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范文网 >教案大全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精选8篇

对于写教案这件事,各位老师都有了自己的见解吧,教案在完成的时候,我们肯定要强调与时俱进,以下是汇报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数学课教案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精选8篇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篇1

活动生成

作为一线教师,管理班级物品不丢失是常规工作。到了大班后,随着孩子们能力的增强,我们经常会请他们帮忙来数数量较少的东西。虽然每次都是请一两个孩子,可总会有许多孩子积极地来帮忙。看到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我便想到通过统计班级物品,让孩子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条形统计图浅显易懂,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便于比较多少,还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较为规范的统计概念及方法,对其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价值。

设计意图

每个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和物质的、直观的现实世界发生了直接的接触,同时也就意味着开始了与隐藏在直观的现实世界背后的数学世界发生了这样那样的联系,也就意味着他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个由一定的“数”,按一定的“形”和“序”构成的数学的世界,这就为幼儿获取数学体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新《纲要》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熟悉的自然资源和感兴趣的事,让幼儿获得数学经验。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每组桌面玩具:穿线板12个,小机器人9个,套筒7套;

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

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白纸。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统计的兴趣。

师:好几天没有清点我们最喜欢的玩具了,今天我请全班小朋友都来帮忙数一数,愿意吗?

幼儿:愿意。

(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玩具又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平时老师请一两个孩子帮忙数玩具就已经让多数孩子羡慕不已了,所以,我的这个求助马上得到了全班孩子的强烈回应,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感知探索,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1)鼓励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玩具的数量。

师:不过我今天是有要求的,请小朋友认真听好哦:每组小朋友数一数自己桌上的玩具有几个,然后把你数的结果记录在白纸上。

(2)交流统计结果,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请小朋友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记录结果:点点、照样子画下来、画对勾等。)

总结统计方法:先画出标记,再记录出数量。

(了解幼儿的前经验及当前的想法,是支持幼儿探究学习的基础。这个环节中让幼儿尝试记录玩具的数量,可以充分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正确判断幼儿的水平和需要。而幼儿在原有经验和想法上发展和建构的新经验或概念,往往更具有生命力。这个环节中幼儿的表现就有很大差别,有的幼儿可以较为完整地记录出玩具的数量,如:画出一个套筒,在它的后面点了7个点或7个对勾,这是来自中班时一节统计图形数量的活动的经验。也有的孩子将数学的记录概念表现为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如:在一张纸上满满地画了12个穿线板、9个机器人、7个套筒。也有的幼儿没有完成记录任务。陈鹤琴先生的教育观认为:儿童也可成为传授者,即“儿童教儿童”。在接下来的交流环节中,这些孩子从同伴那里获取到了新的经验,为下一个环节打下了基础。)

3、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1)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同伴的统计方法。

我们刚刚的记录中哪种玩具最多?哪种最少?怎样让别人不用数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今天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张图上记录了谁的数量?怎么看出来的?它们各有几个?你怎么知道的?谁的数量最多?谁最少?也没数怎么就能知道呢?穿线板比机器人多几个?谁能不用点数就看出了套筒有几个?

(2)讨论总结:这种记录表和你刚做的记录表有什么不一样吗?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记录表?这种记录表有个名字叫条形统计图。

(在师幼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对核心问题的明确和支解,将其放大抛给幼儿,聚拢幼儿的探究视点,把握幼儿活动的方向,引发幼儿进行新的探究。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由于孩子没有书写数字的经验和能力,对记录出的玩具数量还要再通过点数来比较数量,这时我的一个问题“怎样让别人不用数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让孩子的探究欲望再次燃起,并将孩子的视点引入到条形统计图上。通过问题的步步深入,引导幼儿自己感受到条形统计图的优点。通过讨论两种记录表的不同,自己找出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让孩子将学到的知识与原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说出自己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以促进幼儿养成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的良好习惯。)

4、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纸,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2)幼儿自由选择任务,动手制作成条形统计图。

为幼儿提供统计的物品有:幼儿的男女人数和客人老师数,教室的桌子、小椅子和玩具框。

(以活动的形式学习数学,非常受幼儿的欢迎。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主动学习,进一步感知、体验了条形统计,使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轻松获得简单的数学经验。真正使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孩子们从中体验到数学的有趣和重要。)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

5.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物品,小朋友们很棒!回到家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帮助爸爸妈妈来统计一下家里的物品好吗?统计好了明天带过来贴到展示墙上,大家互相看看,讲讲。

(幼儿园的延伸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延续,为孩子更好地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提供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契机。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幼儿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活动反思

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在幼儿的一日生活里到处充满数学。我们教师的数学教育目标便是,将幼儿在生活中零散的数学经验组织起来,形成系统的、具有严密逻辑的数学知识,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通过本节教育活动的进行,我得到以下反思:

1、选材贴近幼儿生活,并且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为幼儿生活问题的解决方式,让幼儿在尝试、交流、探索中快乐地学习,并从中体验到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在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记录的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统计方法的获得来自于孩子之间的交流,没有教师生硬的传授。幼儿在同伴的互动中学会了统计、记录的最基本方法。

3、本次活动中最成功的环节是认识、学习条形统计图。我的提问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让幼儿充分感知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优点和制作方法,让幼儿丝毫没有被动学习的'感觉,大家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通过幼儿对一个个问题的思考,使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在他们的大脑中建构起来,为下一步动手制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4、课后的延伸活动再次体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孩子们带回的统计表展示在墙上,成为孩子们活动之余的交流焦点。更有孩子提出问题:“我们家里的筷子很多,一张纸上画不下那么长的条条,怎么办?”我把这个问题和小朋友一起来讨论,让幼儿更加深入地学习统计更多物品时条形统计图的运用。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能把同样大小的三角形放在一起组合成新的图形,感受图形间的组合、变换。

2、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各一个;小三角形若干;每个孩子一套操作学具;机器人两个、音乐

活动过程:

一、和图形做游戏(目的: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1、指认图形并正确命名

提问:转动图形,结果会怎样?

教师小结:图形的方向改变了,但形状不变。

2、重点复习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有几个角?有什么不同?几条边?边有什么不同?几条长边?几条短边?

3、今天我来请聪明的孩子把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利用边碰边的方式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请个别孩子来尝试。

教师小结: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利用边碰边的方式可以变出正方形、大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三种图形。

提问:如果用四个图形组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图形?请个别孩子来说说看?能不能变成我们刚才说过的所有图形呢,你们也来试一试?

二、孩子们利用四个三角形自由组合拼摆不同的形状。

1、用四个相同的三角形聪明的孩子能变成什么?孩子们组合拼摆,教师巡回指导。

2、请几个孩子到前面黑板上拼一拼。

3、分享交流拼摆结果:四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了哪些形状?请个别孩子来说说每个图形是怎么变成的?

4、在音乐声中教师利用四个三角形分别展示每个图形的组合方法。

三、教师出示其他的图形让孩子们尝试计算有几个三角形组合而成。

大的长方形(6个)

大的梯形(6个)

大的三角形(8个)

大的长方形(12个)

四、教师出示两个机器人,引导孩子们观察它每一部分的形状,提出要求后,将孩子们分成两组合作玩游戏。

1、教师提出要求后孩子们玩游戏。

2、分享交流游戏结果。

3、教师小结:比赛不能只想到赢,还要想想怎样才是正确的。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篇3

活动主题:

找朋友

活动目标:

1、学会自己穿鞋,分清鞋的正反。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辨别里,提高幼儿的自立能力。

3、教育幼儿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教学重难点:

分清鞋的正反,能正确地穿鞋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双玩具鞋。

2、三个分别贴有红、黄、绿颜色标记的柜子。

3、“找朋友”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师:你有好朋友吗?

你的小脚有好朋友吗?

它是谁呢?

2、木偶剧《鞋宝宝》

师:听,什么声音?谁在哭?

原来是鞋宝宝,你为什么哭呀?

鞋宝宝:我被小朋友穿反了,我可难受死了。

师:哦,原来是这样呀,别急我们来帮助你,谁愿意呢?(请一幼儿帮忙)

鞋宝宝:谢谢小朋友,你们真是爱帮助人的好孩子,再见。

3、引导幼儿进一步辨别鞋的正反。

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两双鞋,你知道哪双是正确的,哪双穿反了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教师小结:穿对的鞋就像两个好朋友头碰头,中间有个小窝窝,张着嘴在笑呢!

4、通过做游戏,反复操作,分清鞋的正反。

(1)小手爬

(2)送鞋宝宝回家

(3)找朋友。

师:你们想和笑嘻嘻的鞋做游戏吗?

在那儿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的鞋子,请你去摘一双一样颜色的鞋子穿在我们的小手上,看看哪个小朋友穿的最准确。(做游戏小手爬)

师:我们的鞋宝宝累了,它们的家在哪儿呀?(按颜色把它们送回家。)

脱下自己的鞋子做游戏《找朋友》

游戏结束,迅速穿好自己的鞋子。

5、教育幼儿尽量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

师: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自己正确的穿鞋,其实我们还会做很多很多的事呢,我们要做一个勤快的好孩子。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篇4

活动目的

1、能积极思考并且及时作出判断。

2、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的方法。

3、能正确运用"粗"和"细"来描述物体的差异,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重点:

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的方法。

活动难点:

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能用粗和细来描述物体。

活动准备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笔,瓶子等、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入

1、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孙悟空有一个很厉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变粗也可以变细。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请幼儿说一说:

(1)哪个粗?

(2)哪个细?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2、教师通过变变变的游戏出示不同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3、游戏变变变教师说变粗时幼儿两手做出粗的样子,师说变细时幼儿两手做出细的样子,通过游戏加深对粗、细的理解。

三、活动结束:

教师通过播放课件请幼儿完成幼儿用书。

活动延伸:

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不足之处在导入时没有安排好,选择以孙悟空的金箍棒引入孩子们的兴趣是提起来了,但是有点太不接近我想达到的粗和细的目标,孩子们基本都围绕着孙悟空的金箍棒这个话题开心的说着,在我引到粗和细这个话题时,孩子们又开心的说到了孙悟空的金箍棒上,让我有点着急,我认为在开始这个引入时我应该选择简单又直入目标的导入:

(1)可以用小动物住新家,大的住大的房,小的住小的房,因为大房粗,小房细;

(2)或者直接出示粗细不同的两个物体请幼儿观察,让幼儿通过直观的目测理解粗和细的差异;

(3)也可以通过做几个纸桶重叠的方式来比较物体的粗和细。

活动变变变中感觉做的还不到位,可以采取变变变变,粗粗粗、细细细,我之前采取的是变粗、变细,感觉好像有些太简单,不够有趣。

活动中的教具不够充分,我应该每小组做一组粗和细的纸桶让幼儿自己再去观察、探索。

本次活动给了我警示,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应该深思再深思,不断的反省活动中出现错误的地方,以免再次的出现失误。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篇5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并理解任何6个东西或事物都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

活动准备

各种水果模型,动物模型,课件,主题图一幅,豆子,玉米若干。

活动过程

一、看图引题引导幼儿说出图上有什么?各有几个?

(1棵树,2只猴子,3只兔子,4只鸟,5个苹果,6朵花。)板书 6 让幼儿观察6想什么?

二、学习6

1、出示课件: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然后回答问题:图上画的是什么?(小朋友在做值日)数一数:有几位老师?几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人做值日?(6 人)再数一数:图上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小结:刚才我们数出图上有6个人做值日,还数出图上有6张桌子,6把椅子.这图里的人和物的数量都是6,可以用 6来表示.

2、动手数数:每人数6个豆子,6个玉米。看谁数的又快又准。

3、指名学生上前拨珠:先拨出5个,再拨出1个。回答一共是几个?

师问:5添上1是几?(5添上1是6)数一数:教室里面哪些东西的数量是6。(每排有6张桌子、6把椅子、每扇窗户上有6块玻璃……)

4、摆一摆: 每人拿出5根小棒摆在课桌上,再添上1根,一共是几根?自己小声地从1数到6,再从6数到1。

师问:你们谁能用这6根小棒摆一个图形?指名一人到前面摆,其他人在自己的课桌上摆。

师问:你们摆的是什么样的图形?(6边形)用几根小棒摆成的?(6根)你们还可以摆出别的图形吗?(自由摆)老师行间巡视,随时表扬摆得好的。

三、说一说:

让幼儿用6说一句话。

四、找一找:

在教室里找六个一样的物品,比一比谁找的多。

五、游戏:《听音举卡片》:

教师往杯子里扔石子,幼儿听一听扔了几个,然后举起相应的数字卡片。

六、画一画:

在树上画六个果子。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加减,能根据花朵颜色的不同列出加、减法算式并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爱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加减运算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看图列组成式的经验,学习过6以内各数的加减和7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图片一张(上面画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树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苹果。)

学具:《幼儿用书》(p11、12、13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看猴子去。

教师:还记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吗?小猴们旅行回来了,我们去看看它们吧。

教师(出示图片):小猴在哪里?它们都在干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引导幼儿列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如:1+6=7

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来是7只猴子。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你还能列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

2、幼儿操作活动。

看图按特征标记列算式。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实物有多少?它们的颜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样的?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法或减法算式。

观察连续的三幅图,讲述图片的含义,列出加减算式。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幼儿用书》第12、13页,引导幼儿练习7的第二组、第三组加减运算。(也可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活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日常或区域中进行。)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篇7

黑白棋大赛

活动目标:

1、通过“黑白棋大赛”帮助幼儿学习6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大棋谱两副,黑白棋子若干。

2、红、黄、绿、紫队标志一份,每队准备一副棋谱,若干黑白子。

3、数字卡片“6”以内加减算式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分队推选小队长

“分成四队,每队4个孩子,自己选出小队长”

二、黑白棋对抗赛

1、规则:每队选2名小队员先后参加比赛,第一名队员用黑子,第二名队员用白子,要求黑子和白子合起来我给你的数。

2、幼儿比赛,教师总结比赛情况。

三、合作摆“6”

1、规则:请一组的小朋友合作摆“6”,一行一种摆法列一道算式,要求算式不能重复,比比看规定时间哪一队找到的6的加法算式最多,最正确。(幼儿摆“6”)

2、相互检查

现在请你们相互检查,先看看他们列了几道算式,是否正确,如果有错错再哪?每队选一位小朋友告诉大家结果。(总结比赛情况)

3、“6子通”抢答赛

我这里有一张大棋谱,里面藏着许多6子通的6的加法算式,能能找到吗?

4、总结得分评出第一名。

四、个人竞赛:猜猜看

1、规则:我给你5个数字“2、5、1、3、4”请你用三十秒的时间记住,然后我把数字翻过去,请你指出和2加起来是6的数。

2、幼儿比赛,答对发奖。

五、延伸

刚才,我们想了许多办法使黑子和白子合起来是6,那么要他们合起来是7,该怎么摆棋子呢?我们到教室里去摆摆看好不好啊?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篇8

活动目标:

尝试根据图形标记表示的差异数目,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

根据勾画的图形特征,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

仔细检查作业,养成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彩色几何图形和差异标记(图一)、图表(图2)

幼儿用书及作业工具

活动过程:

1、 集体活动:

(1)学习按差异标记画图形。

出示图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和差异波浪线,说说:黑板上有什么?波浪线表示什么意思?第一个是什么图形?他后面有几条波浪线?表是什么意思?启发幼儿上来按标记在空格画图形,并说说:画的 什么图形?为什么画这个图形?鼓励幼儿完整说出图形名称。

教师和全体幼儿检查画的图形是否正确。

(2)按勾画的图形特征画图形。

出示图表2,幼儿观察表说说:图上有什么?启发幼儿根据每一排上勾画的标记说说:这个图形有哪些特征?分别请个别幼儿上来在左边的空格里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完整地说出图形名称,集体进行检验评价是否正确。

2、操作活动

按差异标记画图形。

启发幼儿观察图形和差异标记的数量,在空格里画出一定的图形。

观察各种立方体,说出它们的名称,并在标记的后面记录它们的数量。

3、活动评价

教师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材料,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活动,其他幼儿对照检查操作结果,教师进行小结。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科二数学教案参考5篇

蒙氏数学教案6篇

《找朋友》数学小班教案5篇

大班数学猜数字教案7篇

小班数学量的比较教案7篇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5篇

蒙氏数学教案模板5篇

学期班数学教案6篇

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学总结工作总结精选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851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