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的教案是能够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 ,有趣的教案能够增加课堂的活跃度和互动性,以下是汇报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四年级角教案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角教案篇1
教材分析
这篇阅读课文是一个民间故事,讲的是猎人海力布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变成一块僵硬的石头。歌颂了他的舍己为人,甘为他人牺牲的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复述故事。有自己的阅读感受,受到“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构想
通过朗读,指导学生弄懂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围绕着他的活动,怎样开展故事的请节,故事是怎样发生的,后来又是怎样发展,最后结果怎么样,从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收集一些反映民间故事的图片、录音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内蒙古流传着这样一个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你们想听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放录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自由读课文,注意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围绕着它的活动怎样展开故事情节,故事是怎样发生的,后来又怎样发展的,结果怎样。
三、理解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故事中间讲了海力布的几段故事?
3、故事是怎样结尾的?指名读
四、再读课文
1、说出使你感动的句子。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报答、酬谢、叮嘱、催促、后悔、镇定
3、听课文录音
五、复述课文
1、指导:讲故事要注意有感情。
2、各自对述。
故事的开头:救了龙王的女儿故事的经过:得到酬谢,为救乡亲们自己变成石头。故事的结尾
3、指名复述。
六、总结课文
1、学到这儿,我们知道,这个故事主要写的什么?
2、分角色讲故事。
3、分小组准备。
4、指名讲。
作业设计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16猎人海力布
起因:救白蛇
得宝石
经过
告消息
结果:变石头
四年级角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通过小姑娘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体会小姑娘的善良、纯真,提高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联系学生的读书体会,读中感悟。体会小姑娘的善良、纯真。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一、释题导入。
教师板书
课题:阳光洒下来。
师:你看到这个课题后,想到了些什么?(晴朗的天空阳光普照大地……)
二、检查预习。
1、圈:(1)说说预习课文时,你觉得要注意的重点字词是什么?
2、查:你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塞)
3、问:读完课文,你提出了什么问题?
三、整体感知,交流合作。
1、小组内分自然段读一读。
2、课文大致讲了一件什么事?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四、学习第一部分,初识人物。
1、自由读1—3自然段,想想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1)学生自渎,在相应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
(3)全班反馈,边交流边指导,读好相关的句子:“我是长得小小而不怎么会表达的女孩。脑子里总有想不完的事。”
(4)小结:这是一个弱小、内向、爱思考的女孩。
2、如果你是小姑娘,你对那个新来的修鞋老伯伯有怎样的想法。
(1)学生找到描写老伯伯的句子读一读。
(2)引导读句子,体会小姑娘对老伯伯的好奇,也通过观察思考,感觉到老伯伯生活的艰难。
五、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
2、学生独立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回顾第一节课的内容。
二、学习第二部分,走进人物心灵。
①读读4—16自然段,讲讲小姑娘和修鞋老伯伯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②找找描写老伯伯的语句和写小姑娘心里想法的句子,分别做上不同的句号。
③自读感悟,再读句子,想想这时老伯伯和小姑娘心里想了些什么?在句子旁边作上批注。(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④全班交流。
1、走进老伯伯的内心。
在断针时,老伯伯叹了一口气,这时他心里是怎样想的?(指导读句子)
老伯伯见我给了针钱,有说不用找钱时,他抓起书包仔细检查,从这里能看出老伯伯的想法有是什么?
2、走进小姑娘的内心。
重点体会句子“我一楞,仿佛有什么东西轻轻拍了我一下心脏。”和“我转回神,飞快的`把书都塞进书包里,又飞快地取出口袋里折得皱皱的钱,塞到老伯伯的手里……”
如果你就是这位小姑娘,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
3、分角色朗读这个部分。
三、学习第三部分,升华情感。
1、妈妈为什么说我是一位好心肠的姑娘?读读课文的最后4个自然段,展开小组讨论。
2、交流看法:要求表达观点时,要用课文中相应的语言作为依据。
3、回扣主题:全班齐读课题,为什么说妈妈的话像阳光照进我的心里?说说你的看法。
4、小结:妈妈是在夸小姑娘关爱他人、用心体察他人的疾苦,很善良,也是对小姑娘主动承担自己过失,有责任心的一种肯定。
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在你的生活中,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吗?能不能谈谈你当时的感受?
四年级角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结合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88+104+9688+104+96
=192+96=88+200
=288=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二、练习练习
1、完成p18做一做2。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287+129+118=287+(+118)(32+47)+65=32+(+)
3、教材练习五
三、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板书设计加法结合律
88+104+9688+104+96
=192+96=88+(104+96)
=288=88+200
=288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六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材安排了复习积变化的规律。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所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在教学中却将它当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除以)多少,积就会乘以(除以)相同的数这样一个变化规律,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1、5×5,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0.72×5时,学生不会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一些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来引导学生思考,推导出应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最后还有将积缩小相应的倍数。
3、突出小数位数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另一个是判断小数的位数,通过用两道练习来让学生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课的结尾还安排了头脑风暴,填写()×()=3、6,让学生体会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扩散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主动思考,激励探究。
4、突出口算
教材中并没有安排小数乘整数的口算,而在实际学习中,口算由于数目比较小,计算结果可以比较快速地反馈,易于检验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思路,所以在计算中增加了口算练习,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检验方法的正确性。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还有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
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地思考,运用发现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困惑的是,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都很流畅,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情况也良好,但并没有化的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并没有意识去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让学生在质疑,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去解决问题,真正去经历探究的过程,所以到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略显疲态,所以这节课让我意识到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是学生学,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过程。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再质疑的过程,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
四年级角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写一处景色,注意抓住景物静态和动态的特点,题目自拟。
2.做到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
教学重、难点:
注意抓住景物静态和动态的特点及发展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电视机、录像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作前准备:
1.回忆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2.搜集有关写景的词句及文章,做前期的积累。
(二)作中指导:
1.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所见到的最美丽的景色在哪里,又是什么样呢?你想把这优美的景色,优雅的环境介绍给在座的各位同学吗?那么,在你介绍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提出表达的要求:
(1)明确所描写景物的地点,入题要顺畅,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介绍。
(2)做到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
2.情境再现,明确中心。
老师再次呈现《桂林山水》的课件,让同学们共同欣赏这一处美景,看完了录像,再次说说本文的结构特点,描写手法。
回顾本单元其他写景文章都是怎样写的,从结构到写法有什么可借鉴之处。
同时提示学生文章写得好,不仅因为结构好描写好,更重要的是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整篇作文才有了中心。
3.自主选材,构思全文。
下面请同学们再思考,确定自己要描写的景物,并明确要突出该景物什么特点,再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请同学提出意见并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
4.个别交流,整体受益。
指个别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要写什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哪部分重点写。大家帮助完善。(2-3人)
5.落笔成文。
(三)修改评价。
自改: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按照作文目标的顺序,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增、删、调、换、订的修改方法(出示),逐条修改自己的作文。
互评、互改:同桌交流进行互评,对照作文目标给你的同桌一个实事求是的评价。根据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帮他修改。
教师总评。
(四)作后评讲。
1.概述此次习作情况。
⑴表扬优生,鼓励进步生。
⑵肯定成绩,指出问题。
2.佳作赏析。
⑴出示佳作,各自默读。想一想:你觉得习作好在哪里?给你什么启发?
⑵集体交流、评析。
3、组织修改习作。
⑴自改。
⑵同桌互阅。
四年级角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正确理解新词。
2、读通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神话故事《西游记》。
二、谈话引入、揭题质疑
1、同学们,刚才我们谈到古时侯的人们往往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寄托于神话故事,那么美丽的神话能否变成现实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29课去验证一下吧!
2、读题质疑,理解词语“呼风唤雨”、“世纪”。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检查自学情况:
⑴ 认读新词。
⑵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⑶ 解决简单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谁呼风唤雨?怎样呼风唤雨?)
4、过渡:
你是从哪里找到答案的?导入学习第2自然段。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⑴ 齐读第2自然段:
说说读懂了什么?
⑵ 结合理解设问句,区别“发现”和“发明”。
⑶ 过渡:
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那么在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呢?
3、指导学习3、4自然段:
⑴ 默读3、4自然段:
重点词句圈圈划划,同桌交流。
⑵ 集体交流:
说说20世纪前人们是怎么生活的?
(理解“依赖自然”、“农耕社会”。)
⑶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一说,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出示句式:
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如果让你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你愿意吗?
过渡:
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而古时侯的人们只能把这些美好的愿望寄托于神话。
⑷ 结合课文说一说:
古时侯的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理解“千里眼”、“顺风耳”。)
猜一猜:
古时侯的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
想一想:
当时这些愿望为什么不能实现?
过渡:
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⑸ 看课件展示(登上月球、潜入深海……)。
⑹ 同学们交流自己所收集的有关资料,你知道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⑺ 出示一组老师收集的资料,交流:
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齐读第4自然段。
⑻ 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用了这样一句诗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的?
4、总结朗读:
同学们,此刻,我们回过头来朗读第1自然段,你认为应该怎样读?
四、小结收获、畅谈未来
1、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过渡:
20世纪,人类创造出了一个个奇迹,21世纪,我们人类还将创造出更辉煌的业绩。
2、畅谈:请你大胆推测,21世纪,科学技术还会创造出哪些奇迹呢?
3、赠言,提出希望。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 ↖
科技→发现和发明
四年级角教案篇6
一、谈话导入。
走进秋天,我们尽情享受到了秋天给我们带来的无数乐趣和无尽的遐想。让我们在秋天里快乐地学习,认真地思考,我想你会从学习中体会到更多的快乐。
二、我的发现。
1、让我们进入我的发现这一题,你认真读读里面的`内容,说说你的发现吧!
2、出示课件,学生读3、学生汇报
(每组都是以一个表示颜色的单音节词打头,接着在这四个词的后面,扩展出表示前面这种颜色不同程度的新的词语。)
3、祖国语言多奇妙呀!除了书上出现的一些词语外,你还能说出一些吗?(生说师随机板书)
4、老师这里还收集了许多表示这些颜色的词语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哪些你已经说过,哪些你还是不知道的。
出示课件:
黄 橘黄 枯黄 浅黄 柠檬黄 土黄 鸭黄 米黄 焦黄 蜡黄
红 通红 淡红 暗红 玫瑰红 绯红 肉红 鲜红 猩红 杏红 血红
绿 青绿 葱绿 草绿 橄榄绿 苍绿 油绿 品绿 石绿 水绿 军绿
蓝 天蓝 石蓝 靛蓝 瓦蓝 品蓝 毛蓝 藏蓝
5、颜色千变万化,只要我们多观察多思考你还会发现更多的奥妙呢。
三、日积月累。
1、读读背背
⑴小朋友,接着我们要走进对对子中去,让我们先来读读对对子吧。
⑵学生自由读
⑶指名学生读,纠正错音。
⑷同桌互读,想想这首对对子里讲的内容跟什么有关?(所讲的事物都和秋天有关。)
⑸师生对读
⑹男、女分角色读
⑺齐读
⑻背诵对对子
2、我会填
⑴小朋友,我们在读、背对对子中也体会到了快乐,让我们进入词语搭配这一题吧。
⑵自由读词,想想地后应该填什么?(动词)
⑶学生做题,教师巡回指导。⑷汇报。
四、趣味语文
1、我们刚才通过词语搭配的活动,积累了不少的词语呢,让我们进入趣味语文中的绕口令吧。
2、出示课件:绕口令
3、学生练读。⑴自由读。⑵指名读。⑶同桌互读。⑷比赛读。
4、课件,出示《颠倒歌》、《兜装豆》、《狗与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绕口令读。
5、交流读
四年级角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就要善待生命,珍惜时间。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所隐含的道理。
三、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本文可分哪几层?
第一层作者用了一个什么句式?起了身作用?
二、学习第二部分,课文的第2自然段
1、出示思考练习:
(1)、文中那些句子能令人感觉到一股生命的力量?(感情朗读)
(2)、作者为什么回放了飞蛾?(及我为什么会震撼?)
(3)、你在捉蜻蜓活捉其他昆虫时,他们是怎样反抗的,这种反抗就是什么?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3、汇报展示,全班交流。
三、学习第二部分,课文的第3自然段
1、出示思考练习:
(1)、找出文中写香瓜子生命力强的句子。(感情朗读)
(2)、一粒香瓜子令作者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3)、写草生命力强的诗,谁背一背?
冲破()
香瓜子没有(),没有()多么顽强()!
不屈(),茁壮()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3、汇报展示,全班交流。
四、学习第二部分,课文的第4自然段
1、出示思考练习:
(1)、从听诊自己心跳的律动你知道了什么?
(2)、利用生命有哪两种方式?
糟蹋就是()
我可以好好的使用(),也可以糟蹋()。利用了就是(
);糟蹋了就是()。
利用生命,我们就应该(),不应该()。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3、汇报展示,全班交流。
4.、小结
师:第二部分讲了那三件事?
生:归纳,师板书
三件事说明
飞蛾挣扎求生
瓜子不去生长生命可贵,珍惜生命。
诊听心脏律动
五、学习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
1、作者从这三件事认识到了什么?(在文中找原句)
举例说“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的意思。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体现无限的价值?
2、生感情朗读。
3、生自由答。
4、有感情齐读第五自然段
六、小结
七、作业
1、将以上填空练习做到作业本上。
2、摘抄文中好词好句。
四年级角教案篇8
教学课题:
1. 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材分析:
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
本教案选取的是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繁忙的工地》,第一课时《角的认识》。
本课时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挂图(或课件),活动角,三角板,量角器。
学生准备:
活动角,三角板,量角器。
教学方法:
本课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在活动中探索角的有关知识,但对于比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概念的知识教师仍然加以引导和讲解。如周角和平角,学生仅从形状上就普遍认为周角是一个圆圈,平角就是一个半圆圈,而不去理解它作为角的实质,但这种实质的探索仅仅让学生利用活动角或同桌交流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教师在利用活动角示范的基础上进行了讲解,这样既让学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
说明如何导入该课程,主要教学点的设计,知识拓展等。 第一节 教学要点: 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找一段挖掘机工作视频,放给学生看。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能形成什么样的角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角的认识)挖掘机工作示意: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平角、周角
1.学生做各种活动角。
老师课前让大家准备了活动角,请大家把活动角的两边重合,一边不动,另一条边开始转动,就可以得到一个角。然后把你得到的角沿边画下来。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折的是什么角。(小组交流): 哪组的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折的角?
2.小组汇报交流
展示你们折的角,并告诉同学们它的名称。
3. 分类。
这么多角,看起来太乱了,能不能把他们分类整理一下呢?(小组活动): 把你们小组折的角放在一起,分分看。(一组同学在台上分)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学生上台展示)
4.认识平角。
手拿一个活动角,从两边重合开始,一边不动,另一条边怎样转动,当两条边成一条直线时问:这是角吗?为什么?
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他能自觉运用已经学过的角的定义来解决今天的问题。还有不同意见吗? (演示平角的形成过程)同学们请看,这个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了,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平角。(板书)(画平角): 跟着老师画平角。(示范平角的画法)。
5.认识周角。
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来做个游戏
⑴老师先说出一种角,你们利用活动角转出这种角:开始!锐角!直角!钝角!
⑵老师转动活动角,你们说出它的名称。开始! (老师转动一周,两条射线重合),这是角吗?为什么?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精彩!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这是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组成的图形,我们给它叫周角。(板书)(画周角): 跟着老师画周角。(示范周角的画法)。
(二)角的表示方法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角,角应该怎样表示呢?谁有好方法? (两生上台板演) 角可以这样表示: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通常用符号“∠”表示。记作“∠1”(或“∠2”等)。读作“角一”
(三)探索三种角的关系
直角、平角、周角这三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研究一下。(小组汇报): 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三、回归生活
1. 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现在我们来看看铲斗臂在工作时都形成了哪种角?
2. 找出身边的各各种角 同学们,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角吗?(生举例) 看到生活中这么多的角,你想说什么?
四、总结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