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写教案时,应该考虑到课堂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是汇报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风婆婆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风婆婆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体谅的真擎情感。
2、初步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3、了解大自然中大树与小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以大树为背景的图片一张,粘贴小鸟用的图形(圆形、三角形、半圆形若干)
2、配乐《小鸟飞》;小鸟头饰、大树婆婆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悬念式提问,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一棵大树和一只小鸟,引导幼儿思考:大树和小鸟之间会有一种什么关系呢?引出儿歌《大树和小鸟》。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儿歌,请幼儿说出听儿歌时的感受。
2、引导幼儿一起来说儿歌,大家一起扮演大树和小鸟,一边说儿歌一边表演。
3、老师是大树,小朋友是小鸟,加深师幼之间的情感。
4、一起欣赏故事《树婆婆和鸟娃娃》,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情节,表达对自己对童话的感受,总结树婆婆的情感变化。(孤独——快乐——伤心——快乐)
5、围绕故事布置场景,幼儿听配乐故事,表演《树婆婆和鸟娃娃》,教师做鸟婆婆,幼儿当鸟娃娃。
6、一起做《大树和小鸟》,引导幼儿用各种图形粘贴成小鸟,再把小鸟粘贴到大树上,大家一起欣赏。
儿歌《大树和小鸟》
大树高高,住着小鸟。
小鸟叫叫,大树笑笑。
大树摇摇,小鸟跳跳。
大树小鸟,快乐陶陶。
风婆婆教案篇2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送给盲婆婆的蝈蝈》,齐读课题。
2、检查生词
二、学习第一节
1、送给盲婆婆的蝈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是谁把蝈蝈送给了盲婆婆?
2、你知道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吗?
绿色的蝈蝈(看到的)
会唱歌的蝈蝈(听到的)
3、捉到这样一只蝈蝈,邻居家的小男孩心情怎么样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快速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乐呵呵,我们来做一个乐呵呵的表情,现在就让我们乐呵呵地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
4、乐呵呵,心里多高兴啊,文中还有一个跟它有相同意思的词语,是(喜滋滋),他们不但意思相同,而且形式也相同,像这样的词有个专门的形式,我们叫它abb式,像这样形式表示高兴的词,还有吗?
(笑呵呵的、笑眯眯、喜洋洋、笑哈哈)
师:这样的词都可以用来表示开心。
4、小男孩喜滋滋地把蝈蝈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你知道我们二(6)班的邻居是谁吗?所以盲婆婆就住在小男孩家的(隔壁),离得非常得近。
5、就让我们开心地读一读第一小节
三、学习第二节
过渡:对呀,把自己刚捉到的蝈蝈送人,我们都会有些舍不得。那小朋友为什么“喜滋滋”地送蝈蝈呢?我们读一读第二小节,从里面找一找原因。
1、自由读课文第二小节
2、瞧,一进门,小男孩就喊:出示第二小节(齐读),3、这两个词语怎么读呢?指名读(有点着急,想快点把这只蝈蝈送给婆婆,很开心,因为今天我捉到了一只蝈蝈。)
4、小男孩这么开心,是因为这还是一只——(生接读)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你唱歌。)
5、点红“替”理解替。
那不上学的时候,小男孩就自己为盲婆婆唱歌。为什么要为婆婆唱歌呢?
她眼睛长期看不到光明。所以她看不到(),指名说。
然后完成练习:邻居家的盲婆婆,孤零零地住在小屋里,看不到xxx,看不到xxx,也看不到xxx,她感到xxx。
师:盲婆婆看不到红红的太阳,看不到花草树木,看不到这五彩的世界,她觉得自己非常孤独,感到难过。邻居家的小男孩有空就来陪伴她,解除盲婆婆心中的寂寞,除了唱歌,小男孩还会为盲婆婆做些什么呢?
这是一位很有爱心的小男孩。今天,他捉到了一只蝈蝈,很开心,他喜欢蝈蝈,但更喜欢邻居家的盲婆婆,他怕自己上学的时候盲婆婆孤独,所以,他要把这只会唱歌的蝈蝈送给盲婆婆,让蝈蝈代替他给婆婆唱歌,解闷。
7、谁来读一读这一段。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盲婆婆?
8、小结:无论是上学还是不上学,小男孩都想方设法地帮助盲婆婆,真是一位热心的好孩子。
四、学习第三节
过渡:那蝈蝈的歌声能给盲婆婆带来快乐吗?请小朋友自由地读读第3节,找找答案。出示第三小节
1、蝈蝈的歌声给盲婆婆带来快乐了吗?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2、盲婆婆真的用眼睛看到了吗?(练读第1句,像盲婆婆一样美美地想象,再美美地读出来。指名读,齐读)是盲婆婆用心感受到的,(出示插图二:盲婆婆手捧蝈蝈,大背景是广阔的田野)小朋友,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脸上露出微笑,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播放蝈蝈叫声)她仿佛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呢?
指名说
3、“往日”是什么意思?(联系上文“童年”理解词语的意思)
你们猜猜盲婆婆往日有哪些难忘的欢乐?(说后读好“难忘的欢乐”)
同学们,听!(播放蝈蝈叫声录音)你们知道吗?盲婆婆也有着快乐的童年,那时的她能看到一望无边的蓝天,听到唧唧喳喳的鸟叫;能看到自己美丽的村庄,听到小伙伴们欢快的'笑声;能看到村前清澈的小溪,听到小溪流淌的声音,她还时常和晓伙伴们光着脚丫在小溪里玩呢!她多么想再听到这一切,看到这一切呀!
4、如果你就是蝈蝈,你最想把盲婆婆带到哪里去?谁能说得和书上不一样的?
5、指导朗读
(是呀!蝈蝈的歌声使她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享受着阳光雨露,感受着鸟语花香。她听着想着,心中充满了欢乐,我们就把婆婆心中的欢乐读出来吧!)
男生读,女生读
(我们多么希望盲婆婆享受欢乐的生活。让我们也来做一只蝈蝈,给她带去欢乐。)
齐读
5、你们瞧,盲婆婆听到这样的歌声,笑得多开心啊!小组比赛读,读出盲婆婆的快乐。
五、学习第四节
过渡:盲婆婆笑得这么开心,看来这只蝈蝈唱得怎么样?
1、齐读第四节
2、蝈蝈唱得多好啊!咯咯,咯咯,咯咯,点红省略号,这是(省略号)。在这里,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那这个咯呼就表示它还在叫。这是蝈蝈的声音,它还像什么声音?课文中是谁在笑?他们为什么在笑?)
3、让我们一起聆听蝈蝈的歌声,感受盲婆婆的快乐。(齐读第四小节)
4、文中的小男孩是多么热心地帮助了盲婆婆,让我们带着他的这份热心再读读课文。
总结:有了这善良,乐于助人的小朋友,盲婆婆的生活仿佛重见了光明和幸福,快乐又回到她的身边。我们也要向课文中的小朋友学习,生活中学会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我们要关心身边的人。尤其是老人和身体有残疾的人。给别人带来快乐,也使自己更加快乐,一起读好课题《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风婆婆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在教师的提问和动作的帮助下记忆歌词。
3、初步感受合作演唱的效果及优美歌曲带来的听觉享受,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教幼儿学会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用轻快弹跳的声音在结尾演唱"啦啦"
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法、演唱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配套cd、钢琴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幼问好,组织教学。
2、谈话引题
二、基本部分
1、欣赏乐曲:老师带来了一首乐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教师提问:
你觉得这段乐曲好听吗?那我们再来听一遍这段优美的歌曲,请小朋友为歌曲打节奏。
刚才你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
3、教师范唱歌曲一遍
4、教幼儿朗诵歌词,加深对歌词的记忆。
5、学唱歌曲分句教幼儿唱歌,注意强调歌词的准确度。
6、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唱,激发幼儿兴趣。
7、教师弹琴幼儿唱歌,注意强调歌词。
8、尝试伴唱,教师指导幼儿用"嗯"声轻轻伴唱。
9、幼儿演唱,教师伴唱。
10、教师演唱,幼儿伴唱。
11、欣赏合作演唱的效果,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总结课情教学效果分析:
1、幼儿对所学内容掌握好,课堂效果明显。
2、在课堂中注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
3、个别幼儿有个别地方的歌词记得不太好,需强调。
风婆婆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我为盲婆婆做事时高兴的心情。
3.通过学习课文,使小学生明白帮助别人尤其是残疾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心。
4.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其中的八个生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文中主人公的一颗爱心。
教学用具:
幻灯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认读课文
要求:学生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去掉拼音也能达到此要求。在逐步缩小语言单位的过程中,都能够准确迅速地认读句、词、字。认读应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二、理解课文
1、范读课文,配多媒体课件。
(利用声情并茂的范读和直观生动的音像刺激学生的感官,从整体上强化感知,对于学生认识事物具有积极意义)
2、学生自由读,通过反复的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词句,体会感情,达到熟读成诵。
3、理解:第一节的教学中要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重点理解乐呵呵、喜滋滋所蕴含的情感,反复诵读,读出高兴的情趣。
第二节的教学要给学生创设一种田野里鲜花开放、百鸟齐鸣的情境,让学生想象并进入这种境界进而体会出这种优美境界的情趣,从而感受到我对盲婆婆的爱,品味付出爱所带来的无限欢乐。
第三节的教学要抓住后两句,反复朗读,读出味道,进而体会童趣
三、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读出层次,读出情趣,要站在儿童的角度上去指导朗读,关键是童趣要浓。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课文
二、生字指导:
盲 读音mang 上下结构 与育相近;
滋 左右结构 右下角易错
鼻 下边不出头
三、作业:
1、背诵课文;
2、正本生字作业;
3、同步训练。
教学后记:
全诗字里行间充盈着一名天真纯洁的`儿童对盲婆婆的爱。这篇教材既贴近学生生活,又有很深的教育意义。通过学习课文,使小学生明帮助别人尤其是残疾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培养了学生的爱心。
风婆婆教案篇5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生字。
2、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
教学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
欢乐童年往日替
2、检查自学效果。
3、齐读生字词。
4、各自试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6、分小节,理清脉落。
练习。
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7、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那两个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盲婆婆神情怎样?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样?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第二小节
(!)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3)小结。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清波想起欢乐)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这句当中的歌声是什么意思?
(3)出示投影片,图上盲婆婆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
第四小节
(1)这一小结有几句话?为什么让蝈蝈来替他做事呢?
(2)红领巾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3)指名朗读,小结。
二、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爱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朗读,背诵,写字。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指导背诵。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朗读指导。
1、把握朗读感情的基调。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导背诵。
3、各人轻声试背。
4、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5、同座二人交替换背,听给一次。
6、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
四、作业练习。
风婆婆教案篇6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首儿童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赞扬了少年儿童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全诗紧扣送字,抓住人物的特征,写送的用意和蝈蝈的欢叫,洋溢着童心和意趣,充分展现了儿童美好的心灵世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5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教育学生要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点、难点】
1、词句的训练,指导朗读和背诵。
2、第三小节的理解。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投影片、词卡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释题: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妇女。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生字 读音 部首 笔画 组词 笔顺
盲
喜
邻
替
野
童
难
忘
3、理解词语。
喜滋滋:欢喜的样子
邻居:住家接近的人或人家
田野:有农田的野外地区
欢乐:欢喜和快乐
童年:儿童时代
清波:碧清的水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野:里的最后一笔改为提。
喜:下面的口要比上面的口大些。
替:左上的第四笔是点,第八笔是捺,日稍扁些。
难:又的最后一笔改为点。
四、当堂巩固。
完成《习字册》上的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书空下列字的笔顺,并组词。
盲喜邻替野童难忘
二、分析理解。
(一)
1、齐读。
2、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3、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二)
1、指名读。
2、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美丽,会唱歌)
蝈蝈真的会唱歌吗?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蝈蝈的叫声很动听)
从第二句你知道平时我是怎样为盲婆婆解闷的吗?哪一个字能体现我对盲婆婆的尊敬?(您)
(三)
1、指定小组齐读。
2、歌声指谁的`?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蝈蝈长在田野里,它的叫声会让你联想到田野的景色。)
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吗?(不会,但她可以想像,从而看出她心里很高兴。)
3、出示投影片。
(1)图上描写的是什么景象?(盲婆婆随着蝈蝈的叫声,仿佛来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欢乐的童年。)
(2)从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蝈蝈为盲婆婆带来了不少欢乐)
(3)盲婆婆还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四)
1、比较2、4小节,(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节中表示的意思更深。)
2、夸蝈蝈唱得好听有什么用意?(蝈蝈会为婆婆带来更多的欢乐。)
3、巩固认识省略句。
三、总结全文。
这首诗通过描写我送蝈蝈给盲婆婆,为盲婆婆送去了许多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关心,帮助,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四:当堂巩固。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指名读,引导背。
3、自由练背。
4、同桌互背,教师抽背。
三、当堂巩固。
1、指名背诵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地提回了一只()的蝈蝈,()滋滋地送给了(0家的()婆婆。
(2)、歌声会领您走进(),()小溪流淌的()。歌声会把您带回(),相起往日()的()。
(3)、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的蝈蝈,在我()的时候,就让它(0我给您()。
四、作业。
1、组词。
你( )邻( )里( )居( )
您( )领( )野( )尾( )
2、把词语组成句子写下来。
婆婆一只我绿色送给蝈蝈的
想起让欢乐婆婆了歌声童年的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风娃娃教案7篇
★ 风美术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