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范文网 >教案大全

小班数学高和矮教案优秀6篇

很多人在制定教案时,过于注重内容,忽略了教学方法,教案包含的流程通常包括导入、新授、巩固和总结等环节,汇报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班数学高和矮教案优秀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班数学高和矮教案优秀6篇

小班数学高和矮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体的重量,知道物体有轻重之分。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感知并分辨物体轻重,并能大胆地用语言讲述:××轻,××重。

3、学习整理操作材料,保持桌面的整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时感觉过轻重。

2、物质准备:

教具:玩具卡车两辆,玩具天平一个。实物:大橡皮泥、小橡皮泥各一块、棉花、积木、玻璃球。

学具:幼儿用人手一册,人手一支笔;每组一个天平,一筐实物(纸球、积木、铁片、雪花片棉花、积木、玻璃球等)。

活动过程:

一、看看掂掂,感知货物轻重。

出示两辆相同的大卡车,上面分别放有大橡皮泥和小橡皮泥,引导幼儿观察并猜一猜:卡车上运送一种货物,它们有什么不同:哪个重?哪个轻?

请个别幼儿上来掂掂,再说说:哪个货物重?哪个货物轻?

在汽车上换上一团棉花和一个玻璃球,让幼儿摸一摸,掂一掂,正确感知棉花和玻璃球的轻重。

二、观察天平器的变化,认识物体的轻重。

出示天平器,告诉幼儿天平器是衡量两个物体轻重的一种工具。然后,在天平两边分别放上积木和玻璃球,让幼儿观察天平的变化,并说说:天平吕有什么变化?天平翘起的`一边表示什么?天平沉下的一边双表示什么?也可以让幼儿说一说谁重谁轻,再在天平器上演示验证,从而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物体的轻重。

出示大橡皮泥和积木,让幼儿猜猜谁重谁轻,再请幼儿教育上来将橡皮泥和积木放在天平器的两边,带领幼儿进一步感知认识物体的轻重。

三、幼儿操作活动:

看图分辨轻重: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想一想:哪个重?哪个轻?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圈出重的物体。

分辨轻重:请幼儿每次拿两上筐中的实物玩一玩,掂掂或在天平器上称一称,感知两物体的重量,说一说:××轻,××重。

四、活动评价:

展示《幼儿用书》p9,请个别幼儿大胆地说出谁轻谁重。

鼓励幼儿大胆地说说自己同时玩了哪两样东西,哪个重?哪个轻?提高幼儿对操作活动的兴趣。

小班数学活动:树叶分类

有幸参加了平湖市地十一届双高课的教学比武活动,在去之前准备了一些零散的经验,除了业务上的一些外,更重要的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的.力争在比赛的24个小时里,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与那里的孩子共享快乐课堂.设计的教案如下:

小班数学高和矮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物品,并能发现特征。

(2)两个相同的物体比大小。

(3)能按物体的大小进行分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学习按大小进行分类。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教学准备:

(1)小熊、纸箱子、橡皮泥、汽车、篮球、雨(样子一样,大小不一)各两个。

(2)纸盒子(魔盒)一个。

(3)小班幼儿用书某月分册第19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按照物体的大小分类。

难点:能准确说出物品的名称,并发现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当魔术师。

教师:"今天,李老师想当一位魔术师,带着咱们贝贝班的小朋友去看看魔幻的世界,小朋友想不想去呀?"

幼儿:"想!"

创设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变魔术。

教师:"那好,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呀?"

幼儿:"盒子"

教师:"它呀可不是一个普通的盒子,它能变出好多好东西呐!小朋友想不想看看它都能变出什么东西来呢?"

幼儿:"想!"

教师:"好,现在请小朋友来跟老师一起变变看吧!"

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认一认,并发现特征。

教师:"魔盒、魔盒。"

师生:"变、变、变。"

(一一出示物品)

教师:"看,咱们变出了什么呀?"

幼儿:"小熊、纸箱子、橡皮泥......"

教师:"那么小朋友来看看它有几个(只)呀?"

幼儿:"两个。"

教师:"噢!两个,那它们两个长得一样吗?"(同一物品作比较)

幼儿:"一样。"(伴随说出一些明显特征,比如:颜色等)

教师:"那小朋友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幼儿:"一个大,一个小。"

教师:"啊!咱们贝贝班的`小朋友真棒。那小朋友还能告诉老师它们两个到底是哪个大哪个小吗?"

幼儿:"能"

教师:"好,现在李老师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给老师指一指,好不好?"(幼儿举手,请一位幼儿上前)

教师:"好,谢谢xxx小朋友,请回坐。"

教师:"刚刚xxx告诉老师了,是它(大)它(小)。"(教师先举起大的一个物品,随后举起小的一个物品)

教师引导幼儿,让幼儿自主发现特征。

三、物品按大小分类

教师:"刚刚小朋友都认识了这些物品,也知道了它们哪个大哪个小是不是?

幼儿:"是"

教师:"可是老师把它们都放在了这个桌子上面,小朋友看看这样放着整齐不整齐呀?"

幼儿:"不整齐。"

教师:"那么小朋友想一想咱们把它们怎么放就变整齐了呀?"

开动幼儿的脑筋,让幼儿思考。

幼儿:"分开放。"

教师:"唉!对了,小朋友真聪明。"

教师:"现在小朋友看看老师拿的这是什么呀?"

幼儿:"纸箱子。"(出示一大一小纸箱子)

教师:"它们......一个(大)一个(小)"

教师:"咦!我看见它里面有一个东西,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呀?"

幼儿自由猜想,再次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教师:"噢!原来是一个字宝宝呀!"

教师:"小朋友看看这个字宝宝在大的纸箱子里放着还是在小的纸箱子里放着?"

幼儿:"在大纸箱子里。"

教师:"所以这个字宝宝和这个纸箱子一样。"

教师:"来,跟老师念:大、大、大。"

幼儿:"大、大、大。"

教师:"这个字念什么?"

幼儿:"大。"

教师:"老师在这个小的纸箱子里也看见了一个字宝宝,小朋友猜猜在这个纸箱子里找到的字宝宝念什么呀?"

教师:"小、小、小。"

幼儿:"小、小、小。"

教师:"小朋友记住了没有?"

幼儿:"记住了。"

教师:"那好,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给它们分分类。大的物品放进大的纸箱子,小的物品放进小的纸箱子,好不好?"

幼儿:"好。"

请幼儿上前自主操作,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

四、小结

教师:"看看,现在这个桌子上面变整齐了没有?"

幼儿:"整齐了。"

教师:"为什么它变整齐了呀?"

师生:"因为小朋友把它们都分了类,所以它变整齐了。"

教师:"谢谢小朋友。"

幼儿:"不用谢。"

教师:"今天,咱们上的这一课的题目叫做《大小分类》,因为小朋友把大的物品和小的物品分开了并放进了大小不一样的箱子,所以它的名字叫做《大小分类》。来,跟老师一起说--《大小分类》。"

幼儿:"《大小分类》"

教学延伸:

教师:"好,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给书上的这些物品也分分类,好不好?"

幼儿:"好"

教学反思:

根据教材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在想大小对于小班幼儿应该不容易掌握,所以我就设计了几个环节让幼儿通过不同的游戏来反复认识大小,并分类。通过实际操作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

小班数学高和矮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尝试运用一一间隔的规律构建火车。

2、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能比较事物之间大小、形状、颜色等的差异。

3、激发幼儿乐于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火车车厢胸饰人手一份,幼儿操作材料若干份,磁带一盒(开火车音乐)。

2、环境创设:按规律排的椅子,按规律排的柳条等。

活动过程:

一、集体游戏“开火车”。

1、开火车入场“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个开火车的游戏,我做火车头,你们做车厢,好吗?”听音乐游戏一遍。

2、师引导幼儿观察:

(!)“到站了,车站的叔叔阿姨为你们准备了休息的椅子呢,看这个椅子是怎样排的呀?”

(2)请小朋友看着椅子上的标记坐下来。

(3)火车又要开了,现在的火车和刚才的'火车不一样了,现在的车厢是怎样排的?教师小结:对,我们现在是一节男车厢一节女车厢排的,很有规律。

3、听音乐游戏一遍,再次观察比较。

(1)到站了,车站的叔叔阿姨也为我们准备了礼物呢。(出示胸饰)看这些车厢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幼儿说出大小,颜色不一样)

(2)请小朋友选一个戴起来,说说自己现在变成了什么车厢。

(3)看谁来坐火车了,它们是怎么排的?我们来排一列火车给它们坐,好吗?幼儿排好后请列车员检查。听音乐游戏一遍。

二、独自游戏排火车。

1、这里还有很多火车没有装上车厢呢,请小朋友帮它装,好吗?

2、幼儿排,教师指导。要求:先看看有什么车厢?车厢有什么不一样?请小朋友排一列有规律的小火车,排好了,开到有规律火车站来。

3、一起观看自己排的火车,讲评。

三、结束活动:

这里有三节不一样的车厢呢,它们也想变成一列有规律的小火车呢,怎么变呢?我们一起去帮它想想办法,好吗?

小班数学高和矮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一只小盒子、6个苹果,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熊一家,通过比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师:小朋友,看看他们是谁?(小熊)是小熊一个人吗?还有谁?

2、师:哪个是爸爸?为什么你说他是爸爸?哪个是小熊宝宝?为什么?那妈妈呢?

3、小结:在我们家里,一般情况都是爸爸长得最高,宝宝长得最矮,妈妈长得不高也不矮。

二、创设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过分碗这一事件,区分 “大”、“小”、“不大也不小”。

1、师:小熊一家今天要在草地上吃早餐,碗呢?早就准备好了三只碗。

2、师:哪知碗给爸爸?什么颜色的'?哪只给妈妈?什么颜色的?宝宝呢?

三、情境“分蜂蜜”,体会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关系。

1、师:今天小熊一家要吃4样早餐。他们会吃些什么呢?请你来猜一猜。

2、师:到底是什么呢?(蜂蜜)第一样早餐是蜂蜜,瓶子上有数字,这个是1号瓶……

3、师:几号瓶给熊爸爸吃?为什么?几号瓶给熊宝宝吃?为什么?几号瓶给熊妈妈?为什么?

4、小结:一般情况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蜂蜜也是最多的。

四、情境“分玉米”, 感知“粗”、“细”。

1、师:第二样早餐是什么?(玉米)刚刚蜂蜜瓶子有高有低,我们一下就看出来了。玉米都是一样高的,要怎么分呢?为什么?

2、通过肢体语言引导幼儿感知“粗”、“细”。

——人是讲胖的,玉米要讲粗(动作提示),慢慢的,就变……(动作收紧)细了。

师:熊爸爸胃口最大,吃的玉米也是最粗的……

五、情境“分苹果”,引导幼儿操作。

1、明确要求:第三样早餐是什么?(苹果)数数有几个?怎么分呢,他们是这么分的:熊爸爸吃得最最多,熊宝宝吃得最最少,熊妈妈吃得不多也不少。

2、幼儿操作。

3、活动评价。

小班数学高和矮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按图形的某一特征把图形分成两类,并制作特征标记。

2、印制比5少点卡,知道比5少的点数有1、2、3、4。

3、有愿意评价同伴的操作活动的愿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磁性红、绿色大图片(圆形、三角形、正方形)7个。

2、学具:第一、二、三组,剪下幼儿用书第36、37页上的几何图形。

第四、五、六组,幼儿用书第35页,忍受一支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按特征分类。

出示磁性黑板几何图形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形,说说:这是什么图形?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在磁性黑板上画两个方格,启发幼儿将相同特征的图形放进同一个格子里。告诉幼儿:这是图片的家,这儿有几个家?启发幼儿送图片回家,鼓励幼儿边说边送说:什么图片我送你回家…….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并要告诉大家:这里都是什么形状的图片。

制作特征标记

指导幼儿根据格子里的图片制作标记。教师指着一个格子,提问:这里住的是什么图片?你会给图片的家做一个标记吗?启发幼儿边制作边说:什么图片,我做个什么标记送给你……最后,检查幼儿的操作结果:红片片——红标记,绿片片——绿标记。

2、操作活动。

第一、二、三组:给图片找家。

剪下第36、37页上的几何图形,说说:它们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引导幼儿按图形的某一特征(颜色或形状)给图片找家,并在方框中制作标记。

第四、五、六组。

(1) 观察图形和两边的标记,请你划线给图形分类。

(2) 看图数一数实物的数量,请你圈出数量是5的实物。

3、活动评价。

展示部分幼儿的记录单,共同分析他们是如何完成操作活动的,对正确完成操作活动的幼儿给予表扬和肯定。

活动反思:

根据教材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在想形状对于小班幼儿应该不容易掌握,所以我就设计了几个环节让幼儿通过不同的游戏来反复认识形状,并分类。通过实际操作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

小班数学高和矮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2、学习按数量分类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5、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1个斑点、2个斑点、3个斑点的纸制瓢虫若干

2、树叶3片,儿歌《小瓢虫》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

师:小朋友,你们看我这里是什么?(瓢虫)今天我是瓢虫妈妈,你们就是瓢虫宝宝,瓢虫最喜欢吃害虫啦!我们一起去抓害虫吧!

小瓢虫,小瓢虫(上下弯曲手指)

爬来爬去的小瓢虫(五指作爬行状)

紧紧追上大害虫(加快爬行速度)

一口把它吃干净(停下做吃状)

二、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1、观察瓢虫的外型特征,确立对斑点的认识

师“宝宝们,累了吧!好,我们坐在小椅子上休息一下”

(出示瓢虫纸)师:咦?一些瓢虫宝宝真顽皮,跑到这里来了,看看这些瓢虫宝宝它们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斑点不一样)

2、通过数瓢虫身上的斑点,学习数数1、2、3

(1)老师指着1只瓢虫,提问:瓢虫宝宝的背上有几个斑点?(1个)

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手口一致的点数1,并齐声说1。

(2)指有2个斑点的瓢虫让幼儿来手口一致数2,并齐声数1、2,那共有几个斑点?(2个);

(3)指有3个斑点的瓢虫让幼儿来数一数,也齐声数1、2、3,那共有几个斑点?(3个)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分类的能力

1、数斑点

(1)现在妈妈请宝宝们看看自己身上有几个斑点?拿下来,伸出手指数一数,数的时候,请你一边数一边说。

(2)幼儿数一数,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拿着瓢虫上来数一数,说一说,学说一句话“我身上有几个斑点?”

2、送瓢虫宝宝回家

(1)让幼儿把不同斑点的瓢虫宝宝放到相应圆点的树叶上

师 “宝宝们,天黑了,该回家了,那你们的家在哪里呢?(出示树叶)。噢!原来在这里,这些树叶是瓢虫宝宝的家。它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圆点不一样),那1个斑点的瓢虫哪个是它的家呢?(一个点的树叶),老师示范(也可以有意摆错了,让幼儿来纠正)。2个斑点的家呢?(幼儿上前摆放)3个斑点的家呢?(幼儿上前摆放)好,现在哪些瓢虫可以到1个圆点的树叶家里?(请幼儿上来送)2个斑点的呢?3个斑点的呢?

(2)集体验证。

四、幼儿操作

师:瓢虫宝宝都送回了家,你们高兴不高兴?噢,你们真棒!好,现在啊,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那儿也有一些小动物们想回家,它们希望我们小五的小朋友们送它们回家,你们乐意吗?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送它们回家吧。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托班高和矮教案模板7篇

小班数学教案优秀5篇

小班学数学教案优秀8篇

小班数学教案优质6篇

小班数学图形排队教案6篇

小班数学教案6篇

小班数学123教案及反思6篇

小班数学饼干屋教案6篇

小班数学点数123教案6篇

小班数学认识1教案参考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64449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