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可以使我们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优秀的教师是需要在上课之前写好详细的教案的,下面是汇报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四年级上册教案推荐5篇,感谢您的参阅。
四年级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拿出一个方阵的塑料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
蟋蟀。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蛐蛐)
师: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其余学生书空)
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
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
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你们认识王老师的住宅吗?(不认识)
师:(惊讶、不认识)王老师住的楼房100多平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可我的房子竟没这小家伙的有名,我心里真不服气。今天就聘请我们全班学生做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来评一评谁的住宅有名。好不好?
2.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小家伙的住宅什么样?有什么特点?请各评委了解一下。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隐蔽、弃去、慎重、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耐烦、宽敞。
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15个词语,摘抄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大家所住的房子也越来越漂亮了。今天,我们就一块来说说有关住宅的话题。(板书:住宅)
谁来向大家夸一夸自己的住宅?(指名学生)
说得真棒,看来你平时一定是一个善于仔细观察的孩子。现在有一位朋友想和大家比一比住宅。是谁呢?
(板书:蟋蟀)
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有没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学生质疑,师整理归纳。
二、整体感知,解决问题
1.生自读课文,了解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要求:读课文的同时自学生字、词,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上记号。
2.随机检查自学情况。
3.解决问题。
①一般来说,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住的地方,叫窝、巢、穴等。而蟋蟀是一种昆虫,为什么这里蟋蟀住的地方也把它叫住宅呢?
(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这也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
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4.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蟋蟀的住宅的,找出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有关段落。
每组派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①选择住址方面: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板书:选址)
②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有关词语。(提示采用拟人的手法)
③住宅的特点有哪些,找出有关段落和词语。(板书:特点)
师小结,生齐读5.6两个自然段,感受一下蟋蟀住宅的特点。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蟋蟀的住宅有这么多的特点,现在就请大家用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注意我们刚才找的一些词语,如:倾斜的隧道、有多深、多宽、出口、平台等等,看谁画得最漂亮。画完以后,把自己当成小蟋蟀,向同桌或朋友夸夸你的住宅。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自读课文,巩固所学的生字和词语。
2.本文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画出不理解的生词,讨论词义。
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的词义就讲哪个词,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①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②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2.了解蟋蟀是怎么建房的?
①作者分几个层次来写蟋蟀建房的过程?说说每个层次的意思。
②找出描写蟋蟀建房的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③作者能够把蟋蟀建房的过程写得如此生动具体,说明了什么?(说明:蟋蟀──认真工作、坚持不懈、辛勤劳动;作者──仔细观察、注意研究。)
3.找出文中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蟋蟀比作人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这样写把本来比较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读者产生亲切感,引起阅读的兴趣。)
4.齐读课文,整体梳理课文内容。
三、归纳总结,掌握方法
四、作业设计
1.抄写文中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2.以《我的住宅》为题,用第一人称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
四年级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读记记,读读写写,巩固对本单元生字词的认识,自主积累词语。
2、温习、回顾《酸枣情》的倒叙手法,让学生初步感知倒叙写法的作用。
3、通过“咬文嚼字”了解人们对月亮的不同称谓,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研究,了解更多的有关月亮的知识。
4、自主阅读短文《走月亮》,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浓浓的亲情。
5、开展一次介绍中秋节的语文生活,让学生《难忘的中秋节》为题进行习作练习,要求写出活动的经过,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巩固积累词语;掌握理清文章条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习作,围绕一个主题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⑴、“读一读,记一记”
1、出示词语:
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都是本单元要求认识的生字,读音都很容易读错。
3、自我检查掌握程度,用横线标出你不太确定读音的词语。
4、指名说自己不太确定读音的词语,同学帮助正音。(将错误频率较高的字注上拼音反复识记。)
5、你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⑵、“读一读,写一写”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纠正错误读音。
3、听写词语。对照书本检查,将不会默写的生字在课桌上书空。
二、金钥匙。
1、出示内容:
2、指名读。
3、引导理解倒叙写法的作用。
4、思考:这片钥匙有什么作用?你还读过或看过倒叙守法的运用吗?(鼓励孩子们联想到电视剧或其他书籍中的倒叙手法。)
三、咬文嚼字。
1、自由读文。
2、指名说:人们对月亮有什么不同的称谓。
3、古诗赏析: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其中把月亮的称谓是什么?
4、拓展: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月亮还有什么其它的美称。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述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归纳本单元教材的主题。
——享受亲情
二、自主阅读。
1、播放柔和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阅读短文《走月亮》,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说一说:读文后,你们的眼前浮现出哪些画面?
画面一:
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挂在空中,柔和的月光照亮了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
画面二:
一个和妈妈手牵手伴着月光在村子里散步的小男孩。
3、质疑:“我”和妈妈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果香走月亮。“我”和妈妈都去了哪些地方呢?
再读短文。
4、集体反馈。
5、哪些句子体现了“我”和妈妈之间的浓浓的亲情,请找出来,反复朗读
6、读一读阅读提示,品悟文法。
三、小结。
第三、四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中秋节到了,中秋节的情景你一定爱记忆犹新吧。
2、谈谈有史以来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中秋节。
二、口语交际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可以说一说自己最难忘的一个中秋节,要求说出过中秋节的过程;可以背诵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词;可以将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故事;还可以介绍当地的一些过中秋节的风俗人情。
2、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听后可以质疑,并请求主人解疑。
二、习作。
1、同学们都说得很精彩,但是如果把你们刚才说的都写在一篇作文里,你们觉得怎么样呢?
(杂乱无章、没有中心、没有重点)
2、习作要求:
①自行选择描写的对象,可以口语交际的经过,也可以写有关中秋节的某个侧面。
②如果是记叙一个难忘的中秋节,不仅要写出活动的经过,还要进行适当的场面描写,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③写事情的时候,也要写到人,通过人们的言行、表情写出他们在节日里的心情、感受。
④可以先和同学交流一下,互相启发,然后再写。
3、学生作文。
4、指导修改。
5、誊写在作文本上。
四年级上册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⑴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⑵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同桌互相报词语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二、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⑴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⑵按顺序齐读。
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释说话。
⑴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⑵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交流。
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小组互动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四年级上册教案篇4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教科书的第111页的第4题,教科书的第114、11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2、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准备】
多媒体、题卡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本节课对“统计”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统计。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七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课堂作业】
1.统计
画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
2.练习二十一第12题。
根据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注意找出纵轴上的数据要准确,然后回答问题。
3.练习二十一第16题
画梯形,并且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4.读出下面各数,然后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604009024700695200305076000
5.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七百八十万零二十
十五亿三千零八万零九
四亿零五十万零三
6.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27×63=3276÷84=74×59=
7.估算。
297×3≈789×4≈5392÷9≈
8.(1)125的40倍是多少?
(2)756里面有多少个18?
(3)把80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多少?
(4)884是34的多少倍?
9.分别画一个50度、90度、135度、180度、360度的角
10.你会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11.你会用一张长方形纸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12.解决问题。
(1)一只山雀5天大约吃800只害虫,30天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
(2)有624人乘船游玩,每条船可坐50人,要同时出游至少需要多少只船?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小结: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课后作业】
完成《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第4课时统计
知识点总结
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复习让学生体会到条形统计图在统计中的作用,它能清楚直观反映各数据间的联系,同时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开放性地提出问题,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简单运用。
四年级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小于连的英雄行为,学习他那种勇敢机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1.会认14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1.掌握本课8个会写字。
2.复述故事,理解于连的机智勇敢。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导语激趣: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有一位最老资格的长寿市民,被当地的市民称为“第一市民”。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他有多大年纪?他在布鲁塞尔的市中心站了五百多年,却依然是个只有两英尺高的小孩,你们想认识他吗?
2.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图中的小男孩是什么样子的吗?
(这个小男孩有一头卷发,一个翘起的鼻子,显得很调皮。他光着身子,正在那儿撒尿呢。)
教师补充:这是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的一座铜像,有着可爱笑容的小童叉腰挺肚,旁若无人地撒尿,只不过撒出的可是洁净的自来水,还有每年狂欢节中的一天,撒出的不是水,而是最上等的啤酒,大家在这一天都会争先恐后地争饮小童撒出的啤酒。因为怕这个活泼可爱的小童在冬天着凉,还有世界各国致赠的精美服装,现在都保存在当地博物馆当中。
3.人们为什么要为一个顽皮地撒着尿的小男孩塑像呢?我们学完今天的课文就知道了。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想一想:联系刚才的故事,你从课题中能了解到什么?(布鲁塞尔的撒尿男孩的铜像就是小英雄于连。)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查找生字表或请教老师同学,读准字音。
2.听录音朗读课文,对照比较自己的朗读,看看有哪些地方自己没有读好,进一步熟悉生字。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集体纠音,指出多音字“都”和“撒”。
都:dōu都来dū首都撒sǎ撒种sā撒娇、撒尿
4.你觉得这篇课文讲了哪几个意思?
(课文讲了两个意思:一是描写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一座小男孩铜像;二是写人们为什么要造这座铜像。)
三、细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已经欣赏了这座铜像,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课文中的什么地方描写了这座铜像?(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指导感情朗读。你们喜欢这座铜像吗?为什么?(它是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像,样子调皮有趣。它像我们中的一员,像我们的小伙伴。)你能读出对这座铜像的喜爱之情吗?
分小组比赛读。老师也很喜欢这座铜像,我也想读一读,我们一起来吧!
2.过渡:这座铜像虽然只有两英尺高,并不显得雄壮威武,而且显得很顽皮,却一直受到布鲁塞尔人民甚至世界人民的喜爱,这是为什么呢?课文也为我们提出了这个问题。
3.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评价是否读出问的语气。
4.学习课文第3、4、5自然段。
(1)课文哪里回答了第二自然段的问题呢?学生默读课文,快速找出课文的第3、4、5自然段。
(2)分组学习课文第3、4、5自然段。
学习提示:小组内互读互听,读熟这三个自然段。
想一想:如果你是小于连,当时会怎么做?
讲一讲: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讲一讲小英雄于连的故事,看谁讲得准确、完整、生动,组内同学可以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4)汇报交流。
积累词语:灯火通明欢声雷动灵机一动
找出复述的关键词句:五百多年前失败的侵略者点燃炸药导火线于连迅速撒尿浇灭火花人们得救感谢为于连塑像
各组选代表讲小英雄于连的故事,集体评价。
5.了解了小于连的故事,你们对布鲁塞尔的这座铜像一定有了新的认识,能说说吗?(小于连是个机智勇敢的小男孩,他临危不惧,聪明果断,救了全城人,应该受到大家的尊敬和喜爱。难怪人们把他称为布鲁塞尔的“第一市民”。)
四、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小于连说点什么吗?(小于连,你真棒!有志不在年高。我们要向你学习。)
2.像这样机智勇敢,立下大功的小英雄还有很多,你们想去认识他们吗?《小英雄雨来》《草原英雄小姐妹》《抗日小英雄》等书会帮助你们去认识他们。
五、作业。
1.把小于连的故事讲给家人听,和他们一起谈谈自己的感受。
2.预习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本课生字。将学生没有认出来的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一边,认出来的字卡贴在另一边。
二、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认读识记带拼音的生字。
2.请会认的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
3.你觉得哪些生字记?哪些生字比较难记?
4.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共同识记生字。
5.全班交流。
加偏旁:“同”字加上“金字旁”就是“铜”。
“者”加上右耳旁就是“都”;“撒”“尿”“败”“庆”“祝”“胜”“库”“附”等字都可以这样记。
比较法:竖——坚巷——港
6.开火车认读生字。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卡,指名认读。
像尿造败胜根感谢
2.请自己观察书上田字格中字的书写,分小组讨论怎样书写,要注意什么。
3.全班交流。
像:共13画。
尿:半包围结构。“尸”字的撇要盖住下面的“水”字。
造:半包围结构。注意笔顺,先写“告”。
败:右边的反文旁是四笔,不能写成折文儿。
感:上下结构。上面的“咸”字里面不能漏掉一横。
谢:左中右结构。三部分不能写得太宽或太开,要写得紧凑、匀称,中间的“身”字下面一撇不能出头。
4.学生练习书写。每个字写两个,并组词。教师巡视,注意随时纠错。
5.将学生的写字作业进行点评。
四、巩固练习。
1.游戏:救伙伴
准备几个救生圈(或呼啦圈),在救生圈外围的一圈贴上生字卡片,必须由一组同学轮流大声地认读正确,才能把救生圈里的同学救上岸。
2.听写本课要写的8个字,并组词。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