的地方。
4寻求组内合作,结合注释讨论解决提出的疑惑,粗知诗意。
(三) 理解古诗,体会作者感情
1试着用自身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2反复读诗,体会诗所表达的感情,其中哪些诗句集中表示了这种情感?
3品读古诗。
(四) 指导朗读,背诵诗歌
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试背、全班齐背。
(五) 课外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思念家乡的诗句,读给大家听听,要是能说出所选诗句出自谁的作品就更好。(也可查找资料,完成这个环节)
附: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细流树阴晴柔
小荷露角蜻蜓早立
初夏美景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江水——重山——春风——明月
瓜洲夜景 归心似箭
借景抒情
古诗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并理解古诗,知道是五言绝句。
2、通过解释故事的大意,理解故事中“绝”“万径”“踪灭”“簔笠”。
3、帮助幼儿感受古诗的,冰天雪地一片寂静的意境。
4、引导幼儿在古诗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古诗背景图
2、古诗录音带一盒
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景图
1、图上有谁?在干什么?是什么季节?
二、完整欣赏古诗
1、听完古诗,你有哪些地方不懂得?
2、教师通过幼儿的提问,给以解释。
3、最后教师完整的解释整首古诗的大意。
三、再次欣赏古诗
教师带领幼儿理解古诗中的一些,字句的意思。
并让幼儿说说这首古诗的的语言特点,教师介绍这首诗是五言绝句。
四、师幼共同欣赏并朗诵古诗,体会诗人的心情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附古诗: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综灭
故舟蓑栗翁
独钓寒江雪
活动反思:
?江雪》是一首极具画面感的古诗。所以在导入时我先出示了两幅色彩鲜明、景物突出的画,然后让幼儿说说看了这两幅图能想到哪两首诗,从而引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句话,为学习《江雪》时引导幼儿列举意象、想象画面作铺垫。之后指名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古诗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诗意,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
(一)板题导入
1.揭示并解释题目《登鹳雀楼》激发兴趣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登鹳雀楼》
3.用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二、小组讨论,组内纠错。
大声读两遍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做到不错读,不漏读。
(一)个人自学
1.学生自主学习(生按提示自学,师巡视指导。)
2.自己检测自学效果: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后生字词和整首诗文。
(二)小组纠错
和小组内伙伴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轮流读生字词,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三)班内质疑
1.检查正确认读生字词
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
(2)课件出示:多音字
尽更
三、质疑拓展,讨论总结
(一)自学自测
学生自学,认真朗读诗文,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小组纠错
小组轮流朗读诗文,互说诗句的意思,互相纠正错误。
(三)质疑拓展
1.指名学生朗读诗文,师生共同纠错。
2.结合重点词语理解重点诗句,进行朗读指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指导:
(1)理解诗句学习一、二两行。
指名读一、二两行。
①出示课文插图。
引导学生理解“尽”,指名说说“尽”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尽”就是“完、消失”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太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沉、消失,黄河水朝着大海滔滔奔流。
一轮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背后渐渐西沉;黄河水自远方奔腾而来,又波涛滚滚的向大海奔去。
④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行。
(2)学习三、四两行。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指名读三、四两行。
理解:
欲:想要。穷:穷尽。千里目:目,眼睛,就是看到更远的地方。更:再。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3.思考拓展:这首诗蕴含了什么哲理?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古诗;
2.根据对诗歌的理解,画一幅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
(一)板题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
3.用课件出示导学稿。
二、小组讨论,组内纠错。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大声朗读诗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难读的诗句多读几遍,直到读熟练。
(一)个人自学
1.学生自主学习(生按提示自学,师巡视指导。)
2.自己检测自学效果: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后生字词和整首诗文。
(二)小组纠错
和小组内伙伴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轮流读生字词,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四)班内质疑
1.检查正确认读生字词
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
2.指名读,去拼音读,小组比赛读等方式进行拼读。
三、质疑拓展,小组总结
(一)自学自测
学生自学,认真朗读诗文,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小组纠错
小组轮流朗读诗文,互说诗句的意思,互相纠正错误。
(三)质疑拓展
1.指名学生朗读诗文,师生共同纠错。
2.结合重点词语理解重点诗句,进行朗读指导。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导:
交流对第一行诗的理解。
(1)指名说说诗句中关键字的意思。
日:太阳照:照耀(如果不这么细致地去分析,孩子们很可能把日和照当成“日照”这个城市来对待。)
香炉:香炉峰,庐山上的一座山峰;
生:飘浮
紫烟:紫色的烟雾
(2)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交流对第二句诗的理解。
方法与步骤同第一句。再指导学生进一步有感情读诗句时,要引导学生品味“挂”字的妙用
交流对第三四句诗的理解。
理解这两句诗,先理解“疑”字的意思,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诗意理解后要抓“飞流直下”与“落”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气势。
每句诗的意思理解完后,要回归整体,让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归纳总结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默写诗文;
2.根据对诗歌的理解,画一幅画。
古诗教案篇5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出示课题:夜宿山寺。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宿 寺 危 辰 恐 惊 似 庐 笼 盖 苍 茫。
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这些生字谁会读?
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惊”字的读音。
3、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
4、猜字游戏: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
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
四、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词:
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
3、指名朗读全诗。
五、借助插图,了解诗意。
1、出示课件或文中插图,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假如你就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会有什么感觉?相机出示前两行诗。
3、指导朗读前两行诗。
(1)老师配乐范读。
(2)学生试读。
(3)指名读。
(4)全班配乐齐读。
4、站在这高楼上,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相机出示后两行诗。
(1)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
(2)指名配乐读。
(3)教师配乐范读。
(4)全班配乐齐读。
六、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象画面。
2、学生自读整首诗。
3、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
4、师生配乐合作读。
七、选择作业(三者选其一)。
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体育教案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