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范文网 >教案大全

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6篇

在撰写教案时,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以便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前写好教案有助于课堂更加顺利地展开,下面是汇报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6篇

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初步掌握笔算乘法的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乘法的`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材料:

投影片,口算卡片。

一、谈话引入

1、口算:

13×3=答案20×4=答案50×6=答案300×2=答案210×4=答案160×1=答案

2、32×3读作(),3×32读作()。

3、20×4这道算式表示()。

4、9乘6可写成()×(),还可写成()×()。

5、计算(指名板演)

6

× 7

=42

3

× 5

=15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乘数是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这节课先学习“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不进位的)”。(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授

1、出示例1,计算31×2。

问:31×2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

(1)学生口算31×2=?你是怎样算的?

(2)教师说明:先概括口算方法,再指出,计算31×2除了口算,还可以笔算。

(3)讲解算法:列出竖式,告诉学生写乘法竖式时,先写被乘数,再写乘数,写乘数时应注意将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对齐。然后边讲

解,边板书笔算方法。

31

× 2

=62

a、将被乘数十位上的“3”遮住,便成了□ 1,1乘以2得2,表示2个一,写有积的个位上,即与2对齐的横线下。

□1

× 2

= 2

b、露出遮住的“3”,引导学生想:用2乘被乘数十位上的“3”表示什么意思?得多少?(6乘以10,表示6个10是60即是60。)板书:

31

× 2

= 62

c、把个位、十位乘得的积合起来,得62。

2、教学例2,计算231×2。

(1)请同桌互相说一说,这道题列竖式应该怎么算?

(2)请同学们试着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边写边说计算过程。并请2个学生上台板演。

(3)1个学生说计算过程。

231

× 2

= 462

4、小结:象今天学习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你们应该怎么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列竖式计算,同桌互相说一说计算方法。

2、填空。请同学们根据因数,填出积。

3、文字题。学生自己读题,列式解答。

4、应用题。

(1)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2)列式解答。

5、聪明题:□里填几?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

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多观察,多留心,就能发现许多关于数学的知识。(出示主题图)

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1、学习例题

(1)观察图中小华从家道学校的场景,说说小华在做什么。

问:根据刚才看道的,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怎么解决?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2)谈话:你能列竖式计算出它的得数吗?

学生尝试笔算,小组交流。

(3)班级汇报:

列竖式计算时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⑷问:看一看这道题的计算过程,联系以前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想一想,三位数乘一位数在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运算顺序等方面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试一试”

出示大生骑车从家道体育场的场面,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一人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班级交流,由板演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问:这一题的计算和上一题比,复杂之处在哪里?

3、小组讨论: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应用,深化发展

1、想想做做

学生在书上将竖式补充完整。

做完后,同桌互相检查,统计做对的人数。

2、想想做做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3、想想做做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班级交流订正。

让学生数一数每题的积各有几位,问:为什么积的位数不一样?

问:根据刚才的观察和思考你发现了什么?(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三位数或四位数)

4、想想做做

指名说一说这道题要我们做什么,要求口算哪些题,口算给同桌听,一人口算乘2的题,一人口算乘3的题。

5、想想做做

让学生说图意,说说从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用竖式计算得数,然后口头回答问题。

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

6、想想做做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四、总结提高,质疑反思

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60页的知识。是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第一课(不进位乘法),是本册的重点内容。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乘法的算理;熟练掌握了口算乘法。本节课的教学安排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熟练,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综合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师生共同探究,学生会用笔算乘法(不进位乘法)进行计算,并会把该方法运用于更多位数的乘法。

2、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主观察、引导演示,动手操作,体会自主探究问题,获取知识,获得自主体验知识带来的.乐趣,体验数学学习中的成功感。

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情景再现,动手操作等活动,体验与人合作的乐趣,培养与人沟通交流合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列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算理,会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地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学生分组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美术课画图情景图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在美术课上绘画吗?

学生:喜欢。

教师:三位小朋友们正在做手工,大家看看,小明、小敏、小丽正在做贺卡呢,大家看看他们做卡片时都用到些什么?

学生:彩笔,纸板,铅笔。

教师:对,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大家看了之后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学生会带,教师选择性板书: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二)、合作探究

1、解决问题

教师:小精灵呀和大家一样,也是想知道桌子上一共有几支彩笔,大家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教师再约学生一起分析情景图,图中一共有三盒彩笔,每盒有12支彩笔。)大家知道了这些,要怎样列式呢?分小组讨论。

学生1:12+12+12=36,每盒彩笔12支,一共有三盒,就是三个12相加。

学生2:123=36,因为12=10+2所以123=103+23=36

学生3:123=36,因为12=9+3,所以123=93+33=36

教师:大家真了不起,想起这么多的方法,真是人多力量大,一下子就把小精灵和大家想知道的问题解决了。除了以上方法大家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吗?以前大家学过列竖式使加法变得更简单,那么乘法可不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使计算更简便?

引导学生讨论研究笔算乘法这个问题。

教师:用竖式计算加法是用怎么列呢?谁来说说。

学生回顾:加数加上加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总结乘法的竖式计算

教师:在乘法中,规定两个相乘的数叫因数,和加法竖式一样,因数乘以因数,相同数位对齐(教师列出乘法竖式,边列边讲解)。那具体要怎样计算呢?大家分组讨论。让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学生1:先把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再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表示3个十,把3写在十位上。

学生2:先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0,把3写在十位上,再用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上。

教师:大家的想法呢,统一起来就133=30,23=6,30+6=36,和刚才开始时的第二种方法是一样的,只是现在用竖式表示。

3、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4、小结

大家来说说今天学到什么?

学生:多位数乘一位数,把这个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

(三)、巩固提高

学生在黑板演示教材60页做一做第一第二题,集体纠错。

(四)、回顾总结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你今天的表现怎么样?你觉得同组中组员的表现怎么样?

3、对全班学生给予表扬。

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用简单方法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在比较、对比、迁移类推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教学重点:

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上几个0。

四、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设疑,引入新课

问:你去过图书室吗?进了图书室,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课件出示图书室。

问:看了图,你想到了什么?读书有什么好处?

结合插图,让学生谈谈读书有什么好处,读了哪些书,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增长见识。

二、探究新知

1、合作学习,探讨算法

为了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

(1)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每套280元”是什么意思?怎么求“一共需要多少元?”

根据学生的分析回答,列出算式:280×3=?

(2)这道题怎样用笔算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这题应怎样进行计算?自己试一试。算完后和同桌的同学交流自己的算法。

(3)学生汇报,展示不同的算法,说出算理。

280×3=840(元)

(设计意图: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自主探索不同的算法,重点是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再通过比较、优化算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两种算法得数一样,你喜欢哪一种算法: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如果用第二种算法,笔算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1)列竖式时要怎样对齐?

(第二个因数要和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

(2)怎样相乘?(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3)乘完后怎样写0?

(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4)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概括,加深学生对简便算法的认识和理解,能够熟练正确进行计算。同时,鼓励学生能多发表自己的想法,促进思维的发展。)

3、小结,揭示课题(板书)

三、拓展延伸

师: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数学王国遨游吧!

1、第一关:首先来到的是速度快车,看你能不能搭上这辆快车。

420×6370×5130×9450×41500×3

2、第二关:进入数学王国,我们来到了数学门诊部,请你当医生哦。

(1)计算230×4时,积的末尾有一个0。( )

(2)计算25×6时,积的末尾没有0。( )

(3)150×4=60 ( )

师:大家表现得真不错,我们继续前进吧!

3、第三关:设计广场,请你当小小设计师。

( )×( )=2400

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个个争当设计师。

师:完成了数学王国的旅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用学生乐于参与的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

4、一条蚕大约吐丝1500米,小红养了6条参。大约吐丝多少米?

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篇5

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的是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尽管算理和算法与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相同,但相对比较复杂,学生计算时也更容易出错,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不仅要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给予适当引导,还要通过对比教学,突破连续进位的难点。

1.自主探究,适时指导。

由于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与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相同,因此先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给予适时指导,并帮助分析原因,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对算法的掌握。同时,在精确计算前,让学生估一估积的范围,培养学生用估算来检验精确计算结果的习惯。

2.加强对比,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中,通过两个对比来突破难点。一是把连续进位与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过程加以对比;二是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叠加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叠加进行对比。通过对比,让学生再次体会“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的计算方法,同时引导学生牢记两点:一是把进位的数写在竖式相应位置的横线上;二是算前一位的积时不要漏加后面进位进上来的数。通过对比和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并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计算下列各题。(课件出示)

2.说一说上面两道题的笔算方法。

(从个位乘起,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哪一位相乘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课前进行乘加两步混合计算及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训练,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62页例3。

(1)观察情境图,收集、整理数学信息。

(已知条件:饮料每箱24瓶,共9箱;所求问题:9箱饮料一共有多少瓶)

2.学生独立列式。(24×9)

(1)学生估算9箱大约有多少瓶饮料,然后汇报估算方法及结果。

方法一10箱是240瓶,9箱一定比240瓶少。

方法二因为24比20 大,比30小,20×9=180,30×9=270,所以24×9的得数在180和270之间。

(2)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组内交流算法。

3.课件出示24×9,24×4两个笔算竖式。

(1)仔细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集体交流。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相同,都有进位。

不同点:第一个算式个位向十位进位,十位也向百位进位;第二个算式只有个位向十位进位。

(2)揭示课题:像第一个算式这样的乘法,叫做连续进位乘法,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4.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

(多位数乘一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说明: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做因数。

5.学生尝试笔算137×6。

(课件出示,学生试做,教师巡视订正)

(1)比较137×6和24×9两个竖式,找找异同点。

(相同点:都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相同,都是连续进位乘法。不同点:第一个算式是三位数乘一位数,最高位没有进位;第二个算式是两位数乘一位数,最高位有进位)

(2)学生讨论:计算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哪一位向前一位进位时,要把进位的数写在竖式相应位置的横线上;计算前一位的积时,要记着加上后面进位进上来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探究,让学生经历知识迁移和抽象计算法则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两次进行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和笔算方法,突破难点。同时在精确计算前,用估算明确乘积的范围,培养学生用估算检验结果的意识和能力。

⊙巩固练习

1.计算。

69×8=76×4=

164×5=245×3=

2.完成课堂活动卡,集体交流订正。

3.王力读一本书,每天读26页,9天读完。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4.学校想为三年级的6个班各配备一台录音机,每台录音机139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64页6、7、8题。

板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24×9=216(瓶)

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能熟练应用乘法口算。

2、能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结合亚运浪潮激趣导入:

刚过去的广州亚运会,一定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吧!(师生交流)

除了国球外,本届出现的具有中国特色和初涉赛场的比赛项目就最引人注目了。

老师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了其中三个项目。(课件出示:乒乓球、马术、赛龙舟)

二、教授新课:

1、结合学生兴趣,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自主发掘问题。

师:在这三个项目中,有你喜欢的吗?(教师统计人数并板书)

(课件出示:上面项目的`门票价格)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票价和各项目喜好的'人数来编一道跟乘法有关的数学问题。(指问,板书列式)

让学生尝试计算,教师结合反馈情况再引出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让学生认识到以前的加法计算跟今天学习的乘法口算的内在联系。给学生空间去思考,去探索。

三、巩固练习。

创设亚运主题“祥和如意乐园”情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1、“铺桥过河”即课本71页第一题,点名口述,其余学生评价;

2、“射击比赛”利用课件呈现题目,学生两两竞赛口算乘法;

3、“火车对开”男女生对抗赛,比谁先正确口算出车厢上的题目;

4、“智慧商场”凭口算乘法自由挑选各自心仪的商品。

四、拓展延伸。

创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争论”让学生来当裁判“评理”。

使学生从探讨中弄懂“20×4=40×2”的算理。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7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8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课后反思7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课后反思7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及反思7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参考6篇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学工作计划6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6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8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6437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