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教案的时候,需要遵守差异性准则,教案在起草的时候,老师需要考虑创新教学方法,以下是汇报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小班蒙氏课程教案最新5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小班蒙氏课程教案篇1
教案目标:
通过活动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树木是我们的好朋友,激发幼儿喜爱树木的情感。
教案准备:
树干、带有一小段树干树枝和树叶的上半棵大树;故事绘画的纸、笔;撕贴的纸、糨糊若干。
教案过程:
一、引起兴趣(出示小熊)小熊想做什么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猜猜看小熊想画什么小熊为什么要画一棵大树呢?老师来讲一个故事。
二、听"小熊画大树"的故事1、教师边讲故事,边相应地出示大树的各个组成结构:
粗粗的树干是大树的身体,(什么是大树的身体?)长长的树枝是大树的手臂,(什么是大叔的手臂?)树上还有许多好看的树叶。
2、小熊发现:咦,大树没有脚,怎么能站着呢?(个别幼儿想象回答)大树说:"哈哈,我的脚长在地底下,树根就是我的脚。"(大树的脚是什么?平时我们看得见吗?)
3、提问:
大树的身体是什么?
大树的手臂是什么?
大树的脚又是什么?
你们喜欢大树吗?为什么?
4、小结:有了大树,小鸟就有地方筑窝,松鼠才可以在大树上窜上窜下忙个不停,夏天还可以在树下乘凉。大树可真好,我们都喜欢它。
三、画大树
1、老师画大树:引导幼儿用动作辅助表达有关语句)小朋友,老师做小熊,你们做大树,画出一棵棵的大树。
什么是大树的身体?
什么是大树的手臂?
什么是大树的脚?
2、肢体语言(1)你们的身体做什么?
你们的手臂做什么?
你们的脚做什么?
你们的手又可以做什么?
(2)边蹲下从根开始边做动作,边用"我们"来进行语言表达。
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它是那么神气!你们想不想画一棵大树?
3、幼儿画大树:
幼儿尝试用绘画、撕贴等方法画一棵大树。
四、大树变森林这么多的大树在一起会变成什么?(森林)你们喜欢吗?
小朋友们可以在树下做什么呢?
幼儿小班蒙氏课程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大胆选择色彩,学习印章画画,表现大大小小不同的圆圈。
2、初步学习互相欣赏作品。
活动重、难点:掌握好色彩的深浅。
活动准备:1、画有小鱼的图片2、若干瓶盖3、颜料
活动过程:
一、课程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天气特别好!大家看,小鱼宝宝们也来找小朋友玩了。(音乐《小鱼》)
二、讲述如何用瓶盖来表述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1、教师:我们看,小鱼一边游一边快乐地吐泡泡(波罗波罗),那小鱼是怎样吐泡泡的呢?今天,让小朋友们一起帮小鱼吐出更多的泡泡,好不好?
2、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玩具,帮助我们给小鱼吐泡泡,看看是什么呢?(拿出准备的瓶盖)。
3、教师拿出瓶盖和颜料,做示范。首先,将瓶盖蘸点颜料,然后在纸片上用力压一压,一个泡泡就做好了。
4、小鱼吐出了泡泡,这是什么颜色的呢?
幼儿:黄色的泡泡。
教师:那老师想让幼儿们帮助小鱼吐出一个红色的泡泡,怎样办呢?幼儿:蘸红色的。
5、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做示范,在做示范的过程中讲述要领。首先,蘸料的时候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然后要用力的压一压。
6、教师:小朋友们,会帮小鱼吐泡泡了马?想不想帮小鱼把整个池塘都吐满水泡泡?
幼儿:想。
教师:那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吐泡泡吧!
三、教师播放音乐,指导幼儿操作。
四、完成之后,要让小朋友互相欣赏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日常生活教育: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模仿。
家园共育:请家长引导幼儿用圆的东西画圆形。
幼儿小班蒙氏课程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两种实物有规律地交替排序,对应匹配,感知序列。
2、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的多、少和一样多。
3、能正确使用单位量词“根”、“只”、“条”、“头”。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大象5只、香蕉5根、小狗4只,骨头4根,小猫3只,小鱼3条,青蛙5只,荷花5朵,标记图一张。
2、学具:幼儿用书33、34页。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依样接放,交替排序。
出示标记图和4只交替排序的大象和小狗,引导幼儿观察大象和小狗的排列规律,说说:图上有什么?它们是怎样排队的?
出示2只大象和2只小狗,引导幼儿帮它们排队,请个别幼儿来操作,边排边说:一只大象排在小狗的后面,一只小狗排在大象的后面……最后,从前往后说一说:它们是怎样排队的?
(2)对应匹配食物。
出示香蕉和骨头图片,让幼儿看图说说:这里有什么?谁来把它们送给大象和小狗,边送边说:__,我送你一根什么,…..
请个别幼儿在黑板上操作,学习正确运用量词。
2、操作活动。
(1)、第一、二、三组。
排序匹配活动。
观察标记图上的动物,学习依样接着摆放动物,再对应匹配食物,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说。
(2)、第四、五、六组。
依样排序。
观察标记图上的图片,请你依样排列。
观察实物数量,画出相应数量的短线或小圈,记录实物数量。
3、活动评价。
4、展示幼儿活动材料,请幼儿说说他市怎样排卡片的,体验有规律的序列。
幼儿小班蒙氏课程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在本设计中,我们开展了以发展幼儿的弹跳能力为主,同时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动作进行跳跃,为了增加练习的趣味性,激发幼儿主动练习的愿望,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开展,使幼儿真正融入到游戏过程中。
活动目标:
1、学习弹跳的方法,练习跳的动作。
2、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动作进行跳跃;
3、喜欢参与活动,能遵守游戏的规则。
活动准备:
运用呼啦圈作为荷叶,可以根据孩子的弹跳能力适当改变圈之间的距离。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教师编儿歌《小青蛙》“我是一只小青蛙,捉虫本领大,手儿伸一伸,腿儿蹬一蹬,蹲下——找一找小虫,跳起来——吃掉它!”(活动四肢,巩固向上跳的动作。)
二、游戏过程:
请幼儿分成男孩和女孩。“青蛙哥哥和青蛙姐姐今天我们要到河对岸去捉害虫,看谁能从荷叶上跳到对岸。”
(1)请孩子从起始线开始,从一个圈跳到其他圈里,一边跳一边说,“小青蛙,要回家,跳——跳,呱——呱,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小青蛙,回到家!”
(2)引导幼儿互相学习小青蛙的跳跃动作,说说那一只小青蛙跳的远,他是怎样跳得?(请幼儿个别示范)幼儿集体学习弹跳的动作,了解手臂和腿的动作要配合才能跳的远。
(3)指导幼儿再次尝试运用手臂和腿的配合进行弹跳的动作,进行游戏《小青蛙跳荷叶》;
(4)可以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改变增长圈和圈之间的距离;
(5)比一比看看谁先回到家。
三、放松部分:
?小青蛙游泳》模仿小青蛙的动作进行腿部放松活动,(抖腿、捶腿)。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弹跳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动作进行跳跃。孩子们在游戏中找到了成功的快乐
幼儿小班蒙氏课程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认识动物妈妈对宝宝的照顾。
2、认识各种动物的外形,了解其生活习性。
3、享受听故事和集体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世上只有妈妈好》磁带、录音机、动物头饰,与本课有关的关课件。
活动过程:
1、听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然后提问:这是一首什么歌曲?歌曲里唱的什么?小朋友谁的妈妈最好?好在哪里?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习《妈妈好》这一课。
2、讲故事:在一棵很高很高的树上,鸟妈妈在鸟巢里生下了两个蛋,鸟妈妈每天孵呀孵呀,有一天鸟蛋哗啦裂开了,一只小鸟钻出来了,随后第二只小鸟也钻出来,叽叽喳喳叫着“妈妈妈妈”我的肚子好饿呀!这时鸟妈妈从远处叼来虫子一口一口的喂它们。(教师边讲幼儿边看大屏幕)。
提问:故事里有谁?鸟妈妈怎样照顾它的孩子?你见过鸟巢吗?有什么用?如果其他的动物来捉小鸟,鸟妈妈会怎么办?
3、(课件展示:羊妈妈和马妈妈带孩子一起去游玩)教师讲解故事的开头,让小朋友讲结尾。
小结:刚才讲了鸟妈妈、羊妈妈和马妈妈的故事,它们都非常爱护自己的孩子,还有一位动物妈妈和别的妈妈不一样,你们想知道它是怎样爱护自己的孩子的吗?请看大屏幕!
4、提问:这位动物妈妈是谁?(袋鼠)。它的孩子在哪里?在里面做什么?
小结:这位动物妈妈叫袋鼠,当大灰狼和其他的动物来侵犯它们的时候,小袋鼠就藏在袋子里,里面即安全又温暖,现在我们看着小袋鼠自己编一首儿歌吧——袋鼠有个妙妙袋,
里面宝宝真可爱,宝宝不要走出来,袋子一碰就打开。 (让幼儿边说儿歌边表演)
5、游戏《好妈妈》:幼儿分别戴有羊、马、鸟、鱼的头饰,其他幼儿扮演小动物,跟在妈妈后面,自加动作。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