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的多样化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前写好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有效地处理各种突发状况,下面是汇报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⒈让学生了解两首词的-要内容。
⒉能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
情感态度:
⒈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就有很大的不同。
⒉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过程方法:
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毛泽东和陆游在词中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词的-要内容,并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毛泽东和陆游在词中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写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板书)
介绍毛泽东创作词的背景
1961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持中共中央会议。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咏:这里有赞美的意思。
?揭示课题,很干脆。解题也利落。“咏”,是古诗词的一种题材,不都是赞美的意思。〗
二、读一读
1、初读感知:
(1)读着这首词,你有什么感觉?你感到是振奋激动,还是哀愁无奈?从词中你听到是哀叹还是笑声?你从中看到的生机热烈,还是衰败冷清?(要求用这样的句式回答:“读着这首词,我感觉到……我仿佛看到……我仿佛听到……”)
(2)齐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2、精读感悟
(1)再读词文,理解下面的内容。
问题:①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1、2两句词的意思。
明确:严寒的冬天,漫天飞雪。但是,在毛泽东的眼里,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快要到了。
②“已是悬崖百丈冰”,是什么意思?“花枝俏”,是什么意思?学生交流后,板书:“花枝俏”。“俏”,是什么意思?梅花开得怎么样?请你用恰当的'词语,形容梅花的“俏丽”。
③梅花,在寒冷的冬天开放。但是等到山花烂漫的春天来了,她却怎么样了?想象“山花烂漫”的情景。梅花在“丛中笑”,又是怎样的情景?梅花笑了,为什么?
明确并板书:百丈冰——花枝俏——坚强、勇敢
不争春——只报春——无私、高尚
山花开——丛中笑——豪迈、谦虚
3、赏析方法归纳
一首好的诗词就是一曲曼妙的音乐,值得我们细细去品评,细细去欣赏,下面我给大家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七嘴八舌评诗词,可以从个别的字上,也可以从某个句子上,也可以从整首词上去赏析。
三、学习词的内容
1、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
间,不信请看这一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读着这句话,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提示:冰天雪地、悬崖峭壁、百花凋零、寒风阵阵、大雪纷飞,梅花傲霜斗雪,绽放枝头……
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在冰雪之中向人们报告着春天的信息,
如她是怎么向人们报告的呢?春天终于来了,这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怎样的画面呢?
提示:百花盛开、异彩纷呈、满山遍野、万紫千红
3、这时梅花的心情怎样?这是一种怎样的笑?
提示:她和百花在一起,这是自豪的笑,欣慰的笑,爽朗的笑
四、比一比,想一想
1、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介绍陆游的背景: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官职。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那在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默默地经受着风雨的打击,正是陆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写照。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伤感,也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
2、请大家想一想,陆游词中所写的梅花是怎么样的?
明确:“独自愁”“香如故”
3、引导比较。想一想,毛泽东在词中所赞美的“梅花”与陆游词中的“梅花”有什么不一样?
明确:在陆游的词中,梅花在“独自愁”“香如故”,而毛泽东词中是“花技俏”。
4、同学们,毛泽东是在读了陆游的词,才写“卜算子咏梅”这首词的。毛泽东在自己词的前面,有一句说明的话: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要求:学生说说“反其意”的意思。
?让学生进行比较性阅读后,再讨论“反其意”的意思,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归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
5、大家来谈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陆词很悲伤、压抑,而毛词却充满乐观、积极的态度。不必比较两首词的高下。)
五、小结:
毛泽东和陆游写的词,都是“咏梅”。但是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对梅花的认识也不一样。可知,不同时代,人们赋予了梅花的不同的品质,但不变的是人们梅花的喜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愿梅花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开放。让我们在这段激昂欢快的乐曲声中再次朗读毛词《卜算子·咏梅》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
七、板书设计:
百丈冰——花枝俏——坚强、勇敢
毛词不争春——只报春——无私、高尚乐观、积极
山花开——丛中笑——豪迈、谦虚
陆词“独自愁”悲伤、压抑
“香如故”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2.学习衬托的手法。
3.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词。
教学重点:
教学目的1、3
教学难点:
教学目的1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法:
诵读、点播、赏析。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梅花一直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请大家试着背一背关于梅花的诗或词。(如《梅花》、《墨梅》、《早梅》、《红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梅花的词——毛泽东在1961年12月写的《卜算子·咏梅》。
2.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两首词吗?谁能背给大家听?
3.(学生背诵《渔歌子》、《忆江南》这两首词。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比较长,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叫上阙,后一部分叫下阙。
二、反复吟诵,理解词意
1.自由读毛泽东写的这首词《卜算子·咏梅》,
(1)自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2)谁愿意读一读这首词?
2.再来读这首词,边读边把词中难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试着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讨论。
(1)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处写一写。
(2)我们交流一下,大家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
(可以交流词语的意思,如:咏梅、犹有、俏、烂漫。也可以交流句意。)
(3)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4)与同桌相互交流。
3 。交流讨论。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一一梅的特点及梅的品格;教师相机点拨,生对毛泽东词中所写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风雨送春归,风雪迎春到。”
“归”是返回的意思。这句诗是说风雨把春天送回来了,漫天的飞雪迎接着春天的到来。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梅花绽放于寒冷时节的荒郊野外。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群花凋谢,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之时,梅花却不畏严寒、一枝独放的动人画面。这句诗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凌寒盛开的品格。
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是呀,梅花傲霜斗雪、坚韧不拔的品格令人赞颂。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边听边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欣赏画面:
通过大家的描述,在老师的`脑海中仿佛真的浮现出一幅寒梅傲雪图。不少画家也为这首词配了画,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几幅。
(3)“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①“不争春”,不和谁争呢?
②梅花是那样美丽,但却不和春天盛开的百花争艳,不炫耀自己的美丽。这是一种什么品质呀?
(可让学生补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也写出了梅花这种乐观谦虚、不居功自傲的品格。)
③体会梅花的品格,练习朗读。
要读出梅花是报春的使者,却无意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乐观谦逊的作风。
(4)“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等到百花盛开之时候,梅花无比欣慰地飘落丛中,表现了梅花的坦荡与无私与众不同。)
小结: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品格呀!凌寒独放,在寒冷的季节里向人们通报着春的信息;当春天到来,百花盛开,梅花已经凋谢,却默默地在百花丛中微笑。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再来读读这两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梅花以其乐观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毛泽东的赞颂,老师也忍不住要赞颂梅花。(范读)
(2)让我们都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根据课件中所呈现的音乐旋律与画面风雪交加、春回大地等变化,从而满含激昂、赞叹之情读出梅花的风姿,梅花的品质。注意读出词的节奏与韵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大意。(风风雨雨刚把春天送回来,漫天风雪又迎春天来到。看悬崖已结下百丈冰柱,凌寒梅花却娇艳地盛开着。虽然美丽却不同百花争春,只把那春的消息向人间预报。等鲜花盛开的时候,梅花在花丛中摇曳含笑。)
三、同桌合作,练习背诵
1.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把这首词背下来?大家先试着自己背一背,然后和旁边的同学互相检查背诵的情况。
四.布置作业,复习巩固
2.背诵并抄写这首词。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3
一、朗读
1、教师将课文抄在黑板(或小黑板)上,学生边听教师范读课文,边领会如何停顿与断句。
2、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重点是断好句,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朗读停顿是: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
二、猜读
1、对照课文后的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意,先默读思考,自己说一说,再分小组互相说一说,最后在全班说。老师及时赞扬善于理解的同学,鼓励大胆试说意思。
2、 小结方法:把注释的字词意思放在句子中,逐句读懂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三、对读
1、翻开书,自由朗读课文与译文。
2、两人一组,一人读文言文,一人读译文,逐句对应读,读错一句译文就让对方刮一下鼻子;分男女生全班对读。
3、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4、 小结方法:在借助注释读懂句子意思的基础上,通过译文可以使我们理解得更准确一些。译文不是直接翻译文言文,它适当增加了词语和句子,显得更通顺、更连贯,整体意思更清楚、更通俗易懂。我们在理解文言文意思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四、悟读
1、学生默读,提出自己的疑问,鼓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师生共同确定探究交流的重点:从关尹子教射箭这件事情中悟出了一些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学习与生活中的事例多角度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说,鼓励独特的见解。对学生的交流不必求全、求深,只要说出自己的感悟就行。如:学习本领要刻苦,要尊敬老师;学习本领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弄清楚原因与道理;学习、做事要掌握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教师教学生要善于点拨,要启发学生思考与实践,等等。
3、 小结延伸:
(1)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列子·说符》这本书的知识。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对课文结尾的理解。课
文原文结尾处有一句:“非独射也,为国与身皆如之。”(出示这句话)意思是说:不但是射箭,而且治理国家以及自我修养,都要像这样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掌握规律,不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
五、诵读
自由朗读课文,加深理解与感悟。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背诵课文或背诵老师提供的古代格言名句。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领悟“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生词,会用“由于”造句。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愫。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课文弄明白“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2、通过搜集课外资料进一步体会海洋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入:你亲眼见过海洋,了解海洋吗?
海洋与我们人类有哪些密切的关系?
2、板书课题,读题: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3、质疑: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二、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通顺、读正确,理解生词
2、学习生词:
低廉威胁索取敬畏大显神威望洋兴叹喜怒无常
无穷无尽匮乏干旱回眸蔚蓝色
(1)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3)理解词义:
回眸:眸:指眼睛。是回过头来看的意思。
敬畏:又敬重又害怕。
匮乏:缺乏、贫乏的意思。
慷慨:本课指很大方,不吝惜的意思。
低廉:(价钱)低,便宜。
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
望洋兴叹:本课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3、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4、指导分段:
全文可分几部分?哪部分写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1)生读文分段
(2)交流分段及段意
三、精读训练:
学习第一段:
1、找出这一段中的中心句:
(出示: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
2、课文通过哪些方面来写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的?
(读一读,画出有关语句)
3、交流:
(1)“海洋给人类提供了……食盐。”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热爱海洋)
(2)“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敬畏海洋)
4、师生接读第一段:
生说说对“喜怒无常”和“望洋兴叹”的理解。
四、作业: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精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理解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完成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检:
1、默写词语
2、齐读第一段:
说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学习第二段:
1、出示: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从哪些方面对海洋进行了开发、利用?
2、生自学课文第二段:
(1)思考上述问题,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用括号标出来)
(2)尝试用小标题概括。(写在有关语句边上)
3、交流:
“由于……都在闹‘能源危机’”、“一座座……已矗立……”、“一艘艘……已驶向……”、“……已潜入……”
(1)生说体会
(2)点拨:人类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开发利用海洋?
(3)生概括板书:
能源危机——开发海洋矿产资源
(4)指导朗读
“由于……正面临着食物匮乏的威胁”、“21世纪人类的餐桌上……来自海洋”
(1)方法同上
(2)板书:食物匮乏——向海洋索取食物
“潮汐……、海水温差发电站……,……电力。”
(1)方法同上
(2)板书:能量浪费——利用海水发电
“用海水淡化的方法……水荒”、“在海底建设城市,……生存空间。”
(1)方法同上
(2)板书:水荒——淡化海水
生存空间狭小——建设海底城市
4、齐读第二段:
根据板书综合回答: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学习第三段:
1、齐读
2、说说你的体会
——明确保护海洋、珍惜海洋的重要性。
三、总结:
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里的希望。所以我们要保护、珍惜海洋资源。
四、作业:
1、造句:
由于——
2、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联系课文内容写体会。
板书: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能源危机——开发海洋矿产资源
食物匮乏——向海洋索取食物
能量浪费——利用海水发电
水荒——淡化海水
生存空间狭小——建设海底城市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乐曲《天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下面我们就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世界。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说一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样的,在文中空白处写一写。
3.结合具体的语句汇报
(非常寒冷;非常饥饿-—光着头赤着脚;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人情冷漠,痛苦孤独-—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分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4.找生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请同学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评价,并提建议。再自由读这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可怜。
5.指名配乐朗读。(播放《天鹅》。)
6.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温暖、食物、疼爱等)可是,她又冷又饿,有家又不敢回,除了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无所有。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序号: 时间: 课型:
一、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
1.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
(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3.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
二、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提出问题。
2.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
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6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讲述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的不同。
2.大胆想象,能与同学交流未来的学习生活可能的样子。
教学重点:快速默读课文,讲述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的不同。
教学难点:大胆想象,能与同学交流未来的学习生活可能的样子。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xx年时,孩子们还要去学校上课吗?他们会不会视纸质图书为古董?让我们跟随玛琪的故事,一起去畅想一下美好的未来吧。
二、自主阅读读,检索信息
1.快速默读课文,讲述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上学方式和今天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
①“呀!”托米说,“我想,这样的书一读完,就得扔掉,多浪费呀!我们的电视屏幕一定给我们看过一百万本书了,可它还能继续给我们别的许许多多书看,我可用不着哪天把它扔掉!”
②在这个荧光屏上,所有的课文都现出来了,还跟着没完没了地提问题。这倒也无所谓,最让她厌烦的是那个槽口──她非得把作业和试卷塞进去的那个口子。她总是要用那种打孔文字像编程序似的把作业和答卷写出来。她还只有六岁的时候,妈妈就让她学会用这种语言和机器教师对话了。
3.玛吉喜欢未来的学习方式吗?找到相关语句。
玛琪失望极了,她本来希望他把这个机器老师拿走。他们有一次就把托米的老师搬走了将近一个月之久,因为历史那部分的装置完全显示不出图像来了。
4.你喜欢未来的学习方式,还是现在的'?或者在你的想象中,你觉得未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三、合作交流,展开想象
1.请同学们大胆想象,未来生活还会发生哪些变化?
2.学生交流。
(学生不再需要每天到学校上课、每个人都是一个空间穿梭机,可以穿梭到任何一个地方、与别人交流可以用代码,或使用脑电波直接交流......)
3.把你想象的未来生活画下来,做成一张海报。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了未来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读完《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文章,你是不是对现在的学校、厚厚的课本有了一点珍惜感呢?把你的感想记录在写作本上吧!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