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进行教案的写作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思路是清晰的,优秀的教案是一定要明确好自己的教学目标写出的,以下是汇报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给予树的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给予树的教案篇1
江苏南京 赵红 朱重林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
②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磁带。
第一课时
议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初读课文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自由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b.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③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
b.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c.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d.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④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字词两遍。
②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①读下面的词语: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②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理解重点词句
①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②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a.“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b.“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③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a.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b.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④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总结全文
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永远记住在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布置作业
①抄写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②替那个陌生的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给予树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重难点:
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关心别人快乐自己”小短片
教学过程:
一、轻松导入,引发情感
今天和这么多老师一起上课,高兴不高兴?
大家想想,一个人高兴的时候经常会有怎样的表现呢?(笑)
你们会笑吗?(会)
那么我们来做个游戏,看你们究竟会不会笑,我说词语,你们来做相应的表现,请大家面向后面的老师,请老师们做个裁判。
微笑——————笑眯眯————————哈哈大笑———————冷笑
冷笑的高兴的意思吗?
同学们做得都很准确,请你们再想想与高兴相近的词语有什么?(兴奋,激动,快乐)
(老师板书快乐)
你什么时候会觉得快乐?大家说得非常好,在生活中,当我们认识一位新朋友的时候是快乐的,得到一件礼物的时候是快乐的,受到表扬的时候是快乐的,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对快乐的感受却是这样的————(板书给予是)把课题补充完整。
谁知道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付出)
理解的非常好,我们都知道得到东西的时候往往是快乐的,可付出给别人东西的时候又怎么会是快乐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请大家把书打开翻到113页,轻声快速读课文,然后回答这个问题,(出示大屏幕)看谁找到的答案多。
二、感悟课文,升华情感
这么多份给予,你觉得哪一份最让你感动,最让你思绪万千,感到有一股暖流充满心间?你可以大声读一读,也可以细细品味,别忘了动动手中的笔,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
谁来说说,给大家读读原文。
你能想象小男孩说这句话时的心情吗?谁愿意来当当这个小男孩。
当你听到这个小男孩说自己也想当这样的哥哥时,你有什么感受?
保罗跟大家一样,也很吃惊,你能用下面这个句式来说说保罗的想法吗?
(出示:保罗原以为—————————————————,没想到————————————————。)
保罗错了,小男孩不是希望自己有一个这样的哥哥,而是希望自己来当这样的哥哥。小男孩虽然小,但是他从小立下了在圣诞节时为弟弟送上一辆新轿车的愿望,多么了不起啊!
小男孩把快乐给予弟弟,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指名读句子,能说说原因吗?
小男孩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你可以看看课文的插图,那上面画的正是这部分的内容。(要把快乐给弟弟)
谁愿意通过朗读把这份快乐给予大家。
保罗开车把小男孩送到了家门口,却看到和听到了这样一幕,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出示:保罗原以为——————————————,没想到—————————————————。)
小男孩两次都只想到给予,而不是得到,这使保罗深感意外,也深受感动,他从小男孩身上看到了另外一种快乐,那就是“给予是快乐的”。这使保罗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是(齐读12自然段)
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于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出示题目)
小弟弟感到难忘,是因为
小男孩感到难忘,是因为
保罗感到难忘,是因为
你可以选择一句来说,想全部说更好。
小男孩非常爱自己的弟弟,他希望送给腿有残疾的弟弟一辆新车,带弟弟到外面去看好看的圣诞礼物。现在保罗帮助这兄弟俩实现了愿望,他还从小男孩身上体会到了给予是快乐的。
最后老师想请同学们欣赏一个小短片,也许你们都曾经看过,但老师仍然希望你们这一次能够静静地用心去欣赏,用心去感悟!
看完之后请同学们谈感受。
三、课堂总结,延伸情感
关心别人,快乐自己,举手投足之间我们能做的有很多。爱可以启迪爱,快乐能够繁衍快乐,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予别人一份关怀,一份帮助,同时也让自己获取一份真正的快乐。
给予树的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4、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5、情和体贴的特点,6、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母亲变化的心情及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课前准备
1、反映圣诞节的录像带或图片。
2、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看录像(或图片)
2、了解圣诞节。
3、谈话:你了解圣诞节吗?
4、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5、齐读课题:“给予树”。
6、理解课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读了这个题目,7、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b.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c.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2、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
立即卡片盼望拥抱仁爱同情体贴如愿以偿
b.指销售员读课文。
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3、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屏显要求会写的12个字,2、先读读,3、再组词。
4、请学生做小老师,5、指6、导写字。
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
7、学生写字写词。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抄写一遍。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听写后同2、座互相批改。
3、指4、名5、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交流感悟
1、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自主阅读的感受。
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2、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3、引导学生体会。
a.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b.让学生充分地读第四、五自然段,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4、交流不5、理解的问题。
师生互相合作释疑。
三、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2、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
3、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
4、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给予树的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2、能合并几层意思归纳第二、四段的段意。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试着背诵第四自然段。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1、读课题
这小艇前加了个威尼斯,你怎么看?
我们在读课文之前,好好琢磨题目的意思,理解题目的意图,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2、小艇有什么与众不同?威尼斯和小艇有什么关系?
3、读读课文,找出不懂的问题来提问。
4、这篇课文读完了,你想跟大家说些什么?
5、假如你是作者,真的到了威尼斯,真的坐上了威尼斯的小艇,真的看到了那里的桥梁,看到那里的人们,看到那里的月光,看到那里的一切,你带了照相机,你最想将哪个地方拍下来?大家读读课文,找找看。
6、反馈,朗读指导。
7、细读,谈谈你的新感受,等等交流,注意把自己读懂了的地方用波浪线划一划。
第二课时
1、说说船夫。
2、此时此刻你就在威尼斯,你在小艇旁边,你就面对船夫,你想对他怎么说?
3、表演。
4、威尼斯的船夫真是厉害,有精湛的技术,又有经商头脑,对威尼斯的风景点非常熟悉,那么威尼斯到底有什么样的美丽风景呢?威尼斯有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把这些地方用笔划出来。
5、白天,威尼斯充满生机活力,晚上,寂静围绕着威尼斯入睡,这些情景产生都跟什么有关。
6、想一想,除了书上用小艇做来的事外,你想想,还有哪些人用小艇做什么事?
7、学完了这些课文,你想说些什么话来夸夸威尼斯的风景,赞美威尼斯?把你对威尼斯的真实感受,感觉,想法写下来。
给予树的教案篇5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给予是快乐的”含义,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习能力和正确的评价观。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通过阅读《爱之链》进一步体会给予是快乐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哲理的过程。
教学难点:
从保罗的哥哥给予保罗新轿车,到保罗给予小男孩希望,再到小男孩给予他的残疾弟弟以关爱,从而理解他们之间在实现一种爱的传递,让学生在这种爱的传递中体验到给予是快乐的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示主题
1、揭题读题读出不同的感受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4课给予是快乐的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故事给予的过程中出现了几个人物?
2、他们都给予了别人什么?你能填一填这样的填空吗?谁给予了谁什么
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保罗的哥哥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中间画上箭头)
他们在给予的过程中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快乐
给予是快乐的快乐地读一读
二、学习课文体会快乐
1、过渡:在这相互给予的过程中,你感觉到了谁的快乐?
2、自读课文,感受快乐
再一次读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快乐的人,划出相关语句去感受到他们的快乐。
3、品味文字,感情朗读,表现快乐
最快乐的人:小男孩
a句车停后,小男孩顺着台阶跑进了屋。“弟弟,看那新车,是不是跟我刚才告诉你的一样?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一看圣诞节橱窗里那些好东西了!”
他将美好的希望种进弟弟的心里,感觉多快乐呀!能读好这番话吗?(指导朗读:指导读好“这样”“亲眼”等词语。)
小男孩的弟弟脚有残疾,不能象正常人一样去行走,难免会自卑,小男孩这样带给给了弟弟生活的勇气、生活的信心,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啊。
多么坚定的承诺,多么美好的愿望。相信小男孩会在多年后实现自己的梦想,一个为了别人的梦想。你们认为那时最快乐的人是谁?为什么?
②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可爱更可敬的小男孩,让我们再来读读小男孩说的这番话
让我们用自己的声音,传达这份感动。齐读小男孩的话
引导提示还有哪些地方写出小男孩时时记挂关心着弟弟,以弟弟的快乐而快乐,表现出一种深深的爱的?
b句小男孩吃惊得瞪大了眼睛:“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
你会认为小男孩希望什么?
教案《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给予是快乐的》教案一》,来自网!
保罗根你们一样,然而你们都错了。出示c句
c句“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
①补充说话:(现场加……)
②指导朗读
多么令人敬佩的男孩啊!弟弟的快乐就是他的快乐。你愿意做这样的小男孩吗?(自由读)
哪个小男孩能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愿望
是啊,当这样的哥哥就是他最大的快乐——(齐读)
d句“车开了一段路,小男孩转过身来,眼里闪着亮光……家门口吗”
透过发亮的眼睛,你知道小男孩在想些什么?
这亮光是一种期盼,一种渴望,渴望带给弟弟快乐
读题给予是快乐的
小弟弟
假如此时你就是文中的那个小弟弟,闭上眼睛,朝车窗外看,圣诞节快到了,你看到了些什么?
练习圣诞节到了,弟弟坐在新车里看到了
此时他的心情怎样?
小结由于保罗和哥哥的给予,弟弟心里时时感觉到一份快乐,让我们再次感受到(读课题)
保罗:
他从中懂得了一个道理:给予是快乐的。
引导他是旁观者吗?
不由自主问了一句,并且带小男孩兜风,
保罗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
请大家在“下了车”前面加上“连忙”。保罗连忙下了车,想想,为什么老师要在前面加上“连忙”?(被感动不由自主地帮助小弟弟)
小结:保罗领悟到了给别人快乐,自己也会快乐。——(齐读课题)
心里装着别人的人,他们会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齐读课题)
他们人人心中都享受着一份快乐所以觉得圣诞前夜这个夜晚非常难忘。
三、拓展升华深化主题
过渡:听到这样声情并茂的朗读,看到同学们有这么快乐,老师也感到很高兴,是你们的给予让老师感到了快乐,这样的给予就是一种帮助,一种奉献,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现在让我们把爱延伸到《亲近母语》文章《爱之链》中吧。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2、你从文章的什么地方能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呢?
3、那么你有过因帮助别人而自己感到快乐的经历吗?
(出示)我也曾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
四总结全文延伸“给予”
有句话叫作: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予别人一丝关怀,一份帮助,同时也获取一份真正的快乐。让爱之链越链越大,越链越广!
最后请记住这爱的红丝带,永远记住这世间最美的语言——(齐读)“给予是快乐的”。
五、作业
1、填空:保罗的哥哥因为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而感到快乐,因为而感到快乐,我曾经因为而感到快乐。
4、搜集把“给予”当作“快乐”的名人轶事或名言,写一篇读后感。
给予树的教案篇6
课题:《给予是快乐的》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炫耀”、“懂得”;
2、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初步体会本文写作方法对于日常习作的启示。
〖技能目标
1、学会运用“炫耀”、“懂得”;
2、在揣摩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中,把握人物特点,尝试课本剧表演。
〖情意目标
在理解“给予是快乐的”过程中,学会关爱别人与尊重别人的关爱。
【课前准备】
按常规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运用“炫耀”、“懂得”;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初步体会本文写作方法对于日常习作的启示;理解“给予是快乐的”。
〖过程建构
教师组织流程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
一、批注入文,自主探求
1、你能读懂什么?适当注上记号。能读好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吗?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注意各知识点达成状况的调控。)
⑴ 自主阅读;
⑵ 小组交流;
⑶ 全班反馈:
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不等于自主学习就是放任自流。
② 情感的熏陶固然重要,但“小语”要体现“小”的特点,“知识与技能”是“三个维度”的首席。
2、适当小结,点拨升华在交流中达成。
二、主动参与,探究方法
从写作的角度看,这篇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自我反馈、调节、总结“阅读”中的方法,无疑有利于激发“习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语”与“文”的和谐发展与相互促进。
三、联系生活,体验情感
1、今天这节课上你给予了谁什么?或谁给予了你什么?今天来听课的老师中谁曾经给予你什么?
2、在你的记忆中曾经有谁给予了你什么?你给予了谁什么?
⑴ 好朋友交流;
⑵ 全班反馈:
① 对学生的评价重在内在素质的提高。
② 既是“反省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又是“交互主体”关系的体现。
四、作业超市,拓展延伸
1、揣摩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把握人物特点,尝试课本剧表演。
2、回顾你给别人带来快乐或别人给你带来快乐的一件事,并学习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断。课后选择完成“延伸──提升──铺垫”。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品味、感情朗读课文,揣摩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把握人物特点,尝试课本剧表演,回顾你给别人带来快乐或别人给你带来快乐的一件事,并学习本文写法迁移习作。
〖过程建构
略。
给予树的教案篇7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爱的奉献”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脉脉温情的故事。课文以爱贯穿始终,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教学由质疑课题出发,由学生提出问题,总结两个主导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学生正是随着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层一层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一、把握课文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本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课文中有多种爱:金吉娅给予母亲的爱,给予哥哥姐姐的爱,给予陌生女孩的爱。而课文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因此我以此爱作为重点深入文本。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详则略之,略则详之”,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我提出“这棵树除了可以叫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名字?”,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二、抓住文本,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当金吉娅站在这样一棵神奇的“给予树”下,看到女孩的卡片,她想到了什么呢?设计这个环节主要出于这样的目的: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领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的行为,感受文字中所体会的情感。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领悟力,对于金吉娅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气呵成。所以我将这个环节根据课文中金吉娅的语言,行为分成了几步。第一步:当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愿,金吉娅第一反应是什么?第二步:思考金吉娅为什么说话时声音低,为什么会难过?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站在给予树下还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娅最终选择了女孩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内心的决定。这个心理活动的描述是充分联系了课文的文本,最后我出示“联系课文想象”,告知学生进行想象的方法。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以课文为载体进行合理、完整的想象,效果不错。
给予树的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读懂课文,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从文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过程:
一、“快乐”入文,揭示课题
1、探讨“快乐”
①、板书“快乐”,学生汇报生活中快乐的事和原因。
②、教师总结,梳理整合。
2、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因为得到很多而感到快乐,而今天我们要了解的这个故事,作者对快乐的感觉却是这样的。(板书:给予)学生齐读课题
二、“给予”出题,朗读悟情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学习方法。(出示大屏)
略读课学习方法:读文知内容,思考不明处,圈圈重点词,标注谈感受。
1、读文知内容
①、请个别学生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②、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2、思考不明处,圈圈重点词,标注谈感受。
师: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试着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我想对抓住文章的内容,加深认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出示大屏)
发问的方法:
(1)、从文章的题目处发问,
(2)、从课文的结尾处发问。
(3)、从课文的难点处发问。
(4)、从含义深刻的句子处发问。
(5)、从课文的原因处发问。
(6)、从课文的矛盾处发问。
3、学生讨论从文章中提问题并交流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4、学生汇报,教师做适当的点拨。
5、师:文中有没有令人感到意外的地方?(出示大屏)
保罗错误的想法:
(1)、保罗原以为_______________,没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罗原以为_______________,没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谁能提一个和上面相反的问题。
保罗是不是没有对的表现?
三、升华主题,快乐给予
师:为什么说这个夜晚对他们来说是难忘的?(讨论)
教师小结:同学们,给予是快乐的,哪怕是给予有困难的人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给别人带来帮助,从而给自己带来快乐。大家还记得这句话吗?(出示:“给”永远比“拿”愉快)
师:大家在生活中是否也有因帮助别人而感受到快乐的经历呢?请同学们结合生活谈一谈自已的经历和感受。(出示大屏)
学习本课以后,我知道,保罗的哥哥因为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我也曾经因为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
教师总结:这个不寻常的圣诞前夜,保罗被小男孩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所感染,也将关爱送给了小男孩和他的弟弟,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深切地感受到了给予的快乐。是啊!关心别人快乐自己,举手投足之间我们能做的很多。送给大家几条名人名言与大家共勉。(出示大屏)
四、我的作业我做主:
1、快乐繁衍快乐,扩写本文结尾处。
2、爱可以启迪爱,阅读主题相近的其他文章,如《给,永远比拿快乐》、《一个苹果》、《感恩之心》、《乞丐》。
3、将爱心和快乐进行到底,综合自己的读书的感受,以“爱”为主题办一份手抄报。
师:同学们放飞爱心就是放飞快乐,给予是快乐的,快乐的给予。最后在一首小诗中结束我们这节课。
?给予》
你把爱给予小草,大地还你一片绿色!
你把爱给予云朵,蓝天还你一片晴朗!
你把爱献给大地,祖国和你携手同行!
你把爱赋予奥运,世界与你共圆梦想!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