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范文网 >教案大全

分数的教案5篇

作为教师学会将教案制定完善是很重要的,好的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以下是汇报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分数的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分数的教案5篇

分数的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2 .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学习难点:运用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

一、分一分

有4张同样的`圆形纸片。

(1)每2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2)每1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3)每1/2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4)每1/3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5)每1/4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二、画一画

1.有1根2米长的绳子。

(1)截成每段长1/3米,可以截成几段?

画一画:

列示:

(2)截成每段长2/3米,可以截成几段?

画一画:

列示:

2.3/4里面有几个1/8?

画一画:

列示:

三、填一填,想一想

在〇里填上“>”“

4÷1/2〇4×2 4÷1/3〇4×3 4÷1/4〇4×4

2÷1/3〇2×3 2÷2/3〇2×3/2 3/4÷1/8〇 ×8

你发现了什么?( )

四、试一试

8÷6/7 5/12÷3

你能把“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和“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这两句画合并成一句话吗?

( )

分数的教案篇2

教材分析

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这为以后学习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学习本节课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学情分析

分数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非常要的一课,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后面解决问题的学习。由于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必须在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要培养学生在探索除分数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1.以3盒水果糖的重量为问题为切入点,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好!

(1)每盒水果糖重100g,那么3盒有多重?

100×3=300(g)

(2)3盒水果糖重300g,那么每盒有多重?

300÷3=100(g)

(3)300g水果糖,每盒重100g,可以装几盒?

300÷ 100=3(盒)

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个算式,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这就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吗?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探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引导参与,探究新知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除法的意义,那么如何来计算呢?请同学们看黑板。

出示问题1。

请大家拿出一张操作纸,涂色表示出这张纸的4/5。

师: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4/5÷2

请同学们通过涂一涂,算一算的方式来研究4/5÷2怎样计算。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方法一:把4/5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1/5,也就是2/5。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

4/5÷2=4÷2/5=2/5

方法二: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4/5的1/2是多少,可以用乘法来做。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

4/5÷2=4/5×1/2=2/5

(2)质疑问难,理解新知

①师小结:有的是用分子除以整数,分母不变的方法算出结果2/5,有的是转化成分数乘法来做……那么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

②接下来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先列式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③通过计算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用第一种方法就不能做了。因为:上一题的时候,分子4是2的倍数,4÷2能得到整数商。而4÷3时,分子4不是3的整倍数,得不到整数商。所以不能用分子除以整数这种方法了。

生2: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来做……4/5÷3=4/5×1/3=4/15

能再讲讲这样做的道理吗?

师:“4/5÷3”表示把4/5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

请同学们拿出第二张操作纸,你能把图中的4/5平均分成3份,并表示出其中的一份吗?

展示学生的分法

师(指着涂色部分):你所表示的这一部分是4/5的多少?

通过直观图理解4/5的1/3是4/15

(3)比较归纳,发现规律。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要注意的是:

结果最简。除号要变成乘号。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1、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学生总结)

五、作业布置

分数的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页例2及练习二十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631.0870.0441578

2.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是怎么求出来的?(哪两个数相比,把谁看作单位“1”。)

某种花生的出油率是36%。

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用电量的80%。

李家今年荔枝产量是去年的120%。

二、学习新课

1.根据数学信息提问题。

出示例2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①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百分之几?

②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百分之几?

③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

④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2.让学生先解决前两个问题。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提醒学生注意:解决这类问题一定先弄清楚哪两个数相比,哪个数是单位“1”,哪一个数与单位“1”相比。为学生学习新课解决数量关系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做好知识迁移的准备。

3.让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造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

(1)分析数量关系。

让学生自己尝试把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的。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相比的百分率,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2)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让学生根据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式计算出结果。

②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方法,教师作适当的板书。

方法一:(14-12)÷12=2÷12≈0.167=16.7%

方法二:14÷12≈1.167=116.7%

116.7%-100%=16.7%

问:还有其他方法吗?

③让学生总结,像这样的百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

使学生明确:这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刚才同学们提出的第①、②个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但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必须先求出。

4.改变问题。

师:如果问题是: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又怎么解决呢?

让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

(14-12)÷14

5.观察比较。

将例2的第一种算式与改变后的问题的解答算式相比较:

(14-12)÷12(14-12)÷14

师:不同点是什么?为什么除数不一样?

通过学生的讨论,再次强调两个问题中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使学生体会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和用分数解决问题一样要注意找准单位“1”。

6.概括应用。

让学生读一读课本例2后面一段话,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一说“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几”……等话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

1.提问: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应注意什么?

2.独立完成课本90页“做一做”的题目。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二第1、第2题。

课外作业:练习二十二的第3、4题。

五、课堂总结反思

1.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分数的教案篇4

设计说明

1.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个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因此教学时要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本课时的教学通过分饼这一故事情境来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积极性。听教师讲完故事之后,学生能说出三个孩子分到的饼的大小是一样的,并能非常流利地说出三个孩子分别分到每张饼的,,。接着教师提问设疑,导入新课。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操作中掌握新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经历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的过程,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体验成功的快乐。

课前准备

ppt课件

若干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 彩笔

教学过程

⊙故事引入

1.教师讲故事。

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分饼的故事,你们想听吗?(想)三毛家有三兄弟,三兄弟都特别爱吃饼。一天,妈妈买回3张同样大小的饼,准备分给他们三兄弟吃,妈妈先把第一张饼平均分成两份,取出其中的一份给了大毛;二毛看见了,说:“太少了,我要吃两份。”妈妈点点头,把第二张饼平均分成四份,取出其中的两份给了二毛;三毛连忙说:“我最小,我要比他们多吃一些,我要吃四份。”妈妈又点点头,把第三张饼平均分成八份,取出其中的四份给了三毛。

大毛、二毛、三毛都满意地笑了,妈妈也笑了。

设计意图:借助故事给学生创设一个温馨的学习情境,自然导入新课,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验证。

(1)提出猜想。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兄弟之间到底谁分得的饼多吗?

生:同样多。

师:这只是大家的猜想,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呢?下面就让我们当一次小数学家,一起来验证这个猜想吧!

(2)验证猜想。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模拟一下妈妈给三兄弟分饼的情境。

①折一折:把每张圆形纸片都看作单位“1”,分别把它们平均折成2份、4份、8份。

②涂一涂:在折好的圆形纸片上分别把其中的1份、2份、4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③剪一剪:把圆形纸片中的涂色部分剪下来。

④比一比:把剪下的涂色部分重叠,比一比。

师:通过比较,结果是怎样的?

生:同样大。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猜想、自主验证、自主发现,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剪一剪、比一比、说一说的实践活动中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求知过程,经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

3.揭示课题。

师:三兄弟分得的饼同样多,那妈妈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他们的要求并且又分得那么公平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师板书,生齐读课题)

⊙探究新知

1.观察比较,探究规律。

(1)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

师:三兄弟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是怎样的呢?(相等)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三兄弟分得的饼和剩下的饼同样多,都是一张饼的一半。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分子、分母变了,大小没变)

师: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一样,大小却相等,这其中到底蕴藏着什么奥秘呢?

(课件出示:比较它们的分子和分母)

①从左往右看,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②从右往左看,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

师:我们从左往右看,谁愿意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我们从右往左看,谁愿意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你们能把这两个发现合并成一句话吗?[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数为什么不能是0?同桌之间讨论。(因为在分数中,分母不能为0,并且在除法里,0不能作除数,所以这个数不能是0)

(3)教师总结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

分数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 。

(3)一条路,已修了 。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 。

(5)甲数比乙数少 。

2、口头列式:

(1)32的 是多少?

(2)120页的 是多少?

(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 ,降低了多少分贝?

(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 ,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二、新授

1、教学例2

(1)运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

(2)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

降低?分贝

现在?分贝

80分贝

(1) 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

解法一:80-80× =80-10=70(分贝)

现在?分贝

80分贝?

(4)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线段图,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

解法二:80×(1- )=80× =70(分贝)

(5)学生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第一种思路是从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运用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

2、巩固练习:p20“做一做”

3、教学例3

(1)读题理解题意后,提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表示什么意思?(组织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将句子转化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 ”。着重让学生说说谁与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

(3)出示线段图,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例2的解题方法,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全班交流两种解题方法。

解法一:75+75× =75+60=135(次)

解法二:75×(1+ )=75× =135(次)

4、巩固练习:p21“做一做”(列式后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

三、练习

1、练习五第2、3题: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关键句子分析,找到谁与谁比,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

2、练习五第3、4题:学生依据例题引导的解题方法,独立完成3、4题。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7、8、9、10题。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小班的游戏活动教案5篇

关于安全跑的教案优质5篇

纸的制作教案5篇

语言春天的树教案优质5篇

猫的科学领域教案5篇

小班科学猫的教案5篇

孤独的船音乐教案5篇

预防幼儿感冒的教案5篇

秋天的树林大班美术教案5篇

美术美丽的风筝教案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2355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