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教案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和调整,教师通过准备一份教案可以科学规划教学时间,汇报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二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和部首“革”,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故事增长知识(了解动物蹄、爪的不同作用),懂得看问题,做事情要从自身特点出发,不盲目学样。
教学重点:
1、读懂猫妈妈所说的话,知道小猫咪不能穿鞋子的原因。
2、有感情地指导朗读,特别是文中的对话。
教学难点:
了解动物脚的用途,懂得如何看待问题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手势激趣、自然导入
1、教师依次用手势作出下列小动物的外形(孔雀、小狗、螃蟹、鸭子、小猫),让学生猜出动物的名字,然后课件出示一只穿着鞋子的小猫咪。由此引出小猫能否穿鞋子的话题,设疑引入新课。
2、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需要认识的生字。
★读后让学生汇报,对小猫咪能否穿鞋子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检查生字。此时教师用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带着拼音读、去掉拼音读,出示词语读。
2、默读课文,自主感悟。
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自主感悟。
原因的查找
1、小猫咪为什么要穿鞋子呢?请大家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找找原因吧(学生读后汇报原因)
2、抓住表示小猫咪穿鞋子原因的重点词语,“羡慕”首先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意思,猜测小猫咪自言自语说了什么羡慕的话,他羡慕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3、理解词语“好奇”,想象小猫咪会说些什么,想写什么?
4、你能体会小猫咪的心情吗?让学生类比小猫咪,试着读出小猫咪羡慕的语气。
对话的启示
1、课件出示“自主阅读提示”学生根据提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回答问题。 自主阅读提示: 想一想-----小猫咪都遇到了哪些小动物 画一画-----描写小动物脚的用途的句子 读一读-----体会文中小动物说话的语气
2、小组汇报 小猫咪都遇到了哪几种小动物? 读出小动物脚的用途的句子。 让学生自由说文中小动物脚的用途,并适机引导学生用“如果....就....”来回答。 让学生做一做刨、抓、游、跑的动作。 指导读,体会读,男女生赛读,通过读对话体会不同的说话语气。 标点练习。让学生根据标点读出语气,并且练习用句号、问号、感叹号说句子。
答案的揭晓
1、汇报小猫咪脚的用途。
2、理解小猫咪不能穿鞋子的原因,让学生自由读猫妈妈说的话。
3、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进行范读,学生齐读。
四、情趣引读,品味主题
1、教师创设情境:(师扮演一只可爱的小猫咪来到院子里,遇到了分别由学生扮演的其他五种小动物,进行适时对话朗读,体会人物说话语气,进行品味人物特点。
2、评价小猫咪:你认为小猫咪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明理:学习本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拓展延伸,牵动课外
1、课件出示多种小动物,让孩子自由选择或者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其它小动物的脚的用途。
2、课外阅读:阅读与本文主题相关的文章
二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会本课的8个一类生字和11个二类生字,掌握一个新部首。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对照图画,反复诵读和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通过比较法和熟字偏旁法的方法来记忆一类生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认识到人人都要靠劳动生存下去。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8个一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对话的课件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课文,学会8个一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蜻蜓和蚂蚁》,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二、熟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文中出现的生字,听准字音。
2、老师领读课文,学生一边读一边画出文中出现的一类生字。
3、自己读一读画出的一类字。
4、自由练习读课文。
5、男女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识记一类生字。
1、荒:(1)荒芜地荒了。(2)荒凉。荒村、荒岛、荒废、荒、唐、荒野
2、张:左右结构,表姓氏,扩词:姓张、张冠李戴、张嘴
3、烂:(1)松软。烂泥、肉烂了(2)腐烂(3)破碎(4)头绪乱烂糊、烂漫、烂醉如泥
4、歌:左右结构,学习欠字旁儿,扩词:歌唱、歌星、歌舞
5、劳:上中下结构,扩词:劳动、辛劳、任劳任怨
6、脸:(1)头的前部(2)某些物体的前部(3)情面(4)表情扩词:脸蛋、脸皮、脸色、脸面、脸盆、门脸
7、软:左右结构(1)与硬相对。(2)柔和(3)软弱(4)容易被感动扩词:软骨、柔软、软风、心软、软和、软绵绵
8、难:多音字,扩词:(1)难过、困难(2)遇难
四、认读二类生字。
逛:逛街、逛市场、逛游
瞬:翘舌音,瞬间、一瞬
餐:平舍音,午餐、早餐、晚餐
愁:翘舌音,愁眉苦脸、忧愁
咕:咕咕叫、咕咚
留:留恋、留下、留级
昏:昏睡、昏迷、昏君
绵:软绵绵、绵绵无力
五、复习巩固生字。
六、作业:联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大意,会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找七名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画出蜻蜓和蚂蚁的对话。
三、找同学读1、2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中的:“逛来逛去”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2、在小组内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
3、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个词语,为什么?
4、思考:蜻蜓为什么不再唱歌了?它为什么每天愁眉苦脸,嘀嘀咕咕?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3—7自然段。
1、找出蜻蜓说的话,读一读,注意语气。
2、在找出蚂蚁说的话,指导朗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4、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3—7自然段。
5、蚂蚁的话“夏天劳动,冬天才能安乐,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吗?”这句话什么意思?
6、蜻蜓通过和蚂蚁的对话,说“明年,我要唱自己的歌,也要为冬天的日子学会劳动了。”这里的歌指的是什么?你知道蜻蜓这句话什么意思吗?
五、学了这篇文章,你觉得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六、作业: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书写一类生字,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指导书写一类生字。
荒:注意中间是“亡”字,没有点。
二、完成课后练习题。
1、照样子说词语。
走来走去明明白白热乎乎
看来看去清清楚楚火辣辣
2、读句子。注意读出标点符号的语气。
3、做一做。
(1)续编《蜻蜓和蚂蚁》。
(2)给蜻蜓写封信。
(3)把我想到的写下来。
二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边读边思考,画出具体描写聂耳少年时代就喜欢音乐的句子。
2、能感受、认识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要素。
3、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4、认识12个字,会写12个字。
教学重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能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准备:
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对这就是《义勇军进行曲》,也是我国的国歌,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曲作者是谁吗?(聂耳)同学们你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聂耳从很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音乐,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聂耳的少年时代,看看他是如何学习音乐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少年聂耳》。
二、初读感知
1、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快速阅读课文画出生字和同桌互认生字。
4、检查认字情况(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小组赛读。
5、现在这些生字宝宝要带我们去读课文了,你们有信心读好课文吗?指名分段读课文。
6、同学们的课文读的非常好,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过渡:聂耳一生创作了那么多的优秀作品,那么他是怎样学习音乐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2—5段,认真想一想。
1、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聂耳是怎样学习音乐的,并画出写聂耳喜欢音乐的句子。
2、全班汇报
重点句
(1)聂耳常常跑到木匠师傅跟前,坐在石阶上,手托着下巴眼一眨不眨地侧耳倾听。(课件播放当时的画面)
(2)迎着滇池上的点点归帆,聂耳用美妙的笛声,赞美家乡的湖光山色。(课件播放当时的画面)
(3)聂耳全神贯注地吹笛子,似乎一点儿也没有察觉,解释(全神贯注,删去文中的“似乎”行吗?为什么?)
3、指导朗读(配乐齐读最后一段)
三、指导书写
喜:两个“口”上小下大,略扁。
哥:第五笔是竖,不是竖钩。
四、扩展延伸
你遇到这专心去做一件事,而忘记了周围一切的情况吗?从聂耳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总结:同学们“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用心去做就没有我们办不成的事。
二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悟科学家华罗庚对祖国的赤子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会认16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按笔顺规则书写8个字。
2.感悟科学家华罗庚对祖国的赤子之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华罗庚的故事、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导语:今天,我要向小朋友们介绍一位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华罗庚。(出示华罗庚肖像。)板书:华罗庚 指导读多音字:华:作姓时读huà 还可以组词为“华山”。另一个读音是什么?
huá 中华、华丽
2.你知道华罗庚的故事吗?
先请搜集了华罗庚资料的同学讲一讲,老师补充。
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24年初中毕业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刻苦自修数学。1946年,在美国当教授。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还担任过多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华罗庚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7.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二、初读感知。
1.过渡:这篇课文又讲述了华罗庚的什么故事呢?
2.听课文录音,激发学生的兴趣。
3.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的生字,借助课后生字表里的拼音读准字音。
三、识字学词。
1.你们把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娃娃找出来了吗?你们找到的是哪些字?
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生字卡片。
辆 (华) 罗 妻 算 夫 妇 旧 码 握 敬 抛 贫 献 价 值 归
2.同桌互帮互学,识记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3.汇报交流。指名认读,说说识记的方法。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如:指名读,开火车读,打乱顺序认读。
5.给生字口头组词,进一步巩固认读。
6.本课的词语库中有哪些好词?
解放 惊异 坚定 敬佩 贫穷 落后
认读词语,说说反义词:惊异——(平静) 坚定——(动摇)
贫穷——(富裕) 落后——(先进)
四、再读课文,读通课文。
1.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大家都已经认识了,把它们放到课文的句子中,小朋友们都会读了吗?请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引导合作读书,同桌互相听一听,评一评。
3.开火车朗读各段,引导学生评价,注意正音,朗读有困难的地方,集体帮助。
4.互相交流:你觉得华罗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五、作业设计。
1.认读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整体把握课文。
1.这篇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有11个自然段。)
2.课文主要写了发生在哪几个地点的事?请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来。
3.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客厅 码头
4.课文主要写了华罗庚在这两个地点说的话,第一部分是课文的1至5自然段,第二部分是课文的6至11自然段。今天我们的学习主要围绕这两个部分进行。
二、学习第1至5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至5自然段,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指名朗读,指出“冲”是多音字,在这里读chòng,是“向着、对着”的意思。
3.学生质疑,老师介绍背景,体会华罗庚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时万分激动的心情。
(1)“中国解放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华罗庚在美国的生活过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他开着小汽车,日子过得很富裕,很舒适。)
华罗庚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去”?
4.你觉得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华罗庚激动的心情?
出示文字投影:“华罗庚下了车,疾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
这些加点的词都表现了华罗庚知道祖国解放的消息非常激动的心情。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评价是否体现了华罗庚的心情。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部分,读出华罗庚喜悦激动的心情。
三、学习第6至11自然段。
1.过渡:华罗庚准备回国时,遇到了什么样的劝阻?他是怎样回答的呢?
2.出示课文插图,指名朗读课文6至11自然段。
3.出示文字投影,重点理解句子: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才有价值。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读了华罗庚说的这句话,你有什么想法?
(华罗庚是个非常热爱自己祖国的科学家,就像儿子热爱自己的母亲一样。他不嫌弃祖国的贫穷落后,立志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把祖国的进步发展放在第一位。)
4.齐读华罗庚说的这句话,体会华罗庚要回去报效祖国的决心。
四、总结课文。
1.朗读全文。
2.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华罗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华罗庚是个不贪图享受,热爱祖国,一心报效祖国的科学家。)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二、指导写字。
1.认读识记本课要写的8个字。
座 喊 夫 妇 旧 如 贫 落
(1)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2)学生分小组想办法。
(3)汇报交流识记方法。祖:示字旁加“且”字就是“祖国”的“祖”。
座:“坐”字加上广字头就是“座位”的“座”。
喊:“减”字的两点水换成口字旁就是“叫喊”的“喊”。
猜谜:一人顶破天(夫) 一天(旧) 分贝壳(贫)
2.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间架结构。
(2)重点指导:
座:广字头要写得稍大一点,要盖住下面的“坐”字。
喊:“口”字旁应该写小一点。右边是“咸”,不要写成“成”。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注意纠正不良的写字姿势。
4.优秀的作业欣赏和点评。
三、练习巩固。
1.听写8个字。
2.辨字组词。
坐( ) 喊( ) 夫( ) 贫( )
座( ) 减( ) 天( ) 贪( )
板书设计:
客厅 回自己的祖国去
(华罗庚)
热爱祖国
码头 为祖国尽力
二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借助公园导览图认读6个词语,会认10个生字;有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注重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2、能根据提示,写好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注意不同部分的伸展。
3、能根据语境补充合适的词语,仿照例句说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和感受;能根据提问正确读出句子的重音。
4、能背诵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5、自主阅读《笋芽儿》,能发挥想象理解内容,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教学重难点〕
1、树立在生活中识字的意识,掌握两组半包围结构的字。
2、能根据提问正确读出句子的重音;能背诵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是小导游
我们今天去中心公园玩儿。公园可真大!(出示导览图)老师这儿有一幅地图,你们能发现上面有什么吗?
1、同学自由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同桌检查读词语,互相评价校音。
2、读句子,巩固认字。
星期天,我和妈妈来到湖心亭公园游玩。妈妈带着我,先到管理处买票,然后到咨询处问路线。我们还登上了宝塔,满园的景色尽收眼底。下了宝塔之后,我们去了露天剧场,从露天剧场出来,已经十二点了,我们就来到公园的餐厅吃午餐。
3、“我来当小导游”游戏,再次复习词语。
4、小结:这张图就是我们在公园里经常见到的导览图,以后我们去公园就能明白公园各处的功能和位置了,游玩就会更方便了。
二、读读写写
1、出示有关春天的图片,说说从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景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2、课件出示春天的田野图,请学生观察图片,根据图片中事物的特点填空。
的天空的阳光的田野的微风的柳条的草坪
3、拓展语言:你能用几组短语,说一段赞美春天的话吗?
示例:我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细长的柳条。/暖暖的阳光让我感到春天来了。
4、出示句子“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指名根据教师的提问读句。(根据提问的侧重点不同,读的过程中,重读的地方也不一样,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提问所问的要点)
5、合作实践: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句子,其他同学认真听,说说同学想强调的内容。
6、出示生字课件,请学生观察字形特点并分类。
7、课件出示书写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半包围部分的书写特点。
“底”“原”是左上包围的字,写的时候注意撇画要写得伸展;“处”“递”是左下包围的字,捺画要写得伸展。
8、教师范写,学生在书上描红、书写。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如何看公园的导览图。这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增加自己的识字量。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进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1、导入: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的课文后,我们发现了许多春天的景象,如:小草从地下钻出头来。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小草的古诗。
2、自由朗读古诗,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再读古诗,画出朗读节奏,了解大致的意思。
(1)出示课本插图,学生观察:“离离原上草”,辽阔的大地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
看到插图后,你的感受是怎样的?(惊讶,舒服,心旷神怡)
(2)(出示春、夏、秋、冬小草图)让学生讲这几幅图的不同,从而理解诗句“一岁一枯荣”。
(3)看春、秋小草图,理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读到此句诗时,大家心中有了什么感觉?说一说。(野火无情地摧残着小草,小草枯萎衰败;春天一到,小草又恢复了生机。小草的生命力真顽强啊!)
(4)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应该怎样来读?
(体会到了作者对小草的赞美、喜爱之情。第三句“野火烧不尽”语调上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小草的顽强,“烧不尽”读重音;第四句“春风吹又生”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吹又生”读重音。)
二、我爱阅读
1、播放短文录音,请学生仔细听录音,把自己读不准的字圈画出来,不理解的句子画上波浪线。标注自然段。
2、指名分段读,边听边想,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评总结。
4、思考:笋芽是怎样成长为一棵健壮的竹子的?在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中,春雨姑娘、雷公公、妈妈和太阳公公发挥了什么作用?你感受到了什么?
5、指名回答,教师点评。(分角色再读课文)
6、小结:笋芽儿在大家的帮助下长成了健壮的竹子。
〔教学反思〕
在第一课时,我创设导游的情境,让学生练习说话;在第二课时,我要求学生充分地抓住文本特点,通过朗读的形式,边读边想象来理解文本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合作交流的精神以及创新意识。
二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讲盲童的故事等艺术活动,让学生在表演中锻炼、学习角色的塑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体会盲童的心理世界,培养坚强的性格。
2、学唱歌曲《摘星星》,感受节奏规律和旋律的高低。体验歌曲的情绪。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摘星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体会到盲童的生活世界。
教学难点:学唱歌曲《摘星星》,感受节奏规律和旋律的高低。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穿了一件是什么颜色的衣服?
生:„„
师:告诉你们呀,老师最喜欢这种颜色了。那么你喜欢什么颜色呢?谁来说说。
师:这么多的颜色把我们的地球变的如此美丽,生活充满快乐。但是,有一种人却感受不到色彩的美丽,生活在黑暗中。他们是什么人?
生:盲人。
师:盲人是如何感受这个世界的。大家来看看图片说一说。 (生看图片说说)
▲你看到了什么?树这么粗大,然而他们却看不见,只能用手摸。
▲你看到了什么?花儿这样鲜艳,盲童却看不见,只能用鼻子闻。
▲你看到了什么?大海如此波澜壮阔,盲童也看不见,只能用耳朵听。
师:盲童就是靠他们特有的方式来感受世界,感受生活。你听,盲童在诉说
二、导课
请听,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首配乐诗歌。
盲童
从小我就是一个盲童娃娃,在摸索探求中渐渐长大。
虽然我看不见五彩云霞,
心中却盛开着芬芳的鲜花。
虽然我看不见奔腾的江河,汹涌的波涛却在我脑海拍打。
燕子在为我吟唱着春天的故事,小溪在为我讲述着金秋的童话。
我不寂寞,我不忧伤,
我的知音,我的朋友遍天下。
三、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摘星星》。
2、出示歌词:这位小朋友说的对吗?我们来读读歌词,
生:他说的对。
师:我们看这首歌结尾处有这样一个记号。它叫什么名字? 那么这首歌有几段?(讲解演唱顺序)
3、我们怎样当盲童的眼睛?让我们闭上眼睛,感受盲童的世界。小朋友们可以对口形,心里默默唱,不出声。
4、我们再来跟着钢琴轻轻的唱。
5、我们放开声音再来唱一唱。(随即鼓励)
6、我们男女同学分开唱。男同学唱第一段女同学唱第二段。比比看,谁唱的好。
7、让我们充满深情地再来唱一唱。
(歌声这么优美让老师感动,更让盲童朋友高兴)
四、演一演,体验盲童生活。
(一边欣赏歌曲《你是我的眼》)
师:盲童的生活是多么艰辛啊!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扮演盲童,来体验他们的生活。眼睛蒙上纱巾,站起来,伸手四处摸一摸,感受盲童生活中的困难。
(旁白):天亮了,明明起床洗脸后准备刷牙洗脸(提示找牙刷)由于眼睛看不见,他只能一点一点摸着找;牙刷终于找到了,刷完牙后,他背弃书包高高兴兴去上学。到了教室,他要找座位了,我们帮帮他,给他拍手。如果他离座位越来越近,我们就轻轻拍(手势),他离座位越来越远,我们就大声拍(手势)。现在开始。
师:(随即鼓励)问:你感觉怎样?生活方便吗?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他们的生活就这么难,更何况要独自面对这一切。他们最最渴望拥有什么?
生:一双明亮的眼睛。(师随即鼓励)
师:同学们,盲童看不见却听得到,我们可以帮助盲童,作他们的眼睛。让我们大声告诉他们。对他们说,我就是你的眼睛。让我们一起大声说:“我就是你的眼睛。”
五、课堂小结。
在我们的周围还有盲人,他们看不到阳光、山水、花草,美丽的世界,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送去我们的友谊和爱心,我们眼睛里如花的色彩会开放在他们心里。
二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篇7
一、教材
?水从哪里来》是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该单元以“人与自然要和谐地发展,要关注生态环境,注意保护环境”为主题展开。
?水从哪里来》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写了小熊、小鹿、山羊都想知道水是从哪里来的,最后,狐狸用事实使它们懂得了这个知识。课文寓科学常识于故事情节中,化抽象为具体,生动有趣,好学易懂。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水循环的自然常识,培养发现问题、追求真理的探究精神。
由于本课文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如何让小朋友们了解小动物是怎么得到水循环的自然常识的。
二、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演示法、点拨法。通过课件演示,老师的点拨,使水的水的循环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容易理解。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通过学生互相朗读、互相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
我设计的导语是:小朋友们,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那么你知道水从哪里来的吗?我们每天用这么多水,水会用完吗?为了解决这几个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14课《水从哪里来》。此导语从我们平时的生活说起,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环节2:初读课文,复习字词
首先,我用课文录音来激发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然后,引出上节课学习过的字词,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这样做可以为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环节3: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我首先请学生自己读课文,通过巡视指导,来检查学生课文朗读的情况。接下来,出示幻灯,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再让学生互相读课文,互相讨论问题的答案。再通过集体反馈的方式,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引导。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再加强学生的朗读指导,最后,课件演示,老师板书。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4:拓展延伸。
借课后题“你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这个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通过交流、互动、评价,揭示出小动物们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追求真理的探究精神。
这样做的好处: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环节5: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好处:巩固知识点,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四、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二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莲、罗、裁”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看图、读诗,了解诗文大意,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识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重点。
2、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是难点。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图片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解题明意。
1、猜谜:“一个小姑娘,住在水池塘,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2、揭示谜底荷花,问:荷花还叫什么?相机指导认读:芙蓉、莲
3、莲花的叶子叫做什么?(引出荷叶)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荷叶呢?
4、师:孩子们,每到春末夏初之际,荷塘里,荷叶绿了;到了盛夏时节,荷花红了,一个个粉嫩的莲蓬露出了它们的小脑袋。等莲蓬成熟后,采莲姑娘们就会穿着漂亮的裙子,摇着小船,来到荷塘采摘莲蓬。那美妙的景象让唐代诗人王昌龄都陶醉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板书课题)。你们看,这个新朋友“莲”,头上戴着一顶大草帽呢?聪明的孩子想一想,“莲”为什么要戴上草帽儿?(指名说)
采莲指的就是采莲蓬。炎炎夏日到青青池塘去采莲,感觉怎么样?(指名说)带着我们的感觉读读诗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1、请大家把书翻到120页,自由地把古诗朗读两遍,注意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生字。读对了,夸夸他,读错了,帮帮他。
3、认读生字:罗、裁
4、认识多音字:觉
5、谁能把整首诗读给大家听?其他的同学认真听,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吗?句子读通顺了吗?(指名读,生评价)
6、其实,读古诗不仅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还要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师范读)谁能像老师这样读一读?(指名读,评价)
三、品读古诗、读出感情。
师:真是一曲动听的采莲曲呀!读着这美妙的采莲曲,你仿佛可到了怎样的一幅采莲图呢?(生自由读,读后指名交流)
(一)看图入境
①是啊,多么迷人的荷塘!(出示课件荷塘图)碧绿的茶叶层层叠叠,粉红的荷花星星点点。悦耳的歌声飘飘悠悠,(放歌曲《江南》)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站在荷塘边的诗人,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呢!(指名说)
②引导思考:为什么只闻歌不见人?
③品读“闻歌始觉有人来”。
预设:
大诗人王昌龄也是听到歌声才知道荷塘里还藏着人的,(出示诗句“闻歌始觉有人来”)来,读来你们共同的感受来!(生读)
本来满眼是荷叶荷花,突然你听到了歌声,读——(指读诗句)
为什么只听见歌声,却看不见采莲姑娘?大家读读整首诗,顺着诗句找找原因吧!
(二)交流“闻歌始觉有人来”的原因,根据学情分版块品读诗句。
1、学习一、二行古诗
a、品读“荷叶罗裙一色裁”
①为什么只听见歌声,却看不见采莲姑娘?你从诗中哪一句读出来的?(指名说并相机板书:荷叶、罗裙)
②指名读第一行诗,相机解释“罗裙”。
③猜谜“十把小剪刀,剪掉衣服角。”学习“裁”字的字形。
④师范读第一行诗,同学们边听边想: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指名说)
⑤荷叶碧绿碧绿的,姑娘的罗裙翠绿翠绿的,绿得那么轻爽,绿得那么醉人,谁能把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指名读)
⑥闭上眼睛,老师带你们到荷塘去看看美景吧。睁开眼睛,看到这么多的绿色,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指名说,小组读)
⑦男女生比一比,看谁把罗裙和荷叶读得一样绿!
⑧荷叶是绿的,罗裙是绿的,就像是同一块绿布上裁下来的,真是——(齐读第一行诗)
b、品读“芙蓉向脸两边开”
①哦,看不见姑娘们是因为荷叶罗裙一色裁呀!再读诗句想想还有什么原因让我们看不见姑娘们?(指名说)你从诗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出示诗句;板:芙蓉脸)
②想象拓境:
娇艳的芙蓉花,你为什么要向着采莲姑娘的脸儿开呢?(指名说)你就是一朵盛开在采莲姑娘脸旁的小荷花,读出你的美来!(指名读)你就是在粉红荷花间绽开笑脸的采莲姑娘,来,边读边配上动作,和小荷花比比美!
③粉红的荷花朝着粉红的脸儿开放,粉红的笑脸绽开在粉红的荷花间,真是花美,人更美,我们一起美美的读。(齐读)
④老师已经看见了那个画面,荷叶和姑娘穿的罗裙是绿色的,分不清哪是荷叶,哪是姑娘的罗裙,采莲姑娘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像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姑娘的脸庞开放,互相比美,难怪诗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男、女生读,齐读一、二行诗)
2、学习三、四行诗
①这么美的采莲姑娘在荷塘里采莲,为什么诗人却看不见呢?读读三、四行诗吧。(自由读,指名说)
②原来,采莲姑娘的罗裙已经与荷叶混在一起,采莲姑娘红扑扑的脸也与荷花交相辉映,分不清哪里荷叶,哪是罗裙,哪是荷花,哪是姑娘的脸,瞧,这个“乱”字用得多好呀,写出了这种融为一体的美,正是“乱入池中看不见”,谁能读读这行诗?(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③诗人为什么看不见采莲姑娘呢?(师生配合读)
④咦!你们听!什么声音?(课件出示flash画面)
⑤听了这歌声,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是呀!景美、人美、歌更美,诗人也像我们一样,听到这优美的歌声才发觉在这荷塘之中采莲姑娘正摇着小船缓缓而来呢,谁能来读一读?(指名读)
⑥诗人起初在茂密的荷塘中寻找着采莲姑娘,想找又找不到,后来顺着优美的歌声看见了身穿绿罗裙,美丽似荷花的采莲姑娘,心里可高兴了。(齐读第三、四行诗)
⑦碧绿的荷叶,粉红的荷花,美丽的姑娘,动听的歌声,多么让人陶醉呀!让我们再一次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象,一起把整首诗读一遍,读出感情,读出韵味。(配乐齐读)
四、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1、孩子们,这乱入池中看不见的采莲姑娘就是这美丽荷塘的一部分,就是美妙大自然的一部分!要不然她们怎会是——(指读全诗)
2、赛歌会:
听愉快的歌声又飘来了,(放歌曲《江南》)一群荷叶罗裙,芙蓉脸的采莲姑娘划着船离我们越来越近,小诗人们,谁想用优美的诗句赞美她们?都觉得自己读得美呀!那咱们来个赛歌会,看谁读得美!
①赛前,我们先练习练习,可以看图读,做动作背,还可以和同桌一人读一句或一块儿来背!(自由背)
②每一小组为一只赛歌船,派代表参赛,代表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
③小组之间可以以拉歌的形式互相接背。
④(放古筝乐曲《出水莲》)我们一起站在自己心中的荷花池边,一边欣赏,一边放歌——(配乐齐诵全诗)
五、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1、欣赏《江南》,师范读。
2、师讲解诗意。
3、学生自由读《江南》。
4、合着音乐唱《江南》。
采莲姑娘听见也来参加我们的赛歌会了,(放歌曲《江南》来,跟着采莲姑娘一起唱唱吧!)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