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了保证上课进度提早撰写的文字材料,教案在起草的过程中,教师务必要强调与时俱进,汇报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四年级美术课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美术课教案篇1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并用绘画或纸版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学习纸版画的绘画技法,利用吹塑纸进行创作。
3.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观察力、创新精神和再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
学习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纸版画的印制,水份、颜料厚薄程度的掌握。
四、教具准备:
吹塑纸、铅笔、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
五、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让学生带着记录他们快乐回忆的相片,用展示台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并回忆讲述。(引导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基础上,回忆自己生活中快乐的片断,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请大家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可别错过哦!
2.发展阶段:欣赏版画作品。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纸版画的表现方式。请同学们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纸版画是通过什么方法加工完成的,它与绘画作品比较,有什么不同的视觉效果。
3.技法学习阶段:
⑴出示制作简易纸版画的材料——吹塑纸,启发学生思考,运用什么工具和制作方法可以制作成纸版画。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采用刻、划、撕等方法进行创造性地使用,制作出内容丰富、造型美观的纸版画作品。
⑵在制作好纸版的基础上,思考并尝试怎样拓印出多色纸版画。
4.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求新求异,就会创作出好的作品。
5.动手操作阶段:欣赏教材中作品,用纸版画或绘画的形式进行创作。
6.交流阶段:提出问题,交流好的经验,自查作品中使用工具的合理性
小学四年级美术课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畅想未来的人事、物,让学生对未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从小立志,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实际,对未来展开合理的想象。
课前准备:彩色绘图颜料、体现科技进步的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未来的你会是怎样的?未来的世界又将如何?让我们一起来畅想。
二、讲授新课
1、展示体现科技进步的图片
2、同学欣赏后谈谈感受
3、分组畅谈心中的未来
4、指名谈谈构思及原因
三、学习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1、定草稿
2、修改
3、定稿
4、上色。
四、作业展评
1、展示作业
2、欣赏评价
3、教师总结
小学四年级美术课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解放军叔叔,喜欢解放军叔叔。
2、完成一幅解放军叔叔肖像写生作品。
3、有余力的学生再完成一幅头像速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解放军的图片、故事。准备绘画工具。
2、有条件的学校,课前可带学生搞一次与当地驻军的联谊活动。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请一位解放军叔叔来做模特儿。先请他讲讲军队中对战士军风纪的要求,然后请同学评一评这位解放军叔叔的军风纪(主要是着装与精神状态)。
(若没有条请到解放军叔叔,那么教师可以用录像、图片等资料来增进学生对解放军的了解。课业形式也可以由写生变为创作。)
2、发展阶段
根据班级学生的造型能力,教师可选择让模特儿站立、坐着,或做一些战士常见的动作。
引导学生观察解放军叔叔的大体形态,并记录下来。主要观察比较头部、躯干部分与四肢的比例关系。教师可用当堂示范引导学生观察:先观察大体,用基本形将观察到的头、躯干、四肢的基本形状记录下来,然后,将画稿举到稍远处,再对照模特儿,观察、调整。
再进行细部刻画。可以从头部开始,从上到下,一边观察一边绘画。要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部分,进行仔细描绘。
全部写生完之后,还有必要对画面进行调整。
对于写生速度较快的学生,可以建议他们再写生一幅战士的头像。
(三)课后拓展
参观军营,阅读军事题材的文艺作品,创作与解放军叔叔有关的绘画作品。
小学四年级美术课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纸艺穿编的规律,运用常见的穿编方法,设计制作简单的生活、装饰用品;
2、在学习中体会穿编这一工艺制作的实用及装饰功能,感受纸艺穿编的乐趣,培养看图动手操作能力及设计、工艺制作意识。
教学重点:
用纸带穿编的方法制作简单的生活用品(小方篮)及纸带穿编工艺的运用。
教学难点:
纸带穿编方法及小方篮的制作
教学关键:
观察讨论纸带穿编的规律,引导如何使小方提篮立起来及篮口处理;观察两种不同色彩交织成的纹理,并运用到装饰中。
课前准备:
各色纸条、幻灯教学文件、范例,剪刀、粘合材料等。
教学过程
1、以谈话形式引导学生观察范作指导学生欣赏这是什么呢?它美吗?
你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做成的吗?
2、幻灯出示作品
观察范作,说说它美的地方,并试着寻找规律,说说它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指导学生看图自学穿编技能。
①有什么规律,要注意什么?
拆解范作(与学生试做结合)
②如何使小篮子立起来?
③你有没有什么办法在篮子上作装饰?
④怎么处理篮子的开口?
3、指导学生看幻灯制作图编制小篮子。
4、作品展示与评价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精细美观评价,总结穿编规律(一上一下交织)。
小结:穿编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运用,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穿编,还有其他编法。只要你开动脑筋,动手创造,就会有与众不同的作品诞生。
1、展示穿编的其他作品(小果篮、装饰图案、创意篮子等)
2、布置课后拓展作业(上网自学创意篮子的制作)
小学四年级美术课教案篇5
知识要素
了解间色的组合,感受复色
技能要求:
运用水粉画技巧写生盆花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通过图片欣赏,发现常见物品中的美
实践与创造:用间色和原色写生盆花,并添加自己的创意
欣赏与评议:从色彩和用笔方面去自己与他人作品
教学重点
知道间色的形成,并能运用
教学难点
间色的调和,构图的安排
教学过程
一.示范与欣赏
1.教师示范三间色形成的过程,用课件做出三间色的来源。
2.学生试着在纸上调出三间色。
3.教师出示由三原色和三间色创作的作品给学生欣赏。
二.构思与构图
1.欣赏盆花,并讲解盆花的基本结构。
2.讲解如何安排画面(构图)。
3.分析三原色和三间色在盆花的表现上如何安排。
4.画出盆花的铅笔小构图。
三.创作与修正
1.提醒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后再动笔。
2.直接用单色起稿,要求构图饱满。
3.颜色水分适中,不宜太干或太湿。
4.涂好的颜色不宜修改,以免弄脏画面。
四.展示与
1.完成的作品平放在地面上。
2.相互欣赏并评论。
3.推荐喜欢的作品并说明为什么。
4.谈谈对水粉画的感受。
小学四年级美术课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通过收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照片,制作成长记录卡。
2、引导学生用绘画、手工等方法,创作出富个性特点、形式新颖的工艺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制作出形式新颖富有个性的艺术作品。
教学难点:
围绕生日聚会进行制作方法的启发和创新
教学准备:
1、知识准备:向家长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叙述生活中的一两个精彩片段,收集成长过程中的照片
2、教具准备:彩色笔、彩纸、各色卡纸、废旧盒子、毛线、双面胶等工具、教师自己制作的成长记录本和各种精美的工艺品
教学意图: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动脑,以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法尝试探索,充分发挥想象,设计制作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生日艺术作品;整个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对造型艺术的兴趣。教学中以学生独立思考,共同探讨,观察尝试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
教学过程:
1、组织学生激发兴趣
(1)播放小朋友在过生日的情景,导入新课。
(2)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师:小朋友喜欢过生日吗?(喜欢)现在请小朋友们来谈谈生日时的趣事吧
2、老师出示制作的成长记录本,引导学生观察制作。
(1)上面要有照片、图片,可以是生日或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片段,另外附加一些文字的说明。
(2)注意版面的设计要有美感,色彩丰富。
3、教师展示各种工艺品引导学生用剪、折、画、泥塑等制作方法发挥想象创作出各种富有个性,新颖有趣的工艺品。
4、欣赏课文图例,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5、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6、展示作品,让制作者自己设计的作品进行描述。
7、举行生日聚会,互赠自己所作的礼物。
小学四年级美术课教案篇7
教材分析:
线条的平直与弯曲,会使人产生动或静的感觉。平行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平直的地平线,有静止的感觉,而弯曲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蜿蜒的河流,有流动的感觉。充分运用线条的各种造型,已经成为重要的表现手段,而且对美化画面和深化主题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存在于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中的线条,并能巧妙地利用它们去塑造形象,从而赋予作品鲜明的艺术感染力。从教材的例图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线条能赋予画面的生动性和悦目性。
教学目的:
1、观察平行和弯曲的线条,使学生认识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
2、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作画练习,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
教学重点:
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线条表达流动和静止的感觉。
教具准备:
课件、作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复习以前学过的《点、线、面》中的线条的种类。
师小结:板书--线条有粗、细、曲、直。
2、请同学说一说线条给人的感受,引出课题(板书)--线条的动与静。
三、讲授新课:
1、欣赏课件(流动的河流、静止的公路、地平线等),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样线条,给人什么感觉?
师小结:流动的河流展现的是曲线,有动感,而公路和地平线是静止的直线。
2、请同学回忆大自然中还有那些静态和动态的线条,它们各是什么样子。
师小结:平直与弯曲的线条会使人产生动与静的感觉。
以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线条的曲直与动态的关系。
3、请学生欣赏课本范例,进一步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想一想,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
4、教师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色彩的冷暖》讲解线条与色彩在不同画面中的运用。
(1)暖色和曲、直线的配合,产生的视觉反映。
暖+直=温暖、平和
暖+曲=热烈、欢快
(2)冷色和曲、直线配合
冷+曲=宁静、幽远(如蜿蜒的河流)
冷+直=单调、呆板
通过欣赏范图、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该如何更好的应用线条。
四、作业布置:用平行或弯曲的线条,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并上色。
五、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倡导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创新画法给予表扬,及时鼓励好的作业。
六、作业展评:
1、个人分析画的内容,画面好在哪里?
2、同学互评,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作业,说一说它的优点?
3、教师简评。
七、拓展
教师展示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作品。请学生欣赏。
八、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九、教学反思:
有一种材料叫“毛根”性质柔软,利用它在课堂上讲解示范线条的曲与直非常的直观,所以课堂中选择一种好的教具至关重要,并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