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范文网 >教案大全

童年教案参考5篇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应具体化,帮助教师和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优秀的教案使教师在课堂上能精准传达重点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以下是汇报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童年教案参考5篇,供大家参考。

童年教案参考5篇

童年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澄澈、困窘、天赋”三个词语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掌握大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发现”的过程,“我”的伟大的“发现”是怎么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发现问题寻根问底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师出示一些关于胚胎发育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生自由回答)师:“这叫做胚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这么小小的一个胚胎发育形成的。人胚胎发展的规律现在对你们来说还比较难懂,但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究竟他真的发现了什么,又是怎么发现的呢?今天我们来看一下他童年的发现。”(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学习生字。

指名读词语,正音。

澄(chéng)澈、胚(pēi)胎、天赋(fù)、岂(qǐ)止、绞(jiǎo)尽脑汁(zhī)

困窘(jiǒng)

理解“澄(chéng)澈、天赋(fù)、困窘(jiǒng)”的意思

2.带问题默读课文,找出“我”的“发现”是什么,画出相关句子。

生汇报:“我”的.“发现”集中在第十三段

三、循果查因,理解“发现”的过程

1.师:“作者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果呢?是谁告诉他的呢,还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2.仔细阅读第三到十三自然段,画出“发现”过程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出“发现”的流程图。(10分钟)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做必要的指导并维持课堂纪律和注意时间的把握)

3.推选小组代表自由回答得出的答案,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一个清晰的过程

① 我做梦总回梦到自己在飞翔,而且发现其他同学也一样,于是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借助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是否有过同样或类似的经历,大胆想象)

② 我们一起请教老师,请老师回答我们的问题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通过这些一连串的句子让学生感受“我”的求知若渴。)

③ 老师的回答没有完全揭开“我”心中的谜,我渴望知道人是怎么来的。于是通过抓鱼等的活动进行探究。

④ 通过自我思考,终于找到的答案。

流程图:我和同学都梦中飞翔,产生好奇

请教老师,老师解答问题

我渴望知道人是怎么来的

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得出“发现”

从图中的信息得出这样的结论:“我”的这一伟大的“发现”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引导学生平时要大胆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举例科学家的例子说明这个道理。

板书设计:

8.童年的发现

我和同学都梦中飞翔,产生好奇

请教老师,老师解答问题 勇于发现问题

我渴望知道人是怎么来的 大胆思考问题

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得出“发现”

童年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胚、祸”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楚“我”发现的过程。

3.找出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谈感受,并体会作者童年时善于提问、乐于探索的精神。

4.说说自己有过的“发明与发现”,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烂漫的时节,在玩乐的时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发现。今天,让我们走进童年,去回忆童年的发现吧!(板书:童年的发现)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课文,去寻求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文中的生字词你们都认识了吗?谁来当小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些生字词?你们都会了吗?让我们开火车来读好不好?看来大家预习得非常好,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

2.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他又是怎样发现的呢?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句段,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三、理解发现。

1.大家读完课文了吗?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找到的句子?指名答。

课件出示句子: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正好是九个月。

请大家仔细地读一读这几句话,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2.再次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指名说。

课件出示句子: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请大家把这两句话分别朗读一下,看看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我们在平时写作时,就应该注意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四、了解过程。

1.“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呢?老师拟定了学习计划,请大家按要求分小组合作学习。

2.课件出示:(1)找出有关的句段。(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个四字短语。(3)在白纸上画出四字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师:刚才大家的合作学习真是热火朝天呀。现在请每一组用一个词来概括发现的过程。

一组,梦见会飞。(板书:梦见会飞)

二组,请教原因。(板书:请教原因)

三组,痴迷研究。(板书:痴迷研究)

四组,发现原理。(板书:发现原理)

师:大家真会学习!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大家的合作探究进行得非常棒!

4.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根据板书回答:敢于提问、不断探究、大胆想象)

5.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有没有什么想对作者说的呢?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是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给自己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生活是这么丰富多彩,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你就一定会有新的发现。说不定,你还会成为未来的发明家、科学家呢!

2.课后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发现,并把它写出来。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梦见会飞 请教原因 痴迷研究 发现原理

敢于提问 不断探究 大胆想象

教学反思

?童年的发现》一文,语言和故事情节都充满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我课前预设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时一定有话可说,才放心地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学本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感悟人物思想感情,并充分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童年教案篇3

一、导入新课

这首《童年》以朴实的歌词、轻松欢快的旋律唱出了我们每个人心扉,正如歌词里所唱“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山里面有没在住着神仙”之类充满幻想、充满好奇的问题是不是也在我们脑海里出现过?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幸福无比的,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前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的童年,看看他的童年有着怎样有趣的故事。 ——板书:14*童年的发现(齐读课题)

二、预习反馈

认读生字词。

三、概说课文

默读课文,说说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渴望求知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四、精段品读

1、说说“我”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正好是十个月。”

2、用上“梦中飞行”、“老师解答”、“认真思考”等关键词来说“我”的发现。

3、说一说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候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1)向学生讲述哥白尼受到迫害的故事。

(2)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

五、赏识作者

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1.“我”是一个富于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2.“我”是一个执着探索的孩子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3.“我”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孩子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六、写法指导

1、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2、介绍什么是倒叙悬念法。

倒叙悬念法:写人记事的文章,开头写出事情的结局、结果,或事情的高潮,或事情的某个精彩的片断等,给读者造成悬念,吸引读者继续读下文,了解事情的全过程。

文章采用倒叙悬念的开头方法: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点出因得意于自己的发现笑出了声音,却受到了责罚。这样的开头巧妙地利用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制造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读书欲望。

3、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七、总结全文。

童年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还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昆虫记》。那么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通过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发现什么呢?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边朗读课文边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内可进行交流、探讨。

2.简单的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默读导读和课文,质疑问难

1.通过阅读提出疑难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

2.师生共同归纳问题,老师指导解决。

问题:

(1)魏格纳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

(2)魏格纳发现了什么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3)魏格纳重大的发现靠的是什么?

四、细读课文,解决问题,交流所得

1.老师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由此体会魏格纳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

2.反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陆漂流”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魏格纳是如何仔细端详地图的。

3.默读第7自然段,记录下作者进行推理的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

4.师生共同交流读书体会,论证魏格纳成功的原因。

五、复述故事

指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故事,其余学生评议、补充。

六、交流地理知识

相互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搜集的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

童年教案篇5

设计意图:

一、分享习作快乐

二、集体评议,树起修改范例 三、多形式评价,促进交流。

教学流程:

一、总评习作情况,分享习作的快乐。

1、宣布“火眼金睛”奖(好题目)

①出示好题目

②请相关作者站起来,同学们给予掌声鼓励

③说说你对哪个题目最感兴趣,为什么

2、宣布“凤头奖”(好开头)

①出示写好开头的获奖同学名单

②同学们推荐个别写好开头的同学展示作品,并请该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开头的。 3、宣布“豹尾奖”(好结尾)

①出示写好结尾的获奖同学名单

②同学们推荐个别写好结尾的同学展示作品,大家评一评该结尾。

4、宣布“猪肚奖”(好重点)

出示把趣事写好的同学名单,同学们给予掌声鼓励

二、 引导评议,为自我修改树起范例

1、同学们推荐一位获“猪肚奖”的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上朗读自己的作品。

要求:①倾听的同学找出优点(这件事情是否说得清楚,有细节描写和真情实感吗?找一找好词好句)

②发现不足(错别字、毛病句、描写不具体的地方)

③还可以给建议 2、作者组织同学评议,教师根据评议用红笔在稿子上批阅(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强调修改符号的运用)

3、小结修改的方法

三、自我修改,有所提高

要求用红笔自改,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四、小组内交换修改,促进交流

五、总结修改方法。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中班雪的教案参考5篇

编故事教案参考5篇

风筝的教案参考5篇

小班小手爬教案参考5篇

纸中班体育教案参考5篇

秋天到的教案参考5篇

下雨的教案参考5篇

幼儿主题墙教案参考5篇

小班数学教案参考5篇

房子教案参考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6324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