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教案设计可以让我们创造出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制定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过程,使教学更加有序,下面是汇报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水的特性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水的特性教案篇1
【学习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教育部审定·数学》四年级下册p59—61页。
【内容分析】
认识三角形和认识三角形特性在四年级中属于较为简单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因为上个学期学生已经学过画垂线,所以给三角形画高能起到很好的迁移。
【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27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0人。本班的每个学生都活泼可爱,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但是有一半的同学的数学基础较差,差生占50%。是本校数学成绩中等的一个班。他们不仅计算能力差,空间想象能力也差。因此为了上好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另外我还精心制作了一些教具,来进行直观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
2、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3、会在三角形上画高。
【学习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学习难点】
给三角形画高
【学习过程】
一、激趣定标
1、出示埃及金字塔的和桥的资料图。
2、你从图中发现三角形了吗?
3、展示目标: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1、小组合作,利用学具摆三角形,上台展示。
2、出示以下三角形引导学生说出三角的定义。
3、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4、播放图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三角形。
5、小组合作阅读60页,回答三个问题。
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怎么画三角形的高?
自己画一条三角形的高。
6、一个三角形的有多少条高、
7、生活中的三角形有什么作用?举例子
8、如何增加椅子的稳定性?
三、测评训练。
完成课文65页第一题。
水的特性教案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门口卖玩具的小摊上,孩子们对能吹出泡泡的玩具特别感兴趣,常常缠着大人买,还把玩具带到幼儿园来玩。一次,有一个小朋友带来的吹泡泡玩具刚和同伴玩了一会儿,一不小心玩具中盛的泡泡水全给洒了,看见那个小朋友着急地哭了起来,所有的小朋友都很想帮助她,于是产生了“自制泡泡水”的想法。为满足孩子们的探究欲望,达成他们美好的心愿,我特意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操作实践,掌握配制泡泡水的方法。
2、初步学会观察泡泡大小与泡泡水之间的关系。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满足幼儿探索实践的需要。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6、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7、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幼儿自己发现做泡泡水的秘密
2、让幼儿亲自尝试做泡泡水
活动准备
1、提供糖、盐、颜料、洗衣粉、洗洁精、水、塑料杯、小勺、小盆子、吸管、几张怎样做泡泡水的图纸。
2、每组一个操作台。
3、录像机
活动过程
一、泡泡水的秘密。
1.教师出示幼儿带来的吹泡泡玩具,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玩具,想和小朋友一起玩,看看是什么?吹泡泡需要些什么?(泡泡水和吸管)那请小朋友们想想我们在生活当中什么时候会出现泡泡?()可是泡泡水没了,怎么办?(自己配制泡泡水)
2.幼儿第一次尝试配制泡泡水。
(1)幼儿自由分组,在操作台前尝试用不同的材料配制泡泡水。
(2)经幼儿商量后,每组推荐一名幼儿代表本组在全体幼儿前发言,交流经验。
提问:你们是怎样配制泡泡水的?能吹出泡泡来吗?
3.幼儿第二次尝试配制泡泡水。
幼儿在借鉴同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次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如何成功地配制泡泡水。教师拍摄幼儿配制泡泡水的过程及吹出来泡泡时的情景。
二、观察泡泡水与泡泡大小之间的关系。
1.dv回放。
引出用同样的材料配制泡泡水,吹出来的泡泡不一样大这一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2.幼儿第三次尝试配制不同的泡泡水。
(1)试一试,用同样的材料配制的泡泡水吹出的泡泡一样大吗?
教师与幼儿一起玩,当好一名玩伴、一名合作者、一名引导者,适时让个别幼儿介绍自己配制泡泡水的方法。
(2) 集中讨论。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幼儿发现同样材料配制的泡泡水吹出的泡泡不一样大。
3.尝试用相同材料配制吹出不同泡泡的泡泡水。
各别提问:你们配制的泡泡水能吹出几种不同大小的泡泡?说说你们是怎么配制,有什么发现吗?
三、吹泡泡比赛,分享成功的快乐。
比一比,看哪个组的小朋友吹的泡泡又多又大。(允许幼儿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四、活动延伸:
小朋友今天很能干,不仅帮老师配制了泡泡水,还能配出吹出不同大小的泡泡水,太谢谢你们了!不过老师要请小朋友回家试一试,除了可以用洗衣粉、洗洁精配制泡泡水外,还有哪些材料可以配制出泡泡水?
教学反思
1、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所涉及的材料也是常见的。
2、我觉得在尝试环节中,应对不同的孩子用不同的要求。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选择让那些尝试做泡泡水不成功的小朋友提出问题,让那些有办法解决问题的小朋友去帮忙他,这样那些做的不成功的小朋友就会印象更深刻吧。
水的特性教案篇3
一、教学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以一切立足于学生的学,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一切促进学生的学为目的。努力营造民主、快乐、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获取知识,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之美。
二、教材分析
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特性是学习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学习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三角形,并且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正确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还有学生对三角形的稳定性还停留在表面,还不能从数学的角度来认识。
四、说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知道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画三角形的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和操作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之美。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意义和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高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再自学课本,操作实践,达到概念的自主建构;
2、学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一)、理解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一些漂亮的图片,让学习在欣赏图片的同时找出图片中共有的平面图形——三角形。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板书:三角形的特性)
2、认识意义和特征
出示:
(1)画一个你喜欢的三角形,想一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并相应的标在你画的三角形上。
(2)判断:你认为下列图形中哪些是三角形请用“√”标记
(3)结合画三角形和判断三角形的过程,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
第一个问题: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第二个问题:图1、5、6、8都是三角形。
第三个问题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
在汇报的过程中互相判断,我适时的用反例来加以说明,引导学生在争论中逐步形成对三角形的正确认识,得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再让学生根据三角形的意义来解释判断题中没选中的图形为什么不是三角形,从而加深对三角形意义的理解。
3、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告诉学生为了表达方便,可以用字母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用a、b、c表示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同时板书三角形abc。)让学生选择三个字母表示出自己画的三角形,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二)认识三角形的高
1、情境引入。
出示两幅动物别墅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哪幅是长颈鹿的?哪幅是山羊的?并说明理由。学生会说出高的房子是长颈鹿的,因为长颈鹿长的高,再让学生指出房子的高是指哪部分?使学生对三角形的高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接着出示三幅图,让学生判断哪幅把房子的高(也就是三角形的高)表示出来了,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三角形的高。
2、自学定义
让学生自学书上高的意义,使学生对三角形的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用定义上的重点词解释为什么后两幅图都不是三角形的高,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理解。
3、学习画高。
学生已经有了平行四边形高的基础,让学生尝试画高,指名学生版演并讲解画高的方法。学生可能从不同的`顶点画出三角形的高,甚至有的同学可以画出三条高,收集学生不同类型的画法,让学生评价。我再此环节中让学生学会用定义来判断,再争论中让学生知道三角形有三条高并学会画高的方法。
4、巩固练习。
出示三个三角形,让学生选择一个三角形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由每个学生画出一种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到小组和全班的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不同类型三角形指定底边上高的画法。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1、比赛引入、激发兴趣。
让两个学生分别拉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规则:谁能把图形拉变形谁就胜利),宣布拉平行四边形的同学获胜。
2、深入研究、探索特性。
问学生为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呢?学生的理由可能是
(1)、三角形拉不动。
(2)、三角形很牢固不易变形……
这是学生表层的理解,然后通过实验来说明问题,我拿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拿出三根小棒(三根小棒的长度和我手中三角形三边的长度是相同的)摆三角形。学生会发现,无论怎样摆,摆出的三角形和我手中的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完全相同的。
3、认识特性,体会应用。
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后,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告诉学生四边形以及四边形以上的多边形都不具备稳定性,实现知识的拓展。
出示图片体会应用。
(四)交流收获,全课总结。
让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告诉学生关于三角形的知识远不止这些,随着我们学习的不断深入,收获会更多。
水的特性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在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且对三角形有一些感性认识。所以教学例1时选择从生活中的场景入手,通过让学生画三角形、说三角形特点,逐步总结出三角形概念及基本特征。教学例2,也是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测量人字梁高度,感知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由此抽象出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从实例到抽象概念,使学生获得正确而清晰的表象。
【学情分析】
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对三角形有了直观的认识和初步的感知,这种感知往往来自于生活,所以教学时例题的选择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抽象。画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和已有知识进行练习,在比较中区分,从而正确的对知识体系进行重组和建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内)。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三角形概念。
【教学难点】
会画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直角三角尺,学生每人一张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大桥夜景,提问:同学们,你能从这幅图中看到什么?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多媒体展示存在于生活中的三角形。
揭题:生活中我们在许多地方见到过三角形,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能叫做三角形,三角形又有哪些特征呢?今天跟随老师一起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三角形概念、特征
1、画三角形提出要求:刚才我们看了那么多的三角形,你能画出来一个吗?生尝试画三角形,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存在的错误案例。
2、展示交流,抽象概念师提问:你画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
指名展示,并介绍所画三角形特点。
(1)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师追问这三条边是什么线?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线段
(2)出示反例,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吗?这三条线段应该是什么关系?板书:围成
(3)三条线段围在一起就是三角形了吗?出示反例。这三条线段应该怎样围在一起呢?板书:首尾相接抽象概念:根据我们刚才的交流不难发现,这些是三角形共同的特点。所以,我们把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完整。
师:同位之间看着手中的图形互相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自学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师:你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吗?自学书本75页。
组织交流:这是三角形的什么(边)?有几条边?顶点(有几个顶点)?角,有几个角?
4、试一试提问:如果给你顶点让你画出一个三角形,你能画出来嘛?出示题目,自行阅读理解题目意思。学生绘制。
交流展示,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所画的三角形?提问:任选3个作为顶点,都能画一个三角形吗?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下面3个点不能画出一个三角形。交流(找2名学生说)小结: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所以三角形的顶点能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二)认识高和底
1、教学三角形底和高的概念师:三角形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用处,出示屋顶图。从这几幅图中你又能看到什么?知道这是什么吗?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则师简单介绍人字梁。
师:同学们手中也有一张人字梁图,你能量出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学生尝试。
展示交流,指名演示度量过程并提问
(1)你量的是从哪里到哪里的距离?引导学生说出从人字梁的顶点到它对边的距离
(2)我们所量的这条线段和人字梁的底边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互相垂直)
(3)你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吗?指名演示验证过程。
(4)师小结:通过刚才讨论我们可以发现人字梁的高度,其实就是从这个三角形的顶点(出示顶点)到对边所做的垂直线段的长度(边指边说)。
抽象概念: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字梁所在的三角形画出来,那么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板书,画出高,和直角标志),而这条对边就叫做三角形的底(标出底)。
回忆刚才过程,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是三角形的底?
2、教学画高
(1)提问:如果已知三角形的底,怎样画出底边上的高呢?
(2)学生尝试画底边上的高。
(3)指名演示画高,总结画高的方法和注意点。
(4)对比画三角形底边上高的方法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垂直线的方法。寻找相同和不同点。
三、练习巩固同学们这节课收获可不少,不仅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还知道了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三角形的底和高,也知道如何画底边上的高。接下来就是要检验你们的时刻了。做好准备了吗?
1、练一练第1题。
(1)学生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一说哪些是,哪些不是,为什么?
2、练一练第2题。
(1)说一说题目有哪些要求。注意取整厘米。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交流。注意让学生表达清楚:第一个图形底边上的高为2cm。
底3、下图中底边上的高画的对吗?底底底④③②①
(1)投影出示,先观察,思考如何改正?
(2)指名用直角三角尺把正确的画图方法摆出来。
(3)说说在画高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4、练习十二第1题。
(1)独立完成,指名展示自己的作业,并说说画高的方法。
(2)改变第一个三角形的底,提问:这时该如何画高。指名演示。再改变底边,又该如何画?观察图1,你有什么发现?三角形有几条高?
(3)讨论直角三角形的的高。提问: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你能指出它的两条直角边吗?如果以一条直角边为底(老师用手指),怎样画三角形的高?指名摆三角尺。你有什么发现?如果以另一条直角边为底呢?你又有什么发现?
(4)小结:直角三角形中以一条直角边为底,另一条直角边就是三角形的高。
(5)提问:你能画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第三条高吗?以哪条边为底?
5、练习十二第2题。
(1)学生按要求画出三角形。
(2)同桌互相检查所画的三角形是否满足要求,交流是怎样画的。
(3)展示学生作业,并提问:问什么条件相同,所画的三角形却不同呢?你有什么发现?
(4)如果用同一条底边,你能画出多少个等高的三角形?
四、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认识三角形由三条线段首位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高底教学反思:本课教学过程中通过画三角形,说三角形特征,并用正反例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从而突出本课教学重点。而对于本课的教学难点,则通过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对比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新建构,突破难点。而练习过程中,除了关注基本的知识技能的掌握,还通过一些题目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水的特性教案篇5
声现象贴近生活,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且较有兴趣,但对响度、音调、音色三个概念缺乏理性的认识。响度这个概念,学生容易理解,但由于学生对音调概念较模糊,所以往往不能正确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高低”区别。所以在《声音的特征》这节课中,让学生正确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高低”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以上问题,我设计了《声音的特性》,讲完这节课后,我仔细回顾了教学的全过程,结合同科老师的点评,有了如下的认识和体会。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应以实验探究活动为主,探究活动紧绕“响度和音调分别由什么因素决定”展开。活动前,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我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点评,进一步明确实验目的,强调实验需要观察的现象。活动中,学生分小组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如瓶子、尺子,梳子等进行实验。然后,让小组派学生代表对所设计的实验进行演示。最后,引导学生对“响度由什么因素决定”和“音调由什么因素决定”这两个活动进行大量对比,从对比中明确响度、音调的概念及声音的“大小”和“高低”的`区别,共同得出“振幅决定响度,频率决定音调”的结论。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问题情境——定向探究——实验观察——讨论交流——实践应用”这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自主建立响度、音调概念。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由表及里,共同得出“振幅决定响度,频率决定音调”的结论。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但在具体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 学生对于日常生活的关注不够多,物理联系生活的能力较弱。
2. 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存在“一人做其他人看”的情况。部分同学并没有参与到活动中来,只是看其他同学做。
3. 让小组派学生代表对所设计的实验进行演示,只有一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不利于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
4. 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作为老师,有时候表现的还是不够沉着。
三、改进措施
在以后的活动中,要明确组内分工,使分工更细致,强调各角色间的相互配合,使每一个人都能参与探究的全过程。在演示实验的时候,应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对所设计的实验进行 演示,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应给其足够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并且适时的进行引导,体现教师的主导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水的特性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的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概括三角形概念,知道三角形的特点,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在游戏活动中,感受三角形的唯一性,从而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性。
3.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难点:
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
教学流程:
一、 联系生活,图片引入 。
1.多媒体出示主题图,初步感知三角形。
2.出示三角形这一单元的结构图,使学生了解本单元将要学习哪些内容,后指出本节课重点研究三角形的特性。(板书课题)。
二、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和特征。
1.研学活动:(1)图片中描出三角形。(2)用直尺画出三角形。(3)交流概括三角形概念。
2.展学----展学预设
(1)一描:线段、首尾相连。
(2)一画: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3)概括:结合描和画三角形的过程,总结: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3.追问: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4.举例: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就叫做△abc。给三角形起名字。
三、掌握三角形高和底得概念,会画三角形高。
出示研学提示,借助研学提示进行自学。
1. 研学提示
(1)读一读、圈一圈:打开书60页,抓关键词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
(2)画一画、说一说:尝试给自己画出的三角形作一条高,和同桌说你的画法。
(3)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几条高?
2.展学----展学预设
(1)关键词:顶点 对边 垂线 垂线段
(2)注意画高是要用虚线,标清垂直符号相应的高和底。
(3)不同底边对应的高也不一样,三角形的底和高是相对的.。
(4)当三角形中有一个直角时,以一条直角边为底,这条底边上的高恰好是另一条直角边。
四、三角形的稳定性
1. 游戏研学
(1) 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个学具袋,里面有若干长度相同的小棒,在单双两号组之间展开比赛。
比赛规则:单号组的同学用3根小棒摆三角形, 双号组的同学用4根小棒摆四边形, 哪一组摆出不同形状的图形多,哪个小组就获胜。
(2)请单双两号各出一组展学汇报。
2.展学
(1) 展学预设:双号组,能拼出好多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因为四边形易变形。
(2) 单号组,三边长度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都确定了。通过三角形唯一性体会其稳定性的特性。
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图象:电线杆、自行车。你还知道那些地方也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水的特性教案篇7
一、设计思想
声音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很熟悉的自然现象,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出高层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呢?这需要精心设计课程内容,讲究艺术性的学习和体验,为此我选择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方法来讲这一节课。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不仅有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还有频率、超声波、次声波等概念,并且在探究能力上对学生的要求有了较大的提高,因此我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探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让学生能欣赏带有声音的动画,还亲自动手用器材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利用多媒体采用分工协作探究,每组独立进行探究,而对于实验记录的数据和现象运用多媒体展示给每一位学生,最后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完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本位”的精神,同时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2.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尺、铁架台、细绳、乒乓球、音叉,橡皮筋、木梳子。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媒体应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师生共同欣赏一段音乐和一段噪声,请学生谈谈对这两段音乐的感觉,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是声音给人的感觉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播放音频学生仔细听两段音乐,讨论并说出对这两段音乐的不同感觉。 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两组音乐:
1、响度不同的同一首歌;
2、音调不同的同一首歌;启发学生找出他们的不同,分别引入响度、音调的概念。提出问题:为什么有响度、音调的不同?是什么因素影响声音的响度和音调的不同。播放音频 学生欣赏并找出这两组音乐的不同之处;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响度不同的声音和音调不同的声音。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实验
音调和响度教师播放准备好的2个动画,一个是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一个是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实验器材分组进行探究影响声音的音调、响度的因素。教师巡视并了解学生的探究活动,适时给以点拨、指导。指导学生进行交流,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得出结论。播放动画学生观看动画,分组进行讨论,应用教师提示的探究方法进行探究,自己动手进行探究实验,学生可以跟老师和其他同学交流。探究完毕,学生进行交流,互相解决问题,并将不能解决的共同性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交往能力。
物体振动快慢不同,产生的音调也不同,从而引入频率的概念,再由人耳听到的'声音范围,引出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课件显示声音的波形 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音?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思考分析问题能力
音色 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声音我们还能区分吗?师生共同听两段音乐并说出如何区分的,从而引出音色。多媒体播放音乐。 (小游戏)前排指定一位同学不许回头,后面的同学指到谁,谁说一句话。让前排指定同学判断是谁的声音。
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恰当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老师同学交流,最后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知识反馈 让学生做课件上自我评价的随堂测试,检查这节课的收获。教师巡回指导。 课件展示做自我评价中的随堂测试,自己检查这节课的收获。 通过联系巩固
作业
1.《自主学案》p23 1—6。
2.预习2.3《声的利用》。 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做梯度训练。 巩固提高
板书
1.音调: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2.响度:声音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幅。
3.音色:声音的品质,决定于发声体的材料、内部结构。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的理解学生觉得比较困难,可以通过钢尺或大小音叉,刻度尺等等的振动来感知、认识。在频率的学习方面要通过学生的实验来认识。响度比较容易,在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音色的教学是个难点,认识音色可以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导致振动方式的不同等方面来分析、讲解。
水的特性教案篇8
教学目的、任务要求:
1、理解人声音的特性。
2、体验声音的特性一——音调、响度、音品。
3、了解声音的特性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练习
学习过程:
(课前已让同学们准备好教学案、课本和器材)
一、引入:
用不同乐器演奏同一乐曲“爱的奉献”问学生能否分辨出来,反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我们学习了这节课后就明白了,(激起学生气氛“大声回答想不想知道”)
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声音的特性这节课(板书课题:三、声音的特性)
大家知道春晚的小沈阳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时由于调过高拔不上去,欧了,还有俗话讲得好“要想唱歌得先对调”这里的“调”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声音特性之一--------音调
(板书:一、音调)
1、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这里指的高低不是我们生活中声音的大和小,是从音乐学中讲的音阶的高低,比如1 2 3 4 5 6 7 i(用唱或是演奏让学生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声音有的浑厚低沉,有的清晰尖细。前者音调低,后者音调高(用画眉哨演示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高低变化)
通常男女生相比男生音调低而女生的音调高,那么音调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我们来探究一下:
大家手中有橡皮筋把它拉不同长度拨一下听听声音的音调高低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有很多回答,注意引导到橡皮筋振动的快慢上去)
再拿钢锯条做实验:拨动伸出桌面不同长度的锯条拨听听声音的音调高低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有很多回答,注意引导到锯条振动的快慢上去)
学生填写教学案学习研讨的2、3小题并归纳
教师总结:
2、 物体振动得越快, ,声音的音调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 ,音调就越低。
物理学中为了表达物体振动的`快慢引入了一个重要的物理量-------频率,
3、 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介绍频率的概念)
赫兹 hz
大家知道我们人类交流也好歌唱也好,发声是有一定频率范围的(比如调高了唱不上去,过低了说不出来),实质上我们的听觉也有一定的频率范围,大家快速阅读课本20页,你发现了哪些重要知识点,小组交流分享并填写教学案学习研讨的4小题。
全班交流教师总结评价超声波、可闻波、次声波等知识点。并用示波器演示不同频率音叉(声音)在示波器上的差异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声音的第二个特性,好不好?
学生回答
教师要求大声点
再大点声回答
问这三次回答有什么不同?---------------大家回答得非常好,三次声音的大小或强弱不同,这正是我们学习的声音的又一特性-------响度
板书并定义(二、响度)
1、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有些词语“震耳欲聋”、“窃窃私语”)
那么响度又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探究一下:
几次敲响音叉且使这几次响度不同,观察叉股弹开乒乓球或钥匙幅度的不同,引导学生分析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2、 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并用示波器演示不同响度的声音在示波器上的差异
完成教学案(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填空部分并思考响度还和什么因素有关?
响度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两个小游戏:
大家都闭上眼我拍到谁谁就说“你知道我是谁吗?”
大家仅凭听说出他的名字
大家都闭上眼睛猜我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教师演奏学生来猜
同学们之所以能分辨出来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一样,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声音的第三特性--------音色
板书:
三、音色
可以区别不同的人或乐器
小结一下
大家完成第四部分:基础训练(比比谁最快)
填空一人回答 另一人回答选择
作业
仔细阅读p23科学世界:打击乐器、管乐器、弦乐器
如果有时间做中考链接可在课上完成(比比谁最棒)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大班水的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