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范文网 >心得体会

送大暑作文参考7篇

每一次写作文都是一次新的冒险,充满无限可能性,作文是我们心灵的窗口,让他人看见我们的真实想法,以下是汇报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送大暑作文参考7篇,供大家参考。

送大暑作文参考7篇

送大暑作文篇1

一年12个月, 每一个月都会伴随着1到2个节气,那么,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24节气中最热的节气“大暑”。

在古代,公历7月22或23日,太阳运行到了黄径120度,那么,大暑也就到了。大家可能要问了,大暑是24节气中第几个节气呢?大暑是农历24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1个“热”字,就是大暑的精髓所在。在这个时候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干旱少雨,酷热难耐,也是全国三大火炉“南京”,“武汉”,“重庆”炉火最旺的时候。在大暑的时候,人们常常会吃冰镇西瓜、冰激凌,喝冰镇绿豆汤等。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空调,然而在古代人们主要靠冰块去暑。从唐朝开始,人们会用冰票来取冰,是古人用来消暑的特殊方式。

记得有一次,我和妹妹坐在开着空调的房间里吃着西瓜,看着电视,要播天气预报了,我马上转到9台,看天气预报,天气预报说:“因为黄径到达了120度,明天将进入大暑”。也就是高温桑拿模式即将开启。可把我吓坏了,要进入高温了一定在35到40度之间,那小狗一定会热得吐舌头,蝉一直停在树上不停地叫,大太阳一定会把大地都烤焦的,

那么,在24节气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节气呢?你还知道另外节气的习俗吗?

送大暑作文篇2

1、早稻收获及晚稻插秧

“禾到大暑日夜黄”,对中国种植双季稻的地区来说,适时收获早稻,不仅可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危害,确保丰产丰收,而且可使双晚适时栽插,争取足够的生长期。要根据天气的变化,灵活安排,晴天多割,阴天多栽,在7月底以前栽完双晚,最迟不能迟过立秋。

2、灌溉

棉花花铃期叶面积达一生中最大值,是需水的高峰期,要求田间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在70-80%为最好,低于60%就会受旱而导致落花落铃,必须立即灌溉。要注意灌水不可在中午高温时进行,以免土壤温度变化过于剧烈而加重蕾铃脱落。

大豆开花结荚也正是需水临界期,对缺水的反应十分敏感。农谚说:“大豆开花,沟里摸虾”,出现旱象应及时浇灌。

3、抗旱

酷暑盛夏,水分蒸发特别快,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期,旺盛生长的作物对水分的要求更为迫切,真是“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

黄淮平原的夏玉米一般已拔节孕穗,即将抽雄,是产量形成最关键的时期,要严防“卡脖旱”的危害。

送大暑作文篇3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是最佳的治疗时机。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例,可内服外用并举,具体方法:内服温肾壮阳的金匮肾气丸、左归丸等,每日二次,每次一丸,连服一个月。外敷药可选用白介子20克、元胡15克、细心12克、甘遂10克,同研细末,用姜汁调糊,分成六份,每次取一份摊在直径约5厘米的油纸或塑料薄膜上,贴在后背的肺俞、心俞、膈俞穴上或贴在双侧的肺俞、百劳、膏肓穴上,用胶布固定。一般贴4—6小时,如有灼痛感可提前取下,局部微痒或有温热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须注意的是,每个伏天(夏季三个伏天)贴一次,每年三次,连续贴三年,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机体的过敏状态。这种内、外结合的治疗可以有效地根除或缓解症状。

所谓“天生万物以养民”。大暑期间,市民应该多吃丝瓜、西兰花和茄子等当季蔬菜。大暑天气酷热,出汗多,脾胃活动相对较差。这时人会感觉比较累和食欲不振。而淮山有补脾健胃,益气补肾作用。多吃淮山一类益气养阴的食品,可以促进消化,改善腰膝酸软,使人感到精力旺盛。如果你是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那么吃南瓜就最好不过。南瓜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而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脂肪含量很低,多吃有助于降低血糖和血脂。另外,南瓜还能排毒养颜,爱美的女士当然不能错过。如果觉得炖汤麻烦,那不妨尝试下这款清汤,三两下就能煲(“滚”)出来。胡萝卜、红枣等红色食物对心脏还很有益。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吃姜有助于驱除体内寒气,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子姜炒牛肉、子姜炒木耳等菜式。但吃姜的时间也有讲究,最好不要在晚上吃。

送大暑作文篇4

今年七月二十三日是农历的大暑,每年的这一天,我们椒江的渔民都有一种送大暑的风俗。

我外婆家是在葭芷码头那里,有许多以捕鱼为生的讨海人;每年在大暑的这一天,那些以捕鱼为生的讨海人都会请庙里的菩萨,用专门造的大暑船送菩萨坐船去消暑玩,祈求菩萨保佑他们风调雨顺能捕到好多鱼。在大暑那一天还有好多来自温岭玉环和椒江各地方祈求自己和家人平安来拜佛的老人都手里拿着一束香,以及来看送大暑的男女老少。

送大暑的同时,在浩浩荡荡的队伍中,还有五条龙在那里舞龙、有摇花船的、有唱越剧画着装的做戏人、还有老年舞蹈队;咦!我忽然看见济公,摇着扇子脚上穿着破了的鞋,腰上挂着葫芦,和电视里的济公一样,我不由自主的叫了起来,扮济公的人听见我叫,就朝我拜了拜,我开心极了。

烈日当空,大暑都是每年最热的一天,但是所有来参加送大暑的人都不怕热,他们每个人都汗流满面,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但是都带着一棵虔诚的心,带着美好的祝愿根本没感觉到热,一直跟着送大暑的队伍把送大暑送好才回家。

送大暑作文篇5

大暑时至三伏天气的中伏前后,也是一年之中天气最热的日子。谚语说“热在三伏天”,虽短短五个字,却将大暑前后的天气状况,高度而简略地概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释:“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管子》中也记有“大暑至,万物荣华”。

每年的大暑,在7月23日、24日和25日三天之间,以太阳到达黄经】200为准。大暑高温,尤以长江流域为最。民间俗有“三大火炉城市”之传,分别为重庆、武汉和南京。据气象部门的资料,这三个火炉城市,年平均炎热日多达17一34天,酷热日也在3一14天之间。其实位于南京、武汉之间的安庆、九江,以及重庆下游的万县等,与“三大火炉城市”相比,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年平均炎热日,都在四十天以上。实际整个长江流域,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是一个超大又超大的火炉。

民间大暑习俗较多,在鲁南地区,这一年特别讲究喝羊肉汤,他们称之为“喝暑羊”。直到现在,逢大暑日,山东枣庄的一些羊肉汤馆,还会出现人满为患的局面。在上海,立夏之日作兴时吃茶叶蛋,少许茶叶,少许酱油,细火慢煮,把茶叶味道炖到鸡蛋中去,吃起来才有特别的香气。浙江椒江口附近,逢此时,还专门有大暑庙会,其中最主要的祈福仪式,就是“送大暑船”。相传晚清时,这一带病疫流行,以大暑前后为最。民间认为这是张元伯、刘元达、赵公明、史文业、钟仕贵等五圣(均系凶神)所致,于是建五圣庙,祈五圣保佑一方平安。后选大暑为供奉日,并用渔船将供品沿江送至椒江口外,以示虔诚之心。流传下来,便形成了“送大暑船”的习俗。

大暑前后,农事耕作最为繁忙,大多地方的庄户人家,既要忙着抢夏收,又要忙着抢夏种,所以民间专门有“双抢”的说法。“晚稻插秧不过秋,过秋九不收”、“秋前插秧正当时”等谚语,就以生动的语言,概括了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现象。

送大暑作文篇6

诗中的“三秋”指秋季的3个月。“九夏”指夏天的四、五、六月,3个月共90天。“林钟”是六月的音律。“桂轮”指月亮。“萤火”“菰蒲”“瓜果”都是热天生长或享用的东西。最后两句大约有点“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的意思。

“三伏”里的“中伏”,一般发生在7月23—31日,今年恰巧大暑与中伏是同一天,都是7月23日。中国传统科学认为,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对应五行中的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按五行的相生相克,由秋到冬是“金生水”,由冬到春是“水生木”,由春到夏是“木生火”,唯有从夏到秋特殊,是“火克金”。所以古人认为,从夏到秋是一段艰难的历程,秋被夏压制着,虽然从夏至开始已经“一阴生”,但炎热却继续增长,秋不敢露头,要潜伏一段时间,这段最热的时间就称为“伏”。因靠近中伏,大暑这一天民间还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大暑是我国一年中气温的时期,但南北雨量差别很大,在长江中下游等地区,雨量很少,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的说法;在我国北方,这却是一年中雨水最多的时节,谚语则称“小暑大暑,灌死老鼠”。

大暑是一年之中最热的节气,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因此大暑节气养生重在一个“清”字,即在注重饮食“清洁”、机体“清热”的前提下,进行“清补”。

“清热”喝粥。暑天酷热,及时补水的同时也要注意清热祛火。西瓜具有清暑、解热、补水的功效,因此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西瓜作为清暑佳品。但夏季肠胃较脆弱,吃西瓜时要注意避免伤及肠胃。一是不要一次吃太多,二是尽量不要贪一时之凉吃冰西瓜。吃西瓜时可以将西瓜水分嚼出后吐掉果肉,既可清热祛暑,也可减少肠胃损伤。除水果外,清热祛火还可尝试一些“度暑粥”,如苦瓜菊花粥、薏米小豆粥等。

送大暑作文篇7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各种植物大都开花结果了,展示了自然界万物繁荣季丽的景象。本法以“大暑”命名,正是针对这一时令特点而制定的气功锻炼方法。炎夏以火热为特点,从人体五脏来说以心病为多见。火本克金,火太过就会乘金伤肺,而使肺金受邪,出现肺的病变。勤练此功法,可对上述病症起到不错的效果。

?遵生八笺》中对此功法记载如下:“运主太阴四气,时配手太阴肺湿土(手太阴肺当是燥金,而非湿土,有误)。坐功:每日丑、寅时,双拳踞地,返首向肩引,作虎视,左右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津。治病:头项胸背风毒,咳嗽上气,喘渴烦心,胸膈满,孺臂痛,掌中热,脐上或肩背痛,风寒,多汗,中风,小便数欠,淹泄,皮肤痛,及健忘,心情郁结,风温寒热。”

此功法具体动作为:每日凌晨3点到5点时段中练习此功,双拳按地,头颈向肩部方位扭动、运视,左右方向各3次~5次,然后叩齿36次,调息吐纳,津液咽人丹田9次。对于治疗头项胸背风毒,咳嗽上气,喘渴烦心,胸膈满,孺臂痛,掌中热,脐上或肩背痛,风寒,多汗,中风,尿急尿频,皮肤痛及健忘,心情郁结,风温寒热等病症有很好的作用。

大暑节气炎热、多雨,所以暑湿之气比较容易乘虚而入,而且因为暑气很盛,心气比较容易亏耗,特别是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抵挡酷热暑湿,从而导致痉挛、中暑等病。当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症状时,就可能是中暑先兆。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将中暑者抬到通风阴凉处休息,同时给病人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夏季预防中暑应注意: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e1下曝晒;注意室内降温;睡眠要充足;讲究饮食卫生。

大暑还是全年温度、阳气最旺盛的节气,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意思是说一些在冬季比较容易发作的病应该在夏季治疗,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症等阳虚症,暑期是的治疗时机。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送粮食教案最新8篇

进社区送温暖活动方案8篇

残疾儿童送康复工作总结6篇

2023送清凉活动总结8篇

2023年送清凉活动总结5篇

社会实践送快递心得体会5篇

守信作文参考7篇

蟋蟀的作文参考7篇

母亲的作文参考7篇

青春畅想作文参考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6502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