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应包括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以便教师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写一份有效的教案能够提高课堂管理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汇报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认识6到10的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认识6到10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教学重点: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教学难点: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红领巾、三角板、纸、两根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制作吗?有一天,小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后,突然像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似的叫了起来:“快来看啊,快来看,红五星上有许多---”
学生:观察剪好的五角星。
师:对,就是角,同学们你们观察的真仔细。
看到这儿,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哪里还有角?
(2)、什么是角?……
二、学习新知:
师:在图中你发现那里有角?能上来指一指吗?
学生:同为交流观察到的角,再到前台指给全班同学看。
师:你能说说观察到的角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学生通过自己感知的角,用自己的话谈谈对角的感受。
演示角从实物(钟表、三角板、扇子)中抽出来的过程。结合刚抽出来的图形讲述什么样的图形是角。
学生:理解角,认识角。
师:你能给角的各部分起个名字吗?
学生:学生给角的各部分命名。
教师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你能做一个角吗?
学生:学生独立做角,可能会根据情景图的提示剪一剪、摆一摆,也可能用画一画,折一折等方法作角。
三、认识直角:
出示情景图
师:你能指一指图上其他的角吗?
学生:到情景图上找角。
出示:
显示在实物中抽象出来的角。
学生:观察并再一次认识角。
师:观察这些角,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学生可能发现:
(1)这些角有大有小。
(2)第三幅和第四幅图中的角形状一样……
师:这样的角叫做直角,我们可以给它标上直角符号。你看,直角符号像什么?你还在哪见过直角?
学生:在直角上标上直角符号。学生可以在教室里找,也可以在其他地方找。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再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画面中的角,然后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角。由此引出对角的认识和学习。
认识6到10的教案篇2
活动设计背景
我设计的本次活动“认识颜色”。活动中主要是引导幼儿在游戏与观察中感知各种颜色,在看看、讲讲、玩玩中进一步强化感知
活动目标
1、感知红、黄、蓝、绿4种颜色,对颜色感兴趣。
2、体验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在活动中感识颜色,激发幼儿对各种颜色不同玩法
活动准备
塑料篮子(红、黄、蓝、绿)4个、塑料果蔬模型(红、黄、蓝、绿)若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出示一个大盒子)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份礼物,请小朋友猜猜盒子里面有什么呢?(幼儿自由谈)
二、观察交流:
1、(围坐)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拿的是什么东西?(从盒子里拿出实物西红柿,引导幼儿说出实物的名称、颜色)。
(幼儿可集体自由说说:也可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认一认)
(幼儿讨论还有什么东西是红色的)
2、出示第二种实物,香蕉
师:孩子们说说它是什么,像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实物名称、颜色)
(幼儿讨论,展开想像。)老师肯定每个幼儿的想法。
3、出示第3、第4个实物(绿色的大树叶、蓝色的杯子)
(问题设计同(1、))
三、游戏:
1、出示红、黄、蓝、绿四个塑料篮子。(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颜色。)
师:现在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水果或一种蔬菜(幼儿自由拿)
(个别提问幼儿手上拿的是什么颜色的水果或蔬菜。)
2、师:老师手上拿的是红色的西红柿,谁手上拿的东西也是红色的请站到老师这里来。(引导幼儿再次说出各自拿的.是红色的)
3以同样的方法,让幼儿辨认自己所拿的东西认黄色、蓝色、绿色。
师:我们要把果宝宝,菜宝宝送回它们的家,谁手上抓的是红色的水果或蔬菜就送到红色的篮子,拿着黄色水果或蔬菜的就送到黄色的篮子,拿着蓝色的水果或蔬菜就送到蓝色的篮子,拿着绿色的水果或蔬菜就送到绿色的篮子。
——放背景音乐《丰收》。活动在歌声中结束
教学反思
我认为这次活动设计能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体现在以下几点
1、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红、黄、蓝、绿4种颜色。
2、活动中,我通过游戏活动看一看、拿一拿、辩一辩强化幼儿的感官。
不足:我设计的问题过于单调、乏味,不新颖,请专家老师给以指点。
认识6到10的教案篇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06-109页。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圆的特征。
3.会用圆规画园。
4.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等能力。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的特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圆规等。
学具准备:圆形纸片、圆规、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揭题,明确目标
1.复习。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你能从这辆自行车平面示意图中找出我们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吗?
(课件显示由平面图形构成的自行车示意图,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闪亮 )
2.设疑。
你们知道自行车架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
(根据学生回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课件闪亮自行车三角形的框架部分。)
而自行车的轮胎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呢?
(课件闪动自行车的轮胎后圆跳出,师在黑板上贴上圆形纸片,然后学生试回答)
3.揭题。
大家现在知道的只是其中的一些表面原因,其实这里面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你们想知道吗?学完了这节课,我们就会知道的。(板书课题)
4.量标。
同学们,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根据生答,师概括板书:图形、名称、特征、画圆)
[评析:(1)上课伊始,以"自行车的轮胎为什么要做成圆的"为疑,只能引起学生用浮浅的知识来回答,怎样用科学的道理来解释呢?学生急于想知道,这样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与热情。(2)量标教学,是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环节,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所需学习的内容,充分发挥其自我探索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直观比较、了解概念。(圆)
圆跟我们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一样呢?
(课件出示,先闪动围成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线段,再将围成圆的曲线用红线走了一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圆是曲线图形)
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圆吗?(生举例)
(二)操作引路,感知概念(名称、特征)
1.折圆。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象老师这样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你可以发现什么?(有许多痕交于中间一点)
2.量折痕。
再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刚才折的每一条痕的长度,你又发现了什么?(折痕长度相等)
3.量点到圆上距离。
最后请同学们再用直尺量一量,中间这个点到圆任意一点的距离,你还可以发现什么?(距离也都相等)
[评析:通过学生的折和量,来发现感知圆里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表象,为学生探索圆各部分的名称,猜想圆的特征,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同时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让学生参与了学习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
(三)自学交流,理解名称。
1.自学课本,初知名称。
同学们通过刚才动手发现圆里的知识还真不少,数学家们把这些知识都规定为不同的名称,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的`第4-9小节。
2.交流消化,理解名称。
(1)圆里各部分的名称有哪些?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圆心、直径、半径)
(2)什么叫圆心?圆心就是我们刚才折圆时所发现的什么?
(3)数学家又是如何规定圆的直径的呢?
(随生答,媒体同步动画直径的过程,先后出示直径d及直径概念)
那么,直径就是我们刚才折圆时的什么?(折痕)
(4)什么叫半径?圆上任意一点是什么意思?(随生答,课件闪烁圆周上的许多点再动画出半径。)
半径就是我们在量圆时所发现的什么?
(5)(课件显示出圆的圆心、直径、半径的整体图及概念,学生齐读概念一遍)
3.练习。下面哪些是圆的半径或直径?为什么?
[评析:在学生经过操作,对圆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学课文,再通过互相交流,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逐步建立了完整的正确的概念。]
(四)猜想验证,概括特征。
1.分组讨论,进行猜想。
同学们,你能根据我们刚才折圆、量圆时所发现的,以及我们已学习的什么叫直径、半径来想一想、猜一猜,圆可能会有哪些特征呢?(学生分小组讨论)
2.交流讨论,提出猜想。
请各小组把讨论情况在全班交流一下。
(根据交流情况,师板书猜想内容)
3.各自验证,全班交流。
同学们真爱动脑筋,猜想了圆有这么多的特征。但是你们的猜想都对吗?你自己能不能想一个办法来验证一下,试试看。
(全班学生各自想法验证:有的折圆,有的量折痕,有的在圆中画直径、半径,有的量直径、半径,有的列表记录量的数据,有的嘴里在不停地唠叨着概念……)
请同学们把你验证的方法和得出的结果告诉大家。
4.媒体演示,加深理解。
(多媒体将学生验证的圆的特征运用了旋转、重合等声像并茂的手段,进行了动态演示)
5.学生概括,总结特征。
谁能把圆的特征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概括一下。
(随生答,师板书:所有直径都相等,所有半径都相等,d=2,t=d/2)
这就是我们验证出来的圆的特征,同学们同意吗?
(异口同声:同意。一生提反对意见:这些特征必须在同一个圆里才能成立。)
哎呀,你真聪明,把大家容易疏忽的问题给提出来了,真了不起。(师边说边板书:在同一个圆里)
6.对照验证,完善猜想。那么,你们的猜想有问题吗?(生:有,必须强调在同一个圆里)其实,你们刚才的猜想与验证,都是在自己手中同一个圆里进行折圆,量圆的,那么你们猜想对所说的圆里,就是指自己手中的同一个圆里。(师在猜想内容的"圆里"前补上"同一个")
这样,你们的猜想内容与验证结果意思就怎么样?
(随生答,师在"猜想"与"验证"之间连线同时板书:正确)
7.练习,填空。
[评析:运用"猜想验证"的方法,引导学生借助操作过程与已学过的半径、直径对圆可能有哪些特征,进行了合理的猜想;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相互补充,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然后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验证,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发展;再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出圆的特征,便是水到渠成了。]
(五)自我实践,学会画圆。
1.自学画法,实践画圆。
(学生结合课本108页圆的画法,边看边学会用圆规画圆)
2.学生自己介绍画圆步骤。
(随生介绍,师分步板书:定距、定点、旋转)
怎样定距?(学生边介绍边演示)这个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什么?(生:圆的半径)
在画圆时,你发现固定的一点与旋转一周各是圆的什么?
3.(师揭下贴在黑板上的圆形纸片,在贴纸片的地方示范画圆,小结画圆步骤)
[评析;画圆是这节课的非重点内容,则通过学生自我实践便可掌握。教学时间分配强略得当。]
三、自练反馈,巩固新知
1.填空。
(1)圆是平面上的一种( )。
(2)左图圆内固定的一点o是这个圆的( );线段ob是这个圆的( ),用字母( )表示;线段ac叫做圆的( ),用字母( )表示。
(3)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比是( )。
(4)把一个圆规的两脚张开4厘米,画一个圆,它的直径是( )。
2.判断。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2)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
(3)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
(4)半径决定着圆的大小,圆心决定着圆的位置。( )
(5)画直径5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2.5厘米。( )
(6)直径6厘米的圆比半径4厘米的圆大。( )
3.操作。
学会量没有圆心的圆的直径。(课本练习二十五第1题)
四、运用新知,质疑释疑
1.现在,大家一定能运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形,车轴应装在哪里?"
(多媒体放完车轮分别是正方形、椭圆形、圆形的行进动画后,给学生直观给予提示,学生各抒己见,直对中心。)
2.学了"圆的认识"这节课,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甲:圆也有周长和面积吗?生乙:怎样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
圆的周长和面积以后会学到的。谁见过怎样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学生互相释疑)
五、总结全课,储存新知
这节课你自己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学到了哪些知识?
六、学生作业,深化新知
1.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五第3.4题。
2.课后实践:量自行车轮胎外直径。
[总评:本课是在该校"自主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框架下设计的。按"设疑揭题,明确目标一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练反馈,巩固新知--运用新知,质疑释疑一一总结全课,储存新知"的程序实施操作的。教学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猜想、去验证、去讨论、去合作……从而实行自主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认识6到10的教案篇4
教学内容:
第87页例1、例2,88页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出问题:举例说明我们学过了哪些数?
教师小结: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在数物体个数时,1、2、3出现了自然数,物体一个也没有时用自然数0表示,当测量或计算有时不能得出整数,我们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数中最小的`数是谁?有没有比零还小的数呢?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主持人说:哈尔滨零下6至3摄氏度,重庆6至8摄氏度
同学们,你们对情境中的内容一定相当熟悉吧?你能给大家讲讲哈尔滨零下6至3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为什么阿姨说的零下6摄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变成了-6℃呢?
这里有零下6℃、零上6℃,都记作6℃行吗?
你有什么简洁的方法来表示他们的不同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现在,国际数学界都是采用符号来区分,我们把比0摄氏度低的温度用带有-号的数来表示,例如把零下6℃记作-6℃,读作负6摄氏度;零上6℃记作+6℃,读作正6摄氏度或6摄氏度。
(2)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第87页下图的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例2。(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认识6到10的教案篇5
教学内容:
倍的认识
教材解析:
倍是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 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这一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初步认识了除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有关倍数、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教材选取了老师带领同学们到大海边采集贝壳标本的情境,以解决问题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沟通倍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知道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倍的意义,知道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在比较两个数量时沟通同样多和1倍的联系以及几个几和倍的联系,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3、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乐于动脑的良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建立倍的概念,知道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贝壳图片,练习作业纸,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海边玩吗?今天科技小组的同学正在海边采集贝壳标本呢,咱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收获吧!(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完整地说一说)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交流反馈问题。
预设一:学生可能提出有关和、差的问题,说明:同学们提的是我们以前学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和、差关系的问题。
预设二:学生可能提出有关倍的问题。
(说明:预设二是根据上课环节中学生提出倍的问题这一生成而设计的。)
3、谈话:王晶也提了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生齐读问题,师板贴问题。
4、谈话:读完后,你有什么问题吗?(生可能提问:什么是倍?)是啊,倍的知识咱们以前没有见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它,和倍做朋友。
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海边拾贝壳的情境导入新课,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新课的教学做好情感的铺垫。利用课件出示的问题,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一)操作演示,初步认识倍的意义。
1、谈话:请同学们再仔细读一遍问题。(生齐读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指生说)
2、摆一摆:用你手中的学具把王丁和李飞的贝壳数摆出来。
生操作学具,师巡视指导。
交流展示摆法。
3、观察:李飞拾的6只贝壳和王丁拾的3只贝壳有什么关系。
预设一:(1)李飞拾的.贝壳数比王丁拾的多3只。
(2)王丁拾的贝壳数比李飞拾的少3只。
预设二: 李飞拾的贝壳数有两个王丁拾的那么多。
预设三: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2倍。(这是上课时课堂上生成的内容。)
4、(1) 根据预设一来设计的以下教学环节
谈话: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李飞的贝壳数比王丁的多3个?
预设一:画竖线(在李飞和王丁同样多的3只贝壳后面画竖线)
预设二:分一分(将李飞的贝壳数分成3只和3只两部分)
谈话:现在李飞的贝壳数分成了几部分?
预设:两部分。
谈话:(师指着每一部分)李飞的这一部分和王丁的贝壳数有什么关系?这一部分呢?
预设:同样多。
预设:也是同样多。
(2)根据预设二来设计的以下教学环节
谈话:你能给大家摆一摆,让我们一眼就看出李飞拾的贝壳数有两个王丁拾的那么多吗?
生到黑板摆一摆,分一分。
谈话:现在李飞的贝壳数分成了几部分?
预设:两部分。
谈话:(师指着每一部分)李飞的这一部分和王丁的贝壳数有什么关系?
预设:同样多。
这一部分呢?
预设:也是同样多。
(3)根据预设三即课堂生成来设计的以下教学环节
谈话: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2倍。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课堂生成:李飞的贝壳数里面有2个3,所以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2倍。
谈话:你真棒!老师这节课要讲的内容你都提前会了。真是个喜欢学习的孩子!
谈话:同学们看,如果把王丁的贝壳数3只看做1个3,根据这位同学说的,李飞的贝壳数里面是否有2个3?(预设:是)
谈话:那谁能上来指一指,说一说?
生到黑板上指一指,说一说。
5、讲解:我们把王丁拾的3只贝壳看作一份,是1个3,李飞拾的贝壳数里面有这样的2个3。
小结:6里面有2个3,我们就说,6是3的2倍。
6、谈话:伸出你的小手指,和老师一起来指一指,圈一圈,说一说。
同位互相说。
7、谈话:现在请你再动手摆一摆学具,看谁最棒,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2倍。
学生再摆一摆,让生到前面展示。
追问:为什么要3个一份,3个一份的摆?是根据谁的只数摆的?
谈话: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现在你知道了吗?谁来说一说。
(二)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1、谈话:王丁把自己的贝壳送给好朋友一只。王丁现在有几只贝壳?(2只)那么李飞现在的贝壳数还是王丁的2倍吗?
2、谈话:请你再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摆的时候先想一想,要根据谁的只数来摆?要几个一份,几个一份的摆?
学生摆,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你是怎么摆的?追问:为什么要2个2个地摆?
4、课件演示:6里面有3个2,6是2的3倍。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操作活动,并在每次操作前提出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操作,然后通过操作之后的追问,帮助学生理解每次操作活动的意义,使学生初步体会倍的含义。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谈话: 李飞同样是6只海螺壳,为什么一会儿是王丁的3倍,一会儿又是王丁的2倍?
生交流想法。
2、回顾总结: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认识倍的?
引导学生梳理认识倍的方法:摆一摆,圈一圈。
3、揭示课题:我们通过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认识了6里面有2个3,6是3的2倍,同学们真的和倍交上了朋友。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发现倍数会因比较标准的改变而改变,初步体会比较标准的重要性,进一步加深对倍的认识。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圈一圈,填一填,说一说,深入理解倍的意义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纸的内容,然后展示交流。
2、解决问题。
谈话:再让我们回到大海边,你还能提出有关倍的问题吗?
生提问题,师选择其中三个问题解决。
(1)刘林拾的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
生圈一圈,汇报结果:8里面有2个4,8是4 的2倍。
师说明:8是4 的2倍。可以用一个除法算式来表示:84=2
让学生说一说:8表示什么?4和2分别表示什么?
师说明:倍不是单位名称。学生齐读有关倍的小知识。
(2)学生独立解决丁明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交流算式,订正结果。
(3)解决林杰拾的贝壳数是李飞的几倍?,
学生独立解决,交流想法,认识3是3的1倍。
迁移学习:4是 4的1倍,5是5的1倍。
学生举例:说一说谁还是谁的1倍。
观察:这三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学生交流看法。
小结: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圈一圈的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倍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入除法算式,使学生体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解决。通过解决问题,迁移学习1倍的知识。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有关倍的小知识,理解倍是表示两个量的关系,不能做单位名称。
五、回顾梳理,总结提升
谈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方面进行回顾总结。)
谈话:关于倍的问题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希望你们能用数学的小眼睛去找一找,用数学的小脑袋去算一算。好吗?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让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方面进行回顾总结,梳理思维,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倍,解决倍,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认识6到10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并理解相邻两数数量关系,能根据前一个数或后一个数猜相邻数。
2、掌握10以内的相邻数。
3、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与运算能力。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教学重难点:
知道相邻两数的数量关系,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理解相邻数的含义,知道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10的磁力扣,挂图一幅,1~10的扑克牌,百宝箱一个。
活动过程:
一、小动物搬家
森林王国今天特别热闹,小动物搬到它们的新房子里,(出示挂图)“谁住在1号房子?谁住在2号房子?……10号房子住着谁?
[设计意图:创设小动物搬家的情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给小动物找邻居
1、小动物们住在一起可高兴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住在几号房,离它最近的哪两个动物各住在几号房?2号房的邻居是小猴子,1号的小羊和3号房间的熊猫。
2、请小朋友帮小动物找一找邻居,并及时鼓励,总结多数小动物有两个邻居。
[设计意图:帮助小动物找邻居,并及时鼓励总结出小动物都有两个邻居。]
三、给数字宝宝找邻居
5号房间的狐狸的邻居是4号房间的小猪、6号房间的老虎,小动物有了邻居,那房间的门牌号数字也有自己的邻居,5的邻居是离他最近的两个数,引出相邻数。以2为重点,让孩子说一说找一找,2的相邻数是几和几?让幼儿理解2的相邻数是比它小1的1和比它大1的3,3的相邻数让幼儿动手操作摆扑克牌分组找,4、5、6和7、8、9和相邻数,让幼儿到前面展示。
[设计意图:让幼儿理解相邻数是比它小1的和比它大1的数。]
四、游戏
1、找朋友。
请小朋友带上有数字的动物头饰,给数字宝宝找朋友。我是4,我的朋友在哪里?你的朋友在这里,3和5迅速站在4的两边,数字都找自己的朋友,按一定顺序站出来,反复几次,看谁的反应快。
2、百宝箱。
出示百宝箱,装有2~9的数字,让幼儿拿出一张看它们相邻的数在哪里,手里有扑克牌的出来站排,站到数的两边,看哪组动作快又对,反复进行。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巩固相邻数的认识。]
五、小结
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习的相邻数,还帮小动物找到了它的邻居,小动作在游戏中玩得很快乐,也希望小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互相合作,同时我们要爱护、保护可爱的小动物。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探索性发现问题,使幼儿一直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地学习、体验、理解,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