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教案可以合理安排课堂的课外拓展和延伸时间,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下面是汇报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小班关于鼓的教案优秀7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小班关于鼓的教案篇1
?活动过程】
一、区角自由活动,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
分散活动后集中谈话:小朋友,你们刚才是怎么玩的,玩后是怎么整理的? (教师有意识地请活动中喜欢奔跑、大声喊叫以及玩具很重地扔进玩具箱的孩子来说说。)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小客人,大家听一听他们是怎么介绍自己的。
二、幼儿观看情景表演
小猫出场:我叫轻轻,瞧我走路多轻,老鼠一下子就被我抓住。
小羊出场:我叫轻轻,玩具玩过了,轻轻放回去。
小兔们出场:我们叫轻轻,大家在一起,不吵不闹做游戏。
小朋友出场:我叫轻轻,每次回家我都轻轻敲门,妈妈说我有礼貌。
三、讨论
1.刚才你们看到了谁?他们叫什么名字?
2.他们为什么都叫轻轻?
3.轻轻走路,轻轻说话,轻轻放玩具,轻轻敲门好不好?为什么?
四、行为练习
1.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表演“我叫轻轻”。
2.游戏“老猫睡觉醒不了”。
教师扮老猫,幼儿扮小老鼠。老猫背对着小老鼠睡觉,小老鼠们自由活动,有的搬椅子、有的喝水、有的看书、有的画画,有的整理玩具。如果发出较大声音,老猫转身去抓小老鼠。
五、结束
在“轻轻”的歌曲声中边做动作边离开活动室。
?延伸活动】
“我叫轻轻”的磁带、录音机放在音乐区,让他们反复欣赏,提醒幼儿动作轻、说话轻。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自控能力差,在日常生活中会不由自主地起哄,再加上孩子间的互相模仿,导致活动室里充满了噪声。通过此活动,有意识地渗透环境经验,让幼儿懂得要保持环境的安静,并产生对安静环境的喜爱。活动通过幼儿自由玩――看表演――讨论――自由表演的过程,使幼儿比较出嘈杂环境和安静环境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从心底里产生对噪声的厌恶和安静环境的喜爱。
二、效果分析
幼儿活动的内容是幼儿亲身经历的,幼儿很容易接受,并乐意参与到活动中。从一开始的活动到最后环节的活动相比较,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开始的自由活动是闹闹的、乱乱的,最后的活动安安静静、有秩序的,从这次活动中感受到让幼儿亲自参与活动和发现问题,远比教师单一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
幼儿园小班关于鼓的教案篇2
【活动意图】
经常有幼儿好奇的脱下鞋子,好像很感兴趣似的,也有幼儿在玩滑滑梯的时候,调皮的脱下鞋子在铁索上跳跃。该怎么让幼儿正确认识鞋子和袜子呢。我利用了《小脚的朋友》这一课程,让幼儿在认识小脚的朋友是鞋子和袜子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的穿脱鞋子。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袜子、鞋子能保护自己的脚。
2、了解小脚的特征,学习穿脱鞋袜。
3、愿意和小脚一起玩游戏,从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脚印人手一对、《小脚的朋友》教师教学资源、雪花片、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听音乐《郊游》带幼儿入场,律动《小手爬》“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那头顶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那小脚丫。”开始本次活动。
(二)过程:
1。认一认(脱鞋袜,认小脚)
师:“小手爬到了小脚丫上,现在,请小朋友脱下我们的小鞋子(提醒幼儿,两个鞋子是好朋友,要让他们亲亲热热在一起)”
脱袜子:师:“请小朋友一块脱下我们的小袜子。”(儿歌引导:缩起小脖子,拉长小鼻子,弯起小身子,住进小房子。)
2。看一看(观察小脚)
(1)师:“看一看你的脚上有什么?数一数一只脚上有几只脚趾?另一只呢?”
(2)让幼儿在脚底轻轻挠一挠,说出有什么感觉?
(3)我们的小脚能干什么呢?(走路、跑步、跳绳、踢球)
3。走一走
教师带领幼儿光着脚在地面上走一走,有什么感觉?(冷),然后再带领幼儿在事先准备好的凸起的积木上走走,感受一下是什么感觉?(刺脚)
教师总结:原来光着小脚走路很不舒服,而且容易受伤,那我们怎样来保护我们的小脚呢?(引导幼儿说出穿上鞋子和袜子、每天洗脚、勤剪脚趾甲)
4。听一听
师“可是有一个淘气的小脚丫丫就是想要光着小脚到外面走一走,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发生了什么事情?”
提问:小脚丫丫有几个好朋友?分别是谁?小脚丫丫离开好朋友之后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说鞋子、袜子是小脚的朋友?
5。找一找
师:“摸摸我们的小脚有什么感觉?(凉)怎么办呢?给小脚丫找朋友吧。”
穿袜子:儿歌引导“缩起小脖子,钻进小洞子,拉起小鼻子,穿好小袜子。”(在幼儿穿袜子的过程中,要提醒幼儿特别注意脚后跟,避免穿反了)
穿鞋子(穿完后与地上的脚印对照,检查是否穿对)
6。比一比
穿着鞋袜在地上和雪花片上再次体验,感知并比较(舒服)
(三)结束:
现在请小脚丫带我们去更好玩的地方吧,出发!
活动延伸:
带幼儿去玩沙池、鹅卵石、木板、草地上赤脚行走,获得不同的感受,引导幼儿辩认袜底,分清鞋子左右,学习穿袜子和鞋子。
活动反思:
小班年龄段的幼儿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但对周围事物都充满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我让他们从自身开始来探索自己的小脚,找找小脚的朋友。我创设了一个探索的场景让孩子感受,让幼儿在游戏中萌发探索兴趣,并让幼儿能大胆将自己的探索结果进行表述,启发、引导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去寻找小脚的朋友。
幼儿园小班关于鼓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乐意与教师、同伴共同念儿歌。
2.知道儿歌的名字和主要内容。
3.借助画面的情景和动作的提示,理解并初步记忆儿歌内容。
4.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5.让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
活动准备
准备好过年时的一些视频、教学大书、幼儿用书、教学cd。
活动过程
一、(导入)及观察视频讨论过年有哪些开心的事
——小朋友喜欢过年吗?
(喜欢)因为过年有新衣穿,有糖吃,放鞭炮(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过年真开心,老师也非常喜欢过年,瞧!老师把过年时候看到的热闹情景,拍了下来,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是怎么过年?等下请小朋友告诉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过年是和他们一样吗?
二、出示教学大书,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1.教师手捧大书,用喜悦的语气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教师:新年到,真热闹,这里还有很多小朋友也都在过年,看看图片上的小朋友是怎么样庆祝新年的?
2.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观察画面内容。
教师:⑴画面上有什么?(小朋友、灯笼、鞭炮)
⑵他们在干什么?(敲锣打鼓、开心的大笑)。
三、创编儿歌
1、教师和幼儿讨论画面内容,说到相关内容时,教师自然念出儿歌,加深幼儿对儿歌的印象,如当幼儿观察到灯笼、鞭炮的时候,教师自然的念出“挂灯笼,放鞭炮”。
2、教师完整而有感情的朗诵儿歌,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儿歌的内容。
3、师幼观察画面共同创编新年儿歌。
四、发幼儿用书
幼儿园小班关于鼓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知自己小脚的特征与特点,知道自己小脚的本领。
2、初步了解怎样保护自己的小脚,养成勤洗脚的好习惯。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请爸爸妈妈在家带领小朋友们学习怎样正确脱袜子、穿袜子。
物质准备:
1、地毯每人一块。
2、ppt课件、《幸福拍手歌》音乐、《给妈妈洗脚》广告视频。
3、活动前一天请爸爸妈妈在家给宝宝们洗干净小脚,并穿上干净的袜子。
活动过程:
一、认识自己的小脚丫,感知小脚丫的特征与特点
1、《幸福拍手歌》律动导入
2、认识小脚,感知小脚的特征与特点。
(1)感知小脚的的特征,初步了解小脚由脚趾、脚面、脚心、脚跟等部分组成。
引导语:刚才身体哪个部位和我们一起跳舞了?(小手,小脚)脱掉袜子,真舒服,和你的小脚玩玩吧。你的脚上有什么?动一动。(脚趾,脚面,脚心……)
师:哦,我们的脚趾哪一个长得最胖啊?(大拇指)好,让我们从大拇指开始数一数每只脚上有几只脚趾?(幼儿数脚趾)另一只呢?
师:挠一挠脚心,挠挠自己的脚,挠挠别人的脚,有什么感觉?(提前渗透)
幼:很痒!(我们脚心的皮肤感受器很丰富,会比较敏感,所以一挠就会感觉很痒。)
小结:我们的脚由脚趾、脚面、脚心、脚跟等部分组成。
(2)游戏巩固:“点一点、玩一玩”。
过渡语:我们的小脚可高兴了,因为小朋友们今天特别认真的去认识它、了解它,它想邀请我们来玩一个“点一点”的游戏。听到老师说什么,就用小手去点一点吧!
(你的脚趾点点头、点点头;你的脚跟点点地、点点地;你的脚面碰一碰、碰一碰;你的脚心挠一挠、挠一挠。)
二、通过讨论及课件展示了解小脚的本领
1、通过讨论来了解小脚的本领。
过渡语:呀,小朋友,刚才我们都认识了小脚,你知道小脚都有什么本领吗?
走路:你的小脚可以带你去你想去的地方;
跑步:你的小脚可以帮你锻炼身体;
玩沙:你的小脚可以和你做游戏;
跳舞:你的小脚可以让你学会一项特长;
玩水:你的`小脚可以在夏天玩水的时候,带给你清凉的感觉;
爬楼梯:你的小脚可以把你带到你想去的楼层。)
2、观看课件,进一步了解小脚的本领。(看课件)
小结:呀,小朋友说了这么多小脚的本领,那来看看你们的想法和老师的一样吗?我们的小脚有这么多本领,真是我们身体不可缺少的好朋友,我们每天都很需要它。
三、走不同的路面感受光着脚走路时会不舒服或受伤,进而引导孩子保护小脚
小朋友们快看,老师已经铺好了两条小路,一条积木,一条地板路。我们一起到小路上走走吧!
教师带领幼儿光着脚在事先准备好的凸起的积木上走走,感受一下是什么感觉?(刺脚)然后带领幼儿在地板上走一走,感受一下是什么感觉?(凉凉的)。
教师总结:原来光着小脚走路很不舒服,而且容易受伤,那我们怎样来保护我们的小脚呢?(引导幼儿说出穿上鞋子和袜子)
师:还有什么办法能保护我们的小脚呢?
(洗一洗……)
师:你每天晚上都是怎么洗脚的?(爸爸、妈妈帮我洗)。爸爸妈妈帮你把脚洗的香香的、干干净净的。
哦,我们来看看有一个小朋友他是怎样洗脚的?(播放《给妈妈洗脚》的广告,渗透情感教育。)
师:爸爸妈妈是最爱你的人,每天工作那么辛苦晚上还要帮小朋友们洗脚,让我们的小脚丫干干净净的讲卫生、不生病。等小朋友学会了洗脚时,也可以给爸爸妈妈洗洗脚,让他们也舒舒服服的感受你们的爱!
四、结束
引导语:呀,小朋友们,赶紧摸摸你的小脚,有一点凉凉的了,快,让我们给小脚丫穿上袜子,然后再来一起做《小脚踏踏》的游戏吧!(在音乐声《小脚踏踏》中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整节课孩子的兴趣很高,也比较温馨,配上顺口的儿歌,孩子们穿脱鞋袜更容易了,不足的地方就是在保护小脚的这一环节,应该引导幼儿自己说出怎样保护小脚会更好。
幼儿园小班关于鼓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组织游园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幼儿园的环境,减少对幼儿园的陌生感 。
2、培养幼儿喜欢上幼儿园的情感。
活动准备:
活动前联系好活动场地;本班活动室、户外大型玩具、食堂、门卫等,与工作人员联系。
活动过程:
1、用简短的语言引起幼儿游园的兴趣。
欢迎小朋友来到幼儿园,我们的幼儿园可有趣了,有许多鲜花,有可爱的娃娃,有漂亮的图画,还有儿童乐园,美食园,还有游戏室。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去玩玩?
2、带幼儿游园,引导幼儿注意幼儿园美丽的环境,引发幼儿游园的兴趣。
(1)教师带幼儿来到户外场地,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内美丽的环境。
(2)教师带幼儿来到食堂,引导幼儿向食堂的叔叔阿姨问好。
(3)教师带幼儿回到活动室,分组进行游戏活动,鼓励幼儿积极参加。
3、教师小结。
今天你们高兴吗?我们看到了一个漂亮的幼儿园。我们的幼儿园真好玩,有好多好玩的玩具,还有好多好吃的东西,以后你们还会认识好多新朋友、学到很多本领,你们一定会喜欢上幼儿园的
活动反思:
孩子年龄小,离开自己的父母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中,难免会产生紧张、不安甚至焦虑的情绪。不想上幼儿园,为了能尽快让还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减少对幼儿园的陌生感,消除紧张情绪,我们组织还参观幼儿园环境,初步了解幼儿园的一些人员与工作,并与他们问好,让孩子们感受到幼儿园处处都存在着温暖。能更喜欢上幼儿园。
幼儿园小班关于鼓的教案篇6
教育要求:
1、通过观察实物,图片,感知香蕉的颜色,形状,构造,味道,科学食用方法,生长地方,谁栽培。
2、知道吃香蕉有利健康,吃时要适量,培养幼儿不吃独食,愿意与他人分享。
3、发展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在美术活动中学习制作香蕉。
教学准备:
1、实物:一串香蕉,图片,结香蕉的树(香蕉园)
2、彩色油泥和棕色,绿、黄纸。香蕉的故事(课题一)
教学课程:
1、出示香蕉园图片,引起幼儿注意,这些叫什么树?(香蕉树),提问:香蕉是长在什么地方的?它和桔子长得一样吗?桔子是一个一个长在树枝上,看看香蕉是怎么长的?(一串串,一把把地)许多香蕉长在一个把子上。(1和许多)
2、出示香蕉,这是从香蕉树上摘下来的,数数有几根?每人发1根香蕉,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提问:香蕉是什么颜色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弯弯的象月亮)摸在手里怎么样?知道怎么吃法吗?(请一位幼儿剥给大家看,老师示范正确的剥法,再请一位幼儿上来试试)然后请小朋友都练习剥香蕉,吃香蕉。提问:香蕉肉吃到嘴里感觉怎么样?(滑滑的,甜甜的,凉凉的)一次能吃很多根吗?
3、香蕉皮应该放在哪里?(在家,在幼儿园和在外)教育幼儿不乱扔乱抛,让幼儿练习把香蕉皮丢到指定地方。小不点分香蕉(课题二)
教学过程:
1、出示小不点家的.场景。老师介绍这是小不点的家,小不点在干什么?(在塔积木或看书)这是小不点的奶奶,在干什么?(织毛衣)小不点的爸爸妈妈上班去了。
2、音乐门铃响,小不点赶紧去开门,原来是妈妈回来了。小不点说:“妈妈好!”妈妈说:“小不点好!”妈妈从包里拿出一把香蕉给小不点说:“这是你最喜欢吃的香蕉。”小不点谢谢妈妈。
3、(分香蕉)小不点一边摆弄香蕉,一边在想:数数有四根香蕉,他扳下一个最大的香蕉自言自语地说:这只香蕉最大,他拿着走到奶奶面前说:“奶奶,你最辛苦,请您吃大香蕉。"奶奶说:“谢谢小不点,你真是乖孩子”,小不点又扳下一个香焦自言自语地说:“这根香焦也大”,他拿着走到正在和面粉的妈妈面前说:“妈妈您工作很辛苦,请您吃大香蕉。”妈妈笑着说:“谢谢你,你真是一个乖孩子。”还剩下两根香蕉一大一小,小不点拿着香蕉说“爸爸工作也辛苦,这根大的留给爸爸,小的我自己吃。”
4、提问:小不点拿到最喜欢吃的香蕉是不是一个人吃了?他是怎么做的?
5、行为训练:老师:小不点吃到好吃的总是想到大家,真是乖孩子,我们都来学小不点当乖孩子好吗?小不点带领小朋友走到奶奶,妈妈面前,用模拟动作比划请吃香蕉,给爸爸留1根大的自己吃小的。
6、谢谢小哥哥,再见!(小不点请大班小朋友扮演)
幼儿园小班关于鼓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能主动归还。
2.能辨别不良的行为习惯。
3.养成不拿别人东西的好习惯。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见资源包)。
活动过程
倾听
1.讲述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教师: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小朋友认真听听故事里都说了什么?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红红哪儿做得不对?为什么?
红红哪儿做得对?为什么?
小结:红红能把幼儿园的小汽车还回来,所以她很诚实,是个好孩子。
讨论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讨论交流:家里的东西可以随便拿吗?
教师:我们都知道幼儿园的东西不能拿,在家里,爸爸妈妈的东西可以拿吗?
小结:如果家长没同意,家里的东西也不可以拿。所以,拿自己家里的物品时,也要征得家长的同意。
2.讨论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玩具带回家。
教师:如果你喜欢小朋友的玩具,怎么办?如果你想把小朋友的玩具带回家,应该怎么办?
小结:如果征得对方的同意是可以带回家的。
3.讨论借别人的东西要不要还。
教师:如果你借了别人的东西,应该怎么办?
小结:借东西后要好好保管,不能弄脏、弄坏,要及时主动归还。
情境表演幼儿两人一组,表演如何向他人有礼貌的借玩具。
教师:小朋友两人一组,一人在玩玩具,另一人表演怎样向他借玩具。
活动建议
本活动是有关个性与交往方面的社会活动,活动中通过倾听故事展开一系列的讨论,重点让幼儿理解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一种不良的行为。
活动中,教师可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创设问题的情境,讨论时,也应鼓励、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一些行为观念不正确的幼儿,一定要及时帮助其转变观念。在操作的环节,教师要带领幼儿仔细的观察操作单上的内容,引导幼儿进行讲述,幼儿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帮助他们理解操作单上的内容。
本活动可以延伸到日常活动和家庭活动中,当发现幼儿有不良的行为时应及时给予纠正,并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要与家长沟通,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帮助幼儿养成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好习惯。
资源包
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游戏结束了,玩具要回到自己的家--玩具架里了,可红红喜欢小汽车,想把它带回家:"小汽车,跟我回家吧。"于是,红红带着小汽车回家了。半夜时,小汽车看到陌生的地方哭了起来。"呜--,我要回家,我要回家。"红红醒了,看到小汽车在哭,很不好意思。
第二天,红红把小汽车还回了幼儿园。红红说:"以后,我再也不拿幼儿园的东西了。"
小百科:别人的东西不能要,这是我们孩提时代接受的最初教育。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