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范文网 >教案大全

师说优秀教案优秀5篇

大家在课堂中使用教案时,务必要保持灵活性,以适应不同情况,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更有效地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汇报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师说优秀教案优秀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师说优秀教案优秀5篇

师说优秀教案篇1

目标:

1.通过反复感受,知道歌曲名称,了解歌曲内容,引起学唱歌的兴趣。

2.初步学习在念白处跟随老师说出抬起头、闭上嘴的语言节奏。

3.了解漱口过程,知道讲卫生的.孩子人人喜爱。

重、难点:念白时语言节奏准确

准备:小花杯一个、娃娃一个

过程:

一.边拍手边念语言节奏:

好 宝 宝,真 能 干,自 己 的 事 情 自 己 做

二.生活模仿律动

在老师带领下,按四分音符的节奏做出穿衣、刷牙、洗脸、做操的动作

三.新授歌曲

1.感受理解音乐及内容

a.出示小花杯,老师演示漱口

老师在干什么?老师还会唱一首《漱口歌》呢

b.清唱第一遍。歌里唱了什么?我刚才在干什么?

c.清唱第二遍

喝口什么水?(清清水)什么叫清清水?

我是怎样漱口的?幼儿跟老师学:抬 起 头、闭 上 嘴

漱口时嘴里怎样?老师示范做鼓动腮帮的动作

2.进一步感受

a.出示娃娃,清唱歌曲

娃娃是怎样漱口的?幼儿说出歌词内容,老师做出相应动作

b.老师完整的唱

c.幼儿按歌词顺序做漱口动作

四.复习:《小花狗》

师说优秀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文言词语,理清故事的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2.分析文中狼和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的主旨。(重点)

3.学习屠户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进行斗争的精神。(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入

请同学将自己准备的“奇异”的故事(事先布置学生课前准备的),讲给大家听,然后教师讲《狼》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缀行(zhuì)大窘(jiǒng)苫蔽(shàn)

尻尾(kāo)假寐(mèi)黠(xiá)

2.词类活用

①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

②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③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挖洞,打洞)

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通道)

3.一词多义

意暇甚(名词,神情、态度)

①意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动词,打算,想要)

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前面)

②前狼不敢前(动词,上前)

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攻击)

③敌盖以诱敌(名词,敌方)

止有剩骨(仅,只)

④止一狼得骨止(停止)

投以骨(介词,把)

⑤以以刀劈狼首(介词,用)

盖以诱敌(连词,用来)

恐前后受其敌(代词,指两只狼)

场主积薪其中(代词,指麦场)

⑥其屠乃奔倚其下(代词,指积薪)

其一犬坐于前(代词,指另一只狼)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代词,指屠户)

4.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5.背景链接

蒲松龄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为大家所熟悉。

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完成两项自学内容:

1.作者、作品及课文出处的识记。

2.借助课文注释,梳理文句,读懂课文,把握大意。

(二)疏通文意并理解内容。

1.指导学生借助注释梳理文句,并且质疑。

2.教师答疑并点拨:

①“缀”,这里引申为紧跟。

②“投以骨”,把骨头扔给狼。(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

③“骨已尽矣”,也可说成“骨尽矣”。

④“顾”,看,视。

⑤“苫蔽”,由两个近义词组成的双音词,是覆盖、遮盖的意思。

⑥“奔倚”,表示两个动作:跑过去,把背靠着。

⑦“弛”,最早指把弓上的弦放松,这里引申为“解除,卸下”。

⑧“犬坐”,比喻坐的姿势像狗似的。

⑨“隧入”,从通道进入。

⑩“意暇甚”“意将隧入”中的两个“意”字,含义不同,让学生作比较(前者指神情,后者指内心盘算)。

3.讲解词性活用。

①洞:名词作动词,挖洞。一狼洞其中。

②隧:名词作状语,从通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③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其一犬坐于前。

(三)学生自己试着疏通课文,有不明白的提出来,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解决。

(四)指导学生朗读并熟读成诵。

1.注意朗读节奏:

(1)读出轻重。

(2)读出快慢。

(3)读出抑扬。即读出情景,读出语气。

2.朗读:自由朗读——分组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3.诵读:

(1)教师指导学生诵读方法:分层诵读法。所谓“分层诵读法”就是用语音停顿来表现段中句子所表达的一层层的意思,从而清晰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脉络,进而能够流畅地背诵。《狼》这篇课文的特点之一就是写狼写人相互交织,构成段内层次。(指导学生找出段内层次,画出停顿的地方)

(2)教师示范

(3)学生诵读

(4)教师巡视指导

三、板书设计

1.识记积累词语。

缀、投以骨、顾、苫蔽、奔倚、弛、犬坐、隧入、意暇甚、意将隧入

2.词类活用。

(1)洞(2)隧(3)犬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接下来,我们一起对本课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二、学习指导

(一)指导学生从屠户的角度对课文进行评价性的阅读,读一段,评一段。

教师示范:第一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学生讨论,对第二、三、四段进行评价。

?点拨】第二段:写屠户惧狼,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是故事的.发展。第三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的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和转折。第四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阴险狡诈,这是故事的高潮与结局。

(二)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

本文整体上可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叙述故事(第一、二、三、四段);第二部分议论(最后一段),点明主旨。

(三)讨论探究。

1.课文写了两只狼和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从课文中找出较量双方各自拥有的不同的客观条件,并加以分析。

?点拨】从时间、地点、力量悬殊以及物资等几个方面加以考虑、分析。

2.双方在主观态度上采用了什么方式进行较量?(从课文中找出,加以分析)

?点拨】(1)屠户投以骨,再投骨,直至骨尽;两狼并驱如故,缀行甚远。

(2)屠户奔倚积薪下,弛担持刀;狼前后夹击,欲置屠户于死地。

3.双方的较量可谓斗智斗勇,看看屠户和狼的“智”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说说理由。

?点拨】屠户懂得借助外在条件,变被动为主动以及化整为零,用一一击破的方式克敌制胜;狼懂得用分散注意力、前后夹击等方式战胜对方。

4.狼很狡猾,也善用心计,较量的结果却是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你认为狼被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发。

?点拨】从“狼”得骨后仍缀行不止进行思考,抓住其贪婪、凶狠的本性加以分析即可。

三、板书设计

遇狼狼:缀行——狡

惧狼屠:投骨——惧

↓狼:并驱如故——贪

狼第一部分御狼屠:窘恐

↓倚薪、弛担持刀——智

杀狼前狼:犬坐于前

后狼:径去、洞其中——黠

屠:暴起、刀劈——勇敢

第二部分——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

四、拓展延伸

蒲松龄的故事

为了收集更多的故事材料,蒲松龄经常在村外的路口旁边,摆个茶水摊,自己坐在席子上,招呼过往的行人:

“歇歇脚吧,喝口水,抽袋烟。”

“谢谢啦。您这茶水多少钱一碗?”客人问。

“水随便喝,烟随便抽,不要钱。”

“噢?有这么好的事?”

“不过,您要是有什么新鲜的故事,就请讲给我听听。”蒲松龄诚恳地说。

客人奇怪地问:

“您这么爱听故事吗?喜欢听什么样的呢?”

“讲什么都行。”蒲松龄爽快地说,“当然越奇怪越好,神啊鬼呀的,更欢迎。我最爱听奇闻。宋朝的苏东坡,不就喜欢听别人讲鬼的故事吗?我跟他一样。”

客人们见他这么有趣,也就天南海北地聊起来。他们中间有外出干活的汉子,有做买卖的商人,还有云游四方的文人,见多识广,讲的故事五花八门。不管什么故事,蒲松龄都听得十分认真,回到家里,还把听到的记下来,等有了时间,再编成完整的故事。

师说优秀教案篇3

大班语言领域活动:反义词

一 活动目标

1、对实物,图片的观察比较,使幼儿初步理解反义词的含义。

2、发展幼儿思维敏捷性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3 、学会正确运用反义词

二 活动准备

1实物:娃娃,书,糖,药

2多媒体课件

三 活动过程

1、通过实物引导幼儿理解反义词的含义

(1)出示宝贝盒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了一个宝贝盒,里面住

着很多对好朋友,老师请一个小朋友来摸宝贝。

(2)请幼儿观察比较老师和小助手有什么不同。引导

幼儿说出高矮,长短。

师:像高矮,长短这样意思相反的.词叫做反义词。

教师与幼儿以摸宝贝的方式,利用实物,各种器官,

理解什么是反义词。

如娃娃,引导幼儿说出大小

如书,引导幼儿说出厚薄

如听拍手速度,引导幼儿说出快慢

3、请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什么反义词。

4、利用幻灯片图片,玩游戏“找相反好朋友”。

并让幼儿用反义词正确表达

5.师幼互动游戏“和我说的做的不一样”,体验语??

交流的乐趣。

6.带小朋友出去找反义词。

师:总结:小朋友们,只要我们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

我们就能在生活中找到很多反义词,那现在老师带你

们出去找反义词,看哪个小朋友找到的反义词最多。

师说优秀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8个生字的音形义。

2、通过初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板书课题18蜜蜂引路

谁说说什么叫“引路”?

(就是领路、带路。)

蜜蜂怎么会引路?它给谁引路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只有四个自然段)。

2.指出四人每人读一段课文,正音。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字义,并在书上画出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再读一读。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附:读f),不读f(。引:读y!n,不要读成y!ng。

(2)字形:

谈:谈话就是说话,所以是言字旁。右边是两个“火”,上边的“火”,捺要写成点,要与“谈”字区别。

和“爪”字区别。

导:上边是“巳”,要封口,不要写成“己”。下边是“寸”。要与“异”区别。

(3)由这8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词义是:

引路:领路,带路。

莫斯科:前苏联首都。

附近:离得很近的意思。

养蜂:饲养蜜蜂。

派去:分配、指定。

谈天:很随便地谈话。

向导:带路的人。

3.指导书写生字的字头。

可提示以下几个字:

引:左边的“弓”字,三画,右边一条长竖。

斯:左边是“其”字,右边是“斤”,不要写成“月”字。

莫: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草字头,中间一个扁日,下边“大”的横写长些。

导:注意下边“寸”的横写长点。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讨论后回答:

(第一、二自然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第四自然段讲列宁告诉养蜂人是蜜蜂把他领来的。

(五)作业。

1.各写生字一行。

2.熟读课文。

师说优秀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通过仔细观察,获取有关蝌蚪的一些趣事,并大方地讲述出来。

2、对能说说自己看到的有关蝌蚪的一些趣事。

3、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电脑一台,放大镜、观察记录本、蝌蚪若干

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周围环境都非常感兴趣,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尤其是对生活周围的小动物,有着强烈地吸引力。四月,春天来了,小蝌蚪成了幼儿的新朋友,但到底小蝌蚪长得是怎么样的,它是怎么样奇迹般地变成了小青蛙的?游来游去在干什么?孩子很想弄个明白,通过“有趣的.蝌蚪”这个活动,使孩子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在观察、思考、讨论小蝌蚪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小蝌蚪的认识,也增进了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观察、讲述等多方面能力也有所提高。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结合《纲要》精神,更加注重调动幼儿自己学习的能力,注重幼儿对蝌蚪观察、了解的过程,重视孩子自己提出一些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再来解决问题。同时,积极接纳幼儿的观点,运用激发、引导、鼓励的方法,使幼儿的思维更活跃,学习积极性更高。

多媒体教学声形并茂,生动形象,色彩鲜明,在此活动中通过运用能直观形象生动地将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展示出来,将抽象变为生动,将静态变为动态,使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老师:春天来了,池塘里又多了谁?(小蝌蚪)你们认识小蝌蚪吗?它长着什么样?幼儿可能答:小蝌蚪长着一个黑黑的大脑袋,后面拖一条长长的尾巴。

二、通过观察、记录,认识蝌蚪

1、教师问:你们想不想仔细地看一看小蝌蚪?提供每人一只放大镜,一本记录本,让幼儿先观察小蝌蚪的不同动态,再把他们的样子画下来。评析:鼓励幼儿专注地观察,找出小蝌蚪几种不同的动作,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2、组织幼儿充分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可介绍自己的记录方式和记录结果。

三、设置疑问,了解生长过程

1、老师:你们知道小蝌蚪长大了变成了谁?幼儿可能答:有的变成了青蛙,有的变成了蛤蟆。

2、老师追问:你们知道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

评析:这里让幼儿大胆设想,创造性地表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3、播放青蛙生长过程资料。看完后让幼儿再来说说小蝌蚪----青蛙的过程。老师重点问:小蝌蚪在变成青蛙前腿是怎么变的?尾巴又有什么变化呢?幼儿可能答:先长后腿,再长前腿,尾巴越缩越短,腿越长越长,还有脚趾呢。

四、动手操作,再现奇妙的生长过程

集体制作蝌蚪—青蛙的生长图

评析:通过动作制作再次加深对蝌蚪生长过程中几个重要环节的印象。

五、延伸活动: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在语言活动中可安排让幼儿续编故事。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蝉》的教案优秀5篇

体育中班教案优秀5篇

大班健康教案优秀5篇

四年级教案优秀5篇

初中优秀物理教案5篇

书法优秀教案5篇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5篇

火灾教案优秀5篇

德育教案优秀5篇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67400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