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上课之前是要备课的,记得写好教案哦,为了在课堂上有好的表现,我们一定要提前制定好教案,汇报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九年级教案优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九年级教案篇1
[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教学要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成诵,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共、同”等八个生字,会写“土、云、大、禾”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在学习中体会到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
[重点难点]
重点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难点是体会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及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设计流程]
一、看图谈话,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有什么。
2、指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边看边想:白云和蓝天,禾苗和土地,小鸟和树林,鱼儿和大海之间有什么联系?我们和地球有什么联系?
二、揭示课题
三、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拼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读,把读错的字找出来,互相纠正。
3、检查认读带生字的词语。
(1)愿当小老师的学生带领大家认读自己会读的生字词。
(2)开火车读生字词。
(3)去掉拼音,认读生字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再评出读得好和有进步的同学。
自由朗读,读后想想从课文里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想向大家请教。
3、小组互相交流,讨论你要请教的问题。
4、再现插图,想想:
(1)蓝天是谁的家?土地是谁的家?
树林是谁的家?大海是谁的家?
(2)它们爱自己的.家吗?为什么?
5、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应该怎样爱护“我们共同的家”?
四、练习背诵,积累词语
1、听课文录音,跟随课文录音朗读课文。
2、同桌互相背诵,看谁背得好。(不丢字、不添字、背诵流利.)
3、会背诵了,就把课后题中的小鸟涂上颜色。
五、练习,拓展思维
1、小黑板出示课后练习第二题,让学生读读,想想,再填空。
2、小组交流,检查订正。
3、你还知道有什么是谁的家?(如:天空是星星的家,大地是庄稼的家……)
六、指导书写
指导写“云”字时,要告诉学生:“云”字的第三笔是撇折,这是新学习的笔画。
七、扩词,积累运用
土:泥土土地沙土土壤
大:大方大人大小大家
云:白云乌云云雾云海
(2)认读“词语花篮”里的词。
(3)你从这课里还学会了哪些新词?填在花篮里。
(4)选择你喜欢的一两个词语说一句话。
九年级教案篇2
教学内容:原地投掷纸团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了解投掷轻物的动作技术,培养正确的挥臂姿势,突出重点----快速挥臂,提出难点----方向性。
教学重点难点:快速挥臂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师讲故事“讨厌的马蜂”,然后教师提问:怎样把树上的马蜂窝打下来?
二、集中注意力练习“猜猜看”
教师提问:同学们喜不喜欢动物?下面请你们认真听各种动物的声音,判断是什么动物?再迅速模仿动物的动作,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三、热身练习“击掌操”
以简单动作的简单组合为主,听音乐节奏,模仿老师的动作一起练习。
四、诱导练习“掷纸飞机”、“甩纸炮”
学生自由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动脑筋思考:“怎样才能使纸飞机飞得又高又远”、“怎样才能使纸炮甩得很响”,并找出答案。
五、模仿练习“打马蜂窝”
投掷靶上的“马蜂窝”高低不等,表面带粘性,如果“石块”打中目标,即被粘住。投掷线为三条,学生根据自己的身高及力量的大小,自由选择投掷目标、投掷距离进行练习。
六、教师讲解“原地投掷轻物”的方法及教授口诀。
教学口诀:两脚前后立,球儿手中拿。
看准马蜂窝,用力向前掷。
突出重点:快速挥臂。
七、纠正投掷出手角度练习“穿越花环”
提出难点:方向性----前上方
八、游戏:“谁先坐”
游戏方法:分8组进行比赛,每个同学站在座位旁,音乐开始,排队按顺时针方向绕桌子慢跑,音乐一停,每个同学迅速找就近的凳子坐好,没找到凳子的同学原地站立。
九、放松韵律活动:“小白船”
十、小结。
九年级教案篇3
一、课前透视。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生动形象地把自然知识蕴含其中,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是优秀的科普作品。课文共有五小节,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配有两幅插图。教学中应抓住诗歌利于朗读,内容充满情趣的特点,激发学生童心,引导学生在多读读好上下功夫,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和其中蕴含的知识。
课文是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科学知识的,学生容易被吸引,并且文中介绍的内容大多数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教学时应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有一定词语积累。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1、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2、识字写字。
四、信息资料
1、教师准备有关站、演示课件或相关的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知识。
五、教学时数: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谈话引入:
小朋友,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板书课题。
本课内容充满童趣,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2、课件演示:
播放蒲公英、苍耳等植物传播种子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今天《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要告诉我们植物传播种子的巧妙办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
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引导学生观看动画,整体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对话平台。
1、感知。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相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小组读书的收获。(这只是初读,学生能说己的读书所得就要加以表扬,不能要求过高。)
尝试朗读,整体感知,交流收获,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体验读书的快乐。
2、识字。
(1)自己练读生字。引导学生可同桌之间接龙读生字。
(2)小黑板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指读。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给生字找朋友,用词语说话。
新课标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方法,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热情,相互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的效果。
3、赏读。
(1)小组合作读课文,看谁读得美。
(2)选读。选自己喜欢的一节练读,再展示。
(3)通读全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整体感知课文,在正确、流利的读书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理解与体验。
4、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如、已、娃、纷、好。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注意的地方。
(3)教师示范,指导重点笔画。如“已”要半封口,不能写成自己的“己”等。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在重视学生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应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二课时:
(一)对话平台。
1、导入。
挑苹果游戏:(将生字卡片做成苹果形写上编号)你选择第几号苹果,读出上面的生字,再组词造句。
2、诵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语气。引导学生评一评老师哪读得好,哪读得不好。
(2)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朗读比赛。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让学生进行单纯的模仿,要引导学生的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演读。
(1)教师引读,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2)学生自由练背。
(3)课文表演。边背边加上动作。也可让学生进行想象发挥,进行小型课本剧表演。(以鼓励为主,参与为主。)
加强学生的诵读练习,加深学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发展语感,丰富学生的积累。
4、讨论。
(1)“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
(2)“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它?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加强对课文的体验和领悟,开阔视野,培养综合素养。
(二)练习。
1、出示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引导学生多方式读词。
2、扩展仿说词语。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快来与同学交流。
创设多样的练习方式,巩固所学,达到学用结合。
(三)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把你课外搜集了解到展示出来吧!
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
(四)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甲、洼、豆、识、经。学生认读。
2、自己练写,小组评议。
3、教师,指导重点。
4、学生再练写。
写字是学生的重要技能,尝试之后,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增强写字效果。
九年级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了解《史记》与司马迁;
2.熟读课文1、2两段,疏通文意;
3.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秦朝是中国历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中国统一的新纪元。但同时也爆发了封建历第一次农民起义。是那个时代造就了英雄,也是英雄成就了那个辉煌的历史。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吧,更多的去了解那位伟大的起义领袖。
结合书下注释了解司马迁。
司马迁,是我国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幼年就随父学习,20岁起游历全国各地,考查史迹,采集史料,搜集历史传闻逸事,为后来编写《史记》做了重要的准备工作。公元前108年他继任父亲太史令的官职。3年后(24岁)开始编写《史记》。
公元前99年因上书替李陵辩护,被捕入狱,受腐刑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约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伟大的历史巨著《史记》。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重点检查下列词语的读音:
鸿鹄(hú) 闾(lǚ)左 谪戍(zhé shù) 当行(háng) 度已失期(duó)
以数谏(shuòjiàn) 罾(zēng) 间(jiàn) 祠(cí)陈胜王(wàng)
忿恚(fèn)(huì) 笞(chī) 宁(nìng) 有种乎 蕲(qí)铚 (zhì)
酂(cuó)拓(zhè) 谯(qiáo) 会(huì)计事 长吏(lì) 以应(yìng)陈涉
骑(jì)千余 将军身被(pī)坚执锐
2.组织学生朗读课文,从字音、节奏、语气、语调等方面互相评价朗读的效果
注意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l)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4)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3.阅读第一段,解决重点字词,疏通翻译
(1)“之”字的三种不同用法。
(2)“……者……也”句式的理解。
(3)“也”“哉”所表达的语气。
(4)“尝”“苟”等词的含义。
明确:
辍耕之垄上。之:去、往,动词。
怅恨久之。之:语气助词,不译。
鸿鹄之志。之:助词,的。
“……者……也”句式表判断。其变式有:“……,……也。” “……者,……。”
“也”“哉”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为反诘和蔑视。
(5)同桌两人互相协作完成本段的翻译。
4.阅读第二段,解决重点字词,疏通翻译
(1)重点字词
“发”:征发。 “適”:通假“谪”,责罚。“戍”:防守。 “屯”:驻守。
“次”:编到。“当行(háng)”:应差。“为”:担任,当。“屯长”:戍边军队中的小吏。
“会”:适逢。“度”(duó):估计。 “失”,耽误,错过。“法”:依照秦法规定,名词作状语。
“乃”:于是,就。 “亡”:逃亡。“举”:起事,发动。 “等”:同样。
“死国可乎?”为国而死,好吗?“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苦”:苦于,为某种事物或境况所苦。“ “当”:应该。“乃”:是。
“以”:因为。“数”(shuò):屡次。 “将”(jiàng):统率。
“或”:有人。“多”:只是。“爱”:爱护。“怜”:喜爱。“以”:认为。
“诚”:果真。“以”:把。 “唱”:通假“倡”,倡导。
“宜”:大概。“多”:数量大。“应”:应和,响应。“然”:正确。……
以上重点字词的解释,不直接呈现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分组讨论,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就质疑,由老师帮助解决。
(2)指名尝试翻译这一段内容,同学之间互相质疑。
三、布置作业
1.课后整理1、2两段的翻译。
2.对重点实词和虚词进行归纳整理。
3.找出陈胜在起义前后的语言进行阅读,并思考这些语言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九年级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输入的危害,掌握虎门销烟的时间和意义;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性质;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2、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鸦片的危害,自觉拒绝毒品、远离毒品,奋发自强;体味林则徐深刻的民族情怀。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创设情境:
近年来,公众人物涉毒丑闻屡见不鲜,同学们了解毒品的危害吗?请谈一下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和感想。
那么,同学们知道毒品是在什么时候在我国大规模蔓延的吗?同学们知道因为毒品直接导致的一场近代战争吗?(同学们回答:中英鸦片战争)
提出质疑,由此导入新课:这场战争真的仅仅是因为鸦片吗?战争又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后果呢?本节课就来一起学习这一内容。
2、新课教学:
虎门销烟
(1)背景:清朝统治的危机,西方的兴起以及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思考:英国为什么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引导学生从英国、中国两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切入思考。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状况,解释“出超”概念。英国的鸦片走私,概况。
(3)林则徐虎门销烟:通过启发式引导学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从而让学生认识林则徐,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介绍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4)再次思考:虎门销烟损害了谁的利益?那些会善罢甘休吗?为什么?
鸦片战争
(1)起因:运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直接、根本)。强调:交往中,英国人发现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及清朝官员的-、军队的废弛,因此不远万里发动战争。
(2)经过:指导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了解战争经过,正确认识战争的性质和中国战败的原因、结果。
中英《南京条约》
(1)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的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2)影响:请同学们总结分析其中危害(领土完整被破坏、主权受损害、白银外流、市场被强占、资源被掠夺、人民负担日益加重。)当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到鸦片战争在客观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积极变化。(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3、小结巩固:
重点强调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及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