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设计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教案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促进了专业成长,下面是汇报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3.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教学难点:
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教学过程:
一、示错解题,导读课文。
1.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生读题揭错:少了绿色两字。
3.师再次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注:此处的课题中的绿色两字用绿色粉笔写成绿色)生重读后师追问:课本怎么会是绿色的呢?生恍然大悟:大自然是绿色的。
4.师板书:自然、课本,问这句话完整吗?缩句后是什么?
5.生答:不完整,缩句后是打开课本。
6.这首诗歌是写课本吗?课本是打开读的看的,自然又是怎样打开的呢?你能把课题补充完整吗?
二、自学探究,知读课文。
1.师黑板或幻灯展示自学题: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可多读两遍;
2)补充:()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能总结文章结构吗?
3)课文重点写课本,还是写自然?又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
2.点一生读题;
3.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4.师再让学生在四人小组范围内就疑难问题交流讨论,由小组长担任中心发言人组织交流讨论;
5.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点生开火车读6小节课文,他生边听边再次检验或思考答案,并适时纠正读音断句;(此处可进行学生暴露的读音断句的纠正教学,点也)
2)教学生字长句:(此为面也)
a.教字音:生开火车组词读10生字,正确则跟读两遍,错误则请他生帮助纠正后再跟读两遍,突出课文朗读中错误的生字;
b.记字形:逐字用加偏旁、换偏旁、两字相加等方法记字形,另馨、芬、瀚、襟要分别从笔划、位置等方面指导书写,描红;
c.析字义:字依托词解释,有温馨、洋溢、胸襟,可用联系生活、带到文中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单字分别组词、找近义词等方法破解;
d.再巩固:生再次整体逐字齐读两遍。
3)交流自学题答案,相机指导朗读:
a.点生回答第二题答案:
师说:学完生字,我们再来看看内容,谁能把()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补充完整?
有生回答(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有生回答(诗人让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有生回答(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师说:哪个更准确呢?
学生比较选择,教师让学生举手表决,结果生大都赞同:(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师小结后让生齐读补充完整的题目。
师说:知道了内容,我们再讨论一下结构是什么,谁能告诉大家?
生举手答读,他生评读,如遇学生冷场举手少,教师则相应启发:文中几处写到了祖国号召我们,让生找后分男女生读1和6节,生水到渠成地想到是总分总结构。2-5节具体写的是大自然。
b.点生回答第三题答案:
师说:到现在课文真正写了什么,相信大家已经了然于胸了吧?是什么呢?
生齐答:自然。
师再问:哪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呢?注意借助插图在文中寻找。
师随机点生回答,几生回答、补充、更正后得出: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
师说:插图这么美,诗人的描写也这么美,那么你能完成填充,概括出大自然的特点吗?
师随后呈现小黑板:()的大自然
生思考寻找后师点生回答、补充: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
师说:大自然如此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自由练读,师再点生读、评、赛。
优生或师范读,他生齐读。
6.师小结板书:
课本打开:读课文、看图片等
(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自然打开: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1.师围绕板书总结:我们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文章的结构,受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可黑板上的自然打开中打开加引号又是为什么呢,下节课再继续学习讨论。
2.最后请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语句或小节美美地读一读,让我们身临其境,也到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去享受欢乐和温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
教学难点:
1.理解打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读课文。
1.师检查主要内容、大自然特点、文章结构;生回答,师重现上节课的板书。
2.师激疑:上节课我们留下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来解决它。
二、自学探究,理解课文。
1.师黑板或幻灯展示自学题:
1)打开大自然的方法有哪些?
2)为什么可以把自然比作课本,自然与课本到底有什么共同点呢?
2.点一生读题;
3.生小组轮读课文25节,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4.师再让学生在四人小组范围内就疑难问题交流讨论,由小组长担任中心发言人组织交流讨论;
5.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交流第一题答案:
a.我们知道课文中有文字让我们读,有插图让我们看,而大自然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
b.生举手答说,他生评说,如遇学生冷场举手少,教师则相应借助上节课的板书启发:课本中是读文字,看插图,那大自然中的空气、翠竹、青山、绿水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再让生思考后回答、补充、更正、朗读。
a)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b)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c)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d)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e)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f)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c.生或师小结:打开就是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就是叫我们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
d.师小结板书:
课本打开:读、看
(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自然打开:闻、看、画、听、登、走
e.师说:大自然如此绚丽、神奇、多姿多彩我们一定会响应号召:到大自然中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请带着自己理解的感情去读25节。
f.师提醒语调热烈、高昂、欢快,要蕴含兴奋的心情和赞美的感情,再次分别叫喜欢读25节的人站立起来齐读。
2)交流第二题答案:
a.师问:我们读、看课本,为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又为的什么?
b.生思考、讨论;
c.点生回答、补充、更正:自然中有知识,课本中也有知识,所以可以把大自然比作课本。
d.题目就是这样得来的,让我们齐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 小结全文,指导朗读第1节和第6节:
a.师说:这是祖国的号召,这是祖国的期待,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总结段第1节和第6节: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b.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1.师总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习,还要向自然学习,知识无处不在,关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勇于探索的心灵。
2.生再品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篇2
教材简析: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生动的笔触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激情,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学此诗,试图凭借教材,挖掘教材的教学价值,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情趣,在受到情感熏陶的同时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感悟与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诵读,想象,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读中感悟诗歌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诵读、想象等方式,用心感受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诗歌吗?谁能来背几首诗歌,可以是古诗,也可以是现代诗歌。
指名学生背诵。
2、相对于古诗来说,你们觉得现代诗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指名交流。
交流内容可能会说到:现代诗歌语言浅显明了,形式短小活泼,富有生活情趣,易于接受。学生可能还会有其他方面的一些经验,若说得有理,教师都应肯定。
3、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现代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们想读一读吗?
二、营造氛围,反复诵读。
1、打开课本,好好读读诗歌,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尽量能读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倾听学生个别朗读,并及时作出鼓励和指点。)
2、采用多种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营造一种乐读的氛围。
①个人展示: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来读。
②小组展示:小组合作朗读,读的形式由小组自己决定,展示小组实力。
③男女生赛读:在比赛中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促进读的水平提高。
三、品味诗歌,领会“感受”。
1、从同学们的读中,我已经感受到大家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在读了,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尽情地再读一读,用心体会,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感受。)
2、大自然这本“绿色的课本”,究竟有着多少神奇的景象和奥秘,又带给我们多大的收获和欢乐?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和欢乐与大家一起分享。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学生交流时可引导学生围绕“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展开交流,把自己独特的体验与大家分享。
①第2节:可结合生活实践展开想象,感受“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想象“果园”的丰收景象和“沃野”的耕耘场面。
②第3、4节:抓住“联欢”、“相聚”体会孩子和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快乐;抓住“青山”、“绿水”的话语体会“自然”对孩子的启迪,进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情趣,并通过朗读展示出来。
③第5节:引导学生想象“片片云锦”、“阵阵微风”的意境之美,感受“明媚的早晨”、“愉快的黄昏”生活之乐,并通过朗读加深体验。
四、朗读全诗,总结回顾。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学完了全诗,你们能说一说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为什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回味课文,了解、学习作者表达自我感受的方法。
2、拓展学习,并能运用学习到的方法学写诗歌,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领悟诗歌表达特点,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味课文。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诗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领略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味这首诗歌,请同学自由组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诵读这首诗歌。
二、学习表达。
1、学了这首诗,同学们喜欢这首诗吗?老师也很喜欢这首诗,在我们眼中平平常常的大自然,在作者的笔下却像一位魔术师,神奇而充满魅力,作者是如何体味到这一切的呢?
(引导学生读中发现:作者在细细地看,静静地听,尽情地想中全身心感受到的。)
2、有时候,我们心中有了感受,可是,把它写下来以后,我们就觉得没有表达出来,你们有这种感觉吗?作者怎么就能把自己的感受写得这样清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这也需要我们好好地读,细细地看,静静地想。
(生自读诗歌,探究发现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用各种表达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首尾反复,前后呼应。②有些诗句对仗、结构相似。③二、四句押韵。④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⑤丰富的想象。⑥有些字词用得特别妙。⑦借物抒情。学生的发现只要说得有道理,教师都应及时鼓励,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品读选文。
1、选读:很多作家、诗人都很善于感受,也很善于用贴切、自然的语言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请同学们看老师补充的两首诗歌《庭院里的.“舞会”》和《海》,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内容一起读,讨论:庭院里的“舞会”和海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作者是怎样描述自己的感受的?
庭院里的“舞会”
树叶喜欢跳舞
树叶乐了,挤在庭院角落
一到秋天就穿上彩服
羞羞答答对风儿说
从树上飘下来
吹吧吹吧,就请您
寻找舞蹈的场??
当本次舞会的伴奏
庭院说:快来吧
于是风吹:呼噜噜,呼噜噜
看我是个多好的舞厅
树叶轻快地跳起了快三步
环境优雅而舒适
风儿又吹:呼,呼,呼呼
舞池平坦又宽阔
树叶又接着跳慢四步
风儿说:快来吧
哎呀,风怎么不守纪律啦
看我是个多好的乐师
一吹起迪斯科
会吹奏多种美妙舞曲
就像浑身着了魔
能创造最佳音响效果
自说自话地跑进舞池
和树叶一同跳起了舞
海
从碧澄澄的天空,
摸到潮湿的衣角,
看到了你的颜色;
触到了你的体温;
从一阵阵的清风,
深夜醒来,
嗅到了你的气息;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2、交流:
①庭院里的“舞会”给诗人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作者是怎样描述这种感受的?读一读这首诗。
②海给诗人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他又是怎样描述自己的感受的?读一读这首诗。
交流时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独特的感受以及表达方式。
3、小结: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了,就能有独特的体验,并且能产生许多联想。
四、表达感受。
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诗的作者对青山、绿水产生了联想,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借青山、绿水来启迪少年儿童要不怕艰险,勇于攀登,要有广阔的胸怀,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景物,你看了会产生哪些联想呢?仿照诗歌的第四节,请你们也来写一写好吗?
学生仿写。
指名交流。
2、自然界中一草一木,一物一景,如果你能静静去感受,你一定会有许多独特的体验,本周我们就来写一首现代诗,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下周我们就举行一次诗歌赏评会,好吗?
细细地看
板书:
感受
静静地听
尽情地想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篇3
一、揭题导入,初读感知
1、(板书“课本”)师:对于课本,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课文里有什么吗?
2、师:对呀,不打开课本,我们就不能够学到里面那丰富的知识了。
3、师: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愿不愿意?(生:愿意 师把课题补充完整)
4、(生齐读课题)师:看到题目,你希望知道些什么?(要求生把问题写在堂上笔记本或书上)
5、师:现在,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去探个究竟,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人孙友田所描绘的画面。(师配乐朗读)
6、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通顺流利。
7、师:有谁来读读第一小节?(师相机纠正,带学生字词,其他小节同法)
8、师: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这本那么特别的课本里面究竟有什么呢?(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找到的事物)(生汇报)
9、师:大自然这课本可真棒!朋友们,听呀!连祖国也在召唤我们呢!(师第一自然段)(小组读,个人读,师相机指导朗读)巧用多媒体,在“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不仅体会到了现代教育技术“从直观到形象的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原则,也体会到了我们老师如果能合理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正确处理好多媒体的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必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细读欣赏,感情课文
1、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响应了祖国的号召,去打开了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2、师:看同学们都响应了祖国的号召,一个个兴致勃勃地打开了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你看到了什么?(回顾第一节课,汇报:翠竹、松柏、鸣禽、野花、山水、天空、大地。师以图画形式把他们所说的画在黑板上)它们有什么特点?
3、师:你听到了什么?(生:鸣禽,风声,青山和绿水的声音……)你觉得好听吗?用上形容词(悦耳、动听……)
4、师:你闻到了什么?(花香、草香、水果香……)从文中哪里知道有这些香味儿?(野花、沃野、丰收……)
5、师:是呀,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看到了挺拔苍劲,看到了丰收景象;
是呀,我们听到了大自然,听到了声声鸟语,听到了动人旋律;
是呀,我们闻到了大自然,闻到了阵阵花香,闻到了郁郁果味。
6、师:多美的大自然,请同学们带着喜悦之情来自由朗读第二节。(个人汇报,师指导:假如你现在就站在那么美丽的大自然中,你心情觉得怎么样?对,就用那感觉来读)
7、师:太棒了,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又提高了,好,下面咱们来赛一赛,看那一小组读第三节读得最好,只有一分钟时间酝酿酝酿噢!(师找出闪光点,指出不足之处)
8、师:听着同学们那朗朗的读书声,老师也跃跃欲试,请允许我也来读一读,可以吗?(可以)谢谢!(师范读,齐读)
9、师:同学们,这么好的诗,来个男女对唱,怎么样?(好)(男生:青山…… 女生:绿水……)
10、师引读第五节。师:去吧,…… 生:给你们…… 师:去吧,…… 生:给你们……)
11、 师:我觉得大自然是一本音乐书,它让我听到动人的旋律。你呢?你觉得大自然这课本是一本什么样的课本?(生自由发挥)
12、师:多美的图画,多好的课本,我们一定要(师指题学生读题)“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嗯,那怎么打开呀?请同学们找上自己最好的朋友一同去发现,探索,看看要怎么样才能打开这课本?从文中找出来。(生汇报,师板书)
13、师:是呀,要想“饱览”无限风光,尽享大自然无私的给予,就必须不怕险阻,勇于“攀登”;要想“奔向”浩瀚的大海,就要搏击狂风巨浪,奋勇“前进”。只有勇于探索,细心观察,善于发现,我们才能找出大自然的奥秘。同学们,祖国敞开了……(学生续读)(教师要饱含激情,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指出与第一小节的感情不同之处)
14、尝试堂上有感情背诵。
板书设计:
(画一个太阳,太阳上写号)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大自然”处是一本书的形状)
云锦 云锦小鸟 云锦
这里画翠竹 云锦 云锦这里画松柏
蝴蝶
花………………朵(五颜六色)
野……………………………………草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世界的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分步揭题。
1、先板书“课本”两个字,再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逐节指名读课文。
*纠正读音。
洋溢
沃野
胸襟
芬芳
苍劲
耕耘
浩瀚
绚丽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部分。(1)
①指名读课文。
②理解诗句意思。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明什么意思?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芬芳”什么意思?“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什么意思?
③指导朗读。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
2、细读第二部分。(2-5)
谈话: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神奇的秘密?
*细读第2节。
①指名读第2节。
②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布。
③指导朗读。
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悦之情。)
*细读第3节。
①女生齐读第3节。
②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
③使用工具书,理解“温馨”什么意思。
④指导朗读。
(要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
*细读第4、5节。
①男生齐读第4、5节。
②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指导朗读。
*朗读第二部分。
3、细读第三部分。(6)
①齐读第6节。
②弄清作者将“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的原因。
③指导朗读:语调要热烈、高昂些。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从本文学习一些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读生字词。正音:芬,览,馨。
二、总结课文
1、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一(1)写可爱的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2-5)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的。
三(6)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2、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①反复。
②押韵。
③拟人手法。
我们在读一些文章时,会发现有些文章中的动物、花草们会说话,会跳舞,或者有些应该是用来形容人的动作、表情的词语,却用在动物、花草、山水等身上。这些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情景不一样,但我们又不觉得那些词语、那些句子用错了,反而会觉得这些句子写得很有趣。这是为什么呢?
这其实是一种很常用的表达方法,它叫拟人。像课文第三、四小节中的联欢相聚以及青山绿水说的话,用的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
我们再来看这样一段话:
红柳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她们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
这里就把红柳当成了人来写,顽强地、向着太阳微笑、越扎越深、倔强的、决不让等词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沙漠的勇士,是怎么和风暴搏斗的,是怎么保护草原的。读来会让我们对红柳产生敬佩之情。这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如果不这样写,那会怎么样呢?
红柳开出了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来,沙丘被红柳固定着了,一点都不向前移动。
读了之后,是不是觉得没有刚才的一段写得生动,红柳的形象也没有刚才鲜明。现在知道拟人的好处了吗?
在习作时,我们适当地运用拟人的表达方法,可以让我们的习作更生动,更形象,更有趣。
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探索大自然。)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指导学生逐段练读,读出感情。
2、引导当堂背诵。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注意:馨、襟、瀚、耘
学生描红。
五、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添上合适的词。
()的空气()的绿阴()的眼睛()的翠竹()的松柏()的色彩
()的果园()的风光()的大海
2、走进大自然,鸣禽、野花要和我们联欢,他们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仿照课文的第四节,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微笑吧,欣赏美妙的乐曲,敞开少年的心扉。快来吧,跳起优美的舞姿,放飞少年的心灵。)
板书:
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发现
翠竹、松柏
描绘
果园、沃野
与
鸣禽野花联欢
与
青山绿水相聚
启迪:热爱、探索大自然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篇5
一、教学提示
本文是一首现代诗,语言流畅,清新活泼;构思精巧,首尾呼应;情感饱满,充满激情。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大体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呢?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流程
板块(一)引出话题
1同学们,大家好!先请大家看一个词语
※——课件(文字):大自然
(1)同学们,在你的头脑中大自然里有些什么呢?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课件:大自然的图片依次自动播放(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天空、早晨、微风、黄昏)
(2)面对这一幅幅迷人的画面,你想把大自然比作什么呢?请大家畅所欲言。
◎动画提示:说一说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的确,大自然像母亲,无私地给予人类一切;大自然像智慧老人,启迪人类不断创造,也有人说大自然像本无字书,写着无穷的奥秘……那么,在现代诗人孙友田的眼中,大自然又像什么呢?)
※——课件(文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一起读课题
2、咦,诗人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呢?这个“课本”里又写了些什么呢?
※ ——课件(文字):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呢?
就让我们一起来仔细阅读,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这首诗。
板块(二)了解诗意
1、 请每位同学先把课后的生字、词语读准确,然后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的时候,同学们特别要注意这些词语的读音:
——课件(文字): 饱 览lǎn 云 锦jǐn 胸 襟jīn
敞chǎnɡ开 微 风fēng 相xiāng聚
芬fēn芳fāng 苍cāng劲jn 黄hung昏hūn
先自己读读,能找到它们读音的特点吗?
◎动画提示:读准字音
(2)同学们真聪明,这里的绿色字都是前鼻音,而橙色字都是后鼻音;
(3)请跟我一起读一遍:第一行,注意前鼻音的发音……;第二行,注意后鼻音的发音……;第三行要同时注意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发音……。
2、 俗话说得好:旧书不怕百回读!请你默读全诗,看看一共写了几个小节,每一节又写了什么呢?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阅读、思考、讨论。
◎动画提示:了解内容
(通过仔细的阅读,大家一定明白了,这首诗根据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节:写了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二部分是第二到第五节:写了我们投入大自然,勇敢探索,就一定会收获成果。
第三部分是第六节:写了激发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再读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动画提示:获得发现
你发现没有,哪几个小节的内容是相同的?
你们真有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啊!回答正确,第一节和第六节的内容是完全相同的,
那么,这两个小节为什么要相同呢?请大家说说。
◎动画提示:请你说说
(3) 嗯,同学们说出了一点儿意思,确实,这两节都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课题。但是,这两节放在一头一尾,作者如此安排可是独有匠心的啊,相信大家通过学习,最后一定会明白其中的奥妙。
板块(三)品读感悟
下面,让我们一同深入诗歌的第二部分品读感悟: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都有些什么呢?
1、※——课件(文字)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都有些什么呢?
(1)大家带着问题认真地读读2—5节,一边读一边在书上画出来。把你找到的内容和同学交流交流。
◎动画提示:边读边画 一起交流
同学们一定都找到了吧!
※——课件(文字)点击后依次每行出示:翠竹 松柏 果园 沃野
鸣禽 野花
青山 绿水
天空 云锦 早晨 大地 微风 黄昏
(我们看到大自然的绿色课本内容丰富,有许多的事物:在第二节中,有翠竹、松柏、果园、沃野;第三节中有鸣禽、野花;第四节中有青山、绿水;第五节中有天空、云锦、早晨、大地、微风、黄昏。
这四组不同的事物就仿佛是大自然的4页书,都是大自然的文字,沟通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置身于原野、森林、高山……亲近大自然。)
(3)这每一节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的,我们应该怎样阅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
2 ※——课件(文字)怎样阅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
(1)请同学们在四人学习小组中,再细细品读2—5节,一同讨论,合作学习3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动
画提示:合作学习 共同探讨
(2)在共同的探讨中,同学们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我们发现了每一节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感受大自然的:第二节的翠竹、松柏、果园、沃野的美丽是亲眼所见的,第三节的鸣禽、野花的联欢是亲身参与的;第四节的青山、绿水的对话是亲耳聆听到的;第五节的天空、云锦、早晨、大地、微风、黄昏这些美好的事物是用心感受的。
我们调动全身心、动用各种感官,留心观察大自然,才能读懂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正因为如此才要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课件(文字)点击后依次出现“破折号和后面的文字”:
翠竹 松柏 果园 沃野 ——亲眼所见
鸣禽 野花 ——亲身参与
青山 绿水 ——亲耳聆听
天空 云锦 早晨 大地 微风 黄昏 ——用心感受
3、读完第五节后,你一定发现这里还有个空,可以填上很多内容呢,我们还可以怎样去感受大自然呢?请你发挥想象,像诗人一样来创作一段。
◎动画提示:写一写
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
——课件(文字):挥动有力的双臂,
去触摸太平洋跳动的脉搏。
迈开坚定的脚步,
去丈量喜玛拉雅山的高度。
你受到启发了吗?看来诗歌的意境是无穷无尽的,可以填上很多内容。但是,诗歌就是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诗人的情感,意味深长。
板块(四)反复诵读
1、同学们体会得多准确啊,请你把刚才的体会融入诗歌中,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先自己读读。
(1)读的时候要注意:无论读到哪一节,都要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你的眼睛看到了翠竹松柏、你的耳朵听到了青山绿水的对话……带着想象来朗读,能把诗读得更美。请一位同学来读给我们听听,大家评一评,他读得怎样?
◎动画提示:读一读 评一评
2、面对充满魅力的大自然,我也情不自禁地想读读这首诗了,请各位小评委给我打打分吧。
※——课件(文字)分屏出示
4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
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让明亮的眼睛
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用绚丽的色彩
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鸣禽、野花要和你们联欢,
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
祖国的山水要和你们相聚,
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青山说:攀登吧,
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绿水说:前进吧,
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去吧,天空会撒开片片云锦,
给你们送去明媚的早晨。
去吧,大地会吹来阵阵微风,
给你们留下愉快的黄昏。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
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朗读诗歌真是一种享受啊!我感到快乐温馨、豪情壮志,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来,配上优美的音乐,我们一起分节朗读,2—5节分别请4位同学读,首尾两节一起读。
※——课件:音乐+大自然的图片依次自动播放(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天空、早晨、微风、黄昏)
4、同学们还记得一开始的发现吗,为什么这首诗的首尾两节要相同呢?现在大家一定明白了,谁来谈一谈。
◎动画提示:谈一谈
是的,正像大家所体会到的,文章首尾呼应,诗句反复,并非简单的重复。篇首是对主题的暗示,两个“去吧”,召唤少年儿童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绿色”点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篇末是对全诗的升华,激发少年儿童勇敢探索、勇于实践,朗读时要注意对比。
板块(五)活动拓展
※——课件:每人搜集一首描写大自然的诗歌,开个“大自然的赞歌”诗歌诵读会。
三 教学备注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因此,在大致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充分的想像,将文本读通、读实、读厚。
2指导朗读和启发想象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情感目标: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能力目标:能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巩固使用工具。
二、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一、课前的领悟感受。
开学伊始,即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假期去贴近自然的感受
三、揭题,感受题意与文题之美
1、对于“课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处?
2、大自然又怎会成为绿色的课本呢?
四、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的'意境美。
2、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4、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五、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细读文章,
2、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3、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词,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再读课文,找找文章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这课本呢?
六、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并试背。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品味赏析,感悟诗情。
一、复习导入:
1、说说学了课文,你知道这大自然的课本里有些什么?
二、细读品味,感悟诗情。
1、黩读课文,找找诗中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引导学生体会:“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请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等词中所饱含的深情。
3、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曾呼吸、发现、描绘、倾听等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4、学习第一节与最后一节,从“敞开”一词,感受祖国的绚丽多彩。反复朗读这两节,体会诗的内涵。
5、体会开头与结尾反复的作用。
三、朗读体会,深化情感。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诵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朗读。
3、全班朗读交流,先指名读,再评析指导,读出诗的明快、豪情万丈、舒缓,读出诗的内在的旋律。
4、最后全班齐读。
四、作业:
a:完成练习册。预习下文。背诵这首诗。
b:选择校园一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写下观察日记。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篇7
教材思路: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美术课。
本课是优美的,感性的,斑斓的。大自然的色彩丰富美丽,而红黄蓝三原色可以调配出许许多多的颜色来。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颜色画出来,把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的色彩表现出来。
课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感受大自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用水粉颜料做调色游戏,认识大自然的色彩。
3、学习用几种基本的颜色调配许多颜色。
重点:
色彩调配的方法,对颜料习性的掌握。
教学准备:
教师:七彩自然的图片若干,颜料,彩笔,几种蔬果切面,范作等。
学生:收集的与大自然有关的图片,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水罐、抹布、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欣赏及交流:
1、观看大自然的风光图片或记录片。(如四季美景)
认识各种颜色,认识红黄蓝三原色,橙、绿、紫三间色,
大自然太迷人啦,这么丰富,美丽的色彩你能分辨出来吗?
2、交流各自带来的图片资料,小组讨论自己的观后感。
3、谈谈自己眼中的大自然,那绚丽的日出,那风花雪月,那秋虫的颜色,那霞光的天空,装饰性很强的舞台化妆脸谱。
4、“猜猜看”色彩游戏。观察大自然的色彩,比比谁找到的颜色多。
讨论及反思
1、大自然的颜色在阴天和晴天一样吗?
2、白天看到的颜色晚上躲到哪里去了?
3、阳光下的喷水池旁会出现彩虹吗?
(大自然的光和色会玩魔术)
展示及介绍:
做一幅色彩游戏图。可用水粉颜料、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调色游戏(几种基本的颜色可以调处许许多多颜色来)
1、水彩笔、油画棒涂色并进行变色练习。
2、也可用彩色铅笔先涂一层颜色,在上面再涂另一种色,就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3、用水粉色画画,在第一种颜色没有干时就紧接着涂另一种颜色,它们会融化在一起。
红+黄=橙蓝+黄=绿红+蓝=紫
尝试与练习
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画大自然的颜色。
1、可做一“七彩花园”的情境设定,认识一些大自然常见花卉,借助图片及学生的记忆描述。
教师可将不同色彩形状的花板演一些。(梅花,菊花,一串红,百合花,向日葵,荷花,太阳花,蝴蝶花等)出示花园范作几张,从不同角度描绘大自然。
在作业纸上画各色花卉,并添画小草、蘑菇或小昆虫,空中可添画太阳、云彩、小鸟、蜻蜓、蝴蝶等。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2、可用蔬菜切片玩色彩盖章游戏,如藕片、土豆,青椒等均是不错的载体。可选择不同的色不同的底衬纸看不同的效果,玩过再添画。
3、介绍点画法、平涂法,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涂色方法。可任选表现方式,试着用颜料盒中的几种色彩,调出大自然美丽、丰富的色彩。
小结与评价
1、作业小组及班级观摩,互评。
2、讲讲自己的画,互相找亮点,互相评价。
3、喜欢哪些颜色,不喜欢哪些颜色?为什么?
(设计的环节较多,可根据课时需要选择性运用)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中班自然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