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设计应考虑到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以丰富课堂体验,成功的教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以下是汇报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科学水是宝教案参考8篇,供大家参考。
科学水是宝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竹笋的基本特征并了解其生长变化的过程。
2.在尝试剥笋的过程中体验乐趣。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课件、礼物包裹、竹笋生长过程图、竹笋若干。
活动过程:
1.猜猜、说说,引发幼儿兴趣
师:(出示大熊猫图片)今天大熊猫收到了朋友们送的一份神秘礼物,它们是大熊猫最爱吃的东西。你们猜是什么?(竹子)
师:你们猜对了,大熊猫最爱吃的就是竹子。(出示竹子图片)
师:可是竹子那么长,包裹那么小,装得下吗?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一位小朋友来摸摸看,里面到底是什么?包裹里的东西摸起来什么感觉?你觉得是什么呢?
答案揭晓:竹笋。
师:竹笋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的?是软的还是硬的?
幼儿观察讨论。
小结:原来竹笋上面尖尖的,下面粗粗的,是圆锥形的;外面包着一层笋壳,颜色有些是褐色的,还带点黄,有深有浅;而且竹笋摸起来是硬硬的。
2.玩玩、剥剥,认识竹笋
师:可是熊猫最爱吃竹子,为什么要送一根竹笋呢?你能猜出这个秘密吗?
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回答。
师:小朋友说得真棒,原来竹笋长大了就变成竹子了。
师:竹笋是怎样长大的呢?(出示竹笋生长过程图)
请幼儿排序竹笋生长过程,并做动作扮演。
师:这里有很多竹笋,熊猫也想要请你们吃,可是现在就能吃吗?(要剥壳)
师:笋宝宝的秘密藏在它的衣服里,现在请你去试一试,剥一剥。幼儿操作剥笋。
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剥的才不破?你用什么办法剥的这么快?
小结:原来剥笋要轻轻地,一层一层剥才不会破。
儿歌总结:小朋友们快快来,我们一起来剥笋,从外剥到里,从下剥到上,一层一层往里剥,笋宝宝露脸微微笑。
3.结束
师:笋剥好了,我们送厨房请阿姨去制作美味的菜肴吧。
教学反思:
活动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活动,我准备了教具礼物盒,并制作了简洁的ppt课件,引导幼儿进入活动情境。为了丰富活动的形式,并使幼儿对竹笋的生长过程有形象的认识,我准备了四张手绘的竹笋从破土而出到长成竹子的过程图。为了满足所有幼儿的操作,让他们在尝试剥笋的过程中体验乐趣,我为幼儿准备了人手一根竹笋。
孩子们都知道熊猫最爱吃竹子,不过都不太知道竹笋和竹子之间有着特别的秘密。当我请孩子摸着新鲜的竹笋时,有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摸上去是硬硬的,长长的……我班幼儿的生活经验还是比较丰富的,在揭晓答案之后,都能说出这是竹笋。随后,我们一起观察讨论了竹笋的外形特征,孩子们发现竹笋外面的笋壳是黑黑的,也有淡淡的黄色;对于竹笋的形状——圆锥形,大家的经验还不是很丰富,但是也有幼儿能说出上面尖尖的,下面粗粗的圆圆的特征。幼儿们从笋的颜色、形状、感觉等方面说了自己的发现,很全面,但对于竹笋和竹子之间的关系却还是比较茫然。在经过我的引导与提示,以及观察比较了四张竹笋长成竹子的过程图之后,孩子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原来竹笋是竹子的幼苗,它长大了,就变成了竹子。
活动中孩子们不仅用眼睛看,还尝试着用手去剥一剥。孩子们在探索剥笋的过程中,有些剥得比较快,比如琪琪,动作非常迅速,而有些幼儿操作剥笋比较慢,花了较长的时间。在分享交流环节,我请了琪琪介绍自己剥笋的方法:原来她是一层一层从下往上剥的,而且要剥完所有的黑色笋壳,露出浅黄色笋宝宝才算是完成了。而我们班很多孩子是从笋的上部尖尖头开始入手的,壳比较硬,很难顺利剥下来,因此影响了剥笋的速度。最后,我利用儿歌的形式总结了剥笋的正确方法:“小朋友们快快来,我们一起来剥笋,从外剥到里,从下剥到上,一层一层往里剥,笋宝宝露脸微微笑。”以引导幼儿对一层一层剥笋有比较形象的了解。
本次教学活动还是比较顺利的,选择小竹笋符合春天的季节特征,迎合了幼儿认识、观察植物变化的目标要求。我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对竹笋并不陌生,通过本次活动又加深了他们对竹笋的认识。孩子们在仔细观察与讨论中了解了竹笋的外形特征和竹笋长成竹子的变化过程,在剥笋的过程中又掌握了剥笋这一生活技能。但是,在活动中感觉幼儿没有完全尽兴,剥的不过瘾。因此可延伸剥笋活动时间,活动结束鼓励幼儿在家帮助爸爸妈妈剥笋做家务。
小百科:竹笋是竹的幼芽,也称为笋。竹为多年生常绿禾本目植物,食用部分为初生、嫩肥、短壮的芽或鞭。竹原产中国,类型众多,适应性强,分布极广。
科学水是宝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绿,感受色彩美。
2、能在活动中找到与之对应的颜色,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活动重点】
认识红黄绿,感受色彩美
?活动难点】
能找到对应颜色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
教师出示三张大圆,提问是什么颜色?重点认识红黄绿三种颜色。
二、寻找相应的颜色,巩固对颜色的的认识
1、游戏“小圆宝宝找妈妈”。
先请幼儿说说身上小圆的颜色,然后根据教师出示的大圆颜色按照教师口令如:“红颜色小圆宝宝学小兔跳到妈妈身边”,“蓝颜色宝宝学小鸟飞到妈妈身边”等,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2、游戏“大灰狼来了”
(1)(先在地上铺上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报纸,报纸上分别画有三种颜色的大圆圈),小圆宝宝听音乐在场地四周散步,音乐一停大灰狼就来了,小圆宝宝得马上找到一个家躲起来,否则就要被大灰狼捉住了。(幼儿游戏两边)
(2)提出新的'游戏要求,引导小圆宝宝找相应颜色的大圆妈妈。
小圆宝宝等音乐一停得找到和自己颜色一样的家躲起来,否则还是要被大灰狼捉住。(幼儿游戏两边)
三、大灰狼被赶走了,幼儿听音乐跳舞庆祝结束。
科学水是宝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主动借助各种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
2、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二、活动重点:
自由探索,用自己的方式制造不同的声音。
三、活动准备:
1、纸盒、有盖的瓶子、豆子、脸盆、笔、积木。
2、白纸、塑料纸、餐巾纸。
3、纸杯、塑料杯、小木棒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介绍过程:介绍材料、引起幼儿兴趣。
1、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好玩的东西,看看有些什么?
2、东西安静地呆在桌子上,一点声音都没有,那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来吗?(幼儿回答,可以让其上来试试。)
(二)分组制造声音。
1、现在请小朋友去试试,看看哪些东西能发出声音来。
幼儿分组自由探索,教师指导。
2、说说自己的`发现。
幼儿围坐在教师身边。你们刚才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使它发出声音的?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并进行操作演示。
(三)再次操作制造声音。
1、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真棒!可是有些东西小朋友还没去试过,现在小朋友再去试试,看看能不能使它们发出声音来,有没有别的办法了。
幼儿再次操作,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2、说说自己的办法。
(1)你是怎么玩的,你是怎么让它发出声音来的?
(2)你用了几种方法?
(四)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通过玩一玩,发现了声音的很多小秘密,让很多没有声音的东西发出了好听的声音,你们真棒呀!
五、活动延伸:还有哪些东西也能发出声音呢?请你们回家找一找、试一试!
科学水是宝教案篇4
一、目的:
1、感知淀粉与碘水,淀粉与碘水的混合物与石灰水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3、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准备:
1、碘水、石灰水、米汤、棉签等。
2、背景图若干、黑猫头饰若干、磁带、录音机、会响电话一部。
三、过程:
(一)以检查城市卫生为由引入活动。
(二)以发现鼠群,展开“实验一”
1、接到电话“环保城出现隐身鼠群”,组织幼儿讨论寻找的方法。
2、出示神秘武器——碘水。开展“实验一”(碘水会使米汤变成蓝色)
3、“黑猫警士”学本领。(指导幼儿做实验一)
4、小结实验一:米汤里有淀粉,淀粉与碘水碰在一起,米汤就会变成蓝色。
5、带领警士到环保城寻找隐身的'老鼠。
(三)以消灭鼠群,展开“实验二”
1、以鼠群占领环保城,组织幼儿再次讨论:用什么方法消灭鼠群?
2、教师引导幼儿做“实验二”(石灰水与蓝色水在一起使米汤恢复原色)
3、引导幼儿小结实验二,得出消灭鼠群的方法。
4、带领幼儿到环保城消灭鼠群。
(四)黑猫警士随音乐跳舞结束活动。
科学水是宝教案篇5
活动名称:
小白兔和大黑熊
活动目标:
1、通过身体动作感受理解小白兔和大黑熊两个不同特征的音乐形象。
2、培养倾听音乐的习惯。
活动准备:
小白兔和大黑熊的布袋木偶、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一遍,启发幼儿想一想:听到这个音乐,你觉得眼前好象看见了什么?(或者是什么动物来了)。
(二)、学小白兔和大黑熊走路。
1、出示小白兔和大黑熊的布袋木偶。这是谁?小白兔是怎么走路的?大黑熊是怎么走路的?
2、那刚才我们听的音乐里,你觉得哪段音乐象小白兔?哪段音乐象大黑熊?
3、启发幼儿模仿小白兔和大黑熊的.走路特点,体验二者的不同。
4、小结:小白兔长得的小小的,走起路来蹦蹦跳跳,很轻松。大黑熊长得大大的,走起路来慢慢吞吞,很笨重。
(三)、倾听音乐。
1、请你们仔细听一听,什么时候小白兔出来玩了,什么时候大黑熊出来玩了?
2、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并在座位上用竖耳朵和摸肚皮等动作来分别表示自己听到的小白兔和大黑熊的音乐形象。
3、音乐就好象在说话,在讲故事。这段音乐里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仔细听一听。
(四)、听故事理解音乐。
1、教师边放音乐边讲述:一天,小兔蹦蹦跳跳地来到草地上,看看花,采采蘑菇,玩得可开心啦!远远看见大黑熊来了,小兔连忙打招呼:“大黑熊你早,你上哪儿去呀?”大黑熊说:“我到外婆家去,小兔再见!”小兔心想时间不早了,我也该回家了。
2、教师和幼儿共同扮演角色,用动作表现小白兔和大黑熊的不同。
科学水是宝教案篇6
气系列活动一:找空气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使幼儿初步知道新鲜的空气是没有形状、颜色和气味的。
2、通过动手操作,知道空气充满我们的空间,空气无所不在。
二、活动准备:塑料袋、
三、教学活动:
1、回忆故事《空气空气你在哪儿?》
2、出示塑料袋
塑料袋里有什么?抖动一下,把口捏住,有什么变化?
3、请幼儿拿塑料袋,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找空气.------证明:我们周围到处都充满了空气.
四、
空气系列活动二:测定空气的`存在
一、活动目标:
1、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2、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发展探索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气球、打气筒、纸、笔。
三、教学活动:
1、引导、观察。
(1)老师准备1个打气筒
(2)对着幼儿的脸挤出一些空气。让幼儿感觉到空气
2、探索:气球里的空气
(1)猜想:没有吹气的气球里面有空气吗?
(2)实验验证:用气球对着自己的脸吹气,感觉空气是否存在。
(3)给气球吹气,说说现在的气球是否存在空气。
(4)实验验证:用气球对着自己的脸吹气,感觉空气是否存在。
(5)请幼儿记录
3、请幼儿在自己身边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里面有空气?
科学水是宝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和分享的兴趣,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的交流经验。
2、鼓励幼儿大方的把自己喜欢的车介绍给大家。
3、引导孩子乐于接受治疗。鼓励、培养小朋友不怕打针的勇敢精神。
4、了解五官的作用,掌握保护五官的`方法,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室汽车城和高架汽车跑道。
2、各种车的图片,各种汽车玩具幼儿人手一辆。
活动过程:
1、师::"小朋友,今天洋洋汽车城要请我们去参观,我们一起去吧!"
2、"汽车城里面有许多各式各样的汽车,小朋友去了以后要看一看你认识几种车,最喜欢什么样的车。"带幼儿参观汽车城,让幼儿在汽车城内自由活动,观看图看和汽车模型,请幼儿和自己的好朋友相互讨论,说一说自己认识的车的名字。
3、师幼一齐参观各种车辆的图片,师向幼儿介绍各种车的名称。
4、引导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车,并讨论、探索各种车的玩法。
5、请幼儿拿着自己最喜欢的车围成圆坐在一起交流自己喜欢的车,重点交流车有什么本领?为什么喜欢它?鼓励幼儿积极交流,倾听他人的介绍。
6、幼儿自由游戏。
活动反思:
本活动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下学期的幼儿,对车有一定的感知和认识,因而在了解公共汽车、货车、洒水车、救护车、消防车、警车的名称和特点,并了解其用途中能充分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们在共享中了解了各种各样的汽车,创设的情境有效地将已学知识灵活应用,孩子们在辨析中对不同汽车的特点、用途有了更进一步的升华,但在授课中,采用的图片形式,幼儿的兴趣不高,如果换成是“汽车玩具”,孩子们参与的兴趣会更高。
科学水是宝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熟悉的小动物过冬的方式。
2.懂得关心小动物,萌发关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协助搜集有关冬天里动物生存方式的知识。
2.小动物图片课件。
3.《冬天里的动物》教学挂图。
4.《动物过冬方式》教学资源。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导入。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感觉怎样?(冬季,天气很冷)
师:这么冷的天,人们是怎样过冬的?(幼儿各抒己见)
小结:人们穿上厚厚的棉衣、棉鞋;用暖气、开空调;做运动,比如跳绳、跑步、拍球等。表扬小朋友想出的这么多的过冬方法。
(二)过程
1.播放小动物课件,请幼儿介绍小动物的过冬方式。
师:人们有这么多好的过冬办法,那你们知道小动物们在这样冷的天气里是怎样过冬的吗?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小动物,你们来介绍一下你认识的小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吧。(播放课件,幼儿根据日常观察和搜集的知识进行自由回答)
2.出示教学挂图,教师讲述故事《动物怎样过冬》,让幼儿了解动物们其他的过冬方式。
师:说一说故事中的集中小动物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的'?
师:青蛙怎样过冬?还有谁也采用这种冬眠的方法过冬?小燕子怎样过冬?兔子呢?松鼠呢?螳螂呢?蚊子、苍蝇呢?还有哪些动物的过冬方式和它们一样?
3.点播教学资源《动物的过冬方式》,总结小动物过冬的方法,萌发关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冬眠:蛇、青蛙、乌龟等。
迁移住的地方:大雁、燕子等。
加厚自己身上的皮毛或羽毛:兔子、鹿、狐狸、麻雀、乌鸦等。
储存食物:松鼠、蜜蜂、蚂蚁等。
让卵过冬:螳螂、蝗虫等。
躲在安全的地方过冬:蚊子、苍蝇等。
4.游戏:小动物过冬。
介绍玩法:把6种过冬方式的图片贴在6位幼儿身上。幼儿每人挑选一张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然后和贴有相应过冬方式的幼儿拉手,看谁做得又快又对。互换图片,继续游戏。
5.结束部分:动物们还有不同的过冬方式吗?让我们一起去阅览室找找吧。(播放《小动物怎样过冬》音乐,带幼儿离开)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