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好教案是每一位教师该有的职责,教师所写的教案是为了课堂内容服务的,所以实事求是很重要,下面是汇报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生物说课教案模板8篇,感谢您的参阅。
生物说课教案模板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技能】: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
重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难点——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区别。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癌症及其治疗的记录片
四、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关于致癌因子的信息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及癌细胞的特征
提问学生,设置情景:如果你被告知患有癌症,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你在媒体上看到哪里物质、行为具有致癌/诱癌作用,你会怎么做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应变由人们对癌症的恐惧,设问:什么是癌症呢?讲述癌细胞的概念、主要特征。展示一些癌细胞的图片,与正常细胞进行比较。
进入情境,回答问题
(二)致癌因子
先让学生列举自己了解的致癌物质,再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致癌因子的种类。补充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是在外部条件诱发下产生癌细胞的。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相互作用,适当补充癌症发展的过程。
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致癌物质
(三)癌症的防止
介绍一些生活中避免接触致癌因子的做法。让学生说说了解到的哪些癌症的治疗方法,然后介绍现代医学治疗癌症的方法,展望未来可能采取的治疗手段。
说出自己了解的癌症治疗方法。
(四)练习
生物说课教案模板篇2
一、教材分析
学生缺乏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有机化学知识这是本节教学内容的最大瓶颈,而氨基酸的结构和蛋白质的形成又属于微观知识,比较抽象,十分枯燥,所以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动画、故事、游戏和形象的比喻,不仅增加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形成相应的观点。并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
(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2)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3)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 能力方面
(1)通过自主对比观察几种氨基酸的结构,思考讨论后得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获取形象的、信息内容的同时,培养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蛋白质的功能。
(2)氨基酸的结构及其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难点:
(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四、教法学法及媒体选择
1.教法及媒体选择
根据新课程理念,针对本节内容,我主要采取探究式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动画和图片创设情境,层层递进,解决教学难点。
2.学法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选择良好的学法关键在于找到教法与学法的结合点,实现教、学的统一。与探究式教学法相对应,我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使他们能用观察法、分析法、比较推理法得出结论,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让学生能由宏观进入微观再回到宏观,形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播放电影《蜘蛛侠》的片段,
问:电影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
展示:⑴黑寡妇蜘蛛的图片,黑寡妇蜘蛛因为它蛛丝中的“蛛丝蛋白”,使得他的蛛丝的强度异常的高。
⑵荧光水母的图片
问:这是什么生物?为什么它们能发出美丽的荧光?
问:从这些画面中我们应该不难发现这些神奇的生命现象是由谁来承担的?
引出今天这节课的主题。
展示:一些食物(肉 、蛋 、乳等)
问:为什么我们经常说这些食物的营养价值很高?
问:蛋白质对人体很重要,那么人体中的蛋白质又能承担怎样的生命活动呢?大家想不想和我一起到人体中去进行一次旅行?
创设情景:三维透明人体场景。
⑴ 观看人体骨骼肌的三维动画,并问:构建肌肉的主要结构物质是什么?这又说明蛋白质可以具有怎样的功能?
⑵接着让学生观察在人体中可以发生的4个生命活动的场景,并问:在这样的4个场景中分别涉及到了哪些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又各自具有怎样的功能呢?
⑶总结:蛋白质在生物体中承担的功能多不多?概括出蛋白质的功能,“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过渡: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蛋白质们能够承担如此众多的功能,这是否和他的功能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掀开它的神秘面纱吧!研究表明蛋白质的结构是复杂的,可是这种复杂的分子却是由一些结构简单的氨基酸分子作为基本单位所构成。所以认识蛋白质的结构,首先就必须了解氨基酸的结构
创设情景:利用比喻,讲述“4个氢兄弟”和“两个强大势力集团”的斗争故事,让学生了解,“化学键”、“羧基”、“氨基”这些基团和它们的一些书写方法,以及是如何由“甲烷”到形成“甘氨酸”这种氨基酸的,为后面认识构成生物体蛋白质、氨基酸的结构,以及氨基酸共同结构特点打下铺垫。
过渡:氨基酸会不会只有甘氨酸一种呢?告诉学生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其它的氨基酸吧!
提问:比一比这4种氨基酸,从4个“邻居”的角度来看,有几个“邻居”相同?几个“邻居”不同?
提问:其实其它的氨基酸也都符合这一规律,能否根据这一规律将约20种氨基酸用一个结构通式表示出来?
活动:邀请两位学生主动到黑板上演板,其他学生尝试在纸上书写。
请学生评价演板的两位同学尝试写出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教师最后总结,并针对错误进行说明。
提问:⑴观察结构通式,不同的氨基酸在结构上只是什么不同?那么甘氨酸和丙氨酸的r基是什么?
⑵观察结构通式,氨基酸们都拥有哪些相同的元素?那么蛋白质呢?
⑶再来观察结构通式,和刚才的4种氨基酸,问道:如果说从氨基和羧基的角度来看这些氨基酸又有哪些共同结构特点。(学生思考同时,引导学生从氨基和羧基的数量;氨基与羧基的`连接方式两个方面考虑)
总结:对氨基酸共同结构特点进行总结,并指出只有同时满足共同结构特点的氨基酸才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否则不是。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氨基酸的结构,但是由氨基酸作为基本单位又是如何形成蛋白质的呢?指出是“相互连接”。
活动:请一位同学到前台来,和我做同样的一种姿势伸展双臂,两腿并拢,让学通过今天课的内容进行联想,可以想到什么?问:我和这位同学连接起来时最简单的方式是什么?再问:那么氨基酸在相互连接时是否也有“左右手”,以及“握手”的地方呢?
创设情景:观看flash动画(蛋白质的形成)
提问:⑴描述氨基酸分子间是如何“相互连接”的?
⑵有没有“左右手”和“握手的地方”总结出“肽键”
⑶虽然和手牵手有相似的地方,但又没有不同的地方?总结出这种“相互连接”称为“脱水缩合”
⑷这是不是一种新的分子,指出“二肽”
⑸二肽还能继续进行“脱水缩合”吗?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肽”,“多肽”,“肽链”,以及一条“肽链”中“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和“氨基酸数”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
总结:氨基酸形成蛋白质大致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过渡:展示一些常见蛋白质的结构图片,指出这些蛋白质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并指蛋白质的种类有1010—1012可是构成这些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约20种
这些氨基酸怎能形成数量如此多的蛋白质分子呢?
活动:讲学生分成每6人一组,请其中一组的同学到台上来扮演氨基酸,其它组
相互同学讨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请2组学生
代表发表蛋白质分子多样的原因。
评价并总结: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思考:为什么蛋白质能承担如此众多的功能?
小结、结课:在今天的这节课里,我们不仅获取蛋白质的基础知识,而且大家应该感受到蛋白质对生命的意义:生命世界是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离开了蛋白质,这一切还存在吗?不过蛋白质是生命的主要承担者,可它们是生命活动“操纵者”吗?它们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化合物呢?这个问题就留给下节课吧!
生物说课教案模板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理解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细胞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利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提高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增加概述和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细胞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细胞膜对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难点】
细胞膜对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老师展示地球与宇宙、中国与外国、生物与外界环境、细胞与外界环境、细胞的结构图,提问:
(1)地球与宇宙的边界是什么?
(2)中国与外国的边界呢?
(3)生物与外界环境的边界呢?
(4)细胞与外环境的边界呢?
(过渡语)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就是细胞膜,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系统的边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环节二、新课教学
研究细胞膜的化学组成,首先要把细胞膜与细胞的其他组分分开,怎么样获得细胞膜呢?
1.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1)学生思考要制备细胞膜,应该选择什么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呢?ppt呈现植物叶肉细胞、神经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的图片?请学生选择并说明原因,之后ppt呈现人体正常的红细胞,人的圆涨的的红细胞和人的涨破的红细胞图片
(2)确定了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那又该选择什么方法制备细胞膜呢?ppt呈现3种方法:①用针扎破,让细胞的内容物流出?
②用镊子把细胞膜剥下来?
③细胞内的物质是由一定浓度的,如果把细胞放在清水里,水会进入细胞,把细胞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这样既可得到细胞膜。
(3)确定了实验材料和试验方法,该如何做实验呢,学生看教材“实验”这一模块,思考总结实验步骤,并在大屏幕呈现人正常红细胞和光镜图片和人部分红细胞已涨破的光镜照片。
思考如果上述实验在试管中进行,细胞破裂后,还需要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较纯的细胞膜?
2.细胞膜的组成
①19世纪末,欧文顿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②人的消化液中含有很多能够水解蛋白质的物质,用这种物质处理细胞膜,会使细胞膜分解。学生阅读这两段材料得出结论: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环节三:总结与收获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堂课重要知识:制备细胞的材料、方法;细胞膜的成分。
作业:细胞膜具有怎样的作用?学生课下预习并查找资料。
生物说课教案模板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识记重点字词;
⑵ 把握本文的结构大意,掌握文中常用的几种说明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全文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入侵者的概念以及生物入侵者的危害等问题。
3、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应该密切的关注自己生活中的事物之间的微妙联系,注意观察生活,科学的认识与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重点、难点】
“能力目标”。
?策略与方法】
讨论式、启发式、分析法。
?教学媒体】
投影仪。
二分钟演讲;教师念优秀文章。
一、新课导入
念一则新闻,有关生物入侵。
二、识记重点字词
三、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说说本文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进行描写的?试概括每一个段落的大体意思。
精读文章,然后回答问题组:
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2、为什么在自然条件下的生物迁移不会造成生物入侵的现象发生?
3、在文中的3、4自然段作者介绍了哪些生物入侵的现象?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哪些生物入侵的现象?如果有,请与同学们一同交流一下。
五、布置作业
?课后记】
本文教师通过问题组的形式帮助学生解读全文就好,通过课文联系实际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培养学生的环保科学意识。
生物说课教案模板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出人和动物体主要的激素。
辨析因激素异常引起的病变。
2、能力目标
描述反馈调节机理。
探讨动物激素的相互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感恩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反馈调节机理和血糖平衡的调节。
2、教学难点: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
三、教学策略
1、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
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已经学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新的知识。例如让学生说出人和动物体的主要激素及作用,辨析幻灯片上因激素异常引起的病变。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时,学生分成二小组交流,进行知识的比较与归纳,然后再派代表全班汇报。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本节内容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密切相关。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和个人生活相结合。这种结合一方面可体现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背景,分析挖掘这些问题中包含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体现在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如怀特博士的病例分析,寒冷刺激时机体作出的反应分析,与新教材理念相符合。
四、教学理念
追求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的和谐统一。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案例导课
1、展示课件ppt:快乐加减法??
忧愁、顾虑和悲观,可以使人得病;积极、愉快、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可以战胜疾病,也可以使人强壮和长寿。
巴甫洛夫
2、案例分析
保罗.怀特博士是波士顿的心脏病专家,是五十年代最杰出的代表。保罗.怀特博士是波士顿的心脏病专家,是五十年代最杰出的代表。她是个年轻的母亲,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和一个爱酗酒、整天什么也不干的丈夫。这个女人得了可怕的风湿热,整日卧病在床,就这样维持了3年,医生说最多还能维持一年,她的情绪极度低落。有一天,她的丈夫不知什么原因离家出走,留下这个可怜的母亲和两个孩子,甚至一点生活费也没有。但当怀特博士再去看她时,她很坚强地说:“怀特医生,我一定要起床,我还要照顾、护养我的两个孩子。”怀特博士安慰说:“亲爱的女士,我也希望你能尽快康复,可是你的心脏会受不了的。”不顾医生的反对,年轻的母亲鼓起勇气,下定决心,充满着激情和兴奋,下床开始工作了。
此时让学生猜测年轻母亲以后的生活情形及生命的期限。
(学生各抒己见)
师:奇迹出现了,这个坚强的母亲却意外地护养了两个孩子八年,才离开这个世界。
这是什么力量使这个母亲意外地活了八年呢?另人深思!
展示ppt:快乐加减法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师: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自强不息”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生活充满信心,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是必然存在的,但只要有坚强的意志,战胜一切的勇气,义不容辞的责任,你就是----胜利者;你就是----快乐者。
再引出问题:刚才我们从意志力的角度分析了该案例,从生理学角度该怎么解释呢?
怀特博士解释:他低估了acth这种荷尔蒙产生的生理作用,人类的情绪能刺激垂体,产生acth和正常荷尔蒙的可能性。因为在当时还不知道acth是什么东西。
引出:acth是肾上腺皮质激素,进入激素知识点。
环节二: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师问:1、在初中我们学过的激素有哪些?说出人和动物体的主要激素及作用。
2、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3、激素分泌异常时会引起什么病变?
4、辨析幻灯片上因激素异常引起的病变。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各激素之间的关系引出内分泌腺的三个层次:下丘脑----垂体----被管理的某些内分泌腺
环节三:激素的反馈调节及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1、结合实例分析:通过学生自述寒冷刺激时机体所作出的反应;说明激素对机体的调节机制;加深学生对反馈调节的理解。
2、结合比较分析;比较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不足时的影响。归纳出:协同作用
结合马拉松赛跑时血糖浓度的变化,分析血糖浓度的调节。归纳出:拮抗作用
学生分成二小组比较与归纳。然后再派代表全班汇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环节四:小结
师:再回到怀特博士的病例,请同学们做合情合理地分析。然后,我运用心理学理论和反馈调节知识对材料做进一步分析总结。并说生活中的负性事件永远存在,关键是我们要以积极的情绪,快乐的心情看待“她”。其实这一事件让我收获很多,所以我们要感恩生活。
展示ppt快乐加减法三:
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思考,就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感觉,并且以什么样的方式生存。------------张国清
最后祝大家:(展示ppt)
六、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反思
由于本节内容难度不大,并建立在初中生物学的基础上,所以会有两种可能,设计不好学生不感兴趣,设计好可能会上出新意,上出精彩。然而人的情绪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激素的分泌,激素反过来也会调节人的生理,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所以我尝试做心理健康教育的拓展教学。我参看了两种生物版本,人教版旧教材和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三;参照了浙江大学张国清博士著的《快乐加减法》一书的设计风格,嵌人了名言警句,它是引导、激活、推动教学的手段,可发挥其点拨诱导、强化联系、深化认识的功能,这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引用了[美]约翰.辛德勒编著的《情绪是健康的良药》一书中怀特博士的病例创设情景教学,而这又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缩影,如果不注意调节人的情绪,就会引起内分泌失调,影响身体健康。这种设计可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增强学生的兴趣,加深知识映象,学生会轻松愉快地突破本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最终实现“快乐教学”和“快乐学习”。
2、教学过程反思
情景导课环节巧用了两条名言和引用了生活中引入注目的病例,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使导课----新旧知识联系----新知识----结课环环相扣。从学生课堂的反应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感觉新颖,有些学生把那些名言警句都已记下。课堂让学生猜测年轻母亲以后的生活情形及生命的期限时,他们都竞相各抒己见;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时学生积极主动地交流和汇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当讲到最后一个环节,学生热情高涨,以热情的掌声结束了该课。这说明时下的高中生很渴望这样的课型;但由于备课和上课时间有限,这堂课还是未能尽情发挥,它的设计和安排还能更精妙。
3、教学效果反思
课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大多以课堂渗透的形式体现,由于生物学科的特性性,我做了心理健康教育拓展教学的大胆尝试,所以上完课后,我对两个班的学生做了书面评估。
如“你对本节课内容的满意程度怎样”
a.不满意b.一般c.较满意d.很满意
在四个选项中,选择“较满意人数”,甲班占38.3%,乙班占43.1%;选择“很满意”项的甲班占46.8%,乙班占26.2%,都高出了四个问题的平均分25%。
又如“你觉得结合生物知识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怎样”
a.不好b.一般c.好d.很好
在四个选项中,选择“好”的甲班占53.2%,乙班占47.7%;选择“很好”的甲班占29.8%,乙班占44.6%。都远远高出了四个问题的平均分25%。
一个学生甚至直接跟我说,“这是一期中上得最好的一节课”。因为这一堂课的教学,学生否定了我全期的课,似乎有点苛刻,但是从另一层面看,现在大多学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各种不同名义的心理咨询室,但都形同虚设,真正落到实处的少,进入心理咨询室的学生也寥寥无几。同时学生中不泛也存在偏见,谈及“心理”就误认为有问题,所以望而止步。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可以看出学生其实很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很渴望这样的课型,置于生物课中更能有理有据地令学生信服,从而实现自动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维持身心健康。
如果该课有比较好的语言驾驭能力,课堂更加精彩。是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的前进,老师也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与交流,不仅专业基本功扎实,而且要有心理学理论做支撑和不断提高文科素养。老师的收获将是教学的快乐和快乐地教学,生活的快乐和快乐地生活。这堂课我的确做了精心的设计,投入了时间,同时我也收获了快乐,传递着快乐。这只是一个起点,前方路漫漫而修远,吾将上下求索,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生物说课教案模板篇6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理解性状与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性状的调查和图片、图示的观察,培养学生运用调查、观察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尝试运用遗传学知识解释一些遗传现象,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激发学生深层次地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热爱
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性状与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1。区分性状与相对性状;
2。 理解性状与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 □自学辅导法
什么是遗传?什么是性状?什么是相对性状?请举例。
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是什么?dna dna与染色体的关系是怎样的?存在与染色体上。
提出问题:生物的性状与遗传物质间有什么关系?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如何传递到下一代的?生物是怎样把自己的性状传给下一代的?或者生物通过什么途径把自己的性状传给下一代?父母能否直接将具体的性状传给孩子?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什么?
阅读资料,寻找答案。
3、认识基因与染色体
(1)染色体:
科学家在研究细胞时发现细胞核中有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就将这种物质称为染色体。科学家还发现各种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是不同的。每种生物的染色体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展示人的染色体和果蝇(雌)染色体图:不同生物染色体形态不同。
展示几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不同生物染色体数目不同。
提问:从以上四种生物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各种不同物种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是不同的。同一物种又是相对稳定的。
——体细胞染色体数是生殖细胞染色体数2倍,或者说生殖细胞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1/2。
进一步研究细胞中的染色体,发现体细胞中总有每两条形态大小相同,可以配成对,所以人的体细胞中有染色体46条,配成23对,玉米体细胞中有染色体10对。
染色体中的遗传物质叫做核酸。同学们在广播、电视和报刊上听到看到的dna就是核酸的一种。
提出问题:每种生物都有许多性状,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怎样控制这些不同的性状?
(2)基因:
“基因”这一名词,同学们也不陌生。但是它到底是什么?它与生物性状有什么关系?
科学研究发现,生物的不同性状是由不同的基因决定。我们常说的基因是指位于染色体上的分成若干小单位的遗传物质,这些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小单位叫做基因。如:豌豆的花有红色、白色,茎有高、矮,人的上眼睑有双眼皮、单眼皮,等等,是由不同基因决定的。
基因是染色体上遗传物质的小片段,所以基因也与染色体相同,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4、分析基因的传递过程
提出问题,讨论:在生殖发育过程中,体细胞与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怎样变化的?
怎样才能使孩子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父母相同呢?
分析图21—3基因在亲代、子代之间传递示意图。
我们在了解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时已经知道,每个人都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而每个受精卵又是由卵细胞和精子融合而成的。即从生殖发育的过程看,联系父母与子女的结构是生殖细胞。所以,我们可以说父母的性状是通过生殖细胞——卵细胞和精子传给后代的。同样,各种生物也是通过生殖细胞把性状传给后代的。
只有这样,孩子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与父母的相同了。就我们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来说,其中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
提出问题:人们为什么这样重视染色体的变比?
——这是由于染色体数目规律的变化与生物的遗传有密切的关系。
我们知道,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在细胞核中遗传物质又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受精卵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由受精卵经过发育形成的孩子的细胞中就具有了父母双亲的染色体或者说父母双亲的遗传物质了。父母的遗传物质就是这样传给了子女。由于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在我们体细胞中的每一对基因中的两个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1。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是 ( )
a.染色体又叫基因 b.染色体位于基因之中
c.一条染色体上由许多基因 d.一对染色体上有一对基因
2)每个人都是由________发育来的,而________又是由________和_______融合而成的,由此可见,父母的性状是通过他们的___________遗传给他们的子女的。
3)基因的作用是 ( )
a.改变生物体的形态和功能 b.控制某些生物的性状
c.遗传给后代 d.发生变异,产生新物种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的受精卵里有46条染色体,肌肉细胞里也有46条染色体
b。控制生物性状的成对基因在形成生殖细胞是要彼此分??
c。受精卵内既含父方基因,有含母方基因
d。生物的遗传现象多与变异现象
生物说课教案模板篇7
【教学目的】
1、理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识记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利用、散失;
3、知道合理灌溉在生产和生活这的运用。
【重点难点】
1、重点 :渗透作用的原理;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难点 :渗透作用的概念;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水分的吸收
1、吸水的器官和部位:主要的吸水器官 根 ;
根尖的结构组成: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图)
吸水最活跃的部位 成熟区的表皮细胞 。(图)
2、吸水方式: 成熟的植物细胞主要靠 渗透作用吸水 ,
如: 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茎叶细胞、根冠细胞
未成熟的植物细胞主要靠 吸胀作用吸水 。
如:干燥的种子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
3、吸水的原理
(1)吸胀吸水的原理:亲水性物质与水发生结合(结合水)
(2)渗透作用的原理:细胞液与外界溶液通过原生质层发生渗透作用
a、渗透作用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如:课本p59图)
b、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需具备两个条件: 半透膜
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c、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理由是: 细胞壁—— 全透性,水和溶质都可以透过。
原生质层——主要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间的细胞质——
选择透过性——可看做一层半透膜。
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与外界溶液之间通常具有浓度差。
所以: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就是一个渗透系统,当成熟的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细胞液就会通过原生质层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
4、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通过细胞图分析、讲述实验)
1)30%的蔗糖溶液——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壁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2)清水或低液——— 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3)所以:当外界溶液的浓度 > 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可用 质壁分离 实验验证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
可用 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验证
4)质壁分离的外因: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液浓度
质壁分离的内因:细胞壁伸缩性
质壁分离复原的外因:外界溶液浓度
质壁分离复原的内因:细胞壁伸缩性
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的作用:
① 证明成熟的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
② 证明细胞是否具有活性;
③ 作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的方法;
④ 初步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小。(请设计实验测细胞液浓度大小 )
5、巩固练习:课本p62:一、二、四 学案p 1、2、3、4
新学案p116:例6、11、12 p120:1—6、9—14、16 p124:8
课练p48:19
二、水分的运输、利用、散失
1、运输: 结构 导管 ,
从细胞外 → 导管的途径:
土壤溶液 → 成熟区表皮细胞 → → → 导管(通过渗透作用)
土壤溶液 → 成熟区表皮细胞的细胞壁以及成熟区表皮细胞以内层层细胞的间隙 → 导管(通过扩散)
2、利用:一般只有1%-5%的水分保留在植物体内,参与 光合作用 和 呼吸作用 等生命活动。
3、散失:途径:主要通过 蒸腾作用
意义:是 植物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 的重要动力
三、合理灌溉:(详见课本p61内容)
1、 概念:
2、 原理:
3、 意义:
4、 巩固练习:课本p62:三
【练 习】
1下列某同学画的几个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注明图中各标号所指的结构名称:
1. 细胞壁 2 细胞膜
3. 液泡膜 4 细胞核
5. 细胞质 6 细胞液 7.外界溶液
其中2、3、5共同成 原生质层 。
(2)a→b→c,说明细胞发生了 质壁分离 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细胞结构基础是具有选择透过 性的 原生质层 和一定浓度的 细胞液 、以及全透性的细胞壁;其外在原因是由于外界浓度 大于 细胞液浓度;内在原因 细胞壁伸缩性
(3)若将c细胞放进清水中,将发生 质壁分离复原 现象,若不发生,
则说明 细胞已死亡 。
(4)a→c过程中,细胞液浓度 变大 ,吸水能力 变强 。
2、用2摩尔/升的乙二醇溶液和2摩尔/升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观察分离现象,得到其细胞体积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细胞体积在a~b段的变化说明:在该段时间内水分从细胞 渗出 , 细胞液浓度 变大 。
(2)在1分钟后,处于2摩尔/升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其细胞浓度将 不变 ,此时,在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充满了 2mol/l的蔗糖溶液 。要使该细胞复原,将其置于 清水 中。
(3)在1分钟后,处于2摩尔/升乙二醇溶液中的细胞,其细胞体积的变化是由于 乙二醇
逐渐进入细胞,引起细胞液浓度 变大而吸水 。
(4)并不是该植物的所有生活细胞均可发生质壁分离,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还必须具有 大液泡(原生质层) 。
3、下面是用新鲜的洋葱表皮进行的一些实验与结果。请分析回答:
组别处理结果
a ①材料置于30%蔗糖溶液中 ①发生质壁分离
②然后将材料移到蒸馏水中 ②质壁分离复原
b ③材料置于60%蔗糖溶液中 ③迅速发生质壁分离
④然后移到蒸馏水中 ④质壁分离不能复原
c ⑤材料置于7%kno3溶液中 ⑤开始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d ⑥材料放入100℃热水中3分钟后取出重复(a)组实验 ⑥未发生质壁分离
(1)洋葱表皮细胞在a、b、c三组实验中均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其结构基础是 同题1(2)
(2)a组实验可以说明 新鲜洋葱表皮细胞具有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
(3)出现b、d组实验共同现象的原因是 原生质层受破坏,细胞死亡 。
(4)c组实验结果说明 k+、no3- 可以被 主动力运输进入细胞内 。
4、施肥过多,出现烧苗的主要原因是 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中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过 度而死亡 。
5、在移栽花木时常常剪去部分枝叶,这是为了( d )
a、减少叶的呼吸作用 b、降低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
c、促进植物体的根的吸水 d、维持植物体内水分代谢的平衡
【教后感】
植物对水的代谢中的运输、利用和散失都在初中的补课上详细讲过,高中这一部分的重点是放在水的吸收上。主要又水的吸收的两种方式、场所,以及两种吸收方式cell的特点,其中以渗透作用最为重要。这里包括渗透作用的原理、条件和植物的渗透作用以及质壁分离实验的内容。
生物说课教案模板篇8
《其他植物激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其他植物激素”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包括“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明确了植物体内并非只有生长素,还有其他种类的植物激素,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共同协调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以适应环境。第二部分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本节内容与前两节“生长素的发现”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脉相承,通过对前两节内容的补充和完善,使学生形成植物激素调节的知识网络,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生长素的发现”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已经知道了生长素的合成、分布和运输方式,理解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也明确了植物激素的概念,知道其他植物激素还有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种类。但是,学生对于其他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分布部位和生理作用等知识还知之甚少,对于激素间的相互作用也不清楚,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要性。
周至县盛产猕猴桃,很多学生对猕猴桃种植过程中应用膨大剂增产的事例也非常熟悉,但对膨大剂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却一无所知。所以,这些生活经验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设计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如下:从本地“猕猴桃之乡”的地域特点出发,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本节课的导入没有用课本中的问题探讨,而是用学生熟悉的猕猴桃增产使用的膨大剂(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来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膨大剂作为悬念,还能为后面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埋下伏笔。对于第一部分内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的教学,并不是直接给出教材上的现成结论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利用学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探究之后,再结合教材进行总结,让知识的获得成为探究的过程。第二部分内容“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培养学生联系的思维,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是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渗透sts教育的良好材料,能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所以,采用“提供资料、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的策略。讨论可以使学生始终积极的思考和交流,对植物激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达到深入理解,并学会从系统的角度认识生命活动的规律。最后,将“膨大剂增产之谜”作为课后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结合生产实际,切身感受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利弊,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到实处。
四、教学目标
(1)列举其他植物激素,说出其他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和主要作用。
(2)举例说明植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受多种激素协调控制的。
(3)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认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2.难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资料)20xx年6月1日,记者在被誉为“猕猴桃之乡”的周至县采访时看到,果农正在用勾兑好的膨大剂对猕猴桃的嫩果进行蘸泡(图),在周至县,超过90%的果农采用膨大剂增产,以保丰收。那么膨大剂到底是什么物质?它是如何发挥增产作用的呢?
生长素的学习使我们知道了植物的生命活动主要受激素调节,植物激素除了生长素、还有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等。那么膨大剂是不是一种激素?它的作
用过程是不是激素调节?本节课的学习将为我们揭晓答案。
?新课学习】
(一)、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1、学生阅读导学案上的资料分析,完成相关问题。请学生代表展示、讨论答案。资料分析
提示:
①赤霉素突出的生理作用是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赤霉素还有解除休眠和促进萌发的作用。
②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这是因为一个成熟水果放出的乙烯,能够促使全箱水果都迅速成熟。
③脱落酸能促进叶片等的衰老和脱落。
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54页的图3—8,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之后,要求学生脱离课本,独立完成学案上的表格内容,最后,同桌互相检查。
(二)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阅读资料分析,然后小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请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修正。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学生阅读教材54-55页,明确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和特点,区别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并对“膨大剂是不是植物激素”进行分析。
2、讨论课本55页“资料分析——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请学生代表举例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和应用,并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人类是有利还是有害?
教师提示:通过以上讨论,大家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和应用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人类应当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那么,我们应如何保证合理使用,避免危害的发生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回家后就大家熟悉的膨大剂展开研究性学习。
?归纳总结】(见板书设计)
?当堂检测】
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
b.细胞分裂素能促进花的脱落
c.乙烯能促进植物果实的成熟
d.脱落酸促进果实脱落
2、烟草“打顶”有利于烟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但“打顶”后腋芽的生长会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在“打顶”后于伤口施用()
a.细胞分裂素b.乙烯生成物
c.赤霉素类物质
答案:1b2d八、作业布置
1、自然生长的植物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都有明显变化。在植物生理学家研究了某种果实成熟过程中的激素变化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生长素赤霉素乙烯d.生长素类似物
细胞分裂脱落酸细胞分裂素细胞伸长成熟衰老
(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在果实的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时期生长素浓度较高,其原因是。
(2)从图中可以看出,除了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外,也具有这样的作用,其主要合成部位是。
(3)脱落酸的合成部位是,主要作用是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中班说课教案6篇
★ 英语说课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